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心!徐州一新生兒呼吸「憋得慌」 一查竟是罕見病!

2020-12-23 騰訊網

寶貝降臨是件大喜事,可市民葛先生(化名)卻擔驚受怕了半個多月。

「孩子是早產兒,生下來身子瘦弱得不行,關鍵是每次聽孩子的呼吸,都是又慢又淺的,就感覺她憋得受不了……」葛先生回憶說,因為孩子呼吸困難特別明顯,本來還以為是感染了肺炎,可在醫院一檢查,卻發現沒那麼簡單……

罕見!竟然是「呼吸隧道」狹窄

「當時我們準備給孩子吸痰,吸痰管根本無法從孩子的鼻腔插進去,所以就懷疑鼻腔裡面有問題,就進一步行內窺鏡檢查,最終確認是鼻腔狹窄。」徐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醫師紀堯峰介紹說,新生兒鼻腔狹窄多與先天發育不良有關,該病是引起上氣道阻塞的罕見原因之一。

紀堯峰說,新生兒出生後以鼻呼吸為主,而患有先天性鼻腔狹窄的孩子由於不能經鼻呼吸,容易出現嗆奶、誤吸、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屬於新生兒危急重症,對新生兒可產生嚴重的後果。因此,學界提倡對症狀嚴重者及早進行手術幹預,為患兒改善呼吸贏得時間,提高患兒生存質量;同時,早期手術幹預也可使患兒儘快適應經鼻呼吸,從而降低頜面部發育畸形的風險。

該院首例!50分鐘精細化手術

儘管應對有法,但實施起來卻非易事。「原本新生兒機體承受手術的能力就比較弱,術中術後容易產生應激反應,手術風險大,再加上這個寶寶是早產兒,手術操作空間更為狹窄,手術難度成倍加大,所以在手術實施方面需要我們格外謹慎和精細。」 紀堯峰如是說。

據介紹,寶寶確診後,入住了兒童醫院重症監護室,接受營養支持等一系列治療。十多天後,寶寶的身體各項指標均符合手術指證,醫院又組織多學科會診,共同評估手術風險及預後,制定周詳的手術方案。

這些準備都穩妥後,手術正式實施。手術在全身麻醉、經口氣管插管下進行,紀堯峰術中採用鼻內鏡引導下檢查發現患兒的鼻腔狹窄處集中在雙側鼻腔的前中段,後鼻孔通暢。由於患兒早期接受了手術治療,骨性狹窄處無需進行骨質打磨,只要對狹窄處進行擴張,能有效減少患兒的創傷。為了維持鼻道塑性的穩定性,擴張後的鼻道空間留置一個矽膠材質的鼻腔支撐管。

「這個鼻腔支撐管需要保留3-6個月,如果複查拔管時,患兒雙側鼻腔通氣良好,餵養順利,生長發育正常,1 年後複查電子鼻內鏡檢查見鼻道通暢,邊緣黏膜無肉芽增生,則可判定為治癒。」紀堯峰說,手術耗時50分鐘,術後患兒呼吸困難症狀得到明顯緩解。

他還提醒說,患兒出院後,家長要自備吸痰管,及時吸除留置支撐管內的分泌物,以保持支撐管通暢。

此次手術,徐州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通過鼻腔擴容術為寶寶打通了「呼吸隧道」,也是該院實施的首例早產兒鼻腔擴容術。

這些情況,家長要提高警惕

紀堯峰介紹,先天性鼻腔狹窄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一種先天性畸形,發病率大概是1 /7000-1 /5000,其臨床表現為出生後即有嚴重呼吸困難、發紺、甚至窒息症狀,患兒吮奶或閉口 時症狀明顯,張口啼哭時症狀顯著改善或消失。

「如果新生寶寶出現呼吸困難、紫紺及窒息,吃奶時呼吸困難加重,啼哭時卻可得到緩解甚至消失,應注意排查內科呼吸道疾病問題,必要時及時到耳鼻喉專科接受相關檢查。」紀堯峰提醒說。

他指出,先天性鼻腔狹窄的診斷需要依賴詳細的病史、體格檢查,包括前鼻鏡檢查、吸痰管無法通過鼻腔、管徑為2.4mm的電子鼻咽鏡檢查無法通過鼻腔、CT 及 MRI 等,其中 CT 能夠較全面地反映狹窄的位置、範圍及毗鄰解剖結構的情況,可作為指導手術處理範圍的重要依據,是先天性鼻腔狹窄的首選檢查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患有持續性呼吸暫停、發育不良的嬰兒,以及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建議儘早手術治療。早期手術的另一優勢是解決口呼吸問題,避免頜面骨發育持續異常狀態。

徐報融媒記者 王任飛 圖/崔珏

編輯 七七 校對 朱美華

責編 楊波 總監 陳強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揪心!徐州一新生兒呼吸「憋得慌」,一查竟是罕見病!
    「孩子是早產兒,生下來身子瘦弱得不行,關鍵是每次聽孩子的呼吸,都是又慢又淺的,就感覺她憋得受不了……」葛先生回憶說,因為孩子呼吸困難特別明顯,本來還以為是感染了肺炎,可在醫院一檢查,卻發現沒那麼簡單……罕見!
  • 氣促咳嗽,肺裡洗出4L「牛奶」 竟是這個罕見病在作祟
    紅網時刻9月21日訊(通訊員 羅佳藝 鄒雨珍)因咳嗽氣促一月未愈而前往醫院檢查的劉德(化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患上了發病率僅為百萬分之幾的罕見病。「真的是多虧這裡的醫生經驗豐富,一下就幫我查明了這個『怪病』。」9月20日,即將出院的劉德開心地說。在湖南省胸科醫院內一科,被確診為「肺泡蛋白沉著症」的劉德,經過多次全肺「大洗澡」,終於恢復了「暢快呼吸」。
  • 一新生兒得了罕見病!若發現不及時 一至兩周內就可能死亡
    江西省兒童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主治醫師喻雲介紹,寶寶剛入院的時候,有呼吸困難和肺部的症狀。入院後經檢查,發現孩子不是單純的肺炎,她前囟隆起,反應非常差,四肢肌張力明顯減低。通過進一步檢查,醫生確診寶寶患上了一種發病率為十三萬分之一的罕見病楓糖尿病,這種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抽搐、低血糖、昏迷。如果不及時治療,大概在一到兩周內就可能會死亡。
  • 陽江一新生兒吸入胎糞導致呼吸困難
    陽江日報訊(記者/陳海濤 通訊員/阮小暢)臨產前媽媽身體出現發熱情況,羊水十分渾濁,胎兒娩出時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情況危急。沒想到這是因為胎兒在媽媽肚子裡吸入了胎糞。近日,市婦幼保健院成功搶救了一名胎糞吸入症候群並發氣胸新生兒。
  • 結果一查竟是罕見病
    結果一查竟是罕見病 3歲小女孩妞妞(化名)天生「巴掌臉」,拍照時特別上相,經常被人誇,說她這是明星臉。沒想到妞妞長到3歲時,仍然只會喊「爸爸媽媽」。最近經武漢兒童醫院診斷,她這張原本引以為傲的小臉蛋,其實是一種罕見的「小頭畸形」。更令專家意外的是,孩子得這病,竟沒查出基因異常。
  • 孩子發育遲緩、學習跟不上 一查竟是患了這種罕見病
    輾轉求醫無果,一直沒有找出病因,近日,兩個孩子終於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被確診為患上了罕見病——粘多糖貯積症II型。後經過多方打聽,小王帶著孩子們來到醫院兒內科疑難罕見病門診,兒內科副主任黃啟坤接診了兩位患兒。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黃啟坤發現兩個孩子都有骨骼發育畸形、肝脾腫大、運動發育落後並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發育落後等特點。再深入問診,他了解到患兒母系家族中,母親的表哥和表舅均有過類似症狀。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黃啟坤初步判斷兩個孩子患「粘多糖貯積症II型」這種罕見病的可能性極大。
  • 罕見病離你有多遠 預防:加強對新生兒疾病篩查
    本報訊(記者 吳志明 實習生 餘藝虹 陳小陽 文/圖)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部分人患有罕見病。那麼,什麼是罕見病?哪些病屬於罕見病?罕見病患者的處境如何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並探訪了幾位罕見病患者。
  • 我省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 28個病種是罕見病
    中國患罕見病的人數超過1600萬人,每年新出生罕見病患者超過20萬人,其中約80%是基因缺陷導致。專家呼籲,通過產前篩查,來降低罕見病患兒或遺傳病患兒的出生率。記者採訪了浙大兒院遺傳代謝科主任、浙江新生兒篩查中心副主任楊茹萊,拿到了我省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的數據。自1999年開展篩查工作以來,浙江省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已經對800多萬新生兒進行遺傳代謝病篩查,其中約6000名新生兒被確診。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協作組的成立旨在提升對溶酶體貯積症這一類罕見病的認識和診斷,共同探索並建立國內溶酶體貯積症的篩查、診斷、治療全流程體系,加強臨床和檢驗人才培養,使得患兒能夠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 脊髓性肌萎縮患兒:他們是萬分之一 渴望自由呼吸
    (原標題:脊髓性肌萎縮患兒:他們是萬分之一,渴望自由呼吸) 這是程女士陪伴萌萌度過的第
  • 大爺以為是上火長「癤子」,一查竟是免疫系統出毛病
    李大爺怕得要命,以為是腫瘤,到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一檢查,竟是一種罕見病。李大爺今年剛滿70歲,春節期間,下巴兩側突然長出兩顆黃豆大小「火癤子」。李大爺以為是過年吃得好「上火了」,心想等「火」消了,自然也就好了。結果,等了幾個月,「火癤子」不消反長,竟一路猛長到鵪鶉蛋大小,硬梆梆的,就像蛋殼一樣。
  • 罕見病,你了解多少?
    黃如方表示,罕見病這一醫學難題近年來正逐漸受到中國社會的認識和關注,也獲得了中國政府一系列政策支持,我們將採取行動,努力落實相關建議。通過網絡等平臺,中國可以向其他發達國家借鑑利用先進技術管理罕見病的經驗,與此同時,也可與世界分享患者的旅程,共同致力提高普通民眾對罕見病的認知。
  • 揪心!青島3歲幼童緊急送醫!元兇竟是常見的玩具!
    揪心!青島3歲幼童緊急送醫!元兇竟是常見的玩具!: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揪心
  • 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舉辦呼吸疑難罕見病MDT與臨床思維專家研討沙龍
    12月1日,北京中醫醫院呼吸科主辦了「呼吸疑難罕見病MDT與臨床思維專家研討沙龍」。本次會議特邀北京地區協和醫院、北大醫院、中日友好醫院、朝陽醫院等醫院長期從事呼吸疑難罕見病的臨床、影像、病理、藥師等22位專家學者參會。
  • 罕見病不「罕見」 │ 說說一婦嬰胎兒醫學科裡的故事
    2月29日是國際罕見病日(Rare Disease Day),這個四年一次的日子意寓罕見病的發病極其罕見。然而罕見病並不如尋常認知裡那般罕見,也許就在我們身邊。國際確認的罕見病有六千多種,約佔人類疾病的10%。鑑於中國人口基數大,我國各類罕見病患者總數應有千萬之眾。
  • 六一特寫|脊髓性肌萎縮患兒:他們是萬分之一,渴望自由呼吸
    這是一種兒童罕見病,在新生兒中發病率約為1/10000—1/6000。SMA會導致嚴重的肌肉萎縮、無力,患者連普通的翻身、蹬腿、爬行都難以實現,甚至呼吸、吞咽都成為奢望。醫生曾說,SMA患兒一般活不過2歲,但萌萌憑著遠超年齡的堅毅和拼了命的爸媽,已經過了4歲生日。
  • 聲音嘶啞一個月,一查竟是喉癌
    但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聲音嘶啞竟是癌細胞在作怪。黃爹爹今年60歲,平常喜歡喝點酒。一個月前,他喝酒後出現咽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他以為上火了,就吃了點清熱解毒的藥,後來咽喉疼痛感明顯好轉,但聲音嘶啞一直不見好。在家人的勸導下,黃爹爹來到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看病,做完檢查後,醫生就叫他住院治療。
  • 丁香園致國際罕見病日:遇到一出生就註定的罕見病,我們能做些什麼
    在這個罕見的日子裡,丁香園有幸邀請到了來自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神經內科的吳士文教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熊暉教授以及珀金埃爾默大中華區診斷業務徐曄總經理來聊一聊《天生註定的「罕見病」,可以預防嗎?》的相關話題。
  • 孩子出生之後第一次哭竟是為了呼吸,怪不得醫生要打孩子
    因為她在懷孕時就聽媽媽講過,之前有個阿姨年輕時生孩子,就是因為孩子生下來之後沒有哭,醫生怎麼打都沒用,孩子臉都憋紫了,喘不上氣,最後被活活憋死了。所以,了解這件事情的柚子對於聽到孩子第一聲啼哭是很在意的。孩子出生之後第一聲啼哭是因為孩子在媽媽腹中的時候肺部是沒有空氣的,只是虛虛的充實在胸腔中,而這時候新生胎兒的胸腔較小,胸廓呈曲縮狀態。
  • 一查竟是……
    剛開始,家人都以為是蚊子咬的沒有在意可沒想到後來越來越大一查竟是......鼻子長了小紅包 一查竟是白血病樂樂的父親說,當初紅點很小,摸上去硬硬的,可僅僅過了十幾天就腫的像雞蛋一樣大。他們去了當地縣醫院皮膚科檢查,大夫也不敢確診,而隨後來到鄭州北京兩地的兒童醫院,經過檢查,發現孩子竟然得了白血病(淋巴母細胞瘤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