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的第一周,不知道升入新年級的寶貝們,都有沒有快速找回自己的學習狀態?
為幫助孩子快速找回學習狀態,順利迎接新學期的學習生活,讓孩子在新學期學得更輕鬆紮實,「課前預習」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環節!
第一,課前預習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前預習能有效幫孩子打一遍底子,讓孩子更好的領會所學內容,達到一個好的學習效果。
第二,從積累角度來說,比如語文屬於語言學科注重長期積累,提前儲備一些,上課就會輕鬆一點。
第三,從建立良好學習習慣上來說,課前預習、課中聽講、課後複習,是一整套很有成效的學習流程。越早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越有利於孩子今後的學習。
既然提前預習有這麼多好處,下面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些引導孩子進行語文預習的實用技巧,讓孩子在新學期的語文學習紮實又輕鬆!
第一遍「讀」是指朗讀課文。
多數孩子在初讀的時候做不到流暢、通順,不過不用著急,初讀課文的首要任務是邊試讀邊動筆標註自然段,同時在讀的過程中將不會念、拿不準的字音標記出來。
可以將該字圈出來,也可以在該字下方畫個三角,或是圓點,還可以將這個字單獨摘錄在自備的預習本上。
這個就看個人的習慣,在書上圈畫標註更便於課堂上學習時隨時關注或補充記錄;在本上記錄更便於課後系統回顧。
初讀完,需要根據工具書、課後字表,將剛才標記出來的字弄明白。
這裡建議大家一定要將課後字表完整大聲地朗讀2-3遍,避免朗讀課文時,會產生誤讀而不自知的情況。最後,將篩查出來的不會讀及誤讀的字音帶回到課文中,在該字上方標清拼音。
第二遍的「讀」仍然是要求出聲朗讀。
出聲朗讀的好處:一是,可以檢查剛才的讀音是否還能讀準;二是,只有出聲的朗讀才能有效地培養語感。
再讀課文時,要將關注點從字音和自然段等細節轉向對全篇的感知。對文章內容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課堂上讀懂課文做好鋪墊。
同時,需要針對課後字表進行全面的預習:
至少要達到「會拼、會讀、會記」。另外,需要特別關注多音字,通過查字典和組詞的方式,了解不同音所代表的不同義,進而確定多音字的使用和達到準確認讀。
最後要將課後字表中的字帶回原文中,找到它在本課中所組的生詞畫出來,方便課後複習、聽寫生詞。
徹底解決完生字問題後,第三遍讀可以轉為「默讀」。
默讀更有利於孩子靜心思考。因此在這遍默讀時要邊讀邊思考,不強求想得多深刻、但求將確實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不要不懂裝懂。
一開始孩子們的質疑可能價值不高,但能提出問題就說明孩子在動腦筋,要及時給予肯定。課前的質疑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
在解決質疑上,分兩種情況:對可以通過查資料、工具書解決的問題,鼓勵孩子在課前解決;而對文章本身理解和賞析方面的問題,引導孩子通過上課認真聽講獲取答案。
如果在課上沒有達到解答,下課要追著老師問個明白,不用害怕打擾老師,每個老師都期待著孩子們不懂就問的求知之心。
以上就是為大家總結的語文預習方法,「多朗讀、多練習」,久而久之,大家一定會形成一個好的預習習慣,讓自己在新學期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