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新聞網1月4日訊(記者 李麗濤 通訊員 劉豔麗)青島市民小王夫婦最近犯愁了,自家生了兩個寶貝兒子,可漸漸發覺兩個孩子生長發育遲緩,說話大舌頭,胳膊伸不直,走路也不太靈活,隨著年齡的增大情況越來越嚴重。輾轉求醫無果,一直沒有找出病因,近日,兩個孩子終於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被確診為患上了罕見病——粘多糖貯積症II型。
小王和妻子結婚後三年生了兩個男寶,但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夫妻倆發現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兩個孩子比同齡人個子矮,說話大舌頭,胳膊伸不直,走路也不太靈活……剛開始,夫妻倆覺得孩子再長大些,這些情況都會慢慢變好,直到大兒子上了一年級,學習總是跟不上,體育課的活動也無法完成,一家人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帶著孩子輾轉多處就診,但都無法明確病因。後經過多方打聽,小王帶著孩子們來到醫院兒內科疑難罕見病門診,兒內科副主任黃啟坤接診了兩位患兒。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黃啟坤發現兩個孩子都有骨骼發育畸形、肝脾腫大、運動發育落後並且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發育落後等特點。再深入問診,他了解到患兒母系家族中,母親的表哥和表舅均有過類似症狀。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黃啟坤初步判斷兩個孩子患「粘多糖貯積症II型」這種罕見病的可能性極大。
為了幫助患兒家屬解開謎團,兒內科醫護團隊藉助齊魯醫院的診斷平臺,經過尿液糖胺聚糖(GAGS)含量的定性檢測和基因檢測,最終確診兄弟兩人均患有粘多糖貯積症II型。
什麼是粘多糖貯積症?
粘多糖貯積症是一種罕見病,共分為7型。其中的II型是伴性遺傳的隱性遺傳病。據估計,發病率在活產男嬰的十萬分之一左右。致病基因通常由母親攜帶,但母親不發病。攜帶致病基因的母親生的女孩都不發病,但其中有二分之一的女孩可能攜帶致病基因;生的男孩,會有二分之一的患病機率。
該病是由於身體內一種叫做硫酸艾杜糖-2-硫酸酯酶缺陷,導致身體中的粘多糖不能完全分解,大量粘多糖「粘」在全身各種臟器和組織中,引起各種器官和組織的損害而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臨床症狀,並且逐漸加重。大部分患兒表現為智力低下、骨骼畸形、肝脾腫大、慢性呼吸道感染、冠心病、心衰等症狀。一般患兒會在2-4歲發病,少數輕症患兒在10歲前發病。症狀嚴重者會危及生命。
粘多糖貯積症如何診斷治療?
目前粘多糖病診斷主要靠GAGS定性檢測,IDS基因突變檢測以及IDS酶活性檢測。
粘多糖貯積症II型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酶替代療法,造血幹細胞移植這兩種方法。年齡越小,治療效果相對愈好。但目前國內尚未引進酶替代治療的藥物,據了解,國外酶替代藥物價格十分昂貴,且需要終身治療,普通家庭難以承受高昂的費用;而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尚不成熟,僅處於實驗治療階段,不能使病情逆轉得到完全緩解。
如何預防粘多糖貯積症?
無論酶替代還是移植都不能逆轉「粘多糖病」對患兒骨骼、臟器等造成的既有損害。因此,疾病的早發現、早識別十分重要。
第一,重視產前檢查。建議有粘多糖貯積症II型陽性家族史女性,應進行IDS基因突變檢測。有基因突變者,可在妊娠16-20周取羊水,測定硫酸艾杜糖-2-硫酸酯酶活性或基因檢測,做出產前診斷,避免缺陷嬰兒出生,放心生一個給家庭帶來歡樂的健康寶寶。
第二,關注孩子成長。孩子出生後,家長一定要多多關注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一旦出現異常,要及時就醫。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