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從功利主義出發,你的道德分數有多高?

2020-12-17 iWeekly周末畫報

在倫理學領域有一項很知名的道德難題名叫「電車難題」——有一個瘋子把5個無辜的人綁在電車軌道上。一輛失控的電車朝他們駛來,並且片刻後就會壓倒他們。幸運的是,你可以拉一個拉杆,讓電車開到另一條軌道上。然而問題在於,那個瘋子在另一個電車軌道上也綁了一個人。考慮以上狀況,你會怎麼做?

實際上,你的選擇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一個道德決策。每個人都傾向認為自己的行為是道德的,但是道德與否很難從客觀角度評價,從古至今也很難達成一種共識。為此,一群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創建了一個測試,打算通過最清晰、最著名的道德理論之一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道德。英國哲學家傑裡米·邊沁(Jeremy Bentham)在18世紀時首次提出「功利主義」理論,這是道德哲學(倫理學)中的一個理論,該理論以「是否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作為道德判斷標準。功利主義者會看重結果,也會認為傷害一個人使更多人受益是道德的。舉例來說,功利主義者會認為善意的謊言是可以接受的。

關於電車難題,很多功利主義的哲學家都認為這個問題並不能準確的判斷一個人的功利主義指數。牛津大學實用倫理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布瑞恩(Brian Earp)認為若有人在電車難題中做出了表面上的功利主義選擇,並不意味著他們的價值觀與功利主義相符。實際上,在電車難題中得分較高的所謂「功利主義者」在精神變態等級測試及權術主義測試中得分更高,但是一些心理變態的人並不會關心是否達成「最大化幸福」。

所以,這項新測試更注意到了一些細節之處,你是否是一個功利主義者,你的功利主義指數有多高?點此進入測試。

相關焦點

  • 哲學世界:功利主義——理性道德篇
    「別怕,小傢伙,」教授說,「我來救你!」這位好心的教授下到水裡,把這隻正在哀叫的小狗抱了上來。然後他回到辦公室用毛巾擦乾身上的水,趕緊去教室。這時他已經遲到好長時間了,一百多個學生都等得不耐煩了。珀伯爾教授表示歉意並說明了情況。他將此當作倫理課的一次實踐,向學生提問:這樣的做法對不對?
  • 人生就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這種「功利主義」的道德觀正確嗎?
    邊沁一生出版了多本著作,比如:《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政府片論》、《賞罰原理》等等。說到邊沁的思想和貢獻,「功利主義」是一個重要的標籤。說到「功利主義」,可能很多人都覺得是負面的或者略帶貶義的詞,但其實是,邊沁的功利是一個中性詞,用「效用」、「效益」或者「功效」其實更為貼切。功利主義是一種道德判斷的原則和標準。
  • 作為政治道德的功利主義
    功利主義思維導圖(如有錯誤還請指正)作為道德的功利主義是否已經完成了使命?當代功利主義呈現出保守主義的趨勢,傾向於為社會現狀做辯護,這也成為自由主義者攻擊的重點所在。因而,一些人認為功利主義已經完成了歷史階段的使命,然而重長遠來看,是否如此呢?功利主義興起於英國,是當時的激進派所提出的主張,旨在對英國精英型社會進行改革,以維護工人和農民(多數人)的利益。
  • 幸福和道德是等價的嗎?歐洲人的「功利主義」道德觀影響深遠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道德哲學》這本書。前面我們講了,道德哲學分為三個領域:元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應用倫理學。而在規範倫理學中,有8種道德判斷的工具,它們分別是:直覺主義、情感主義、功利主義、契約論、神聖命令論、義務論、利己主義、德性論,一共有八個。
  • 《功利主義》讀書筆記
    他試圖從人類最基本的感性衝動出發,來解釋倫理道德。他有一個著名的說法:「理性是激情的奴隸」。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要追求什麼、不追求什麼,這個問題無法由理性來回答。人們的追求是由情感衝動決定的,理性只能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實現自己的目的。功利主義的創始人是邊沁,和休謨一樣,他也想從心理學出發來解釋道德問題。
  • 邊沁及其功利主義
    (三)直接思想先驅    近代以來的貝爾利亞、普利斯特裡、休謨、愛爾維修、培根和蒙德維爾等都是邊沁功利主義思想的直接來源。    總之,邊沁功利主義思想的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其共同點有:經驗主義、人性考察、道德心理分析、合理利己主義和社會公益論等。
  • 功利主義——邊沁
    英國情感論學派與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的合理利己主義公益論的啟示探討了人性的兩種傾向——自私和仁愛及其相互關係,並由之解釋認得道德行為和社會道德行為。;另一方面,由哈奇遜第一次提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原則,並提出了計算原理,從而為邊沁功利主義「最大幸福原則」的提出開掘了更為直接的理論來源。
  • 功利主義:當代功利主義的觀點,羅爾斯和諾齊克對最大功利的討論
    針對上面的與日常道德相衝突的情形,功利主義者可以採納如下策略:(1)否認日常道德直覺在上述想像情形中的有效性,或者(2)否認功利主義的道德決定是批評者認為的那樣。先來看(1):功利主義者說,在普通情形下,我們的確有義務不傷害無辜者,那是因為我們的判斷和行動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例如,我們很少能夠確信自己對殺一人、救五人這類行為的知識和掌控是完整無缺的。
  • 何為良好的共同體:康德與功利主義的不同
    康德的道德原則與經驗主義和功利主義的道德原則相比,是非常嚴格的。首先,我毫並不懷疑,依據功利主義的道德原則—追求幸福避免痛苦、最大多數人的做大幸福—可以構建一個幸福和諧的共同體,而且人們在其中也能獲得某種尊重。
  • 邢雲超:功利主義之潮起潮落
    經濟學家JS密爾(John Stuart Mill)強調功利主義在行為上的標準幸福是與此有關聯的所有人的幸福而非行為者個人幸福。「當你待人就像期待他人待你一樣,功利主義道德觀就達到理想完成的地步」。功利主義的至高推崇,過快的城市化步伐已經催生所謂網絡流行語「靈魂跟不上身體」。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人口膨脹、環境惡化和種族衝突,已經成為全球問題,嚴重製約人類健康發展。世界各國長期追求之發展模式亦備受質疑,單純依靠經濟竄升所引起的社會進步是浮華的也是脆弱的。
  • 約翰·密爾丨功利主義:緒論與含義
    他在這篇論文中定義了一條普遍意義上的基本原理來作為道德義務的來源和依據,即「如此行為,使你的行為所依循的準則,能使全體理性人採為行動的法則。」但康德從這一原理出發推斷實際的道德義務時,卻沒有能夠向世人表明(這幾乎是荒唐的):倘若全體理性之人共同採納了最為無恥的不道德行為準則呢?這與他的話是否矛盾?並在邏輯上(且不說身體力行方面)是否根本就不可能?
  • 塞耶斯從馬克思主義人性論角度對功利主義的批判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陳慧平  邊沁的功利主義在資產階級道德和政治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無論是古典的行為功利主義,還是當今精緻的功利主義,如規則功利主義,都建立在一個趨樂避苦、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固定人」的前提假設上,潛在的抽象人性論不但在理論上為功利主義帶來了一系列難以克服的問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實踐中的正義觀念缺失、歷史意識匱乏、感性追求至上的負面危害。
  • 疫期讀書:功利主義教育批判
    2014 年哈佛教育學院舉行了關於大學申請流程的探討會,意識到大學申請的要求會嚴重影響年輕人的行為,關注如何有效地測試並鼓勵學生對智力和道德的培養,以及更加公平的評估學生在不同文化
  • 《艱難時世》與英國功利主義
    邊沁功利主義就體現出一種強烈的利己主義特徵。用邊沁功利主義的辯護士納索·西尼爾話說,利用最少量的勞動和肉體克制,儘可能多地獲取必需品、方便和奢侈品,這是人之常情。因此,功利主義……不許為良心發作留下任何空間,也不必顧及慷慨、憐憫、同情、自我犧牲、仁愛等人性的衝動。⑥支撐這種赤裸裸的利己主義倫理觀的,是邊沁的個體主義學說。邊沁要求伸張個人的權力和自由,反對貴族階級的特權和專制。
  • 改革,要從功利主義轉向權利優先
    權利主義對於市場的捍衛是基於人的道德權利,人的自由本性和尊嚴,而不是效率,至少不僅僅是效率。也就是說,權利高於功利。我們中國人雖然沒有發明功利主義哲學,但一直有功利主義傳統。秦始皇的「富國強兵」就是功利主義。當年搞計劃經濟也是功利主義的,它把國家的經濟發展(「趕超戰略」)當作一切政策的標準,也就為剝奪私有財產和個人自由提供了正當性理由。
  • 圓桌|功利主義之下,心理學研究如何再出發
    作為此本論文集的發起人,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賀照田指出,人文知識思想的再出發是他們七位作者高度關注的問題,但是他們掌握的「問題域」有限,因此,賀照田邀請了其他來自文學研究、藝術、哲學、宗教研究、心理學、教育學、性別研究、文化研究、歷史學等領域的朋友,一起探討人文知識思想「再出發」。
  • 讓功利主義重歸多元世界
    因為在這個文集中,固然有功利主義的批評者,也有它的辯護者。多數文章指出了功利主義的困境,但並不表示大家都給出了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更何況,功利主義的原則本身未必有什麼大錯,錯只錯在這個原則用錯了地方,或者表現出了企圖涵蓋人類行為所有領域的貪心和野心。因此森和威廉士認為,恰當的書名也許應該叫做「功利主義及其失敗」,基於這一思路,《超越功利主義》一書作了精心的編排。
  • 為高考而努力學習,是不是功利主義
    有網友說,我高中時聽我們班主任說功利主義就是這件事對我有好處就去做,對我沒好處就不去做。可我媽媽說功利主義也不完全是這樣的。那麼,功利主義到底是什麼意思?為高考而努力學習是不是功利主義呢?功利主義的開山祖師邊沁對功利原理的表述是這樣的:「功利邏輯在於在一切判斷過程中都堅定地從痛苦和快樂的計算或比較出發,以及不允許任何其他觀念的幹擾。」(邊沁:《立法理論》)。
  • 你支持自由買賣生命時間嗎 - 功利主義 utilitarianism 與道義論 deontology 的對決
    多好啊,2 年換來 1000 年,而且是自願選擇的,為什麼不呢?當我聽完如晶在節目中的辯論時,我也覺得她說的好有道理,但是卻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卻一時想不出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其實,在現實中,功利主義的應用無處不在,我們都聽說過 「先富帶後富,共奔富裕路」 這個政策,其實就是犧牲公平的前提下優先集中資源發展一些地區,讓國家整體財富最大化。如晶從這條低層邏輯出發,得出結論,自由買賣生命時間是可以的,整個辯詞的邏輯鏈條沒有問題,但是,如晶的問題在於,她的低層邏輯基礎是否成立?這也是後來為什麼陳銘會指出的 「這個漏洞扎在你們立論的根上」。
  • 高人對功利主義的探析,那個歷史上著名的電車難題你解決了嗎?
    你是駕駛員,需要決定開往哪邊。變化2:胖子難題,一輛失控的電車正在駛過來,軌道的遠方有5個人眼看就要被壓死。假設你恰好站在軌道上方的橋上,橋上有1個胖子,雖然你的身體無法攔住電車,但如果你將胖子推下去使其掉落在軌道上,其體重正好足以阻擋電車繼續前行從而拯救那5個人。你是否選擇犧牲胖子的生命來拯救那五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