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捕手》:即使是天才也不能打敗「家暴陰影」,但愛可以

2020-12-25 你如不屈服

說起「家暴」這個詞,大多數人心裡肯定會感到一陣寒意,因為這是一種違背人格底線和原則的行為。

縱觀家庭暴力的討論,討論並沒有平息下來,不久前,因為papi醬員工宇芽和一位男星的第二起家庭暴力案,他在社交平臺熱搜上加上了「家庭暴力」一詞。

那些沒有經歷過家庭暴力的人認為這樣的行為簡直是不合理的,而那些遭受過或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則只是被嚇得發抖。

家庭暴力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據調查,中國家庭暴力的發病率為29.7%-35.7%,其中,1/4的人有人格障礙,有些人是反社會人格。

家庭暴力給受害者帶來的傷害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更是心理上的創傷,這種創傷長期無法治癒,而且,有時「家庭暴力」就像傳染病、受害者有可能會,因為他們遭受了暴力行為,他們變成了施暴者,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們要講一部經典電影《心靈捕手》,來談談家庭暴力造成的傷害,以及如何安慰和拯救一個遭受暴力折磨的靈魂。

1: 《心靈捕手》

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是因為他們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魅力,相反,他們不斷地給人們帶來啟迪,因為時間的祝福。

作為成功的一部心理片,這部電影上映以來給無數人帶來了震撼。

這部電影的主角叫威爾,他是一個罕見的天才,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然而由於童年時遭受家庭暴力的傷害,他選擇了封閉自己,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叛逆、任性的青年。哈佛大學數學教授藍波發現了自己在數學方面的天賦,不忍被埋藍波主動幫助威爾走出退化的沼澤,於是,他與朋友心理學家尚恩攜手對威爾進行心理諮詢,並在威爾的影響下,慢慢打開了自己的愛情友誼之心,走出了童年的陰影,重新面對人生的感人故事。

這部電影於上映,他獲得了第7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並一直在豆瓣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接下來,讓我們用主人公威爾的故事來討論家庭暴力對一個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

2: 內在自我的封閉

在電影《心靈捕手》中,你會發現「好人」比「壞人」多,這可能與導演想表達的意思有關,幾乎每個重要人物似乎都在幫助威爾達到「拯救」的目的。

一開始,藍波教授後悔威爾他非凡的數學天賦,但當他了解到威爾的經驗後,他開始真正想幫助威爾復活,不要浪費他的才華和能力。

尚恩教授,不用說,一直試圖和威爾來實現精神交流,但是卻別無選擇,只能威爾固執地將自己封閉在世界。

由於童年的經歷,他拒絕別人的接近,拒絕透露自己的真實想法,這不是因為他冷漠,而是因為他對社會失去了信任,失去了人生目標。

摘下「天才」的光環,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渴望理解和被愛的「孩子」,就像電影裡的臺詞:逃避和不信任,因為我被一個應該愛我的人拋棄了。

即使他喜歡的女孩對自己表達真摯的愛,即使他心中有一千不舍,威爾仍然不敢守護和表達內心的情感,潛意識裡選擇逃避別人對他的關心。

在看似惡作劇和冷漠的背後,其實是威爾的困惑和自卑,他用「不接受」的方式與「不輸」抗爭,用自負來掩飾內心的脆弱。

3: 質疑自我

威爾在數學方面的天賦是很多人羨慕的,甚至連哈佛大學數學教授藍波也很羨慕,但在威爾中,這樣的天賦並沒有被認可和接受。

他認為自己受到的傷害是自己的錯,他應該因為沒有被愛而受到傷害,所以他認為自己不應該得到別人的愛,不知道如何接受和愛別人。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當許多遭受施暴者時,他們將受害者視為負面情緒的垃圾桶,對受害者造成身心傷害。

如果施暴者被對方拒絕,他們將受到孩子自己判斷的影響。

即使是天才也無法擺脫暴力陰影的精神枷鎖。

愛可以。

4: 用愛驅散家暴陰霾

在電影威爾是幸運的,遇到了兩情相悅人,周圍有講義氣的朋友,藍波欣賞他們的才華的尚恩老師走進他們的心中。

當尚恩老師反覆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我的孩子,不是你的錯!」威爾的心理防禦完全崩潰了,他抱著尚恩大哭起來。

我的朋友查克很嚴肅地對他說:「我每天都去你家接你,我們一起出去喝酒,玩得開心,太好了,但每次我敲你的門,我希望你不在家,不說再見,什麼也不說,就走吧。"

哲學家舒本華說過:一個人最不能忍受的是身邊的人比自己強。

然而作為一個朋友,查克卻放棄了自己的私慾,懇切地告訴威爾起來追求美好的生活。

沒有人質疑史凱蘭對威爾的愛,愛滿懷的女人用她的行動證明了她真摯的愛的意思,並逐漸影響了威爾。

愛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情感,有的人說愛是脆弱的,愛是虛幻的,世界上沒有純潔的愛,然而在電影中,威爾在世界中關上自己的人有勇氣推開門。

即使是那些沒有經歷過家庭暴力的人,一想到這件事也會不寒而慄,對於那些真正經歷過的人,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愛來影響他們。

我們應該相信,在這世界中,美仍然佔大多數,而黑暗和陰影只是一小部分,我們應該用一顆心去影響和溫暖那些受傷的人,讓他們相信他們會幸福。

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家庭暴力陰影帶來的危害,儘可能減少家庭暴力的發生,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美好。

我是劉鳳嵐,也是一個3歲的寶寶母親,我注重育兒知識,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建議能幫你解決育兒過程中的困惑和麻煩,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家長。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解構《心靈捕手》,面對家庭暴力,孩子該拿什麼自救?
    愛,只能帶來好的結果,不會導致傷害,而能彌補傷害的,也唯有愛。《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
  • 《心靈捕手》擊碎人際隔閡壁壘,縱觀一名「數學天才」的自我救贖
    《心靈捕手》的故事原型來源於作者馬特·達蒙1992年在哈佛大學完成的一部50頁的短篇小說《年輕天才威爾亨汀的成長故事》。隨後,達蒙找到好友本·阿弗萊克一同創作了這部由任務推動情節發展的劇情電影《心靈捕手》,並一舉獲得多項電影大獎。
  • 《心靈捕手》是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
    整部影片,最令我感動,相信也是令大多數人都感動的一個鏡頭,就是心理學教授一直對威爾說: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錯……威爾終於放下心理防線,抱著心理學教授號啕大哭,是的,他智商再高再會耍小聰明,也只是個孩子,家庭的陰影讓他自卑又敏感,他把一段意外當成自己無法挽救的過錯,始終無法正視和原諒自己,他是如此缺愛,又如此地孤獨,從來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
  • 《心靈捕手》上映二十周年
    《心靈捕手》由達蒙和大本攜手創作劇本,由格斯·范·桑特執導。故事以天才少年威爾(馬特達蒙 飾)和心理治療師肖恩(羅賓威廉士 飾)之間的故事為主線,引申出有關於友誼和愛情的生活線。威爾在麻省理工當清潔工,有著超乎常人的高智商,卻終日打架、喝酒。一次因為解出了大學黑板上的一道難題,被數學教授注意到。
  • 心靈捕手:天才的平凡與不平凡
    但是,這個人並不願露面,儘管露面可以享受難得的榮譽。同樣,沒兩天,那個「神秘數學天才」再次給出答案。這次,藍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數學天才」的身影,發現他竟然是MIT這所頂尖學府的這棟大樓裡的一位清潔工,但這位清潔工並不想被發現,他一邊辱罵教授一邊跑了。這是著名的心理影片《心靈捕手》(又譯名《驕陽似我》)一開始的情節。看到這種情節,我腦子裡冒出一句話,世界是分裂的。MIT的光輝,竟被一個落魄的清潔工徹底蓋住了。
  • 《心靈捕手》影評:天才為何自甘墮落,世上一切盡可了解
    《心靈捕手》這部影片告訴我們要學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天才少年卻因為從小受到非人虐待而有心理問題,他外表看起來對所有事都毫不在乎,恣意妄為無拘無束,心靈深處卻十分膽怯,害怕自己曾經的經歷會被別人厭惡,無論在面對愛情還是面對桑恩的友善詢問他的第一反應都是逃避,這源於他對自己的不信任,因為自己身上的不完美而有一點自卑。
  •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心靈捕手》一個天才的故事
    1997年首映的電影《心靈捕手》是一部勵志電影,它由格斯範桑特所導演,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聯袂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頗具天賦的少年維爾漢庭,他是一名麻省理工大學的清潔工,雖然在常青藤大學當清潔工,但他本人卻是個問題少年。
  • 電影《心靈捕手》或許能給你一點慰藉,勇敢的走出陰影,重新生活
    這是我看完電影《心靈捕手》最初想到的一句話。這部電影中,男主角是一個在麻省理工大學做清潔工的數學天才,破解了數學系教授的兩道堪比諾貝爾數學獎的難題,被教授注意到,想要幫助他回到正軌同時也讓男主角加入自己的工作室。 教授幫助男主角擺脫官司,但是男主必須要按時接受心理諮詢師的輔導,故事就這樣開始了。
  • 問題少年和天才的距離有多遠?《心靈捕手》的教育啟示
    《心靈捕手》由美國導演格斯·范·桑特執導,1997年的12月2日在美國首映,是一部充滿正能量的影片。作為一部好劇本影片,《心靈捕手》在故事中融合了情感追求、既往回憶和反抗主流價值觀,這些無疑是給了觀眾多層面的啟發。
  • 《心靈捕手》:心靈伴侶,你值得擁有
    在非黑即白不是對就是錯的世界觀中,我們觀察到的世界不是立體的;以自己的出發點為道德標準的評價,也會使自己陷入淺薄的境地。學會對比不同,學會了解矛盾,而非一味的判斷,會更加的客觀。所以,不要害怕矛盾,它是另一種可能。看完《爆裂鼓手》,再欣賞《心靈捕手》實在是一件既酷又有品味的事情。
  • 豆瓣8.9《心靈捕手》|與自己和解,並不是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經典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就是這樣一部講述天才少年威爾在兩位教授、女友斯凱蘭以及兄弟查克的幫助下,成功治癒童年傷害的影片。故事從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不起眼的清潔工威爾 (馬特·戴蒙 飾),夜裡偷偷解算出「世上只有兩人會的方程式」開始的。
  • 《心靈捕手》| The power of love
    #挑戰三個月看一百部電影之第十八部 #心靈捕手 《心靈捕手》,一個內心破碎的問題少年被治癒的故事。
  • 心靈捕手:還好這不是個悲情的影片,會有一個結局
    網友評論:片中的天才威爾是一個孤兒,做著清潔工、建築工之類的體力活,業餘時間就忙著挑釁全世界,騙人、打架、偷竊、襲警……破壞一切可以破壞的,看不慣所有看得見的。桑恩,明察秋毫,不愧為一個心靈捕手,他知道他之所以孤單孑影,是因為過去的陰影遮蔽了他的心靈,他是害怕再次被人遺棄,所以才在被別人拋棄之前選擇先遺棄別人,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是心靈受過創傷的人的一種過度防衛,是心靈的迷障,思想的誤區。而要撥開這些迷障,開啟受傷的心靈唯有取得這位天才的信任,舍此沒有他途。
  • 豆瓣8.9分《心靈捕手》:一部可能治癒你一生的電影
    在1999年後半期出現了一個全新的詞彙——治癒系,指可以讓人感到平靜,治癒,舒暢的一種感受。後來衍生到了電影當中,於是自然誕生了治癒系電影,《心靈捕手》正是這樣的一部典型治癒系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天才清潔工的故事。
  • 中國草根數學天才引外媒關注,被譽為中國版「心靈捕手」
    「一個沒有大學文憑的打工者解決了一個複雜的數學難題,這看上去就像是奧斯卡獲獎電影《心靈捕手》的現實版本。」CNN的報導,把餘建春和美國勵志電影《心靈捕手》聯繫在了一起。報導稱,他推導出卡麥可數判別準則的故事,堪稱「中國版《心靈捕手》」。
  • Good Will Hunting---《心靈捕手》
    數學教授有心提撥這個性不羈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數學和接受心理輔導。數學難題難不倒他,但卻對於心理輔導,威爾卻特別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業不太成功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在桑恩的努力下,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實現自我。
  • 《心靈捕手》:跟隨內心的感受,通往幸福的大門
    《心靈捕手》1977年美國上映的《心靈捕手》或許就是人生的窺視鏡,怎樣選擇完全取決於自己。影片中的男主威爾是一名高智商天才,他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並有著極高的數學天分,他可以輕易解開麻省理工學院藍勃教授的數學難題,並在酒吧靠著旁聽來的知識碾壓別人。這樣一位天之驕子在旁人眼裡,應該是有無可限量的成就,但他出生在一個破碎的家庭,心靈的創傷將他變成壞孩子,他的那些能力不過是在學校做清潔工時學習的。
  •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再看《心靈捕手》,內心依舊充滿震撼。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絕對是當年電影市場的大贏家,狂攬2億2千5百萬美元,並且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9項提名。人們驚訝於電影帶給自己的感動,卻很少有人知道《心靈捕手》是馬特·達蒙操刀的原創劇本,而靈感來源於他在哈佛念書時的一次英文課作業。
  • 《心靈捕手》:如果我不會愛,你會對我耐心一點嗎
    剛認真讀完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覺得哇好厲害的感覺,因為「捕手」就像是一個打獵的人,TA準確知道你的心臟紋路,TA能走進你的內心,但不是為了了解你打敗你,而是看到你柔弱的一面,反而呵護你懂你,就像你的心靈伴侶,要知道這很難得的。
  • 《心靈捕手》:如果我數次拒絕你,請不要放棄我
    電影《心靈捕手》由一個大學校園的俯拍空鏡頭展開,進入課堂場景,不免讓我想起另一部電影《美麗心靈》。果不其然,這又是一部關於一位數學天才的片子。但較之《美麗心靈》,更為通俗易懂,也更溫情。威爾的數學天才,是在他一次次悄悄解出教授出的數學難題後被發現的。在教授看到他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