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的十字路口上,北上廣還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最愛嗎

2020-09-04 數說浙江

本欄目每日精選數據新聞,帶你觀察時事、了解最新政策、知曉生活百態。

今年的求職季遭遇疫情被推後,留給畢業生們的時間已經不多。是留在那座生活了幾年的城市,還是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啟職業生涯?這可能是畢業生們在擇業上面臨的第一道選擇題。此時,不妨來看看學長學姐們是如何選的。

浙江新聞客戶端整理了36所「雙一流」高校(A類)2019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站在求職的十字路口,我們試圖找到一個老問題的答案:北上廣是否依然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們最愛去的城市?

此心安處是吾鄉。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除了以個人取向作為選擇依據,衣食住行無疑是影響畢業生選擇的重要因素。這樣看來,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工作機會、更高的薪水的一線城市,似乎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們的首選。

36所一流建設A類高校中,有14所來自北京(8所)、上海(4所)和廣州(2所)。從數據上來看,最能留住高材生的是廣東和上海。位於廣東的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畢業生本省就業率達78.59%,僅有不到22%的畢業生到省外工作。

另一方面,北京人才對這座城市似乎並沒有那麼留戀。中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北大、清華的畢業生「留京率」分別為43.55%和41.78%,均未過半。

值得一提的是,除廣東以外,在其餘省會的「雙一流」高校中,浙江大學畢業生的本省就業率最高。同時,浙江也屬於上海交大、華東師大、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這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前三位。

蓬勃的產業發展反映在了對人才的吸引力上。浙江新聞注意到,在今年5月舉行的浙江金融人才政策舉措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浙江全省新引進大學生96萬人,比上年增長88.9%。

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而言,不同區域的人才吸引力呈現出南強北弱、東強西弱的特點。整體而言,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最能留住這些「雙一流」高校畢業生。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各地的「搶人」大戰中,根據各高校的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浙江新聞梳理發現,在GDP總量上傲視群雄的廣東依然強勢。

在公布了相關數據的25所高校當中,除本省(市)外,有14所學校畢業生的最大流向地是廣東省,北京市(4所)和上海市(4所)並列第二,接下來是浙江省(2所)和四川省(1所)。

位於湖北的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畢業生本省就業率為27.02%,而流向廣東的畢業生佔到了28.28%;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在京就業率為43.55%,另有20.62%的畢業生流向了廣東。

地區間的人口流動已不再是新鮮事,在爭奪人才這件事上,為了彌補和一線城市在現有資源上的差距,新一線城市在各種福利政策方面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

2019年4月,杭州發布《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其中人才優惠新調整中表明: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今年2月,杭州又推出「戰疫引才」八大舉措,比如,對全球本科以上所有應屆大學生,在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年1萬元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我們將「雙一流」高校所在城市的平均月薪與畢業生的本地就業率做了比較。

上海、杭州、北京這三座城市成為了畢業生留在本地最多的前三強,同時,這三地也是收入水平最高的。廣州,作為傳統一線城市的其中一員,在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和薪酬兩個維度均略低於杭州。僅就畢業生薪酬水平而言,杭州,已經進入了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

本篇來自浙江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數讀丨杭州強勢引才 北上廣還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最愛嗎 》,監製 方力 金毅 編輯 陸文琳 設計統籌 黃昕 設計 李靈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羅數據大事,請持續關注本欄目。

相關焦點

  • 站在考研和求職的十字路口 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時值9月,考研還是求職,成為很多應屆生一個兩難的選擇。如今正是金融危機當口,又面臨著考研人數猛增和求職困難的雙重壓力,記者近日在南京的一場求職招聘會上,傾聽了幾位應屆生站在考研和求職十字路口的苦惱。
  • ...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就業分析,3成選擇IT行業,碩士創業比例高
    為此,芥末堆統計了部分雙一流建設高校2018年就業質量報告數據,分析了本碩博不同階段的就業狀況、畢業生就業行業、創業等狀況。24所雙一流大學總就業率90%以上,研究生就業更積極在每所高校質量報告中,均包括不同學歷的就業率、國內升學和國外留學概況、就業單位性質、行業分布、地區分布等內容,且不同大學的報告關注的側重點有一定區別。
  • 煙臺舉辦2020年「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會
    518名畢業生來我市參加「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會。招才引才的道路上,我市一直「誠意滿滿」。昨天,我市舉辦「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會,來自全國各地的518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參會。「參加了事業單位考試,還與一家企業達成了初步意向,堪稱是『史上最高效』的招聘會了。」來自天津大學的畢業生李琳娜為高效而科學的招聘流程點讚。昨天的招聘會首先進行了市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筆試工作。筆試結束後,接續舉辦縣市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現場報名和全市知名企業現場招聘活動。
  • 我市舉辦2020年「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會
    招才引才的道路上,港城一直「誠意滿滿」。 今天,我市舉辦「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聯合招聘會,來自全國各地的518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參會。「參加了事業單位考試,還與一家企業達成了初步意向,堪稱是『史上最高效』的招聘會了。」來自天津大學的畢業生李琳娜為高效而科學的招聘流程點讚。昨天的招聘會首先進行了市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筆試工作。筆試結束後,接續舉辦縣市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現場報名和全市知名企業現場招聘活動。
  • 名校畢業生去哪了?"雙一流"高校公布就業成績單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在種種壓力之下,這份「成績單」頓顯格外亮眼。
  • 畢業季:清華北大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去哪就業了?
    今天我們透過2019年「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區域流向,看中國人才爭奪戰背後的城市博弈。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計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雙一流」高校處於全國高校金字塔頂端,也成為當代高學歷人才新的代名詞。
  •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雙一流」高校公布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 東北「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都往「北上廣」,為外省做嫁衣裳
    你是否好奇,除了本地就業,「一流高校」本科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其實,大家的目光一直沒有離開「北上廣」。尤其&34; 高校作為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其畢業生是所有省市競相爭搶的香餑餑。哈工大作為東北地區高校扛鼎的存在,本省就業率卻排在統計數據中倒一的位置,人才流失情況實屬慘烈。據統計,有 19.5%的哈工大畢業生從北到南幾乎跨越了整個中國去廣東省就業,去北京就業的畢業生也有17.13%。很少留在黑龍江本地,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 雙一流高校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去哪兒了
    「雙一流」高校紛紛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在種種壓力之下,這份「成績單」頓顯格外亮眼。
  •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了?快看看這些「雙一流」高校的情況
    最近,4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相繼公布了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報告,僅剩不到10所暫未公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
  • 「雙一流」高校紛紛公布首份「就業成績單」 名校畢業生都去哪兒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95後找工作不看工資」「95後秒辭」等話題就頻頻登上熱搜,「史上最難畢業季」等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自2017年9月「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之後,眾多高校剛剛出爐的2018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可謂是「雙一流」建設實施以來高校的第一份就業成績單。在種種壓力之下,這份「成績單」頓顯格外亮眼。
  • 最精英的人才,還是最水的博士?八年制來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一流院校、複合培養、一貫制到底、沒有考研考博壓力、就業前景優渥……八年製成了有志從醫者心中夢幻般的存在。  但現實當真如此嗎?  在全國推行 19 年後,八年制這顆曾被鑲嵌在醫學教育象牙塔尖的璀璨明珠,已經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
  • 北郊名校學子:與「雙一流」比,西安更需要「雙二流」高校
    「雙一流」的高校為「雙二流」的話——換個角度講,這些「雙二流」學生留在西安的比例更大,他們實質上對西安貢獻更大。據西安各校就業去向報告,西安交通大學2019年應屆畢業生中,選擇京津、長三角和珠三角的比例達到41%,本地留存38%。另一所「雙一流」大學,西北工業大學2019年應屆畢業生中,光是籤約華東地區的學生就達到24.21%。這兩校是陝西唯二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A類的高校。
  • 世界500強企業最愛這些高校的畢業生!140所學校的雙一流專業,值得報考!
    中國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在西南交通大學招聘的畢業生多達647人,這與西南交通大學「構建起了世界軌道交通領域最完備的學科體系、人才體系和科研體系」息息相關。華為在浙江大學招聘人數高達444人,顯示浙江大學培養的相當多畢業生符合華為的需求。由供需契合度也可觀察了解高校的優勢學科和傳統強項。
  • 畢業生薪資最高的雙一流大學前三名,第一出人意料,卻不得不服
    上大學除了接受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方便以後獲得好的工作和薪資,雖然現在本科學歷不像以前那麼值錢,但重點大學的畢業證還是很吃香的,比如現在正熱門的雙一流大學,目前全國共有137所雙一流高校,畢業於這些大學的學生,在就業和薪資方面,要超過普通大學不少。
  • 2018屆雙一流高校就業率排名,華南理工是第一,就業率可信嗎?
    文|冷絲欄目|絲說大學專業和就業42所雙一流高校,基本代表了我國高校辦學的最高水平。畢業生就業率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校「必須保證完成的任務」,就業率可信嗎?就業率是衡量一所高校育人質量及其辦學水平高低好壞的重要標準,就業工作歷來是學校最大的民生工程,也關係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政府部門對大學生就業工作也高度重視,其中如何提升大學的就業率又成為了新的關注點。
  • 多少「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去了體制內?
    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有874萬應屆畢業生走出校園,走進又一個「史上最難就業季」,面對企業們的縮招、降薪,許多人不得不一再降低對於自己第一份工作的收入預期。與此同時,清北碩博畢業生前往街道辦就職,哈佛博士後跳槽擔任街道辦主任的新聞也被炒上熱搜,「是否前往體制內就業」再次成為一個被人們所熱議的話題。
  • 下輪「雙一流」倒計時!已有高校被傳將要「下車」
    2017年,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共有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A類36所,B類6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雙一流建設學科共計465個。今年,即將迎來雙一流大學的首次評選,按照「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有的高校將無奈降檔,而有的高校將一步飛升!
  • 被瘋搶的稀缺資源,大數據分析2020屆雙一流畢業生何去何從
    另外,隨著全國各省市之間人才爭奪戰的升級,「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數量成為各地人才引進、招聘的新指標,得到各級地方政府及企業的擁躉,不少地方政府均開出了免筆試直接面試上崗的政策,各地政府攜當地企業跨省、市、地區招聘「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生已成為當下招才引智新常態。由此可見,「雙一流」畢業生就業條件可謂得天獨厚。
  • 找工作雙一流和211哪個吃香?雙非雙一流有用嗎?本文為你解析
    找工作看雙一流還是211?學校屬於雙非但是入選了雙一流,未來有用嗎?相信不少同學都會有類似的疑問,本期,筆者就將為大家解答這兩個問題。找工作看雙一流還是211?首先給出結論:中小企業更看重985和211,但雙一流是未來的趨勢,也更受大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等單位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