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心靈捕手》,面對家庭暴力,孩子該拿什麼自救?

2020-12-25 說壹不貳的瓜姐

愛,只能帶來好的結果,不會導致傷害,而能彌補傷害的,也唯有愛。

《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

個人成長題材向來為電影市場青睞,佳作頻出同時也深陷套路既定化的泥沼,可在這種情況下,《心靈捕手》依舊能脫穎而出,備受喜愛,自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繼續重回經典,將視角聚焦於《心靈捕手》淺嘗輒止的暗線——原生家庭暴力,一同分析當面對家庭暴力時,作為孩子該如何自救。

男主角威爾是麻省理工的清潔工,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威爾有著超常的數學天賦,輕而易舉的解開了教授藍勃在走廊黑板上留下的高難度數學題,其中第二道還是藍勃教授與同事研究兩年才解出的問題。

一個清潔工,只是在下班過程隨便算了幾天,就把獲得過「菲爾茨獎」的數學家藍勃教授和團隊秒殺,擁有如此天賦真是做夢都能笑醒。

然而威爾卻在浪費上天的恩賜。

威爾和其他天才差不多,古怪暴戾,對於藍勃教授的賞識他視而不見,對唾手可得的改變命運的機會嗤之以鼻,心安理得的浪費自己的天賦、淡定平靜的在絕望的黑洞裡混吃等死。而這一切的源頭,帶來自他童年的傷害。

威爾是個孤兒,與大部分孤兒的命運軌跡一樣,流連在一個又一個寄養家庭中,卻沒得到任何家庭的關懷,冷漠、白眼、拒絕再到最後一個收養家庭的辱罵、毒打,在原始叢林般環境成長起來的威爾就像一頭受傷的野獸,充滿攻擊欲,常懷戒備心。

藍勃教授發現威爾在黑板上做題,還沒說什麼,威爾就用盡想到的難聽話辱罵教授;明明對史凱蘭一見鍾情卻不敢搭訕、一味逃避,好不容易在一起,也因為童年之殤無法面對愛人而撒謊、防禦,最終分手;就連幫助他的諮詢師尚恩,他也是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氣得心理諮詢師當場失控...

天才與頹廢在一個人身上同時展現,根源就是威爾從小遭受的家庭暴力,幼時沒有信任與愛,卻被迫在扳手、鞭子、棍子中選擇,可以說威爾一生的色彩都被家庭的黑暗所吞噬,本屬於家庭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被踐踏破壞,所造成的焦慮、恐懼一生都無法彌合。

電影中的威爾還有藍勃和尚恩拯救,而生活中的小威爾們,只會留下一身的傷痕和這輩子都難以補足的缺失。

儘管有天賦加持,但威爾從來不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

幼兒園小朋友間的打鬧,必然換回流血的代價;

在麻省理工解題時,藍勃教授只是有所誤會就被威爾問候全家;

與諮詢師尚恩首次見面,就通過其亡妻畫作發現對方心理弱點,並逮住不放,刺激得尚恩當場發瘋反擊;

如此富有攻擊的自我防禦必然招致牢獄警告。威爾再次因打架面臨牢獄之災,還是藍勃教授不計前嫌,保住了他並讓他定期接受心理治療。

可大半輩子都在暴力中度過的威爾怎麼會那麼容易改變?面對這個結果,威爾不僅沒悔悟反而又驚又懼,攻擊力加倍。此時的他和眾多家暴受害者一樣,不再相信世界有愛,也不再相信還有人會真心幫助自己,拒絕任何改變。

蘇珊·福沃德教授在《原生家庭》一書上說「孩子對語言信息以及非語言信息的吸收,就像是海綿吸水一般——完全不加選擇地全盤接受。他們傾聽父母的言談,觀察父母的舉止,並且模仿父母的行為。」

當父母對孩子進行貶低、侮辱、毒打時,這些語言或非語言的暴力會一點點被孩子吸收,逐漸腐蝕孩子的自我評價系統,即父母長久的怒罵「你個笨蛋,笨得像豬」,即使這孩子智商超群,久而久之也會認同「我很笨」這個評價,形容自我認識。

當個體評價系統失靈後,孩子的行為將受這種負面潛意識的「內化」,既然我幹啥都不行,那不如啥也不幹,反正我不好,不如趕緊放棄。

而另一個副作用更危險,就是會完美「繼承」暴力基因。

與逃避一樣,家暴也屬於「可恥、但有用」的「快捷方案」,從小看慣了暴力、毆打,會發現「沒有什麼事兒是打一頓解決不了的」,在沒有接受「愛的教育」的孩子中,漸漸被這種粗暴、有效的「方法」同化,漸漸成長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開始新一輪的惡性循環。

如果不幸的你,曾也在家暴的陰影下無法呼吸,除了認識家暴的根源與危害,自我和解與愛才是最終解藥。

電影中的威爾在接受心理諮詢的初期一下子氣走了五位心理諮詢師,最主要的原因還在於這幾位並沒有從人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威爾

對治療師來說,給威爾諮詢不過是個工作,抱著走過場的心思也不會去了解威爾的具體情況,精準施策。在他們眼中,威爾是病人,高高在上、不走心的態度自然無法贏得信任。

而尚恩不同,第一次見面就因威爾的刺激而表達了憤怒,同時也看到了威爾善查人心的特點,平等的治療角度,超常的共情能力,終於讓威爾打開自己的心門,第一次嘗試接受自己。

每個經歷家暴的靈魂都是孤獨寒冷的,用敵意、攻擊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最需要的不是大道理的說教和施捨的愛心,而是出於平等的關懷和自我和解的引導。

1、「這不是你的錯」——不再自我懲罰

因為父母的特殊地位,加之家暴常常與愛交錯出現,讓孩子無法認清責任方,不忍責怪父母只能自責,同樣也是為了活下去,而自我合理化的無奈之舉。

可如果將過錯一直背負在自己身上,那麼內心裡的恥辱與自我憎惡將不斷發酵,懲罰自己就是墮落的開始。

《原生家庭》一書在療愈原生家庭傷痛方法中介紹「不要自我懲罰,記住,責任是他們的」:你必須卸下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擔的責任,並歸還給相應承擔責任的人。

2、接受專業的心理治療,掐斷暴力源頭,用愛澆灌人生

家庭暴力因其特殊性,如果受害方不發聲,外界很難進行幹預,時間久了,那危害就如同水源一般,連綿不斷,禍及子孫。

家暴中「無意識繼承行為」會擴大受害群體,受虐者轉成施暴者,如果不接受正規的心理治療,家暴傷害將成為家族的陰影,甚至危害社會。

我們或許沒有經歷過威爾一般的慘痛生活,但日常的語言欺凌,一句無意識的「你這孩子,怎麼那麼蠢」,也可能讓孩子產生陰影。

所以,治癒心靈是人類的義務,先用愛來自我和解,彌補個人創傷,再用愛來澆灌、呵護子女,不要用「以愛之名」操控孩子,也不要再傷害後強求孩子的原諒,陪伴、耐心和理解才是治癒原生家庭之殤最好的解藥。

相關焦點

  • 《心靈捕手》:即使是天才也不能打敗「家暴陰影」,但愛可以
    縱觀家庭暴力的討論,討論並沒有平息下來,不久前,因為papi醬員工宇芽和一位男星的第二起家庭暴力案,他在社交平臺熱搜上加上了「家庭暴力」一詞。那些沒有經歷過家庭暴力的人認為這樣的行為簡直是不合理的,而那些遭受過或正在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則只是被嚇得發抖。家庭暴力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
  • 《心靈捕手》:跟隨內心的感受,通往幸福的大門
    《心靈捕手》1977年美國上映的《心靈捕手》或許就是人生的窺視鏡,怎樣選擇完全取決於自己。《心靈捕手》這是理性與感性的碰撞,任何人無法評價兩者的對錯,面對現實人們大多會趨於理性,努力學習改變人生並沒有錯,但物質的滿足不一定是幸福;感性的人生往往也會趨於平淡,再回到現實生活面對柴米油鹽的瑣事
  • 《心靈捕手》:心靈伴侶,你值得擁有
    因為每個教師有如此多的不同點,才影響著同樣個性迥異的學生;因為允許每個教師可以擁有不同,才讓教師發現與眾不同的自己,成就一方天地。我為什麼比較喜歡聊教師這個群體,一是因為本人是名教師,二是因為教師和父母、管理人員等身份比較相似。上一篇文章中,我也提出了幾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面對學生的天賦與才能,是操縱還是讓他自己發掘?
  • 面對家庭暴力,該怎麼辦呢?
    家庭暴力,既是一個相對嚴重的家庭問題,也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面對家庭暴力,我們很多人都顯得力不從心,除了恐慌,似乎沒有一個根本的解決辦法。那麼,面對家庭暴力的時候,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首先,還是要了解實施家庭暴力的原因。
  • 面對校園暴力,該如何教會孩子應對
    校園暴力,這是一個大家都不願提起的問題,可這又是一個真真實實存在的問題,而且是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孩子們身處校園,身處這麼一個最純潔的地方,卻有時又難免忍校園暴力的凌辱。關鍵是孩子們一般此時還處於成長階段,心智尚未成熟,所以校園暴力對他們的心靈及身體的傷害一般也特別深,往往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甚至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
  • 心靈捕手:還好這不是個悲情的影片,會有一個結局
    他是孤兒卻謊稱自己有十二個兄弟,家庭生活充滿了溫馨。桑恩,明察秋毫,不愧為一個心靈捕手,他知道他之所以孤單孑影,是因為過去的陰影遮蔽了他的心靈,他是害怕再次被人遺棄,所以才在被別人拋棄之前選擇先遺棄別人,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行為。是心靈受過創傷的人的一種過度防衛,是心靈的迷障,思想的誤區。而要撥開這些迷障,開啟受傷的心靈唯有取得這位天才的信任,舍此沒有他途。
  • 《心靈捕手》是部關於心理學的電影
    整部影片,最令我感動,相信也是令大多數人都感動的一個鏡頭,就是心理學教授一直對威爾說:不是你的錯,不是你的錯……威爾終於放下心理防線,抱著心理學教授號啕大哭,是的,他智商再高再會耍小聰明,也只是個孩子,家庭的陰影讓他自卑又敏感,他把一段意外當成自己無法挽救的過錯,始終無法正視和原諒自己,他是如此缺愛,又如此地孤獨,從來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內心
  • 《心靈捕手》電影影評
    一次看到心靈捕手的時候.幾年前吧,不記得了。只記得當時的自己覺得片子有點沉悶...給自己找個藉口,那時候還小..那時候的我是個整天尋求浮華東西的無知者。.就覺得熱鬧才是真實。靜靜的沉下心,重新看了一遍。心靈捕手,每個人都想看透別人在想什麼,每個人同時都不想被別人看透,每個人有著自己的故事,痛苦,有自己不想為人所知的傷口。
  • 拿什麼拯救你,被暴力、虐待養大的孩子
    一個8歲的女孩,本該被父母當「公主」寵愛的年齡,遭受了親生父母瘋狂毆打虐待,抽耳光、揪頭髮、拿掃帚打、狠狠地推著頭去撞地板......在父母狂毆打女孩時,一旁的弟弟視若無睹,甚至照模照樣,也加入到了毆打姐姐的陣列。
  • 心靈捕手:心理諮詢與普通聊天有什麼區別?
    今天我們來重溫一部心理學電影佳作《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神秘的數學天才因打架滋事即將被送進看守所,大名鼎鼎的數學教授將其保釋,但提出兩個條件:一是一起解數學題,二是接受心理諮詢。天才少年在接連羞辱了5名心理醫生之後,碰到了一位不一樣的諮詢師,與此同時也遇到了自己的愛情。
  • 你該怎樣面對孩子即將踏入初中
    《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 俞敏洪》我的偶像俞敏洪老師是一個對教育十分成熟的人,可以為孩子增加奮進力,而《伊索寓言》主要是以小故事來教會孩子怎麼為人處世,不交什麼朋友.....當然,除了這兩本書以外,你還需要為孩子放一部電影《心靈捕手》和《綠皮書》。以外,孩子的假期,本人建議無需提前上課,但建議將初一的英語書拿出來讀讀寫寫,然後每天背誦五個單詞。提前上課其實效果不佳,當然初高中銜接班是可以上的,但小初銜接班沒有必要。
  • 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
    生活在家庭暴力中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當夫妻之間產生家庭暴力時,雖然沒有直接作用於孩子身上,但卻無形中傳達了錯誤的婚姻價值觀,使孩子產生心理上的傷害。比如;丈夫當著孩子的面,用家庭暴力對待妻子,孩子就在一旁躲著哭泣不止,嘴裡還會說;爸爸不要打了?
  • 《心靈捕手》上映二十周年
    《心靈捕手》由達蒙和大本攜手創作劇本,由格斯·范·桑特執導。故事以天才少年威爾(馬特達蒙 飾)和心理治療師肖恩(羅賓威廉士 飾)之間的故事為主線,引申出有關於友誼和愛情的生活線。威爾在麻省理工當清潔工,有著超乎常人的高智商,卻終日打架、喝酒。一次因為解出了大學黑板上的一道難題,被數學教授注意到。
  • 《心靈捕手》| The power of love
    #挑戰三個月看一百部電影之第十八部 #心靈捕手 《心靈捕手》,一個內心破碎的問題少年被治癒的故事。
  • 《心靈捕手》:成功的含義在於你為那個目標走了多遠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麥~今天小麥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勵志電影——馬特·達蒙主演的《心靈捕手》。《心靈捕手》劇照1、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閃光點片中馬特·達蒙飾演的威爾本是一個年輕的清潔工
  •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再看《心靈捕手》,內心依舊充滿震撼。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絕對是當年電影市場的大贏家,狂攬2億2千5百萬美元,並且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9項提名。人們驚訝於電影帶給自己的感動,卻很少有人知道《心靈捕手》是馬特·達蒙操刀的原創劇本,而靈感來源於他在哈佛念書時的一次英文課作業。
  • 又一起父母虐童事件,「該拿什麼保護你,我的孩子?」
    社會思考一個孩子面對虐待自己的父母要怎麼自救?這個答案恐怕很難給出。有機構對2008年—2013年6年間媒體報導的697例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案件進行統計後發現,84.79%的案件為父母施暴,其中親生父母施暴佔74.75%。
  • 做自己的心靈捕手,移開無意識裡的阻礙
    小馬過河吧Ponyford  第55篇原創 圖片來自網絡電影《心靈捕手》講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威爾在大學裡做清潔工
  • 美妝博主宇芽遭遇家庭暴力引人深思:面對家暴男,女性該怎麼辦?
    看到宇芽的微博視頻,我震驚了,電梯裡的錄像讓人感到揪心,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姑娘被一個強壯的男人從電梯裡拖出去,姑娘數次企圖靠電梯門自救,但都無濟於事……宇芽說:「過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夢裡,關於家暴的這一切,我必須說出來。」
  • 「家暴的四種形式」,面對家庭暴力該如何保護自己?
    此類事件再度將「家暴」推入輿論中心,有人說家庭是溫馨的港灣,家庭是安全的聖地。但家暴,卻讓避風的港灣成為噩夢。很難想像,在宇芽、Julieta背後,在很多缺乏曝光的角落,還有多少女性正遭受家暴卻孤立無助、選擇沉默。對於施暴者來說,家暴從來不需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