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獲得好成績,都會被稱為是「魁星點鬥」。同時在傳統神仙信仰中,金榜題名者被認為是「文曲星下凡」。凡此種種,在我國神仙信仰中,還有很多。那麼這些神仙的來歷是什麼?其中這樣稱謂的內涵是什麼?值此高考之際,我們進行梳理和講解。了解掌管天下文事的那些神靈,給予考生最美好的祝福!
祝所有考生金榜題名
首先,我國的神仙文化多是起源於星辰崇拜。而與「天下文事」有關的神靈全都出自這個源頭。其關鍵的位置就是「北鬥七星」。如「文曲星」,就是北鬥七星裡的第四顆,即「天權星」。此主管科甲名聲、文墨官場、功名、文雅風騷。在民間傳說中,文章超群,而位居人臣者,多被認為是文曲星下凡,如範仲淹、文天祥等。在《封神演義》一書中,封丞相比幹為「文曲星君」。同時,如下圖,北鬥前四顆星,稱為「魁」;這就來到了「魁星點鬥」的來歷了。
北鬥七星·網絡供圖
魁星,必須說一下奎星。這兩個按照古代天文的命名,是不同的星,但很早前就已經被互用了。奎指的是西方白虎中的「奎宿16星」,漢代《孝經援神契》載「奎主文章」之說,這是因為「奎星屈曲相鉤,似文字之劃」。因此後世把「奎星」為主宰文運與文章興衰之神。像孔廟有「奎星閣」,很多藏書樓也稱「魁星樓」。民間有包拯是奎星轉世;鍾馗是魁星轉世,關於鍾馗的傳說是考取了狀元,卻因相貌醜陋不得用,撞壁而死,天帝憐憫其遭遇,命其掌管天下文事。
鍾馗·網絡供圖
這樣一來,就有了「魁星點鬥」和「奎星點鬥」不同的說法。第一個,是北鬥「魁」,在春天鬥柄指東方的「鬥宿(南鬥)」上方。春天是一年歲首,充滿希望,古之「春闈」。第二個是北鬥七星旋轉到西方奎宿上方,這時天下是秋天,古代有「秋闈」。這兩個時節都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時間,秋闈是鄉試,各省分別舉辦,考中者是舉人;春闈就是會試,由朝廷禮部主持,各省的舉人參加,緊接著中選者參加殿試。因此有了「魁(奎)星點鬥」的說法,都有其內涵意義。
魁星·網絡供圖
掌管文事的還有「文昌帝君」。這個神靈要比以上的地位高得多,在三清六御五老三官大帝之後,道籍載「掌文昌府事,及人間祿籍」。被認為是掌管人間文事的最高神,掌管人間武事的真武大帝對應。其具體的神職是主管考試、命運,及助佑讀書撰文之神。這是神仙的來歷,仍然是與「星辰文化」有關,那就是文昌六星,其位置靠近北鬥七星,《甘石星經》載:「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鬥魁前,其六星各有名」。
文昌天子·網絡供圖
民間還有五文昌的說法,即「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純陽帝君呂洞賓」、「文衡帝君關羽」。這樣算下來,加上文曲星、奎星,共有7位。當然,要說最大的掌管天地三界文事的神仙,非紫微大帝莫屬。他與勾陳大帝,分別輔佐玉皇大帝分管文事和無事。另外,還有福祿壽裡的祿星,掌管加官進爵、功名事業前程事宜。要說掌管人間科舉升學考試最重要的神仙,那就是文昌帝君了,因為他又稱文昌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