學生在學習一篇新的課文之前都要對這篇課文提前預習。預習的意思就是讓學生自己動腦,自己理解,課文中不懂的地方提前畫出來做好標記,在上課的時候認真聽講,這樣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預習也是需要方法和步驟,不是說拿起書看上兩三遍課文就可以的。
小編平時接觸二年級的學生比較多,今天就以二年級為例,說說怎樣正確的預習課文。
一、讀課文
一篇新的課文在閱讀的時候至少要讀到四遍以上。
第一遍閱讀課文的時候,結合課文的題目,看看課文裡描寫的是什麼,並且用序號標出課文中的自然段。
第二遍閱讀的時候熟悉生字,在閱讀之前先看看課後的一類和二類生字,閱讀的過程中把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在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做好標記,把一類生字寫到提前準備好的生字預習本上,把二類生字的偏旁和組詞寫到課後(也就是寫到課後二類生字的旁邊)。
二、熟悉課文
第三遍閱讀的時候是熟悉課文,經過對一類生字和二類生字的預習,第三遍閱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裡的句子。
三、理解課文
第四遍閱讀的時候是要對課文的一個理解,看看課文是藉助描寫人物的事跡,還是藉助我國名勝古蹟來描寫當地風景等等,閱讀的時候在腦子裡都要有一個大概的輪廓,知道課文的主題,所要表達的意思。
四、總結問題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對於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和句子,不能理解的要做好標記。結合課後對本篇文章提出的問題,在課文中也同樣要做好標記。老師在課堂上講這篇課文的時候,尤其是講到自己做好標記的地方,學生更要認真聽講。
五、摘錄
課文各式各樣,有描寫人物的,描寫動物的,描寫風景的,引用故事讓學生明白道理的,很多很多。學生要做到的是在預習的過程中,比如說本片預習的文章是描寫人物的,在預習的過程中就要把怎樣描寫人物的句子詞語摘錄出來,抄寫到提前準備好的筆記本上。作文的題目和形式也是各式各樣的,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都是可以把這些詞語和句子引用到自己的作文裡,為自己以後的寫作做好一定的基礎,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本篇文章是小編個人的看法,預習課文的方法和形式每個學校的老師給學生的規定可能都不一樣,但是,每一位老師和每一位家長的出發點和小編是一樣的,老師為了學生,家長為了孩子。小編為的是,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