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治療方法

2020-12-23 寶寶知道

作者:寶寶知道 薄荷街的毒教授

新生兒呼吸暫停多發於早產兒,因早產兒多營養不足導致呼吸系統功能不強,那麼大家知道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治療方法嗎?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新生兒呼吸暫停的治療方法,媽咪們一定要仔細看哦!

呼吸暫停發作時的緊急處理

當監測儀報警時,應注意首先觀察患兒而不是去看監測儀。若患兒有發紺或蒼白,應立即給予刺激。反之,患兒四肢正在活動、面紅及外周組織灌注充足,表明其情況不嚴重,那麼在給予強刺激之前應進行仔細的檢查。警報出現時,對患兒的表現,包括心率、發紺或蒼白的出現以及需要刺激的方式及時間等作一記錄。在危重患兒的床邊應放置皮囊與面罩,以便在呼吸暫停發生時,進行緊急復甦。

對呼吸暫停的緊急處理是恢復足夠的通氣,增加傳入衝動,發作時給予患兒託背、彈足底或給予其他的觸覺刺激,用搖動、輕拍打患兒的方式,對80%~90%的病兒有效,常能緩解呼吸暫停的發作,但是其缺點是需要專人守護。將患兒置于振動水床,可以通過增加前庭的位覺刺激而增加呼吸中樞的傳感神經衝動,減少呼吸暫停的發作。

鼻咽有分泌物或胃內容物反流時,應輕輕吸引。在刺激無效的患兒,應給予面罩、皮囊加壓通氣,並採取以下措施:

1、吸氧:氧濃度(FiO2)應與患兒正在使用的一致。

2、調整氧濃度:若呼吸暫停發作持續嚴重,可將FiO2提高,但儘可能快降回原來水平。應用經皮氧分壓監測儀或用脈搏氧飽和監測儀有利於FiO2的調整。

3、防氣道阻塞:面罩垂直置於患兒面部,頭應輕度後仰,避免下頜承受向後的過度壓力而造成氣道阻塞。用一手指在下頜支後方輕推向上,使下頜骨前移。

4、通氣頻率:用氣囊加壓通氣時,肺擴張程度僅限於胸部抬起,應與患兒的生理性呼吸頻率一致,直到恢復正常的呼吸及心率為止。

5、避免寒冷刺激:通氣時應避免寒冷刺激。

對反覆發作的呼吸暫停的繼續治療

呼吸暫停反覆、持續發作(即每小時發作2~3次),伴有發紺及心動過緩,並需要頻繁面罩氣囊加壓通氣時,應給予藥物治療,以免增加繼發性損害及危及生命。

1、確定及治療原發病因:患兒首次發作呼吸暫停時,應分析其可能存在的潛在病因。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一旦病因確定,應進行相應的治療。低氧血症常見於許多新生兒心肺疾病如肺透明膜病、胎糞吸入症候群、持續性肺動脈高壓、動脈導管開放和青紫型心臟病。如糾正低血糖和高膽紅素血症,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脫水、減低顱內高壓等。應特別警惕胎齡34周以上的新生兒呼吸暫停發作的誘因。絕大多數情況下通過詳盡的查詢病史及體格檢查,可排除大多數誘發因素,而僅需進行少量診斷性檢查。然而,當患兒情況不好,應在培養結果未知之前給予廣譜抗生素。

2、治療及預防低氧血症:應積極治療呼吸窘迫症候群(RDS)、肺炎及心衰。輸血使紅細胞容積維持在40%以上,亦可減少呼吸暫停的發生率。若缺氧是造成呼吸中樞功能減退、周期性呼吸、呼吸暫停這一循環的原因,應增加FiO2,以減少呼吸暫停發生的頻率及嚴重性。一些新生兒在PaO2為6.67~8kPa(50~60mmHg)這一正常範圍會出現呼吸暫停,而PaO2達9.32~10.66kPa(70~80mmHg)時便不會出現。因此提高FiO2為0.25~0.30,使PaO2達9.32~10.66kPa(70~80mmHg),可以有效地減少呼吸暫停的發作。在呼吸暫停發作開始時有充足氧供的患兒較氧供不足的患兒,其血氧不會急劇下降,因而較少發生心動過緩。極少需要持續高濃度供氧,一旦臨床指徵消失,應立即停止供氧。脈搏氧飽和度在90%左右,以防高氧血症。應避免以動脈穿刺時所測PaO2為據,因在穿刺過程中患兒的PaO2會降低。建議使用經皮血氧分壓監測或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以維持充足的氧合。

3、控制溫度及溼度:降低環境溫度至中性溫度的低限(即維持體表溫度在36℃,而非通常的36.5℃),已能提供足夠的溫度刺激以減少呼吸暫停的發作。同樣地,保持患兒周圍的溼度在50%~60%,可容許較低的外界溫度,也可減少呼吸暫停的發作。但這些測量數據尚未進行隨機選擇臨床試驗。應仔細監測患兒復溫過程,患兒的體溫上升每30分鐘不應超過1℃。

在小早產兒身體周圍放置一隔熱罩,可防止體溫波動,減少輻射熱丟失,並可防止呼吸暫停發作。

4、避免觸發反射:負壓抽吸及置胃管時應小心。頸部過度屈曲,面罩下緣的壓力及頦下受壓,均會阻塞氣道,引起呼吸暫停,應注意避免。避免對面部的寒冷及其他皮膚刺激。氣囊加壓通氣時,應避免含氧量過高或使肺的過度擴張。

患兒俯臥位可能會有益。要確保雙側鼻腔通暢。若用奶瓶餵養可致呼吸暫停,應停止使用,改用鼻飼或必要時甚至可用胃腸道外營養。

5、增加傳入衝動:降低環境溫度為一方法,間斷給予敲、搖動、輕輕拍打軀幹及四肢的刺激,也是可能有效的方法,但應注意,處理過度可致醫源性感染。使用振蕩水墊可以增加前庭定位感受的衝動,以減輕呼吸暫停,但不能防止呼吸暫停的發生。不規則刺激較規則刺激對呼吸暫停的影響似乎更大。毫無疑問,大多數患兒在室內常受到光、聲、觸摸過度刺激。額外經常的本體感受刺激可能並非完全有益。

6、輔助通氣:

持續氣道正壓(CPAP):在大多數早產兒,CPAP可明顯地減少呼吸暫停的發生率。CPAP減少呼吸暫停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可能的機制包括:減少肋間-膈神經抑制反射以維持胸壁穩定性;增加功能殘氣量以穩定PaO2及增加肺順應性,使牽張感受器的敏感性及其對呼吸中樞的抑制反射(H-B反射)減輕。CPAP在呼吸周期中維持上氣道內的正壓使上氣道通暢。但CPAP僅能減少混合及阻塞性呼吸暫停,對中樞性呼吸暫停作用甚微或者無效。建議使用0.294~0.49kPa(3~5cmH2O)的低擴張壓力,常用的途徑是鼻塞、鼻咽管及氣管內插管。鼻塞若使用不當可致創傷;另外,使用鼻塞尚存在吸入的危險及胃內脹氣,造成患兒餵養困難。相反,氣管內插管則更加安全,但僅用於嚴重的呼吸暫停及估計需較長時間的呼吸支持時。

通氣支持:對藥物治療無效的頑固的呼吸暫停應考慮通氣支持。一些營養狀況差、有呼吸暫停發作的極低體重兒,在輔助通氣時期,他們的營養攝取可達最高量,而用於呼吸的能量消耗最少。由於這些患兒的肺相對正常及順應性良好。用0.98~1.47kPa(10~15cmH2O)的低膨脹壓,小於0.25或室內空氣的FiO2,0.196~0.392kPa(2~4cmH2O)的呼氣末正壓,及10~20次/min頻率,1∶3的生理性吸呼比,通常便可以獲得正常的血氣。應儘可能縮短呼吸機通氣時間。應間隙拔管代之以用鼻塞進行CPAP,否則可能出現繼發感染、分泌物積聚、氧需求增加。

這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

相關焦點

  • 早產兒呼吸暫停如何應對?
    早產兒的呼吸暫停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呼吸暫停超過20秒或不足20秒,並伴有心率減慢、皮膚蒼白或青紫等症狀。是什麼導致早產兒出現呼吸暫停的症狀新生兒呼吸暫停常見於兩種情況,一種是原發性呼吸暫停,原發性呼吸暫停在早產兒中的發病率大約是20~30%,常見於胎齡小於34周、體重小於1.8kg的早產兒,在生後3-5天左右更易發生,並且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其發生的機率就越高,據有關數據統計,極低出生體重兒發生呼吸暫停的機率甚至可高達50%,這是由於早產兒呼吸中樞發育不成熟,引起呼吸調節障礙所致
  • 【莫急】早產兒呼吸暫停?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主任馬莉給您說清楚
    此時新生兒的心率、血氧飽和度無變化,無皮膚青紫和肌張力減低,對新生兒的全身狀況無明顯影響 ,但周期樣呼吸有可能會進一步進展為呼吸暫停。反覆的呼吸暫停可導致新生兒腦缺氧時間過長,而引起腦損傷、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甚至腦癱、失明。沒有及時發現的呼吸暫停,可導致新生兒猝死等危險,不可大意。
  • 新生兒常見疾病介紹及處置方法
    常見疾病有發熱、低體溫、新生兒黃疸、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咽下綜合症、低血糖、產傷(產瘤、頭顱血腫)、皮膚疾病(膿皰瘡、尿布皮炎、新生兒毒性紅斑)、眼部炎症、臍炎、新生兒敗血症,今天介紹前5種: 1、新生兒發熱 新生兒正常核心溫度(肛溫)為36.5-37.5℃,正常體表溫度為36.0-37.0
  • 新生兒呼吸不規律不是疾病
    新生兒還會有呼吸一段時間,然後突然停止了,但這種停止肯定是不超過十五秒,孩子的面色、心率都是正常的。如果出現面色發青、發紺、心率下降、呼吸停止超過20秒,這就是有問題了,我們叫他「呼吸暫停」。、咽、氣管、支氣管均較狹小,胸部的肌肉尚不夠發達,肺部彈力組織發育也不完全,因此,新生兒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以腹式呼吸為主,家長可以通過看小兒腹部運動來數呼吸次數。
  • 顎舌聯合術治療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療效顯著
    顎舌聯合術治療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2 21:33:15 澳大利亞伊拉瓦拉耳鼻喉頭頸診所Stuart MacKay團隊比較了多級上氣道手術與藥物治療對常規治療失敗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者的療效
  • 「睡眠呼吸暫停」是種什麼病?
    © Wikipedia在科學家首次發現睡眠呼吸暫停後的15年裡,這種病症只有唯一的治療方法。病患可以接受氣管切開術(Tracheotomy)——這種外科手術的方式就是在你咽喉下方的氣管上開個洞,以此讓氣流繞開被阻塞的那部分上呼吸道。這種手術雖然可以有效地緩解呼吸道阻塞的問題,但是它本身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
  • 徐州一新生兒呼吸「憋得慌」 一查竟是罕見病!
    竟然是「呼吸隧道」狹窄「當時我們準備給孩子吸痰,吸痰管根本無法從孩子的鼻腔插進去,所以就懷疑鼻腔裡面有問題,就進一步行內窺鏡檢查,最終確認是鼻腔狹窄。」徐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紀堯峰介紹說,新生兒鼻腔狹窄多與先天發育不良有關,該病是引起上氣道阻塞的罕見原因之一。
  •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十分恐怖,了解它的病理原因,探索治療方法
    導語:近年來因缺氧缺血性腦病死亡的新生兒人數正在逐漸上升,並且即使治癒後,仍然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的患者會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後遺症。進一步了解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為治療加一層保障。孕婦疾病(嚴重的心肺疾病、妊娠中毒、嚴重的貧血、貧血、出血及衝擊等)、胎盤和臍帶異常、推遲生產、轉達緊急情況、新生兒缺氧等。反覆的無呼吸、RDS、甲烷吸入,還有嚴重的心力衰竭會導致新生兒窒息。
  • 晚上睡覺打鼾、呼吸暫停?這種病,真讓人揪心!
    最終醫院檢查結果,確診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經相應治療後病情好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睡眠過程中反覆發生上氣道塌陷,從而導致頻繁的呼吸暫停或通氣量減少的一種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兒童患睡眠呼吸暫停者不在少數,調查發現7%-9%的兒童有習慣性打呼嚕,而睡眠呼吸暫停的發生率為2%左右。
  • 徐州一新生兒呼吸「憋得慌」,一查竟是罕見病!
    竟然是「呼吸隧道」狹窄「當時我們準備給孩子吸痰,吸痰管根本無法從孩子的鼻腔插進去,所以就懷疑鼻腔裡面有問題,就進一步行內窺鏡檢查,最終確認是鼻腔狹窄。」徐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紀堯峰介紹說,新生兒鼻腔狹窄多與先天發育不良有關,該病是引起上氣道阻塞的罕見原因之一。
  • 新手媽媽產後總摸寶寶呼吸,被斥太焦慮?嬰兒呼吸暫停了解一下!
    曉梅也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些,但剛剛有10秒左右寶寶沒呼吸,這是真的。三種因素,會影響新生兒呼吸「暫停」,媽媽的「焦慮」做法是對的,嬰兒呼吸暫停了解一下!1、周期性呼吸暫停寶寶在子宮裡時,並不需要用肺部進行呼吸,是通過胎盤、臍帶來換氣。但在寶寶出生後,從第一聲哭聲開始,就開始使用肺部功能。對於月子內的新生兒,呼吸系統還都在發育中,比較容易出現「呼吸暫停」的現象。
  • 第44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治療前後腦結構變化及神經認知功能的變化
    文章評估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對大腦結構和認知能力的影響,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後的變化壓力。什麼這項研究進一步說明認知障礙與特定大腦區域灰質體積減少有關。這可以通過增加特定海馬和額葉腦的灰質體積來克服地區。這些這些變化與特定神經心理學測試(執行功能和短期記憶)的改善顯著相關,強調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的重要性。
  • 睡覺1小時呼吸暫停17次?這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最近,冉先生前往新橋醫院就診,經過睡眠呼吸監測發現,他一個小時呼吸竟暫停17次,最長時間達13秒!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但醫生們說,外地曾有一個小時暫停呼吸110次,最長憋氣40.8秒的記錄。這樣的情況在醫學上被稱為「惡性打鼾」即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 29歲男子患嚴重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睡7個小時 呼吸暫停389次 最長...
    浙江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欽光躍主任醫師,最近接診了一位29歲男子,睡覺時打鼾很厲害,睡眠監測顯示,他入睡7小時,呼吸暫停了389次,每小時接近56次,差不多每分鐘一次。 「不少人認為打鼾是因為『睡得香』,其實,這是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的典型表現。」欽光躍主任說,如果呼吸暫停時間超過2分鐘,患者會因長時間缺氧發生猝死。
  • 老人白天嗜睡,當心睡眠呼吸暫停致中風
    然而,日前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呼吸病研究所睡眠中心專家提出,睡眠呼吸暫停還是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之一。據統計,約一半睡眠呼吸暫停患者患有高血壓,至少30%的高血壓患者伴有睡眠呼吸暫停,同時,兩到三成的睡眠呼吸暫停患者患有冠心病。
  • 29周早產女嬰被查出心臟病,甚至一度呼吸暫停,河南醫生妙手「修...
    河南商報記者 王蒙29周加3天早產兒小慧慧,出生時體重僅1.4kg,被診斷患有「先心病」——動脈導管未閉,重度肺動脈高壓,並且有嚴重氧氣依賴,甚至一度出現呼吸暫停。面對這顆脆弱的小小心臟,如何去守護這個珍貴的小生命,有著30年從醫經驗的華中阜外醫院兒童心臟病專家彭幫田也犯了難。
  • 睡覺老打鼾,呼吸還暫停?是時候讓你的舌頭「減減肥」了
    而在新研究中,施瓦布和團隊一共調查了67位睡眠呼吸暫停且體重指數(BMI)大於30的患者。通過飲食控制或者減肥手術,這群人在6個月內平均減重了10%。核磁共振(MRI)成像顯示,減肥後他們的舌頭脂肪含量降低,睡眠呼吸暫停評分總體提高了31%。施瓦布說:「舌頭脂肪減少越多,對呼吸暫停的改善就越大。」
  • 神內科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專題大集結|醫路拾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的主要臨床表現為 A 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B 難以克制的日間思睡C 發作性猝倒D 睡眠癱瘓E 睡眠幻覺 這道題的答案:A 解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是一種以睡眠打鼾伴呼吸暫停和日間思睡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睡眠呼吸疾病
  • 中國呼吸睡眠暫停基層指南:打鼾、肥胖且白天嗜睡者要高度懷疑這種...
    我國約有6000萬人有呼吸睡眠暫停,由於睡眠呼吸暫停與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關係密切,甚至可引起猝死,又被稱為「睡眠殺手」。由於我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治療設備多局限於大型醫院,公眾對打鼾盲目輕視,使得大量的患者無法得到有效治療。近日,《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基層診療指南(2018)》發布。
  • 打呼嚕就是睡得香 也可能是呼吸暫停?
    睡眠呼吸暫停或導致心臟病睡眠呼吸暫停是打鼾最嚴重的潛在原因。睡眠呼吸暫停的人在睡覺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停止呼吸。它的特點是打鼾聲音特別響亮,當呼吸瞬間停止時,又出現短暫的沉寂。此時,睡眠呼吸暫停的人通常醒來大口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