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歷經百年戰亂,早已破敗不堪的中國終於迎來了新生,全國上下一片歡愉,無論是金戈鐵馬的軍隊統帥,還是飽受摧殘的勞苦大眾,都對和平生活充滿了希冀。然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卻深陷戰爭的漩渦,蘇聯和美國相繼從南北朝鮮撤軍後,南北朝鮮圍繞著祖國統一問題,爆發了韓戰。韓戰爆發後,美帝國主義操縱聯合國,悍然出兵幹涉朝鮮內政,並且一度將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

1950年6月25日拂曉,韓戰爆發了!至於誰先開的第一槍,當時南北朝鮮相互指責,無明確的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韓戰是一場在蘇美冷戰的背景下,南北雙方都想要的戰爭。北朝鮮方面,金日成希望統一朝鮮,建立完整的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蘇聯也想借韓戰拖美國下水,使美國深陷戰爭的泥潭,從而在冷戰中獲取先機;南朝鮮方面,李承晚自然也想拉美國下水,幫助自己奪回在政壇上失去的權力。

早在1950年1月的時候,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利克就拒絕參加聯合國的任何會議,以此來抗議蔣介石所代表的中華民國政府竊取中國新生政權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如此一來,美國在聯合國中一家獨大,將韓戰定義為北朝鮮的侵略戰爭,操控著一群小弟通過了武力幹涉朝鮮內政的決議。於是聯合國軍司令員麥克阿瑟趾高氣昂地走馬上任,在他看來,北朝鮮軍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在強大的美軍面前不堪一擊。然而事實真會如他所願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韓戰爆發後,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兵鋒所指,所向披靡,開戰三天就攻下南朝鮮首都漢城,麥克阿瑟派遣的美軍顧問們一手訓練出來的南朝鮮軍一敗塗地。北朝鮮軍隊攻下下漢城後,李承晚和南朝鮮行政當局逃到大田,在美國的遙控下繼續指揮喪失鬥志的南朝鮮軍隊負隅頑抗。後來麥克阿瑟派出「史密斯特遣隊」,在北朝鮮軍隊面前也倉皇而逃。面對敗局,美國人怎能忍受?他們向朝鮮大舉增兵,企圖挽回頹勢。

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原來駐紮在日本的第八集團軍第二十四步兵師主力迅速到達南朝鮮臨時首都大田,二十五師也隨後也開到釜山,就連未嘗一敗的美國「開國元勳王牌師」—騎兵第一師也到了朝鮮戰場。然而在英勇的北朝鮮軍隊面前,美軍參戰卻也連連敗退。1950年7月20日,北朝鮮軍隊取得大田戰役的勝利,隨後發動洛東江戰役。到了8月下旬,北朝鮮軍隊已解放了朝鮮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土地,而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壓縮到洛東江以東只有一萬平方公裡的狹小地域。

為何武器裝備如此強悍的美國軍隊參戰後,不但沒有挽回南朝鮮的敗局,反而被打得連連敗退?這就要從南北朝鮮的軍隊實力說起。先說南朝鮮軍隊,這支部隊的組成極為龐雜,軍官有的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有的出身於日軍志願兵,有的則是日軍學員兵出身,還有出身偽滿洲國的將軍;士兵則大多數出身於日本統治時期的警察和在日軍中當過兵的朝鮮人。南朝鮮軍隊雖然由美國人訓練了一段時間,但其未經大戰的洗禮,又嬌縱自滿,戰鬥力極其低下,和北朝鮮軍隊不可同日而語。

再說北朝鮮軍隊,在韓戰初期,其野戰軍編為十個步兵師、一個坦克旅和一個摩託團,裝備有蘇聯支援的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還有一百五十輛T-34坦克,這種坦克是二戰中的驕子,蘇聯憑藉著它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北朝鮮軍隊的人員素質更非南朝鮮能比,其骨幹是金日成從蘇聯帶回的五百抗日老戰士,加上大批由中國回國的職業軍人,組成一支鬥志高昂的精銳之師。據史料記載,北朝鮮軍隊有三分之一的兵員是經歷過抗日戰爭和中國解放戰爭的老兵,其戰鬥實力毋庸置疑。

本來北朝鮮軍隊已經將南朝鮮李承晚政府逼到絕境,美國軍隊也連連敗退,馬上就可以解放朝鮮了。然而麥克阿瑟指揮部隊實施了仁川登陸計劃,截斷北朝鮮軍隊的退路,英勇的北朝鮮軍隊雖然誓死抵抗,無奈寡不敵眾,最終慘敗。隨後聯合國軍隊一路北進,將戰火燒過三八線,一度燒入中國境內。唇亡齒寒,居安思危,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最終逼迫美國在停戰協議書上簽字,抗美援朝以中朝的勝利告終。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證明我軍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常勝之師,為了尊嚴不惜以性命相搏,最終換來幾十年的和平。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們可以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在了解抗美援朝方面,著名軍史學者李峰先生所著的《決戰朝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著作。本書一經發售,立刻暢銷30萬冊,受到廣大軍迷們的熱烈追捧,被譽為「韓戰題材國內品質扛鼎的作品」。著名軍事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空軍大校戴旭先生讀完此書後也廣泛推薦。如果想購買,請點擊如下連結,優惠多多:
本書原價88元,如今只需79元,版式優美,自己閱讀、送朋友或者給孩子當作課外讀物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