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樂至縣榮家溝村的新變化。黃禹博攝
中國青年網樂至2月13日電(記者 劉洪材 實習生 黃禹博)「現在穿個拖鞋都可以進城了。」「以前我們的房子都是土瓦房,好害怕啊,感覺隨時都會塌,但是我們也沒得錢去蓋新房。」「現在!你自己看嘛,我們有新房,路也是新修的,走走走我帶你去我家看看。」進到四川資陽市樂至縣榮家溝村後,很多村民得知記者來採訪駐村第一書記伍宗凱都圍了過來,你一言我一語。
榮家溝1組的鄧祖熊用一段朗朗上口的順口溜來形容村裡的變化:「如今農村大變樣,公路密似蜘蛛網,田地開發造三溝,廣播喇叭唱四鄉,湖水鞏固高山頂,枇杷高過大院牆,山川秀麗風光好,幸福生活萬年長。」從2015年開始,在伍宗凱的幫助下,為村上優化道路設施,強化村內街巷道路建設。新春的到來,給村民們增添了一份喜悅,村民們臉上掛滿了笑容。
一位手上還拿著半個麵包,頭髮有些凌亂的男子和記者搭上了話:「不好意思哈,讓你們久等了,我剛從三隊回來,那邊有家村民家裡頭機器壞了。」
記者終於見到了被村民稱為「方便麵書記」的伍宗凱,原來自他駐村以來,吃掉的方便麵超過600桶。「平常下鄉工作太忙了,中午來不及回家吃飯,上群眾家吃飯影響不太好,所以我每次都是隨身背桶方便麵,方便還快速。今天也是起得太早了,早飯都沒時間吃,過來的時候買了個麵包填填肚子。」
資陽樂至縣駐榮家溝村「方便麵書記」伍宗凱。黃禹博攝
2014年以前,整個榮家溝村人居環境非常惡劣,整個村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傳統作物和外出務工,整個村子的人員流失很嚴重,很多人就往外遷移戶口,2014年的時候整個村的貧困發生率24.6%。遠遠超過國家標準的17%。
伍宗凱是2015年7月來到榮家溝村的,當時榮家溝很窮,因為地理位置偏僻,導致外面人進不來,裡面人出不去。而且村裡面的道路還是以前的泥巴路,平常灰塵大,下雨天走都走不動。於是他來到村裡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想致富,先修路。」這句話在榮家溝村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從14年全村都是泥巴路,到15年的幾條水泥路,再到17年水泥路通到榮家溝村每家每戶的院子面前。
如何發展集體經濟成了整個村的難題,讓伍宗凱很是困惑。村民對他的充滿希望的眼神,總讓他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輾轉反側。後來伍宗凱想到一個辦法,榮家溝村靠近蟠龍湖,那為什麼不做一個和蟠龍湖有關的特色產業。蟠龍湖是樂至縣內最大人的人工湖,總庫容4000萬m3。水域面寬,水質好,有眾多的湖心島,是一個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榮家溝村購買遊船在蟠龍湖景區經營。黃禹博攝
在徵得全村村民一致同意後,2017年4月份榮家溝村成立了鄉村旅遊服務有限公司,通過資陽市級扶貧資金為村裡購得11艘船隻,想通過船隻賺取票務收入,但是,擺在伍宗凱面前又一個難題,因為他們把船買回來,沒有船隻安全許可證,無法正常運營。經過多次申報,終於在2018年的7月底把證辦下來了,8月11日正式開始營業。
截至目前,4個月時間,實現船票累計收入達到10萬元。村裡的村民看到鄉村旅遊公司這麼成功,很多村民以此為樣,自發成立了不同的農村合作社還有農業公司。2017年部分村民開始嘗試種植了兩三畝葡萄。去年賣出了八千塊錢,讓村民實打實的享受到了好處,於是越來越多的村民放棄了種植傳統農作物,轉而種植經濟作物,先後種植了葡萄,李子還有桃子,同時配合鄉村旅遊公司開展採摘的模式,實現了農村經濟的大變革。
村民鄧祖熊正在新修排水系統。黃禹博攝
「我們之前都是土路,穿的都是筒靴,現在比原來好多了,家家戶戶也都修了房子,通了路,基本上每條路都是通到自家門口街沿上的,現在穿拖鞋都可以進城了,可以說每個人都過上了幸福生活。」來自樂至縣榮家溝2組的熊德力告訴記者。
按照規定,書駐村第一書記是兩年換一次,那年伍書記本來該調任去別的地方,但是因為村民的喜愛,讓伍書記留了下來。用村民的話說:「把伍書記都調走了,我們怎麼辦啊,我們捨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