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馬芳一生百餘戰,尤善以少勝多,為何後世對其不了解?

2020-12-22 平楠說史

中華上下幾千年歷史文化傳承至今,除了悠久的文化,更留下了建立無數豐功偉業的帝王將相。不論是千古帝王還是亂世名將與治世能臣,都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如漢武帝、唐太宗、宋仁宗、明太祖都是婦孺皆知。而魏徵、管仲、範仲淹、王安石、于謙等文臣名垂千古。如白起、韓信、關羽、衛青、嶽飛、李靖等武將也都如雷貫耳。

然而皇帝誰人傳唱漢光武,文臣誰人傳唱謝安,武將馬芳豐功偉績又有幾人知?歷朝歷代,無論是太平盛世還是亂世徵伐無不將星閃爍,有人名垂千古,有人無人問津,而大明馬芳就是後者。馬芳一生百餘戰,尤善以少勝多,滿門忠烈卻被埋沒在漠北黃沙下默默無聞。

自土木堡之變後,于謙治世使大明百年無事。雖然蒙古對明朝虎視眈眈時有進犯,不過礙於實力有限往往以邊境侵擾為主。但在1555年,蒙古俺答汗竟在明朝毫無防備下如入無人之境直抵京師。說是毫無防備也不準確,但在明朝太平局勢下軍力疲軟,蒙古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卻是真實。嘉靖無奈之下緊急召喚各地駐軍護衛京師,雖然俺答汗大軍撤退,但不損兵將的情況下沿途劫掠必不可少。原本以為30萬大軍可以滿載而歸,卻在沿途經過懷柔時經歷了噩夢。

在蒙古大軍撤退時,遇到了兩千明朝士兵,30萬大軍自然不將千人兵馬放在眼中,原以為互不進犯相安無事。但是意外來得太快,兩千人部隊整裝待發逼向蒙古大軍。此時一位蒙古將軍將明軍的挑釁行為看在眼中,親帥近萬騎兵試圖圍擊。令人意外的是兩三輪衝擊過後卻發現蒙古將軍倒在馬下,而陣型整齊的明軍所傷無幾,蒙古大軍中一片譁然。明軍趁勢乘勝追擊,不僅前來圍擊的騎兵潰散,整裝的蒙古大軍竟也被衝散而逃,而這兩千士兵的領軍就是馬芳。

馬芳與俺答汗十分有緣,在馬芳年輕時曾被俘虜蒙古,而俺答汗因為其勇猛護衛曾將其安排到身邊做親兵,只是馬芳心中仍存大明才在後期逃回。在回到明朝時他就遇到了人生的貴人——周尚文。當時的周尚文任大同總兵,僅是將其收入帳下,而慢慢提拔也是因為馬芳的卓越表現。馬芳在周尚文帳下竟從士兵做到都督再到宣府總兵,當然這都是後話。

在護衛京師的戰役過後,嘉靖曾經言語上表揚過「勇不過馬芳」,而1561年,更是升任馬芳為宣府副總兵。不久之後,俺答汗出兵山西,雖然俺答汗的目的不是自己的防區,但馬芳仍是帶奇兵圍擊,竟又創下以少勝多七戰七捷的壯舉。馬芳率領明軍萬餘,而對陣俺答汗卻率兵十萬餘眾,馬芳身先士卒且針對蒙軍指定對策,最終俺答汗支撐不住撤退,明軍大捷,而戰後,馬芳迎來了一個響徹蒙古的外號——「馬太師(馬瘋子)」。

1566年,俺答汗長子親帥十萬精兵進軍明朝萬全。此戰之前以少勝多,不管多大僥倖在其中都可以作為反駁馬芳功績的言論,但是此戰馬芳的對立陣營完全是精銳。馬芳於萬全北方馬連堡遇敵,好戲上演。最初的明軍參謀大多進言避其鋒芒,畢竟十萬精銳蒙古兵戰力非同一般,以一當十絕非兒戲。但是馬芳就做了兩件事,第一是命士兵在堡壘上升起「馬」字帥旗,第二是搶修堡壘。這兩大壯舉徹底迷惑了蒙軍,畏於威名,蒙軍除了搖旗吶喊竟不敢上前,直到第二日上午,馬芳竟下令全軍出擊,使得十萬精銳如驚弓之鳥竟連退二十裡,被前來圍救的明軍兜底,合圍之下十萬精銳竟潰散而逃。隨後又經幾戰,蒙軍元氣大傷,無奈下簽訂「隆慶和議」。

《明史》直言馬芳一生:「大小百十接,身被數十創,以少擊眾,未嘗不大捷」。足可見馬芳一生功績卓越,馬芳在歸隱後已是年過60的老人,而於1581年辭世,享年64歲。馬芳一生身經百戰,受傷無數,但從未對戰場有過絲毫畏懼,他的後人亦是如此。雖然馬芳解甲歸田,但代替他繼續徵戰的兩個兒子與五個孫子也從未後退,都為保衛明土付出生命。「滿門忠烈」俱被埋沒於黃沙之下,雖然馬芳功績已很少被後人提起,但是他所做的絕不會默默無聞。

相關焦點

  • 澎湖之戰——大明兩百七十六年未敗水師之殤
    皇上嘉其忠誠,命和等統率官校、旗軍數萬人,乘巨舶百餘艘,齎幣往賚之,所以宣德化而柔遠人也。」——《天妃靈應之記》實際上,從明朝中期政府誤以為「倭患起於市舶,遂罷之」之前,大明政府算得上是高度重視海軍實力的發展。從明太祖朱元璋利用水師與陳友諒大戰於鄱陽湖上,到封鎖長江航道、配合大軍北上,再至明成祖朱棣派遣巨艦遠赴南洋、懷柔遠夷開始,大明的水師艦隊可以說是走在了當時世界的前列。
  • 《大明風華》的孫若微,看著很賢惠,卻為何被稱為「一代妖后」
    寒風呼嘯,雪花漫天,城門旁,朱瞻基抱著雙臂蹲著,粗布衣裳,輕聲說,「我想問你後悔這一生嗎?是不是想跟他去海上?」女子站著離他一丈遠,身著禦寒長裘,聽完輕嘆,笑了,望著大明河山道,「我不後悔,從未有過。相隨陛下於地下,固所願也。」 此女子便是孫若微,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
  • 伊吾保衛戰為何能成為經典戰例?108:700,兵力懸殊卻以少勝多
    在近代軍事史上,著名的經典戰例有很多,但伊吾保衛戰為什麼被稱為傳奇呢?在這場堪稱慘烈的戰鬥中,中國人民解放軍以108人的兵力,面對700餘名叛匪的瘋狂圍攻,堅守陣地40天固守待援,一次次擊退叛匪的進攻,最終等來救援部隊,將叛匪一舉殲滅,從而成為軍事史上依靠防禦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 七上歷史以少勝多戰役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大起義中,項羽率領6萬楚地義軍同秦將章邯、王離所率40餘萬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平鄉)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戰爭結果: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戰爭所取得的一場巨大勝利。它基本上摧毀了秦軍的主力,扭轉了整個戰局,奠定了反秦鬥爭勝利的基礎。而項羽以六萬破數十萬,如此懸殊的戰果令無數後世人對其充滿了好奇與景仰。三、官渡之戰
  • 呂布是三國演義第一猛將,除了張飛,能擋住他百餘合的只有這四位
    比如白馬之戰前期,顏良三合斬殺宋憲,一合殺斬魏續,二十合大敗徐晃,嚇得曹營諸將盡皆慄然不已,無人敢與之爭鋒。而徐晃是公認的曹營猛將,武藝在張郃、夏侯淵等人之上,曾經單挑曹營的第一猛將許褚,鬥到五十合,絲毫不落下風。說明顏良的武藝遠在許褚之上。縱觀演義全書,能夠在二十合內擊敗徐晃的,恐怕是找不出幾人的。
  • 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發生在什麼地方?
    公元200年,東漢建安五年,發生在官渡(今河南鄭州中牟縣東北)的這場袁紹和曹操兩大割據勢力之間的官渡之戰,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三大戰役之一,曹操以劣勢兵力以弱勝強,大敗袁紹,從此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 十大古代「以少勝多」戰役之「鄱陽湖之戰」
    鄱陽湖之戰又稱鄱陽湖水戰、鄱陽湖大戰,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陳友諒為爭奪鄱陽湖水域而進行的一次戰略決戰,決戰以朱元璋的完全勝利而告終。
  • 初代沐王一生戎馬,造就兩百餘年沐府的傳承
    大明王朝有一個延續了兩百多年而又毫不衰弱的王府,那就是沐王府。那麼沐王這一爵位源於何處呢?沐王府又是如何得來的呢?這要從大明王朝的建立過程說起。大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命令自己的兄弟、子侄繼續南徵北戰、開疆擴土,恢復漢家土地。
  • 韓愈為何被後世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們的作品對後世頗有影響,如韓愈所著的《進學解》,一篇中的"業精於勤"、"貪多務得"、"同工異曲"、"投閒置散"等詞,都已傳為流行的成語,被後入所借用。而能創造出這些成語的人,被後世人稱其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但他生前屢遭貶謫,這又是為何?
  • 十大古代「以少勝多」戰役之「寧遠之戰」
    寧遠之戰是天啟六年正月(1626年)明朝和後金之間進行的一場戰役,明軍取得勝利,後金兵敗,這也是首次明軍戰勝後金軍,明朝稱這場勝仗為「寧遠大捷」
  • 史書記載沒有打過敗仗的將軍,一生傳奇,為何卻遭後世唾棄
    吳起寫下的《吳子兵法》,對於後世的影響,可謂是意義深遠,他和另外一名軍事家孫武並稱為「孫吳」,而到了唐肅宗期間愛你,更是將吳起列為了武廟十哲之一。如此成功的吳起,一生卻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公元前440年,吳起出生在了一戶富貴人家,「家累萬金」,吳起從小就渴望參加仕途,因此上下用錢,尋找了不少門路。
  • 想成為大明少女?來了解漢服襖裙的分類及簡介
    看下文了解。襖裙,是上身穿襖、下身著裙的合稱。襖裙盛行於明朝,因此襖裙也是作為明制漢服最典型的例子,在眾多漢服形制中,襖裙是無數「大明少女」最喜愛的形制。交領大襟襖:圖來自網絡(載自:《明代女性服飾圖集》作者:擷芳主人)豎領對襟襖:圖來自網絡(載自:《明代女性服飾圖集》作者:擷芳主人)方領對襟襖:圖來自網絡(載自:《明代女性服飾圖集》作者:擷芳主人)註:大襟是什麼?
  • 歷史小知識:天資特異,尤善書法的孝宗趙眘皇帝,來看一下吧
    歷史小知識:天資特異,尤善書法的孝宗趙眘皇帝,來看一下吧文/小牛子愛歷史孝宗趙眘: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十月二十二日,生於秀州(治所在今浙江嘉興縣)青杉閘之官舍,字元永。五年(公元1135年)五月,聽讀於資善堂,讀書強記,天資特異,尤善書法。十二年(公元1142年)正月,加檢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三月,出閣就外第。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宰相秦檜病危,其家秘不以聞,謀以其子秦熹代相。眘密啟高宗,終破其奸。三十年(公元1160年)二月,立為皇子,更名瑋,繼而為寧國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中外聞之,大悅。四月,賜字元瑰。次年十月,改鎮南軍節度使。
  • 巨鹿之戰以少勝多,項羽破釜沉舟,赳赳老秦就此終結
    項羽領導的巨鹿之戰也為大秦統治的覆滅拉開了序幕。背景始皇的統一對中原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意義,無論是文化,政權,還是軍事甚至交通管理都事無巨細,按此發展,將來的大秦帝國會在歷史中留下更絢麗輝煌的一筆。於是調兵北上攻打趙國起義部隊,趙軍兵微,自然不是秦軍敵手,數戰皆敗無奈退守巨鹿。章邯乘勝追擊,將巨鹿團團圍住,並修建運糧渠道,讓大軍就此安營紮寨,意圖如長平之戰白起一般困死趙軍,一舉殲滅此殘留勢力永絕後患。趙軍糧草緊缺,形勢危急,只得向各路反秦勢力求助。
  • 為什麼說《大明風華》是歷史劇做的一個實驗?
    距離結局還有十集,帶著近一個月爭議的湯唯,終於在《大明風華》北京保衛戰的戲份中,贏了一回。 為了更順利的完成該場戲的拍攝,導演組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每人一匹工作馬,來往人群中間進行「戰事指揮」,給群眾演員和馬師編隊,派經驗豐富的武術組人員扮成將領,掌管戰旗。
  • 《大明風華》:真實的孫若微其實很「腹黑」,被後世稱為一代妖后
    文/格瓦拉同志在熱播歷史大劇《大明風華》中,「女一號」孫若微,被塑造成一位真誠坦率、有情有義的奇女子形象。朱瞻基雖然不敢違逆祖父的意志,但心中卻一直很不甘。朱祁鈺上臺後,根本不提迎回兄長的事情,而孫太后對此也不敢抗議,而只能通過派人給明英宗寄去禦寒棉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 陰曆幾月份出生的屬馬人,是福星轉世,一生財源不斷不發愁!
    陰曆幾月份出生的屬馬人,是福星轉世,一生財源不斷不發愁! 陰曆1月 出世在陰曆1月的屬馬人,生來有祖上庇蔭,財神眷顧,由於生在正月,遭到來自六合靈氣、日元月華加身的福澤,所以這月出世的屬馬人一輩子既不勞心
  • 史上三場以少勝多的戰役暗示了心理戰術的套路到底有多深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看著就真的覺得我也要變成了廢物,索性就不再去看。心理暗示會嚴重影響人們的思維意識,而這種潛在的意識很多的時候就直接導致了挫敗。譬如,堪稱一代梟雄的西楚霸王項羽,身披堅執銳,一生中大大小小經歷了七十多場勝仗,但唯獨最後一仗敗北。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項羽卻暗示自己這一仗是「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人不可與天鬥,所以「固決死」的結果成了必然。
  • 大明帝國高端玩家的封神之戰!主力在野區被團滅最後卻驚險翻盤!
    但可惜的是,擁有巨大優勢的朱祁鎮太「浪」了,年紀輕輕的他沒什麼實戰經驗又好大喜功,在明軍首戰不利的情況下,不僅不火速「回城」,反而擺出一副「你來打我呀」的姿態,在內、外長城之間的「野區」裡晃來晃去,為了一個宦官屢次改變大軍的撤軍路線,結果被瓦剌的騎兵追上,釀成慘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