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乾貨丨一位區域移動網際網路醫療公司高管對於行業困境與出路的思考

2021-02-22 楚醫

本文作者:杏林謝記者。他當過醫生,現在是記者。有人說:他是記者,他懂醫生。「追求有良知的健康資訊」便是他的微博籤名。


(@老樹畫畫作品)

對有的人來說,說話寫文章,就是做事、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就是生活中的一個環節。從事管理崗位的人對社會發聲,有意義嗎?

意義非凡。

玩網際網路的人,需要自帶流量。會發聲的管理者對企業發展會有更大的好處——邏輯思維的羅振宇在發聲、小米的雷軍在發聲、錘子的羅永浩也在發聲、聚美優品的陳歐也在發聲……

謝記者,武漢本地移動醫療網際網路公司高管,一位願意發聲的CEO。這篇有溫度的長文,乾貨很多。

註:本文原標題《山溝溝裡有沒有馬列主義?一個區域網際網路醫療網站的困境與出路》

寫一篇不錯、能看的文章,情緒最為激昂的時候不是好時候,因為話容易說冒頭;放冷了,麻木了,又是寫不出來。找到這個溫度平衡點,不容易。

作為一家區域移動醫療的核心工作人員,奔走學習是必須的。


(張銳的一次公開課)

張銳的公開課,我無意間聽過兩次,最近一次是億歐六月份在北京舉辦的一個會。他依舊言語犀利,而且課件做得甚好。聽他講課,有點很多年前剛接觸於丹電視講座的感受,聽的時候很過癮,聽完了又好像還是什麼不知道。我知道,於丹是做大眾科普的,她對論語的研究只有那麼深。對張銳來說,他的商業秘密和工作進度,是不可能在大廳廣眾之下發布的。


(王航在會議上演講)

就是在這個會上,無意拿到了王航的名片,看到名片上的頭銜是寧夏網際網路醫院負責人。我聽說的王航曾經是北京協和醫院的醫生,這在當了六年兒科醫生的我心中,有很大的親近感。一直想去好大夫參觀看看,可惜未果。

億歐這個會是下午五點多聽完的,就和同事連夜坐臥鋪到了海寧。一夜硬臥的顛簸,人困馬乏,所幸烏鎮的清晨空氣清新,我們繼續看了廖傑遠的烏鎮網際網路醫院,也聽了熱衷網際網路醫療的藥界大咖吳曉濱、王磊的感受。2014年,輝瑞製藥在京舉辦創新E療大賽,好醫網有幸入闈前十名。吳曉濱為我們頒獎合影,我在東柵的小會議裡當面向吳總裁簡要報告了兩年來的進展。吳總裁笑了,拿著我的名片向周圍的人介紹。他在烏鎮會議上的一段結論我印象至深:截至目前,移動醫療無論是在業界,還是在社會,都沒有出現突破的東西。儘管如此,移動醫療作為發展方向,絕對是值得關注和投入的。


(王小寶寫的祭文)

之後國慶節期間發生的事,業內的業邊的人都知道了,不少的人是痛惜在心。到了頭七的時候,半夜看到了騰訊新聞哥王倩轉發的張銳遺孀「王小寶」祭文,更是讓人一詠三嘆、感慨良深。我至少在一線當了十餘年健康記者,人大可是搞新聞人眼中的一個高地。「王小寶」是張銳的小學妹,不知道學什麼的,她的文筆至情至性,非同常人。次日,我的同事章魚哥告訴我,他看哭了。


Rob Gonsalves作品

這一次,沒有人惡意消費這件事,是一件不錯的事。沒有什麼人借心肌梗塞、壓力抑鬱來做事件營銷,也沒有什麼人誇大創業者的心理壓力來對資本進行反攻清算。

在武漢各家醫院的急診科、心內科,想找出一批三十多歲就心臟病暴發的人來,很容易。四十多歲的人,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在人群裡肯定有個概率。

而無論是一個上班在崗的,還是一個全職在家的,他面臨的心理環境、工作環境大致都逃不出以下四類:單純、複合、複雜、跨界(混亂)。創業者常年處於跨界或者說混亂的工作環境和決策環境,他容易發病或者說「發瘋」,確實是很好理解、理所應當的。創業者需要理解、支持、幫助,但不要把什麼好事壞事都拿創業來說事。每個人,都不容易。

 

 讓生者有永恆的愛,讓逝者有不朽的名。

還是來說說移動醫療吧。


「 對移動醫療設定分類標準,而且設計得簡潔、準確、有用,還有點難。

先說幾個前置條件。

一、在這裡,我把移動醫療與網際網路醫療等同起來。目的是為了說話方便。移動醫療是網際網路醫療的高級階段,但不能說移動醫療是網際網路醫療的最高階段。移動醫療只是說,通過一個手機實現功能服務,或者說這些功能服務能在手機上呈現。我認為,網際網路醫療的最終階段,靠手機是遠遠不能實現的。

二、在中國,玩網際網路醫療玩得最好的就是莆系醫院及類似的醫院。他們玩得太好了,藉助百度這個入口,7*24的周到服務,終於玩到頂點——物極必反帶來的天怒人怨、眾叛親離。不乏部分有智慧的莆系負責人在多年前就開始戰略轉型,期待靠技術靠服務靠管理賺陽光的錢,這次也被拖累進去了。重拾信任,他們有更艱苦的路要走。

從產業價值來說,以百度為入口的莆系服務,就是網際網路醫療的1.0版。自然,還有一些閱讀性的健康網站,在相當長的年頭了也賺了不少錢。

三、從2006年好大夫開始,從春雨醫生開始,從掛號網開始,從好醫網開始,閱讀性醫療網站的時代過去了。功能性網站,冒出了頭,挺直了身,想掌控天下甚至也接管醫院了。看病,是一個多麼複雜的社會功能呀,這幾年都冒出了20多家網際網路醫院。儘管,這些網際網路醫院,很多只是個噱頭,只是拿到了牌照,只是實現了很微末的某一個某幾個功能。可這個名字,就看出了投資人、操作者的志向。

也有微信公號說,中國有3000多個醫療健康類APP。以上這些大的小的、活過的沒落的健康、醫療、養生、中醫、運動、育兒等等的網站、APP、微信公號,我都納入視野範圍,來談一談哪些是能活好做大的。有一部分預計可以活好,但不可能做大,就不細緻展開談。

歸納問題,首先是設定分類標準,然後是合併同類項。對移動醫療設定分類標準,而且設計得簡潔、準確、有用,還有點難。

「 通過移動醫療、在指導的過程中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他認為「很值」。

按產品功能分類,掛號、諮詢、買藥、慢病管理是最容易想到的。假如把客戶都看作病人或潛在的病人,以醫院為中點,可以按院前、診中、診後來分。

預診階段(院前),診前的輕問診、智能導診、精準分診,很多公司在做,個別甚至做得很大。

接診階段(診中),也就是病人來到醫院前後的一小段時間,主要是在院內(目前主要界定在門診內)的這段時間。可以做的事情有地圖導航、住宿預約、停車位導航預約、就診提醒、陪診、樓層導航。能夠直聯醫院HIS的公司還可以提供診間支付、取報告單等服務。這裡面更頂尖的公司可以打通醫保支付。


(同濟醫院神經外科的郭東生教授)

隨診階段(診後),好醫網上有一名高粘度專家、同濟醫院神經外科的郭東生教授,他認為移動醫療作為隨診工具是十分有效的。一名遠在恩施的患者,開顱手術後要選擇合適時機進行顱骨復位,他花費一天時間找到大夫,大夫只是看一眼就大致知道他該什麼時候再隨診、再手術。

自然,隨診階段可以做的事情也不少,醫患互動、藥物指導、藥物配送、再次預約掛號、慢病管理、醫生上門服務等,取報告單是這個階段的剛需。


(協和醫院血液科黎緯明副教授,是位羽毛球高手)

協和醫院血液科的羽毛球高手黎緯明副教授,我和他做過深談。這個來自廣西的帥哥是一個有家國情懷的好醫生,他願意為移動醫療和基層醫生付出額外的時間。他說,血液病是低發病,基層的一些醫院甚至沒有血液科,更匱乏專業的血液科大夫。很多在武漢治療回基層繼續隨訪診治的病人,往往會在用藥過程中遇到很小可他卻不理解的事情,費勁周折再次來漢十分不值。通過移動醫療、在指導的過程中提高基層醫生的診療水平,他認為「很值」。


Jungho Lee作品《Promenade》

人活著,最為核心的就是健康。所以,移動醫療需要滿足的幾乎是人的所有需求。我知道有的公司做營養餐訂製及配送服務,有的公司做護工篩選及管理服務,連我自己都曾想與法寶聯手,做患者的法律糾紛及看帳單服務。

此外,有玩硬體的測心率、測血糖、測血氧飽和度、測聽力、測健康體質等。有一次在光谷開會,聽武漢市中心醫院副院長楊國梁講,該院在嚴肅認真嘗試這一領域,還沒有看到合適的安全可靠的產品。

還有,還有,體檢網是一個大門類,中醫養生是大門類,育兒心經是大門類、女性月經是大門類、美容護膚是大門類。這幾類不深入醫療行為,用戶的投入回報可控,風險小、客單價高,或許能夠走得長遠。可是,可是,這些門類的核心競爭力,又是什麼呢?


 

以上說的都是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待移動醫療。而從醫務人員的角度來看,移動醫療可以分為三類:為患者服務的、為醫院服務的、為醫生(不僅僅指醫生,包括護理、病理等諸多技術崗位)服務的。

在好幾次推銷會上,我都誇獎過好醫網可以作為醫生助手:明天上午你有幾個病人,今天下午就可以知道。假如病人超過20個,你就可以提前喊上研究生陪著。假如病人少於10個,你就可以把要修改的論文帶上。由於沒有一家第三方網站可以跨平臺整合數據,其實這個功能是被我誇大了。這個功能只有醫院可以實現,可醫院的哪個部門有動力來做這件事情呢?


(10月15日,協和醫院150周年門急診管理論壇活動現場)

就在剛剛過去的周六,好醫網參與了協和醫院150周年慶系列學術活動中的門急診會議。上海華山醫院門診部主任王兵講解的門診信息化、網際網路化,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能夠被超級醫院包養的移動醫療,能夠真正成為醫生助手的移動醫療,我認為是大有希望的。

自然,醫生助手又分為多個產品需求。滿足醫生的社會名望,為將來的多點執業、個人開業做鋪墊,是一類;滿足醫生的學術名望,我認為是醫生助手中最牛最強勁的功能,如何實現我扳著腳趾頭都想不出來;滿足醫生的社交需求、培訓需求、病例交流需求,也是不錯的選擇。

「移動醫療,得醫生者得天下」,無論通過什麼抓手,有較多數量的醫生活躍在這個平臺上,生存發展就有了很大希望。可這好像也需要一大筆錢,而且一時半會賺不回來。我聽說,優質醫生上傳一整套病例數據,平臺的獎勵就需要三五百元。

 

 

為什麼真正的網際網路公司搞不成移動醫療?

為什麼呢?因為,很花錢,很費事,還很不安全。

我想在下面這個小篇幅裡解決移動醫療不是什麼的問題。

協和醫院甲乳外科的黃韜教授快成神了。因為認識得相對早,更因為協和宣傳部黃部長支援,我跟黃教授有了一些寬鬆環境的面對面地交流。黃韜教授對我的激勵是,他願意為病人花費網際網路時間。可從發展策略層面,我從他身上提煉了三個知識點:

一、輕問診沒有太大出路。

一個不相干的大夫,即使主動回答某個患者的諮詢,也不一定能討到患者的好。就診,是要命的事情,他不知道你是誰,他為什麼要聽你的話。這個病人主動向黃韜發出諮詢,其他人的回覆都是「無效回復」,他想聽的是黃韜教授怎麼看。

其次,排除全國醫保沒有聯網的原因,就醫還是相對區域化的事情,當他問到你的時候他更希望找到你。山西大同礦務局醫院的一位大夫替我免費解答了某個問題,我會說這個醫生不錯,我也會想:這個醫生是不是很閒?我如何從武漢到山西找到他?

 

二、醫患關係緊張背景下的法務問題未解決,醫生的熱情不會高。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黃韜是在每周日晚上十點到十二點解答好醫網的病友諮詢。但他也告訴我,假如是他的老病人,他回答的會直接一些。假如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新病人,「我會十分謹慎,也就是說回答的保留一些,不能說那麼多」。

我有一位親戚是南京一家大醫院的影像科主任,他一次來漢開全國年會與我講到移動醫療。他說,上班已經十分緊張,下班後哪裡還願意再拿「碎片時間」繼續上班?即使院長批評過他,他下班後也輕易不願意做「遠程會診」的事情——雖然這家醫院在技術已經解決這個問題。「畢竟沒有在現場,沒有親眼看到病人,而且下班時的心理狀態也不是那麼飽滿緊張,這個會診意見傳過去了,假如看錯了,算誰的呢?」他問我。

 

三、補貼營銷的策略,兩頭都討不到好。

有一次,我看到百度醫生對武漢市中醫院做補貼。通過他的平臺掛中醫院的號,免費。掛號三天內做點評和分享,平臺贈送10元現金紅包。我持續觀察了一段時間,曬單的人我好像沒有看到。

從兩個角度來看。

在武漢地區,看一次門診的醫療消費,估計在兩三百元甚至更多。住一次院的醫療消費在六七千元甚至更多。為了補貼我會主動去吃一碗牛肉麵,可沒有人會為了補貼去看一次病。何況,掛號費只佔整個不可預期、不可控制的醫療消費的微乎其微。

其次,哪怕是去醫院看自己頭頂新長的一根白髮,就醫也是一件隱秘的事情,沒有人會為了十塊錢去分享朋友圈。

補貼營銷的策略,對患者幫助不大。補貼醫生,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我說一句相對靠譜但無法提供證據的話,在武漢的優質大醫院,相當多高年資主治醫師和副教授以上,年收入應該在50萬-200萬之間。假如參與醫療投資當院長,估價達到5000萬的大夫我都見過。大平臺有錢可以補貼、可以培養付費習慣,小平臺要麼被拖死,要麼壓根找不到醫生。

 

我得出的結論是,滴滴打車的補貼模式,在移動醫療沒有效;曬單分享的模式,在移動醫療沒有效;共享經濟的模式,在移動醫療沒有效。

大醫院的好醫生,沒有服務動力,小醫院的閒醫生,沒有服務能力——誰來支撐活躍你這個平臺呢?

管中窺豹的希望在哪裡?

上一段說的「不是什麼」,這一段要說的「是什麼」。

滴滴打車,還是給了我很多啟發。他玩的這一套對出行來說,是十分有效合理的,而且實現的很簡潔。三個模塊,六個字:找人、做事、交錢。

在醫療領域,大家習慣了找人——交錢——做事。如今有了平臺保障,交錢和做事的位置,可以換過來玩。

所有移動醫療的公司,都是在「找人、做事、交錢」中找到自己小小的一環。現如今,所有想辦線下醫院的公司、所有申辦網際網路醫院的公司,心眼都大得想把這六個字玩全。因為,以前所有的移動醫療公司,都沒有介入醫療行為的核心——看病。

當然,在看病的時候,能把銀行引進來,能把保險賣出去,能把體檢管起來,就更好了。

最大的現金流水在看病。春雨醫生想辦N多家診所,我認為方向是對的。

找對人、做好事、交上錢。(此處省略一萬字。因為,找對人,看好病,交上錢,各可以成一長篇。)

 


病人在找醫生。輕問診是可以做的,重問診在隨診的時候價值更大。輕問診成建制收費需假以時日、有待醫改進一步深化。

杏仁醫生的創始人是一個會講中國話的老外,他隨口的一句話對我啟發大:美國也在做在線諮詢,他的醫患交互的醫,是指病人的家庭醫生,這個家庭醫生至少多次見過病人本人,對病人的基本情況有深度了解。在不方便見面的那一刻,採取在線諮詢是相對安全有效省時的,而且容易計費。在中國,沒幾個老百姓有自己的家庭醫生,這個場景下的網際網路醫患交互,是陌生醫患交互。信任體系沒有建立,支付體系更無從談起。這個問診,啥子時候能夠收到錢?要等!

醫生也在找病人。無論是同濟的教授,還是華山的教授,普遍反應自己專家門診接近兩成不是自己亞專科的病人,或者說不是最能體現自己診療水平的病人。如何為專家篩選出最為合適的病人,在醫生集團越來越多的時候,在多點執業越來越普遍的時候,在個人開業越來越豐盛的時候,能做醫生助手的移動醫療是有巨大價值的。這一天,也要等!

 

說到最後,也不能透底牌(還有董事會呢),但也不能空手道,什麼不說更加得罪人。好醫網這樣一個中等規模的區域性移動醫療網站,如何發揮他的價值呢?

我想,要堅守一條紅線、搭建二個入口、編織兩條內褲(庫)。

堅守一條紅線,就是繼續做好做優預約掛號。如今,地球人都知道預約掛號是賠錢買賣。可預約掛號是剛需,預約掛號是優質入口,預約掛號門檻很高、天然形成競爭力。好醫網一直以來的痛苦是有功能無產品,這個功能就是起步於2012年的協和醫院預約掛號。猴子掰包穀一定沒出息,在打磨產品的同時夯實功能,在優化功能的同時找準產品。

搭建兩個入口,除了微信和APP及網站入口,服務老年人的電話入口,也是必須的。

編織兩條內褲,一條是知識庫,一條是產品庫。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現實的知識庫,是BAT及平安好醫生、掛號網這樣的大平臺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的,這個做好了就是核心競爭力。產品庫則需求很強的商務合作和精算規劃能力,讓產品成為流量和廣告。

 

其次,我認為服務於某一個醫聯體或大型社區的視頻會診,是有重大價值的。這既需要行政資源,又需上千萬元的硬體投入。嚴格說,這是未來網際網路醫院的一個組成部分,做起來需要更大勇氣、更大能力。

其三,圍繞新型商業模式的社群營銷,讓自己活下去是可期的。


作者後記:謝東星,湖北醫科大學89級本科生,武漢晚報醫衛部主任記者,好醫網總編輯。此文大致花費了周日的三四個小時的時間,成稿於2016年10月17日零點17分。粗糙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行家批評指正,並以此向移動醫療的各位先行者、操作者致敬。

本文轉載自微信號杏林謝記(微信號:xdxdoctor),已獲作者授權發布。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小編。


為本地醫療圈加點料


微信號:hbchuyi


要互動?來撩~

微博@楚醫本尊

知乎@楚醫

這位湖北醫科大學89級學長

依然熱愛籃球

打球嗎?光谷光谷生物城隨時約



楚醫往期,總有一款適合你

↓↓↓

相關焦點

  • 乾貨!2014移動醫療深度報告(一)|乾貨|醫療|深度|網際網路|醫生|移動...
    ExpressScripts, Inc從1999年開始就把網際網路技術應用到醫療服務領域,近年來全面融合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公司通過運用跨界的技術獲得飛速的發展,特別是進入移動醫療領域後。2010年初被評為美國本世紀十年十大最成功企業,並且是其中唯一的服務性企業,2011、2012和2013年公司在世界五百強中排名第188、213和第74位。
  • 2015年移動醫療行業分析
    上半年資本來勢洶洶,下半年趨於冷靜隨著移動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國家積極出臺相關的政策,「網際網路+醫療」 時代正在到來,網際網路、醫療等巨頭大鱷紛紛湧入、相繼布局,從垂直細分市場到行業平臺應用,從軟體服務到硬體配套設施,各方較量不斷升級,一時間,本就引人矚目的移動醫療領域更加熱鬧非凡。
  • 走過燒錢大戰,網際網路+醫療如何尋找新出路?
    2011~2016年,網際網路醫療走過新興行業的野蠻生長時期。經過幾年的起伏和調整,行業逐漸進入理性發展階段。對於醫療行業來說,網際網路主要起到的是提高效率的作用,並不能單獨解決醫療的問題。其價值需要輔以不斷的技術突破,以及老百姓和政府在意識上的轉變、政策上跟進。資本市場以及創業者又如何看待網際網路「線上」+「線下」的結合?
  • 移動網際網路+翻譯的思考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移動大潮不斷在改變著人民的生活方式,為此很多行業都在被顛覆和改造。翻譯作為一個小眾和傳統的行業,隨著國際交流的頻繁,大眾對翻譯的感知也不再限於工作需求,更多是渴望融入國際環境中進行交流。但傳統的翻譯行業在使用習慣和價格上又無法滿足大眾的需求。
  •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白皮書
    但隨著大環境及政策逐漸明晰,至2022年網際網路醫療診後供給端規模預計將提升至需求端規模的1/4左右。 商業模式:目前,網際網路醫療已越來越傾向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通過為線下醫院、藥企、連鎖藥店、保險等提供深度垂直的技術支持或運營服務,網際網路醫療診後企業得到從中分潤的機會,從而解決盈利的問題。
  • 2020全球4G移動用戶總數上升到29% 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2020全球4G移動用戶總數上升到29% 移動網際網路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2020年6月19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 2020-2026年中國智慧醫療建設行業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智慧醫療建設行業現狀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在多年智慧醫療建設行業研究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智慧醫療建設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智慧醫療建設市場資料進行整理,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智慧醫療建設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研分析。
  • 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是移動網際網路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發展趨勢,洞悉移動網際網路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 04.10丨人保財去年保證險虧29億;太保設立醫療大數據公司
    聯仁健康註冊資本20億元,公司業務將主要覆蓋「健康醫療大數據」、「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健康醫療產業園」三大板塊。(今日保)  太保壽險三度舉牌錦江資本,持股增至15%  4月10日,保險業協會披露,太保壽險於4月7日買入錦江資本165萬股股份,舉牌後,太保壽險持有錦江資本股票增至21010.8萬股,持股比例約為15.1%。
  • 中山移動攜手市人民醫院打造「網際網路+智慧醫療服務體系」 開啟...
    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產業合作部負責人王啟隆表示,本次活動是網際網路醫院、醫療健康服務發展、醫院產業化信息化過程中的重要一步,標誌著人民醫院信息化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5G時代的到來,正在推動醫療行業的發展。
  • 網際網路行業深度報告:進擊的數位化,迎接產業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
    造成兩地市場估值差距如 此之大的核心原因在於行業結構的差異,在恒生綜指中, 金融、 地產、工業等行業對指數業績的貢獻度較大, 而這些行業的估值低於恒生綜指本身,即低估值行業利潤佔比過大拉低了整個指數的估值水平。反觀標普 500 成分,信息技術、金融、可選消費、醫療保健對指數業績的貢獻較大,而信息技術、可選消費和醫療等行業的 估值水平高於指數本身,進而拉高了整個指數的估值水平。
  • 一家成立20年的獵頭公司,首次公開這些金融行業的求職秘密|深度
    來源:新流財經上周跟一位金融行業的老友聊到最新職業動向,無意間提起一件行業舊事。在P2P風生水起的時期,曾有一家行業頭部P2P平臺,想從頂尖財經公關人才中吸納一位做公關總監,年薪一度開到了稅後200萬,高出正常行業水平好幾倍。
  • 智鵬丨疫情劇本——應對大蕭條時代普通人的出路(完整版)
    雖然中國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生產,但是涉及外貿、出口的企業,除了少數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大都陷入了困境,每天都有很多中小微製造企業倒閉。傅萌的配件生意越來越少,原因是經過了這場疫情,很多汽車修理廠和汽車保養店都學會了直接在網上下單。他這樣的賺差價的汽車配件門店本來之前生意已經受到網際網路的衝擊,現在零星的生意已經不足以支撐。
  • 網際網路醫療:如何解救高光下的困獸?|網際網路醫療|春雨醫生|微醫|...
    網際網路醫療無疑是當下最為熱點的領域之一,而各個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卻在艱難的做著困獸之鬥。如何真正利用網際網路重構醫療健康服務,進一步拓展網際網路醫療的服務場景,在助力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三甲醫院人滿為患、醫患關係緊張等問題的同時,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又能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思考。
  • 通信技術演進下的抉擇 通信行業的出路又在哪裡
    5G技術早就已經迫不及待,通信技術演進下的抉擇,5G的到來將面臨這2G的退網,在通信行業激烈競爭後的困境中,通信行業的出路又在哪裡。 「5G技術改變人與世界的互動方式,帶來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還能支持關鍵業務服務和海量物聯網應用」。多家媒體報導,我國的三家基礎電信營運商都已經開始了5G實驗,而且部分省市已經開通了5G基站,例如中國移動宣布在雄安新區成功開通5G基站。
  • 移動網際網路十年成績單
    2010年10月29日,這一天是馬化騰39歲生日,當天360上線了扣扣保鏢,這對於騰訊來講無疑是「釜底抽薪」。騰訊幾乎所有的高管都集中在總部的大會議室,但不是為了過生日,這裡已經成了臨時「作戰室」,氣氛緊張。 幾天後,騰訊發布了著名的「艱難的決定」,要求用戶二選一。
  • 【新三板行業研究】點點客:國內最大移動網際網路營銷服務商
    點點客作為第一批登陸新三板的上海公司之一,在新三板上的表現一直非常出色。上周(2015年9月7日),點點客與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深創投)、浙江紅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杭州紅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點點客將藉助三家投資公司的專業能力和項目儲備資源,推動點點客的移動網際網路、移動電商等行業的收購兼併和投資戰略,幫助點點客快速發展。
  • 別裝網際網路醫療了,咱們都是「賣藥人」|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醫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良醫財經,作者丨布姐一場疫情,打亂了投資行業的平衡點,讓本已經冷卻兩年餘的網際網路醫療賽道,像一壺沸騰後冷卻的水,再一次被放在了煤氣灶上加熱。僅2020年上半年,就有215家網際網路醫院掛牌,而2019年全年網際網路醫院新增數量只有223家。火爆程度可見一斑。不過,在線醫療行業有自身難以克服的天花板和限制。
  • 海外頂級醫療健康保險公司網際網路醫療布局|網際網路|醫療|布局|...
    出於醫保控費目的,美國實行按項目並根據效果收費的模式,因此醫療行業的價格能做到公開透明,去年5月,UnitedHealthcare就與另兩家保險巨頭Aetna 、Humana宣布合作,以及醫療健康支付協會合作,打造透明化的醫療服務款項 資料庫,讓醫療價格公開並作為免費信息提供給大眾。
  • 傳雲鳥配送高管離職,深陷資金困局,未來或有3大出路
    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這家曝光率超高的公司好像「突然消失了」。對於這種「不安」的平靜,市場出現了各種「聲音」。近日,有業內人士向億歐透露:「目前,由華平資本投資的同城配送平臺雲鳥發展形勢嚴峻,可能面臨被普洛斯投資的同行企業收購的局面」。億歐得知這一消息後,尋找了另外一位行業人士進一步了解雲鳥目前的狀況,該人士表示,「目前,雲鳥確實運營狀況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