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基因反推祖先 曹操家族DNA破解其身世之謎

2021-03-02 落花隨流

 一代梟雄曹操生前身後不少事一直疑點重重,而11月11日復旦大學一個課題組發布的最新成果證明,曹操既非一些史學家認為的夏侯氏後人,也非漢代丞相曹參的後代。

  以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韓昇和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輝教授領銜的復旦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進行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歷經3年,最終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雙重驗證,100%確定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體SNP(單核苷酸多態)突變類型為O2*-M268,其相關論文亦於今年上半年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人類遺傳學報》上發表,並已得到國際認可。

  跨學科團隊尋曹操家族DNA

  2009年,河南省安陽市對外宣稱發現曹操墓,引起轟動,亦引發爭議。隨後,復旦大學人類遺傳學實驗室宣布,擬用DNA技術開展對曹操家族DNA研究。

  曹操生活在近2000年前,尋找他的DNA似乎遙不可及。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研究方法的不斷創新,這一難題在復旦大學遺傳學和歷史學專家合作下,離被攻克又近了一大步。

  此前,李輝、韓昇二人已有長期的跨學科合作,他們還有一個夙願——用現代科技解決歷史問題,如果能通過現代人的基因反推歷史著名人物的基因,對歷史研究是一個新的突破,這比找到誰是曹操後代意義更大。

  現代基因反推祖先

  要把曹操後人與近2000年前的曹操進行「親子鑑定」,鎖定曹操的DNA特性尤其重要。首先,人類學家李輝需要可靠的樣本,從而繪製出一幅遺傳圖譜,看看曹姓到底來源於多少個祖先。從2009年起,復旦大學在全國徵集曹操後人。專家組在全國各地採集了79個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個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願者的靜脈血樣本,最終樣本總量超過1000例。同時,歷史學家韓昇教授則通過對上海圖書館館藏家譜、民間家譜等各種歷史文獻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後代可能的線索。近3個月裡,韓昇對全國各地258個曹姓家譜(其中118部在上海圖書館)進行全面的梳理研究,並與史書和地方志參照,找到曹氏遷徙的線索。比如曹氏各個分支的祖先以及現居住地與歷史記載上曹操後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等。經過這一步驟的研究,課題組篩選出8支持有家譜、經過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p#分頁標題#e#

  找到這8個曹氏族群後,再對他們的DNA進行檢測。人類DNA共有30億個鹼基對組合成23對染色體和線粒體,男性獨有的、鹼基對也比較穩定的Y染色體是最合適的檢測對象。經過複雜的Y染色體DNA全序列檢測,最終發現其中6個家族屬於O2*-M268的基因類型,這6支O2*-M268類型樣本的祖先交匯點在1800年至2000年前,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李輝教授說:「這些家族共同檢出了一個非常罕見的染色體類型,這個比例在全國人口中只佔5%左右。假定他們都是仿冒的,那麼巧合概率就等於這個基因型所佔人口比例的乘積,也就是5%的5次方。所以說,他們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萬分之三。因此在法醫學上可以認定,他們是真實的曹操後代。」

  在這次曹操家族DNA的研究中,課題組還用同樣方法驗證了漢代丞相曹參的家族基因,與曹操的家族基因沒有關係,從而證明曹操是曹參後人的說法有誤;其次,民間傳說操姓是曹操後代避禍改姓而來,經過基因驗證這兩個姓氏之間也沒有明確的遺傳關係;另外,研究還表明現有的夏侯氏基因與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是從夏侯氏抱養的說法也不準確。

  曹操叔祖父曹鼎古DNA證實結論

  2011年12月28日,課題組宣布已定位曹操家族DNA,並找到最有可能是曹操後代的6支族群。當時,李輝估算該類型屬於曹操的可能性是92.71%。

  儘管根據現代曹姓後人的基因,復旦大學課題組成功反推出曹操家族DNA,但研究並未結束。早在2011年初,韓昇、李輝來到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亳州。在當地文物主管部門積極配合下,課題組專家在庫房內找到兩顆牙齒——均是在上世紀70年代從曹氏宗族墓「元寶坑一號墓」中出土。#p#分頁標題#e#

  結合曹氏宗族墓考古挖掘領隊李燦和現場挖掘人的口述,以及「元寶坑一號墓」墓室內中央位置的墓磚銘文「河間明府」,最終確定兩個牙齒均來源於曹操叔祖父河間相曹鼎。課題組帶著一顆保存較好的牙齒回到復旦大學人類遺傳學實驗室開展古DNA測試。

  在復旦大學的實驗室中,課題組專家通過嚴密的科學程序提取該牙齒中的古DNA,經過6次同樣嚴格的反覆測試,每一次間隔一個月,該牙齒中的古DNA中Y染色體類型就是之前找到的O2*-M268。

  2012年底,根據現代基因和古DNA的雙重驗證,課題組得出最終結論——100%確定曹操家族DNA。家譜記載為曹操直系後代的現代8個獨立家族中,有6個家族的Y染色體為少見的O2*-M268,證明曹操Y染色體是該類型。而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輩墓葬「元寶坑一號墓」的遺骨(系曹騰弟河間相曹鼎)也屬於此類型,與現代曹操後人緊密關聯。夏侯氏、曹參後人都不是該類型。故此,曹操之父來自家族內部過繼,該家族並非曹參本族。

  目前找到的曹操後人有9支(其中6支有家譜記載),分別來自安徽績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蘇海門、廣東徐聞、江蘇鹽城、山東乳山、遼寧東港、遼寧鐵嶺。

相關焦點

  • 曹操墓考古方:對復旦研究不了解不評價
    疑問一  研究曹操DNA花費大不大?  近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和現代人類學實驗室發布最新研究成果,通過遺傳基因技術為曹操跨越時空進行「親子鑑定」,逐步破解了其身世之謎。經過複雜的Y染色體DNA全序列檢測,最終發現其中6個家族屬於O2*-M268的基因類型,這6支O2*-M268的基因類型樣本的祖先交匯點在1800年至2000年前,這正是曹操生活的年代。  「這也太不科學了,反推的方法理論上只能證明這6個曹姓家族來自同一群體。」有網友如此質疑:如何證明這些群體的先人就是曹操?
  • 尋找曹操後裔:基因考古破解家族DNA密碼
    11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公布三年的研究成果:通過研究當代超千例曹姓後人DNA,對比曹操叔祖父曹鼎的古DNA,確定Y染色體基因突變點O2*-M268為曹操家族DNA固有突變點。  這一發現是中國首例破解的家族DNA基因突變點,研究者稱,不僅可以為曹操墓中遺骨身份提供參考,還可以為考古學測定年代的方法,提供DNA研究方向。
  • 「傍名人「、「蹭祖先「,中國家族靠DNA技術檢測不出的文化基因
    杜月笙當然屬「江南之杜」,其中的血緣、代際關係自行腦補吧!到了現代,有些家族更直接,他們經過所謂的考證可以「準確」地確定自己是黃帝的第多少代孫的傳人!這個可真了不起!要知道,黃帝時代還屬於傳說,他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怎麼搞清楚的?奇蹟!「傍名人」、「蹭祖先」的習氣在科學面前可就難行了,因為DNA技術可以把現代人和2000年前的古人拉到一起,搞一場「滴血認親」。
  • 「滴血認親」找到曹操9支後代,快來看看有你嗎?
    曹操後代有9個支脈,江蘇佔兩個近日,復旦大學課題組宣布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和古DNA檢測雙重驗證,完全確定曹操家族DNA,這也是世界上第一例用歷史學和遺傳生物學相結合解開歷史之謎的成功案例,標誌著「通過現代人基因反推歷史人物基因」取得突破。
  • Y染色體揭秘曹操身世
    2000多年來,對於曹操的身世,一直流傳著許多說法。爭論焦點是,曹操究竟是漢相曹參的後代,還是西漢創業功臣夏侯嬰的後代。
  • 誰是曹操找到後代?DNA說了算.
    關於他的身世,從《三國志》、《後漢書》到《資治通鑑》,史書歷來眾說紛紜,再加上《三國演義》這樣歷史小說的演繹「推廣」,曹操的身前身後事像後人對他的評論一樣,充滿著爭議。 曹操橫槊賦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近兩千年,他的身世之謎,卻在取自後人身上的兩毫升鮮血中解開了。
  • 【獨家】曹操家族DNA鑑定現實意義:可解決領土紛爭
    網絡配圖(騰訊文化獨家報導)近日,復旦大學發布關於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通過確定曹操家族DNA解開曹操身世之謎,在世界上第一次把遺傳基因研究精確到家族,並且在沒有古人檢測樣本的情況下,根據對後人的研究,推測出古代家族基因。
  • 曹操的Y染色體:DNA考古技術是否成熟?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韓昇和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輝教授跨學科聯手。李輝教授做的第一步工作是:從現代曹氏家族的基因反推祖先,鎖定曹操的DNA特性。2009年起,課題在全國徵集曹操後人,共採集了79個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個包括夏侯、操等姓氏男性志願者的靜脈血樣本,最終樣本總量超過1000例。
  • 此人自稱是曹操子孫, 給出三大證據, 其中一條是DNA檢驗結果
    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研究這個課題足足三年,大概流程就是通過現代基因反推。值得一提的是他做出的相關論文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但隨之而來的就是無限的質疑。那麼復旦大學是為何要對這個進行研究的,追溯起來就是在河南的曹操墓發現,河南文物局說是真的,但質疑聲從未斷過。自稱後人之人曹祖義,此人已經六十九歲了,他一直宣揚自己的先祖是曹操。
  • 專家談確定曹操DNA經過:曾花3月時間研究古牙
    關於他的身世,從《三國志》、《後漢書》到《資治通鑑》,史書歷來眾說紛紜,再加上《三國演義》這樣歷史小說的演繹「推廣」,曹操的身前身後事像後人對他的評論一樣,充滿著爭議。  曹操橫槊賦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近兩千年,他的身世之謎,卻在取自後人身上的兩毫升鮮血中解開了。
  • 中外科學家破解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身世之謎」
    中外科學家破解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身世之謎」 2020-06-13 14:52:45 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社南京6月13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13日消息,該所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和同步輻射顯微斷層成像技術,對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的內部結構進行研究,最終破解了困擾科學界多年的該物種
  • 基因家譜學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因此,當遺失的或者不忠實記載的譜牒無法作為追尋祖先的可靠依據時,以現代分子生物為基礎的基因家譜研究是直接追溯宗族成員之間親緣關係的最佳方法,是驗證祖先與後代的父系關聯,補全和重構家族譜牒的唯一手段。一、世界範圍內基因家譜的研究動態對於人類根源的探索緣於人類本能的好奇心。
  • 科學家破解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的身世之謎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和同步輻射顯微斷層成像技術,對這類化石的內部結構進行研究,最終破解了其身世之謎。甕安旋孔蟲的生物學屬性存在較大爭議,主要原因是其內部生物學結構不清楚。但解決其身世之謎對深刻理解甕安動物胚胎狀化石的演化生物學意義和解決長久以來的爭論均具有重要意義。當前,甕安生物群中動物總界類群的演化發育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工作才剛剛起步,其中仍有大量系統分類位置不明的疑難化石,其中有一些疑難化石和動物胚胎狀化石外觀非常類似——甕安旋孔蟲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 李白的身世之謎,到底和李世民有沒有關係?
    其詩歌具有磅礴的氣概,瑰麗無比的意象,不染纖塵的靈動。李白一生才思不竭,創作了大量詩歌作品,流傳後世的共有1010首。對於才氣擔得起「詩仙」,而如此高產,我更想稱他為「詩霸」,如此有才,還這麼勤奮,簡直不給人留活路。李白的詩歌獲得讚譽無數,在此不表。我們更想談他的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他到底和唐朝李家有沒有關係?
  • 圖/文/視頻|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的身世之謎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高解析度顯微CT和同步輻射顯微斷層成像技術,對這類化石的內部結構進行了研究,最終破解了其身世之謎。6億年前甕安旋孔蟲的身世之謎(新華網 提供)動物是如何起源的呢?這一直是困擾古生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的前沿科學問題。
  • 李白身世之謎淺探之九:李白號「青蓮居士」的來歷
    李白身世之謎淺探之九:李白號「青蓮居士」的來歷文:枯木上文提到李白祖先謫居西域碎葉,起因為觸犯「十惡之條」,被迫背井離鄉,前往不毛之地,在邊疆困頓數十年;後來遭遇碎葉被困,武周去世,中宗復位,於是李白家族趁亂回歸,卻又被安置到偏遠的川蜀,瘴氣肆虐,道途險阻,其中辛苦誰能體味?
  • 會說閩南話的菲律賓總統身世之謎
    一說及白手起家,可能你會聯想,一般打小都是 「窮小子」,其實不然,其家族堪稱菲律賓華裔中的煊赫世家,那吳奕輝的祖上身世到底是怎麼樣呢?會說閩南話的菲律賓總統身世之謎在吳奕輝相關報導中,常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相當含糊的字眼:「吳奕輝祖籍福建晉江,一九二七年出生在廈門鼓浪嶼,一歲隨家人來到菲律賓宿霧。其祖父創辦了一家大型企業,家境富裕。」
  • 6億年身世之謎揭開 核桃似的甕安旋孔蟲屬動物一族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牽頭的國際團隊,通過高解析度顯微 CT 和同步輻射顯微斷層成像技術,對這類胚胎狀化石的內部結構進行了研究,最終破解了其身世之謎,發現它們屬於動物總界的一員。相關研究於北京時間 6 月 13 日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進展》上。動物是如何起源的呢?這一直是困擾古生物學家和演化生物學家的前沿科學問題。
  • 《金玉滿堂之身世之謎》 穆婷婷戀高富帥黃少祺
    穆婷婷精彩劇照東方網4月10日消息:大型現代都市情感劇《金玉滿堂之身世之謎》講述一段發生在百年老鋪「金玉堂」的愛恨情仇故事。穆婷婷自出道以來一直被觀眾稱作「古裝美女」,在《金玉滿堂之身世之謎》中,穆婷婷華麗變身,演繹現在時尚御姐,這與她之前出演過的角色差別非常大,然而她的表現卻得到了搭檔黃少祺的肯定。黃少祺表示:「自己與穆婷婷對戲已經很有壓力了,因為她演壞人演的太好了,有時候氣到不行,已經在片場發飆了,怕自己不小心真的會傷到婷婷。」
  • 復旦大學這一考古發現,讓世人知道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有多能忽悠!
    曹操在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三國時期的一代梟雄,我們了解曹操這個歷史人物一般都是從三國演義,或者是三國志等一些歷史資料,後世對曹操這個歷史人物的評價也非常多,不過往往是兩個極端,甚至歷史上還有一些專門形容形象曹操歷史形象的成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寧我負天下人,勿天下人負我,這些都是古人對曹操這個歷史人物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