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藥全國告急 魚精蛋白到底是什麼為何如此短缺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2016年6月1日訊,「親們幫忙找一種藥,中文名JAK2突變抑制劑,在國內是走私的,等救命,幫幫忙。」「跪求放線菌素D、如果找不到這種藥,病人只能等死,多少錢都買。」「魚精蛋白誰能找到現貨?等著這個藥做手術,請朋友幫忙找找。」……自從加入醫療圈,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的微信朋友圈中經常會看到大量緊急找藥信息,基本上都是「不惜代價的跪求」。

網絡配圖

魚精蛋白、優甲樂、紫杉醇脂質體、放線菌素D、複方磺胺甲異噁唑、甲硫咪唑,這些不為普通大眾熟知的藥品,是手術、癌症、神經系統疾病甚至慢性病必不可少且無可替代的藥物,但正在國內上演全面藥荒。

21世紀經濟報導調查發現,造成藥荒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高利潤低、未批准進入中國市場。此外,季節性、流通配送、標準修訂等因素也時常造成藥品緊張。

救命藥全國告急:從重症向慢性病蔓延

朋友圈中發布的求藥信息大多是必不可少的救命藥。近期,一種稱為魚精蛋白的手術用藥在全國多地出現短缺甚至斷貨。

「有朋友讓我幫忙找,說有多少要多少,但這不可能,我只好從北京和湖南兩家醫院調了一些給他應急。」北京一位醫療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

魚精蛋白是一種高效抗菌劑,在心臟手術中必不可少,無可替代,短缺、斷貨導致手術無法正常進行或延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醫生副主任醫師沈靂告訴記者:「魚精蛋白是唯一性藥品,如果缺失會非常棘手。」

這一事件甚至引起了國家衛計委的重視。5月10日,國家衛計委特意回應了魚精蛋白短缺問題,稱因「魚精蛋白藥典標準修訂,企業自2015年底暫時停產,並從市場上召回了相關批次藥品,導致暫時性供應短缺。」

短缺的手術必備藥還不止魚精蛋白,沈靂回憶,一種幾乎每個手術病人都會用到的抗凝劑「普通肝素」,曾在三四年前就時常斷貨。

而隨著癌症高發及年輕化趨勢愈發明顯,最近幾年腫瘤用藥更加「一藥難求」,患者的尋找基本上不計代價。

以放線菌素D為例,求藥的口吻近似哀求,「如果找不到這種藥,病人只能等死,多少錢都買。」

放線菌素D是一種比較小眾的腫瘤化療藥物,對於腎母細胞瘤患兒和婦科的滋養細胞腫瘤患者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藥」。

其他短缺或根本沒貨的腫瘤用藥至少還包括,卡氮芥(腦瘤、白血病、黑色素瘤、肺癌等)、替尼泊苷(惡性淋巴瘤、中樞神經系腫瘤、膀胱癌)、紫杉醇脂質體(卵巢癌)、阿法替尼(晚期肺小細胞癌)、馬法蘭(多發性骨髓瘤)、PD-1(黑色素瘤)等。

除癌症外,一些重大疾病、急症甚至輔助用藥、慢性病藥品均存在短缺斷貨情況,如JAK2突變抑制劑(骨髓纖維化)、ACTH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嬰幼兒痙攣)、複方新諾明針劑(輔助用藥,骨髓移植後退燒)、優甲樂(甲亢甲減)、鹽酸莫雷西嗪片(抗心律失常)等。

21世紀經濟報導拿到的一份國藥控股[1.41%]在2010年8月,針對醫保甲類藥品在各醫院的短缺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在調研的645家醫院中,缺貨品種達到3171種次,平均缺貨率為7.07%,其中三級醫院缺貨1040種次,缺貨率為7.13%,二級醫院缺貨911種次,缺貨率為7.24%,一級醫院缺貨675種次,缺貨率為7.89%,社區及縣級醫院缺貨545種次,缺貨率為6.02%。

短缺原因:利潤低及特效藥受限

成本高、利潤低、受眾小是救命藥短缺的原因之一,並且帶有普遍性。

注射用放線菌素D是一種較為小眾的腫瘤化療藥物,在全國只有兩家企業生產,分別是海正輝瑞製藥和上海新亞製藥。但上海新亞製藥在多年前就由於生產成本過高、成本過低而停止生產。

海正輝瑞製藥副總裁杜加秋曾向媒體出示一份2006年制定的放線菌素D的生產成本核算單,在當時的生產工藝條件下,放線菌素D有10%的利潤空間,但是近十年來,生產成本在上升,而銷售的價格沒有隨著上漲,反而一直降價銷售,從2006年的零售價23元到近幾年,一直維持在20元左右。

魚精蛋白和肝素的短缺也同樣與價格緊密相關。

魚精蛋白只有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和北京悅康凱悅製藥有限公司兩家生產。以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為例,網報價格大約為十幾塊錢一支;而肝素的價格,據沈靂透露,三四年前斷貨的時候只有幾塊錢。

「緊缺藥品很大一部分是廉價藥。儘管發改委對藥品價格放開,但低價藥還是有規定和限制。」一位國內製藥企業的市場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低價藥短缺與國家藥品招標有很大關係。藥改看似擠掉了中間的水分,但醫院是以某地區最低中標價來砍藥廠的價格,本身就沒什麼利潤空間的低價藥就更沒有生存空間了。」

他以上海羅氏的頭孢曲松為例,「原研廠家賣六十幾塊,但山東曾出現過八毛二的中標價。那其他廠家顯然沒法再做,只能停產。」

據上述業內人士介紹,國家在藥價改革上涉及過抗生素、抗腫瘤、心血管等多個種類,「曾經一些價廉物美的藥都消失了,看似是市場行為,但實際是政府干預的結果」。

藥品短缺的第二大原因是特效藥尚未進入中國,或外資獨家供應,以癌症等重大疾病類用藥為主。

如JAK2突變抑制劑用於治療骨髓纖維化、貧血等症,只有美國版和印度版,中國食藥監總局尚未批准在國內上市;PD-1用於治療黑色素瘤,在特定的基因分型人群中效果極佳,也未在中國上市。

對於這類只有國外生產銷售的藥物,患者往往冒著「走私」的風險,從美國、印度購買,或者乾脆尋求海外就醫。

此外,藥品產業鏈各環節,甚至季節性、標準修訂等均有可能導致藥品短缺,但這並非主要原因。

「短缺藥斷供涉及整個產業鏈。從終端使用的病人、醫院、流通商、生產廠商和政府干預,涉及面廣且複雜。」 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幹榮富表示,短缺原因有多重,一是某些藥原料供應受季節等條件限制;二是涉及標準的制定和改變。

據悉,國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曾專門調研藥品短缺原因,幹榮富介紹, 一是藥品短缺非偶然,近年來時有發生。2003年「非典」時期,流通環節囤積導致了「非典」藥品短缺以及哄抬價格的情況;2004年發生5%碳酸氫鈉溶液生產質量出現問題、生產企業相繼停產,導致5%碳酸氫鈉的供應不足事件。

二是醫院常用藥和小品種藥品是常見短缺種類。比如醫療機構經常使用的、用於治療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藥物,分別用於治療偏頭痛、用於治療癲癇病的麥角胺咖啡因、苯巴比妥等,這類藥品雖然數量不多,卻可以滿足八成左右患者的用藥需求;小品種藥品也是短缺的種類之一,有些小品種藥品也可稱孤兒藥,是指用於預防、治療和診斷罕見病的藥品。

三是價格低廉、療效理想的藥品出現斷供日趨頻繁。

政府應承擔相應責任

「藥品緊缺政府應該承擔責任,對這些藥品最起碼應該予以保證、配備和組織生產。」幹榮富表示,「政府必須要管,這是不能推諉的責任。對生產企業來說,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4月29日,國家衛計委發布《2016年臨床必需、用量小、市場供應短缺藥品定點生產企業招標公告》,將9種藥品通過招標選擇生產企業,為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立醫院供應定點生產品種。

包括馬來酸麥角新鹼注射液、注射用放線菌素D、氯解磷定注射液、注射用促皮質素、地高辛口服溶液、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複方磺胺甲基異噁唑注射液、注射用鹽酸平陽黴素和注射用對氨基水楊酸鈉等9個藥品。

近年來,國家多個部委出臺過針對短缺藥品的供應的應對政策。2014年5月8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布《發改委定價範圍內的低價藥品目錄》。 2015年1月國務院7號文,6月衛計委70號通知,提出急(搶)救藥、婦兒專科用藥直接掛網採購。2015年3月10日,去乙醯毛花苷等4個基本藥物首批定點生產。

但「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依舊突出,上述臨床必需的藥品常常斷檔。

一位在藥企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對此次政策也並不太看好,「政府之前也曾經定點幾家企業進行短缺藥的生產,本來也是寄希望於統購統銷。但醫院的採購量並沒有擴大,本來就是以數量換取利潤空間的生產廠家無利可圖,後來不了了之。」

對此,幹榮富表示,「雖然政府唱主角,但畢竟由於利潤少,對企業和醫院的吸引力都不大。」所以在「保證原料的前提下,要對定點生產的企業有一定的政策傾斜。發改委保證利潤空間,工信部保證生產,衛計委保證臨床使用,CFDA要保證藥品質量,多部門聯動進行監管。」

而對於用藥的醫院,「哪怕中間利潤再少,為了治病救人也要配備救命藥。考慮到藥佔比新標,也可以考慮用比如DTP的形式、院外藥房等配備。」

另一種解決途徑則是從醫藥產業角度考量,很多中國短缺藥均可以便宜的價格從印度買到。

印度是仿製藥大國和強國,大量藥品價格低廉、出口歐美國家。與專利藥相比,仿製藥在劑量、安全性、效力、作用、質量以及適應症上幾乎完全相同,但均價只有專利藥的20%-40%。

據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首席顧問胡善聯介紹,「印度藥80%的原料來自於中國,由於重視研發、製備工藝且政府大力支持仿製,加上監管很嚴,仿製藥質量不錯。」

 

來源:界面新聞

相關焦點

  • 幕後:魚精蛋白為何此時缺貨?
    智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用如此通俗的一句告訴我們,一旦在某個地方摔倒過,就該本能的長點記性,這是人類原始反應。幾千年的古語,如今卻失靈了!這幾天,心臟外科手術常用的藥物魚精蛋白——又缺貨了。為何是「又」?因為同樣的情況,5年前國內剛剛發生過!
  • 消費-廉價救命藥難求救命藥有哪些是家中必備的
    對症下藥一直都是治病的根本,但是如果連藥都求不到還怎麼救命啊,雖然說醫學上有很多病症,也有很多的藥品,但是在每個國家當中有些藥物還是較少或者是短缺的,新聞中總是報導出廉價救命藥難求的消息,那麼救命藥有哪些是要常備的呢?
  • 一隻「魚精蛋白」,能挽救多少「心」?
    在沸沸揚揚的「魏則西」事件刷爆朋友圈的同時,有一支小小的針劑,最近也震動了全國。魚精蛋白,這個聽起來很陌生的心臟病手術必備藥,突然在日前被爆出現全國性「缺貨」。這是自2011年以來,魚精蛋白第二次缺貨。在全國範圍內看,目前僅有兩家企業生產魚精蛋白。多家醫院表示多例心臟病體外循環手術已被迫暫停、推延,多少病人「命懸一針」。魚精蛋白為何會缺貨?
  • 魚精蛋白民間價漲300倍 多地缺貨停心臟手術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妍|北京報導「這幾個病房的患者都是做心臟外科手術的,都因為缺這個藥(魚精蛋白)等著呢,醫院都停做手術了,只有緊急搶救的才能做,像我們這樣沒有生命危險的都得等著。」李阿姨靠坐在病床上,唉聲嘆氣。她的手術已經一拖再拖,卻仍然遙遙無期。「這要等到什麼時候啊?住一天院就要花好幾百塊錢啊!」李阿姨越來越焦急。
  • 北京安貞阜外醫院心臟手術藥魚精蛋白暫夠用
    近日,受廠家停產的影響,一支售價僅十幾元的魚精蛋白,在全國多地出現缺貨的情況,導致部分醫院的心外科體外循環手術無法進行。「心外科比較常見的體外循環大手術主要有置換瓣膜、搭橋等,如果沒有魚精蛋白,醫生是肯定不會開刀的。」協和醫院心外科張恆副教授表示。
  • 甚至救命藥一遭降價就被藥店拒賣?
    藥店陳列櫃近日以來,多家媒體曝出,不可或缺的廉價"救命藥",比如乳腺癌症的"救命藥"赫賽汀,自從納入醫保之後,便在全國多地出現缺貨狀態,而且,許多包括已納入醫保的首選低價救命藥短缺或消失,此類藥物的短缺,迫使患者們不得不選擇昂貴的替代藥。
  • 救命藥斷供怎麼辦?全鏈條發力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
    我國將全鏈條為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開出「藥方」  新華社記者王賓、毛振華  針對近日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臨床必需用藥國產巰嘌呤片在多地遭遇短缺,國家衛生計生委相關負責人21日表示,按照此前重點監測情況,20日已完成應急生產檢驗首批295萬片巰嘌呤並已陸續發貨。各地將抓緊協調組織做好採購配送工作,直接掛網採購,確保供應。  藥品短缺近年來為何頻現?
  • 廉價孤兒藥斷供危及數十萬人 黑市救命藥從哪來
    廉價孤兒藥斷供危及數十萬人 黑市救命藥從哪來 原標題: 目前全國重症肌無力患者約有60萬至100萬人。  據醫生介紹,溴吡斯的明片是治療所有重症肌無力的一線藥物,也是長期治療重症肌無力的唯一用藥。一旦停藥,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吞咽、咀嚼、四肢行動。不僅會讓輕型患者病情加重,更可能會危及重症患者的生命,如出現呼吸困難等危象。  最新傳來的消息令人鬆了一口氣。
  • 上海全力組織生產緩解心臟手術藥「魚精蛋白」供應緊張
    新華網上海9月13日電(記者 俞麗虹、周琳)記者13日從上海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了解到,針對國內部分省份心臟手術用藥「硫酸魚精蛋白注射液」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上海市相關企業已加大力度組織生產,9萬支注射液月底即可投放市場。
  • 我國將全鏈條為改革完善短缺藥品供應保障...
    藥品短缺近年來為何頻現?讓醫患雙方不再為「救命藥」斷供「揪心」、回應民生醫療關切,我國將通過完善監測預警、優化藥品研發流程、加強供需協調等全鏈條發力,讓「一藥不再難求」。  藥品短缺有幾多?130個藥已進入短缺藥監測清單  心臟病臨床手術必用藥魚精蛋白、治療兒童心功能不全的地高辛口服液……國家衛計委匯總分析各地監測上報品種並委託中國藥學會調查發現,我國藥品短缺集中在常用低價藥和專科、急(搶)救藥。
  • 全國多地五聯疫苗供應告急 北京已暫停首針注射
    然而近日,北京、廣州、南京等地傳來疫苗存貨告急的消息。目前,北京已暫停首針注射服務。記者梳理公開報導發現,今年以來,浙江、江蘇、廣東、深圳等全國多省市五聯疫苗庫存均告急。  據報導,早在2016年12月,浙江省就已陷入五聯疫苗短缺的境地。今年2月,山東濟南多家醫療機構出現缺貨情況。江蘇省南京市五聯疫苗也一針難求。在深圳,五聯疫苗已缺貨數月。12月起,廣東省多地五聯疫苗供應緊張。
  • 全國多地五聯疫苗供應告急 北京已暫停首針注射服務
    多地五聯疫苗告急 北京暫停首針注射    北京現有疫苗僅用於保障已接種兒童完成後續接種,已啟緊急採購,鼓勵選擇接種含相應成分的其他疫苗  新京報訊 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脊灰(小兒麻痺)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感染5種傳染病的五聯疫苗,一直廣受家長關注。
  • 藥學部主任談怎樣解決短缺藥
    近年來,藥品短缺問題時有發生,魚精蛋白、地高辛等藥品經常一藥難求,不僅給患者帶來不便,也給醫療界和醫藥行業帶來了影響。2017年9月27日,青年藥政論壇(第九期)就保障短缺藥供應這一難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論壇中,北京市天壇醫院藥學部主任趙志剛基於多年的醫院實際工作經驗和短缺藥研究經驗,分享了他的成果和思考。
  • 長江漁業資源告急:「四大家魚」減損90%以上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稱為「四大家魚」,也是我國淡水漁業的主要捕撈對象。  「四大家魚」魚卵魚苗等早期資源量比上世紀80年代減少了90%以上,長江幹流的捕撈產量已不足10萬噸,相對於全國6900多萬噸的漁業產量微乎其微。目前,長江漁業資源已經告急。  告急!
  • 全國各地精子庫全面告急 合格供精志願者過少(圖)
    精子庫告急!  近日,一則驚人的消息使得沉默已久的精子庫再度進入公眾視野。  據報導,因為高品質的捐贈精子短缺,上海人類精子庫在2009年以前將不再接受試管嬰兒手術的預約。  隨後,上海精子庫主任李錚出面公開「闢謠」,稱精子庫告急的說法有些誇張,但精子短缺卻是不爭的事實,並坦陳每年的缺口在3000對左右。
  • 廉價救命藥斷供背後:進退兩難的廉價藥生產企業
    2017年7月13日,國家醫保談判目錄結果公布,億帆醫藥旗下的複方黃黛片進入了全國醫保,降價40%,由之前的1670元/瓶降至1050元/瓶,在全國不少省份,經過醫保報銷後患者只需自費300元。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兩種藥物外,心臟手術用藥魚精蛋白、青光眼手術必用藥絲裂黴素、白血病患兒治療所需國產廉價藥巰嘌呤等都曾陷入斷貨的窘境。斷供背後值得一提的是此輪廉價藥的斷供潮在業內人士看來恐怕不只「漲價」就可緩解問題那麼簡單。
  • 火鍋裡面的各種肉丸子,到底是用什麼做成的,為何價格如此便宜?
    那麼肉丸子應該是用肉和少量的麵粉做成的,比如海鮮肉丸,就是用海鮮肉和澱粉混合做成的,但是現在吃的肉丸子顯然沒有那麼簡單,首先來說,現在有的肉丸子是麵粉放得很多,但是肉很少,導致肉丸成了名副其實的「澱粉丸子」,當然這種做法現在並不多,因為這樣做明顯會使得肉丸子吃起來口感大打折扣,不受喜歡,而很多的肉丸子其實有著對應的味道,並且口感也不錯,更為關鍵的是,這肉丸子價格也很便宜,那麼火鍋店這些好吃的肉丸子,到底是用什麼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