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只能帶來好的結果,不會導致傷害,而能彌補傷害的,也唯有愛。
《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
個人成長題材向來為電影市場青睞,佳作頻出同時也深陷套路既定化的泥沼,可在這種情況下,《心靈捕手》依舊能脫穎而出,備受喜愛,自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繼續重回經典,將視角聚焦於《心靈捕手》淺嘗輒止的暗線——原生家庭暴力,一同分析當面對家庭暴力時,作為孩子該如何自救。
男主角威爾是麻省理工的清潔工,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威爾有著超常的數學天賦,輕而易舉的解開了教授藍勃在走廊黑板上留下的高難度數學題,其中第二道還是藍勃教授與同事研究兩年才解出的問題。
一個清潔工,只是在下班過程隨便算了幾天,就把獲得過「菲爾茨獎」的數學家藍勃教授和團隊秒殺,擁有如此天賦真是做夢都能笑醒。
然而威爾卻在浪費上天的恩賜。
威爾和其他天才差不多,古怪暴戾,對於藍勃教授的賞識他視而不見,對唾手可得的改變命運的機會嗤之以鼻,心安理得的浪費自己的天賦、淡定平靜的在絕望的黑洞裡混吃等死。而這一切的源頭,帶來自他童年的傷害。
威爾是個孤兒,與大部分孤兒的命運軌跡一樣,流連在一個又一個寄養家庭中,卻沒得到任何家庭的關懷,冷漠、白眼、拒絕再到最後一個收養家庭的辱罵、毒打,在原始叢林般環境成長起來的威爾就像一頭受傷的野獸,充滿攻擊欲,常懷戒備心。
藍勃教授發現威爾在黑板上做題,還沒說什麼,威爾就用盡想到的難聽話辱罵教授;明明對史凱蘭一見鍾情卻不敢搭訕、一味逃避,好不容易在一起,也因為童年之殤無法面對愛人而撒謊、防禦,最終分手;就連幫助他的諮詢師尚恩,他也是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氣得心理諮詢師當場失控...
天才與頹廢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展現,根源就是威爾從小遭受的家庭暴力,幼時沒有信任與愛,卻被迫在扳手、鞭子、棍子中選擇,可以說威爾一生的色彩都被家庭的黑暗所吞噬,本屬於家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被踐踏破壞,所造成的焦慮、恐懼一生都無法彌合。
電影中的威爾還有藍勃和尚恩拯救,而生活中的小威爾們,只會留下一身的傷痕和這輩子都難以補足的缺失。
儘管有天賦加持,但威爾從來不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朋友間的打鬧,必然換回流血的代價;
在麻省理工解題時,藍勃教授只是有所誤會就被威爾問候全家;
與諮詢師尚恩首次見面,就通過其亡妻畫作發現對方心理弱點,並逮住不放,刺激得尚恩當場發瘋反擊;
如此富有攻擊的自我防禦必然招致牢獄警告。威爾再次因打架面臨牢獄之災,還是藍勃教授不計前嫌,保住了他並讓他定期接受心理治療。
可大半輩子都在暴力中度過的威爾怎麼會那麼容易改變?面對這個結果,威爾不僅沒悔悟反而又驚又懼,攻擊力加倍。此時的他和眾多家暴受害者一樣,不再相信世界有愛,也不再相信還有人會真心幫助自己,拒絕任何改變。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原生家庭》一書上說「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選擇地全盤接受。他們傾聽父母的言談,觀察父母的舉止,並且模仿父母的行為。」
當父母對孩子進行貶低、侮辱、毒打時,這些語言或非語言的暴力會一點點被孩子吸收,逐漸腐蝕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即父母長久的怒罵「你個笨蛋,笨得像豬」,即使這孩子智商超群,久而久之也會認同「我很笨」這個評價,形容自我認識。
當個體評價系統失靈後,孩子的行為將受這種負面潛意識的「內化」,既然我幹啥都不行,那不如啥也不幹,反正我不好,不如趕緊放棄。
而另一個副作用更危險,就是會完美「繼承」暴力基因。
與逃避一樣,家暴也屬於「可恥、但有用」的「快捷方案」,從小看慣了暴力、毆打,會發現「沒有什麼事兒是打一頓解決不了的」,在沒有接受「愛的教育」的孩子中,漸漸被這種粗暴、有效的「方法」同化,漸漸成長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開始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如果不幸的你,曾也在家暴的陰影下無法呼吸,除了認識家暴的根源與危害,自我和解與愛才是最終解藥。
電影中的威爾在接受心理諮詢的初期一下子氣走了五位心理諮詢師,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這幾位並沒有從人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威爾。
對治療師來說,給威爾諮詢不過是個工作,抱著走過場的心思也不會去了解威爾的具體情況,精準施策。在他們眼中,威爾是病人,高高在上、不走心的態度自然無法贏得信任。
而尚恩不同,第一次見面就因威爾的刺激而表達了憤怒,同時也看到了威爾善查人心的特點,平等的治療角度,超常的共情能力,終於讓威爾打開自己的心門,第一次嘗試接受自己。
每個經歷家暴的靈魂都是孤獨寒冷的,用敵意、攻擊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最需要的不是大道理的說教和施捨的愛心,而是出於平等的關懷和自我和解的引導。
1、「這不是你的錯」——不再自我懲罰
因為父母的特殊地位,加之家暴常常與愛交錯出現,讓孩子無法認清責任方,不忍責怪父母只能自責,同樣也是為了活下去,而自我合理化的無奈之舉。
可如果將過錯一直背負在自己身上,那麼內心裡的恥辱與自我憎惡將不斷發酵,懲罰自己就是墮落的開始。
《原生家庭》一書在療愈原生家庭傷痛方法中介紹「不要自我懲罰,記住,責任是他們的」:你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並歸還給相應承擔責任的人。
2、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掐斷暴力源頭,用愛澆灌人生
家庭暴力因其特殊性,如果受害方不發聲,外界很難進行幹預,時間久了,那危害就如同水源一般,連綿不斷,禍及子孫。
家暴中「無意識繼承行為」會擴大受害群體,受虐者轉成施暴者,如果不接受正規的心理治療,家暴傷害將成為家族的陰影,甚至危害社會。
我們或許沒有經歷過威爾一般的慘痛生活,但日常的語言欺凌,一句無意識的「你這孩子,怎麼那麼蠢」,也可能讓孩子產生陰影。
所以,治癒心靈是人類的義務,先用愛來自我和解,彌補個人創傷,再用愛來澆灌、呵護子女,不要用「以愛之名」操控孩子,也不要再傷害後強求孩子的原諒,陪伴、耐心和理解才是治癒原生家庭之殤最好的解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