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蘇聯武器半賣半送,為何沒有AK47?還真有點捨不得

2021-01-15 陣匠

各國在戰時狀態下總是會爆發出非常驚人的能量,大多數資源都會被丟到兵工廠,瘋狂生產戰場上所需的各種資源,尤其槍械、子彈以及手榴彈這樣的基礎裝備,我國現在還有大量的木柄手榴彈積存,也基本上都是戰亂年代留下來的。當年蘇聯對上德國,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蘇聯的兵工廠也是卯足了力氣生產各種裝備,加上別國運來的物資,蘇聯在打完二戰以後國內槍彈堆積如山。後來韓戰爆發時,我國正好也比較缺這些裝備,於是蘇聯半賣半送給了志願軍,但是這些武器裡卻不包括AK47,為何沒給我們AK47呢?

AK47可謂是最經典的槍械之一,是蘇聯槍械師卡拉什尼科夫最得意的作品,1949年開始在蘇軍大量裝備,同時這款自動步槍也受到了很多國家的青睞,從而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型號,直到現在它在軍械庫裡的地位依舊很高,是蘇聯生產的著名度最高的槍械。AK47不但性能穩定使用方便,而且造價也不算高,大量裝備也不會產生太大的負擔,性價比相當高了。

我軍在抗美援朝時,用的基本上都是以前留下來的武器,樣式老舊不說,性能也比較差。後來我軍就和蘇聯達成了一致,從他們那裡購入了不少槍彈,說是買,但是那個價格可謂是優惠到了極致,幾乎是半賣半送,於是我軍就從蘇聯拿到了大量槍械和彈藥。這些武器大部分都是蘇聯當初自己完成生產的,也有部分是來自美國,有的性能優異,但有的也是不好用。其中波波莎衝鋒鎗是戰士們比較喜歡的一款槍械,它的優點就在於火力很猛而且容彈量大,不過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彈匣回收起來很麻煩,多少彈匣都禁不住造。

可是在這麼多的武器裡,蘇聯最出名的AK47自動步槍卻是不見蹤影,這又是為什麼呢?是因為蘇聯捨不得賣給中國嗎?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當時蘇聯也是才開始大量裝備AK47,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款新式武器,自然不會用那麼低的價格直接拿給中國,如果真拿了的話,蘇聯就虧大發了,還真有點捨不得。而且當時是戰時狀態,我軍與其去適應新武器,不如就用著那些老式武器,起碼還稍微熟悉一點,所以沒有AK47未必是壞事。

現在看來以前我軍的條件是真的很艱苦,打仗的時候甚至連合適的槍械都沒有,只能靠這些比較老舊的武器撐著,自己還造不出來。不過現在條件也得到了改善,我軍不僅有AK47,還有各種先進槍械,再也不用擔心不夠用了。

相關焦點

  • 蘇聯武器半賣半送給志願軍,為何沒有AK47?未必是壞事
    當年蘇聯對上德國,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蘇聯的兵工廠也是卯足了力氣生產各種裝備,加上別國運來的物資,蘇聯在打完二戰以後國內槍彈堆積如山。後來韓戰爆發時,我國正好也比較缺這些裝備,於是蘇聯半賣半送給了志願軍,但是這些武器裡卻不包括AK47,為何沒給我們AK47呢?
  • 二戰過後蘇聯槍彈堆積如山,半賣半送給志願軍,為何沒給AK47
    如今在武器裝備方面,我國已基本上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只有一些頂級的技術性武器才依賴進口,其他的都能夠實現自主生產,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些都只不過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上世紀50年代初,蘇聯淘汰大量軍隊後,將收集回來的武器大批賣給我國,但唯獨沒有被稱為「比核武器殺人還要多的槍王之王」AK-47,令人迷惑不解。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韓戰結束後的1954年,為何30個師的蘇聯武器繼續被運往中國?
    1950-1953年,如果沒有蘇軍支援(其實是低價供給)的大批武器,志願軍和美軍的裝備差距將更加明顯,以當時中國國內的工業化水平和軍工製造能力,很難支撐這場艱苦的戰爭。尤其是面對美軍戰機時,我方防空武器的缺乏吃了大虧,如果沒有蘇聯的大量裝備支援,想擊敗美軍是極其困難的。
  • 韓戰誰贏了?為何一槍未發的蘇聯和日本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眾所周知在韓戰中,韓國人無力主導半島的局勢。或許這樣的說法還不準確,更為具體來說韓國人在美軍支援之前完全有主導戰爭局勢的機會。但是韓國軍隊在對朝鮮人民軍的作戰中卻節節敗退,失去了這唯一的機會,若不是美國人的支援,韓國軍隊恐怕就要被朝鮮人民軍趕出半島了。
  • 美國為何要介入韓戰幫助韓國?這都怪蘇聯,因為權威受到挑戰
    韓戰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爆發的第一場由多國參與並且影響深遠的戰爭。除了當事國朝、韓以外,中、美、英、法、蘇等大國都不約而同地參與到這場混戰中,這其中的美軍是第一支在朝鮮半島上戰鬥的外國部隊。不過在戰前很多人認為美國不會加入,因為美國沒有在1946年到1949年之間直接出兵來管中國的事,又怎麼會有心思去理會小小半島上的事呢!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然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卻深陷戰爭的漩渦,蘇聯和美國相繼從南北朝鮮撤軍後,南北朝鮮圍繞著祖國統一問題,爆發了韓戰。韓戰爆發後,美帝國主義操縱聯合國,悍然出兵幹涉朝鮮內政,並且一度將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
  • 各國的教科書是如何描述、回憶韓戰的?
    杜魯門政府立刻命令美國海軍和空軍支援韓國,聯合國安理會還通過決議要求會員國聯合抵制侵略(由於聯合國拒絕將中國席位給予北京的新政府,蘇聯為示抗議沒有出席這次會議)。到9月份的時候,在美國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率領下,聯合國部隊越過三八線向北挺進,目的是統一朝鮮半島,成立一個單一的非共產黨的政府。杜魯門總統擔心,聯合國部隊逼近中國邊境鴨綠江會挑起中國的幹預。
  • 韓戰期間,史達林做了什麼?為何說戰爭因他而起?
    韓戰是由朝鮮主動發起的全國統一的戰爭,但是這場戰爭中的幕後操縱者卻是蘇聯,這又是為何呢?而金日成不告訴中國領導人,一方面是因為他覺得用不著,畢竟新中國才剛剛成立,可能新中國此時的實力還不如朝鮮,而且他已經有了蘇聯的援助,不需要新中國的援助了,另一方面是史達林不讓他告訴中國的領導人,如果他因此而惹怒了史達林,史達林不再支持他武力統一全國,那他的政治追求將不能實現,是得不償失的。
  • 韓戰的米格走廊
    韓戰的米格走廊 1945年8月9日,盟軍第一次提出了三八線的規定,指的是將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美國跟蘇聯對日本軍事行動和受降範圍的暫時分界線。而後日本投降,隨之這條三八線成了韓國跟朝鮮的分界線。
  • 對納卡戰爭的反思?亞美尼亞認為,失敗歸咎於俄羅斯賣的武器不行
    也不知道是對於納卡戰爭的反思還是從哪裡冒出來的陰謀論,最近,亞美尼亞人突然開始懷疑起俄羅斯,很可能是俄羅斯賣的武器導致了自己的失敗。根據俄羅斯媒體《航空新聞》在12月5日的消息顯示,亞美尼亞為納卡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割地賠款之後,亞美尼亞方面似乎決定將戰場上的失敗,歸咎於俄制武器上來。
  • 韓戰因何而起?我國派出240萬志願軍,美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雅爾達會議召開,而此會議的召開是美、蘇、英三國首腦商議戰後世界利益分配的問題,其中朝鮮半島就是他們要分配的勢力之一。美國建議在朝鮮半島劃分美蘇的軍事界限,此建議得到了蘇聯的同意,也就是現在的三八線,會議結束後,《雅爾達協議》約定朝鮮半島由美國和蘇聯共同接管,以三八線為界,三八線以北蘇聯管著,三八線以南美國管著。
  • 韓戰爆發時,韓國如此不堪一擊,朝鮮到底有多少人參戰?
    當時朝鮮正好又從蘇聯拿到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朝鮮跨過三八線發動攻擊,韓國根本抵擋不住,只好狼狽逃竄。所以韓戰爆發初期,朝鮮究竟有多少兵力,為什麼能把韓國打了個落花流水?其實當初韓國以及美國都是沒料到朝鮮會突然發難,來勢洶洶的朝鮮軍隊越過三八線後就直接撲向韓國軍隊的基地,韓軍在猝不及防之下只能是屢戰屢敗。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在韓戰爆發前蘇聯曾經給北朝鮮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美蘇曾經各佔據半島南北,這些裝備都是和美軍共同佔領朝鮮時蘇軍自身的武器,可以說都是一手裝備。 【訓練中的朝鮮士兵】韓戰爆發前蘇軍同樣給朝鮮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180架新型戰鬥機飛進了朝鮮,這其中有70架攻擊轟炸機、40架雅克戰鬥機,這些飛機連當時的中國都沒有。
  • 韓戰第二次戰役,中國勝利,世界歷史進程因此而改變,為何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評價說:「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清川江、長津湖戰場,也就是中國所說的第二次戰役)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進程就一定不一樣。」意思很清楚,第二次戰役,中國的勝利改變了歷史的進程。從整個世界的角度看,韓戰不過是一個局部戰爭,第二次戰役也不過是中美之間的一次較量而已,說改變了歷史進程,這是為什麼呢?
  • 抗日戰爭打的如此艱難,為何韓戰中國卻突然能對抗美國了?
    規模:抗日戰爭為全面戰爭,韓戰為局部戰爭。 1,因為不是全面戰爭,戰火只存在朝鮮半島,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國軍隊國防壓力,使得中國可以集中精銳部隊入朝輪戰。 2,因為不是全面戰爭,韓戰戰火不涉及中國、美國兩國根本利益。美國在不擴大戰爭規模,不進攻中國本土就無法取得戰爭勝利的情況下,只好停戰。
  • 韓戰與中國崛起
    然而,中國在朝鮮戰場上的勝利,讓史達林利用蒙古獨立中間突破中國這步「活棋」被變成了「死棋」。韓戰前,蒙古可以利用掌握在蘇聯手中的中長鐵路直達太平洋西岸,而韓戰後,蘇聯將中長鐵路交還中國使蒙古被困在中蘇「如來合掌」之中。失去大海,蒙古就沒有可持續的發展。
  • 韓戰因何發生,我國為何會出兵?志願軍240萬,美國呢?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爭,是因為韓戰的爆發而發生的。中美兩國在這場戰爭當中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場二戰以後至今都影響深遠的戰爭,究竟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戰爭的經過又是如何?為了繼續的牽制蘇聯,違背之前籤署的協議,在朝鮮半島三八線以南,扶植李承晚集團成立大韓民國政府,與三八線以北以金日城為領導人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進行對抗。從1948年開始,雙方在三八線地區就摩擦不斷,戰爭終于于1950年6月25日爆發。根據美國方面的史料記載,在戰前美國人所召開的會議上,杜魯門一直在強調三八線的重要性,決定無論如何都要阻止朝鮮人民軍打過三八線。
  • 韓戰,美國試圖對中國投原子彈,為什麼英國首相非要攔住它?
    二戰結束後,按照雅爾達秘密協定,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由美蘇兩國接管,這使得朝鮮半島上出現了兩種性質的國體,為後來的韓戰埋下了伏筆。1950年6月25日,正在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發展事業奮鬥得熱火朝天時,韓戰爆發了,美國的插手使得這場民族內戰擴大為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在北朝鮮人民軍備打退回三八線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卻毫無撤兵之意,反倒不顧中方多次警告,越過三八線作戰,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
  • 中美將士傷亡比7:1---你所不知道的韓戰真相
    編者按,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籤訂,從戰爭爆發到此時,經歷了三年一月又兩天的時間。  半個世紀前的韓戰,中國在鄰國危難之時不顧自身困難,毅然出兵馳援,鏖戰三年把世界頭號強國打回到「三八線「以南。這對中國的意義就等於勝利。這種意義在今日仍然煥發出不滅的光彩。
  • 蘇聯曾公布一批檔案,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中國參加韓戰
    抗美援朝是共和國立國之戰,然而關於這場戰爭的起因卻眾說紛紜。一些觀點認為,中國之所以參加韓戰,根本原因在於中國不忍心看見自己的鄰國兄弟被美國人欺負,抱著國際和平主義使者的情懷跨過鴨綠江,與人民軍並肩作戰。這種情懷並非沒有,但將一場戰爭歸因於這種情懷,實在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