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欄目每日精選數據新聞,帶你觀察時事、了解最新政策、知曉生活百態。
今年的求職季遭遇疫情被推後,留給畢業生們的時間已經不多。是留在那座生活了幾年的城市,還是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啟職業生涯?這可能是畢業生們在擇業上面臨的第一道選擇題。此時,不妨來看看學長學姐們是如何選的。
浙江新聞客戶端整理了36所「雙一流」高校(A類)2019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站在求職的十字路口,我們試圖找到一個老問題的答案:北上廣是否依然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們最愛去的城市?
此心安處是吾鄉。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除了以個人取向作為選擇依據,衣食住行無疑是影響畢業生選擇的重要因素。這樣看來,能夠提供更豐富的工作機會、更高的薪水的一線城市,似乎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們的首選。
36所一流建設A類高校中,有14所來自北京(8所)、上海(4所)和廣州(2所)。從數據上來看,最能留住高材生的是廣東和上海。位於廣東的華南理工大學,2019年畢業生本省就業率達78.59%,僅有不到22%的畢業生到省外工作。
另一方面,北京人才對這座城市似乎並沒有那麼留戀。中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北大、清華的畢業生「留京率」分別為43.55%和41.78%,均未過半。
值得一提的是,除廣東以外,在其餘省會的「雙一流」高校中,浙江大學畢業生的本省就業率最高。同時,浙江也屬於上海交大、華東師大、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這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前三位。
蓬勃的產業發展反映在了對人才的吸引力上。浙江新聞注意到,在今年5月舉行的浙江金融人才政策舉措新聞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以來,浙江全省新引進大學生96萬人,比上年增長88.9%。
在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對「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而言,不同區域的人才吸引力呈現出南強北弱、東強西弱的特點。整體而言,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最能留住這些「雙一流」高校畢業生。
人才是第一資源。在各地的「搶人」大戰中,根據各高校的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浙江新聞梳理發現,在GDP總量上傲視群雄的廣東依然強勢。
在公布了相關數據的25所高校當中,除本省(市)外,有14所學校畢業生的最大流向地是廣東省,北京市(4所)和上海市(4所)並列第二,接下來是浙江省(2所)和四川省(1所)。
位於湖北的華中科技大學,2019年畢業生本省就業率為27.02%,而流向廣東的畢業生佔到了28.28%;北京大學2019年畢業生在京就業率為43.55%,另有20.62%的畢業生流向了廣東。
地區間的人口流動已不再是新鮮事,在爭奪人才這件事上,為了彌補和一線城市在現有資源上的差距,新一線城市在各種福利政策方面可以說是下足了功夫。
2019年4月,杭州發布《關於貫徹落實穩企業穩增長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政策舉措的通知》,其中人才優惠新調整中表明:全日制大學專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的,可直接落戶。今年2月,杭州又推出「戰疫引才」八大舉措,比如,對全球本科以上所有應屆大學生,在發放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一次性生活補助的基礎上,再給予每年1萬元租房補貼,最多可享受6年。
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春季中國僱主需求與白領人才供給報告》,我們將「雙一流」高校所在城市的平均月薪與畢業生的本地就業率做了比較。
上海、杭州、北京這三座城市成為了畢業生留在本地最多的前三強,同時,這三地也是收入水平最高的。廣州,作為傳統一線城市的其中一員,在畢業生本地就業率和薪酬兩個維度均略低於杭州。僅就畢業生薪酬水平而言,杭州,已經進入了中國城市的第一梯隊。
本篇來自浙江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數讀丨杭州強勢引才 北上廣還是「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的最愛嗎 》,監製 方力 金毅 編輯 陸文琳 設計統籌 黃昕 設計 李靈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網羅數據大事,請持續關注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