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恐歸族」:沒有房子拿什麼相信未來

2020-12-20 騰訊網

沒有房子拿什麼相信未來城漂族,繁華都市艱難尋夢他們出身農村,在大學擴招的背景下進入了高等學府深造;但又遭遇就業壓力,穩定的工作像一個難以企及的夢。他們是城市裡尋夢的「城漂族」。看遍城市的繁華後,他們不願再回到原來的生活,但在城市立足卻也絕非易事。地下室、城中村、合租房……他們在城市的邊緣苦苦掙扎。因為巨大的就業壓力和高企的房價,他們很難真正融入城市,他們是另一種類型的農民工,在「跳農門」過程中。

城漂族,繁華都市艱難尋夢

他們出身農村,在大學擴招的背景下進入了高等學府深造;但又遭遇就業壓力,穩定的工作像一個難以企及的夢。他們是城市裡尋夢的「城漂族」。看遍城市的繁華後,他們不願再回到原來的生活,但在城市立足卻也絕非易事。地下室、城中村、合租房……他們在城市的邊緣苦苦掙扎。因為巨大的就業壓力和高企的房價,他們很難真正融入城市,他們是另一種類型的農民工,在「跳農門」過程中,一些人會因為各種原因難以成功,或者說是一時失敗。但他們不想再回到農村,他們的所學在農村幾乎全無施展的餘地,只能繼續漂在城市裡「蝸居」,成為「蟻族」,或者別的什麼「族」。三十而未立的,不在少數。

一組對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數據顯示,55.3%的人認為,穩定的工作是「長大成人」的最重要標準,「有自己產權的房子」(52.3%)、「婚姻美滿幸福」(43.8%)、「有穩定的收入」(41.0%)等指標緊隨其後。同時,調查還表明,近三成受訪者仍沒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從調查可以看出,穩定的工作是「立」的根本。好在,這些已經三十或者即將步入三十歲的農村大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工作經驗。社會的各種歷練都經受過了,他們走在創業的路上,不敢喘息,不敢絲毫怠慢,因為,對於三十歲的人來說,時不我待。

記者採訪的幾位農村出來的大學畢業生每天穿梭在樓房裡,卻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有時也會慨嘆人生多艱。但感傷之後,他們也挺起胸膛,繼續投入工作。

今日起,本報推出系列報導:聚焦城漂族。

每年年關將近,總會湧現出一個特殊的族群:「恐歸族」。在石家莊工作的正定小夥子小於,即便家鄉近在咫尺,卻依然有種近鄉情怯的惶惑。因為,面對親戚和老街坊們「找到對象了嗎」、「買房了嗎」之類的詢問,他的回答數年如一日的含糊:「還沒有」、「不著急」……已經而立之年,小於遭遇的是「三十難立」,一個近乎殘酷的事實是,家鄉越來越遠,城市卻沒有越來越近。

如此尷尬的30歲,小於打定主意,即便沒有房子、車子、妻子,依然相信未來。

打工兩年還清學校貸款

「叫我小於吧,公司的同事都這麼叫我。」小於得知記者要寫他的經歷,想了想說,「還是別叫我大名吧!畢業這麼多年沒混出名堂來,很慚愧。」

小於的家鄉在正定最北部的鄉村,祖輩世代務農。到了他這一輩,一直懷著讀書改變命運的夢想。第一次高考失利後,他選擇了復讀,但第二年的成績仍沒有太大起色,他認了,在省內一家專科學校學習弱電工程方面的專業。由於家境貧寒,他三年的學費全都是貸款。學習之餘,他打工貼補家用。三年一萬五的學費,再加上親朋好友的借款,小於欠下了近兩萬元的外債。「這些錢我會一分不少地還了。」2006年大學畢業後,小於各處打工,收入始終微薄。當時,有人告訴他說,不少人在學校貸款後都不還了,學校能做的只不過是扣著畢業證不發,頂多是起訴,大不了等學校起訴的時候再還也不遲。小於卻說,就是自己再苦再累再窮,不能欠別人的錢,否則良心上過不去。兩年的時間裡,他每月不過一千多塊錢的收入,住在工地工棚裡,每頓飯花銷不過三元,一年都不買一件衣服,他把兩萬元的欠款全還清了。

頻繁換工作,始終找不到落腳點

還清貸款後,小於終於鬆了一口氣,但更大的壓力隨之而來。畢業兩年來,他的工作始終穩定不下來。他學的專業是弱電工程,經常幹的活兒是大樓內部的智能化設備的布線、安裝。他應聘的一些公司,很多業務在外地。公司領導一看他單身漢一枚,便將其調往外地。幾年來,他先後在上海、江蘇等地輾轉奔波。「我們做的一個小區,就挨著曾經名噪一時的上海最貴樓盤湯臣一品。」那一年裡,他工作之餘也曾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流連,憧憬著自己今後的家會是怎樣的。

此後,他又被派往江蘇,又是兩年的顛沛流離。在這兩年裡,公司提供食宿,但兩千多元的工資讓他只能豔羨大都市的繁華,卻難以融入其中。「感覺不到絲毫的歸屬感,所以我打定主意,選擇離開。」

此後,小於又進入了一家房地產公司,被派往秦皇島。「一個月三千多塊錢,要攢多久才能攢夠買房的首付?」一個在北京工作的大學同學勸他說,這麼掙錢太慢了,不如出國打工。這位大學同學告訴他,他所在的公司正在招人去沙特做一個工業項目,公司需要弱電方面的技術人才,「月薪一萬元。」

他心動了。「出去搏一把,掙了錢,還見了世面。」他打定主意,出國去。

2011年9月,他生平第一次如此長時間的航空旅行。他在日誌裡興奮地向朋友講述出國見聞。好景不長,所在地炎熱的氣候、語言不通造成的情感隔閡、單調的飯菜、繁重的工作……無不考驗著他的耐心。「這都無所謂,我能耐得住。」臉被曬得紫紅,甚至脫皮,他咬牙堅持。「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忍者留其名」,小於將這句話貼在床頭上,時刻提醒自己忍住寂寞。

沒想到的是,僅僅兩個月後,公司因為業務變更,忽然通知他回國,說工程發包單位出現問題,弱電方面的工程要暫停。滿以為堅持一年能賺到買房的首付,卻等來這樣的結局。回國後,公司方面說因為業務重啟遙遙無期,所以部分人員必須裁撤,小於就在其中。

丟了工作的小於提著行囊從北京回到石家莊,重新租房、找工作。好在小於已經積累了好幾年的工作經驗,找起工作來並不費勁。他很快進入一家房地產公司,繼續老本行。

愛情遙不可及

三十而立,究竟怎樣才算「立」?「我覺得,現在大多數人都鑽進了物質的死胡同,我的朋友和家人都說,有房子、有老婆、有事業才能算『立』了,但是這樣真的就算『立』了嗎?」小於時常發出這樣的疑問,他覺得,心智的健全同樣重要。作為一個理科生,他自覺文史哲方面懂得太少,他覺得,應該從這些方面汲取營養。有時候,他會讓朋友推薦一些文史哲方面的書。但朋友們對他的要求,似乎從來沒有正視過,都是半開玩笑地來一句:「你看那些能提高你的弱電技術嗎?有那時間你不如鑽研鑽研技術,實在是閒得沒事幹,就找對象吧。這些都比文史哲實惠。」

這些年來,他大著膽子向心儀的女孩表白時,獲得的只是一連串的疑問:「你有房嗎?你有車嗎?」最後得出一個結論:「你什麼都沒有,我怎麼敢嫁給你?」聽到這些,小於很鬱悶。

地下室、城中村裡與各種各樣的人合租,由於工作地點來回變化,他從來沒有在一個地方住得長久。這是他真實的居住狀態。愛情像個虛幻的傳說,遙不可及。三十年來,他不曾牽過心儀女生的手。

給心靈一個溫暖的家

小於從地攤上買來於丹的《論語心得》,還有易中天的《講三國》。他說他最喜歡的作家是路遙,一本《平凡的世界》被他翻爛了。「從小說裡,我看到了孫少平為了理想,就是在工棚裡都不忘讀書學習,這種精神時時激勵著我。」他說,從這些書裡,他看到了人性應該具備的很多品質,和為了夢想應該始終如一的堅守。「既然你說要為了夢想堅守,那你的夢想又是什麼呢?」面對朋友的詰問,小於不免陷入了惶惑。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中,有曹雲金和劉雲天合說的相聲《奮鬥》,裡邊說,父親不認可理想是為了「金錢和美女」,但當說理想是「事業和愛情」時,觀眾無不發出會心的微笑。小於看到這一段時,也笑了,「對男人來說,理想不就是事業和愛情嗎,說直白點,不就是金錢和美女嗎?」

但他終於覺得,對一個男人來說,除了給身體一個安穩的家,給心靈一個溫暖的家,同樣重要。「有的人生下來房子、車子什麼都有了,但缺乏心智的健全,難以稱得上『立』。」

現狀慘澹,但相信未來

「沒有房子和車子,這讓我有了前進的動力。」小於說,儘管現狀慘澹,但他始終相信未來;沒有愛情,他始終寧缺毋濫,絕不隨便找一個湊合。

農曆大年初一,他跟著父親出來拜年。不少親朋拿他打趣或者揶揄:「小於,有媳婦沒有?」「小於,你買的房子多大?」

他終於不再不好意思,也開著玩笑說:「這些真沒有,但總會有的,而且比你們的一點都不差。嘿嘿。」

相關焦點

  • 發紅包被逼婚被問收入 壓力催生春節「恐歸族」
    讓他們恐慌的不只是逼婚,還有發不完的壓歲錢、還不清的人情債、探不完的隱私……在網絡上,這群人被稱為「恐歸族」。  不過,恐歸族也有自己應付的辦法,今年春節,針對被逼婚,沒錢發紅包,被問隱私怎麼辦,網上出現了各種神回復,見招拆招之間,也折射出現代生活與鄉土傳統之間的落差與衝突。
  • 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們常常聽到,男人到了三十,應該有所成就了,那麼這個三十而立,到底指的是什麼?常見的理解是,一個人在三十歲了還一無所有,沒房沒車,沒事業,覺得這就是失敗的人生,但真正意義上的三十而立,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 三十而立意味著什麼?
    80後的我,確實已到而立之年,面對而立之年,我卻一無所有,沒老婆,沒車子,沒存款,每每想到自己三十歲的時候總覺得心裡隱隱的愧疚,這份對於父母愧疚,已經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回到家裡,面對父母的結婚催促我是以什麼樣的理由敷衍了事了,再看看身邊的朋友,朋友們的孩子都已經可以打醬油了,而自己卻始終孤單一人
  • 寫給自己的三十而立
    沒有了二十歲的灑脫肆意,沒有過四十歲的雲淡風輕,三十,想要的是更好的生活。」 ——《三十而已》 最近,在《三十而已》之外又發現了一部講述年輕人的都市劇《三十而立》。剛看第一集就被劇情觸動,跟劇中的男主人公周樂天一樣,人到三十沒車沒房,唯一有的就是一份還算可以的工作。同時也與大多數人一樣,要有成家立業的壓力。
  • 三十而立 三十而已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90後都已經三十,三十既沉重又深沉。最近三十而已之所以那麼火,我覺得應該是它喊出了許多三十的90後所不敢喊的。
  • 三十而立?不,是三十而已!
    《三十而立》裡面選取了三位女性角色,非常具有代表性。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是一個30歲的恨嫁女青年,毛曉彤飾演的鐘曉芹是一位已婚未育的寂寥女性,童謠飾演的顧佳是追求完美的全職太太。該劇的總製片人,檸萌影業總裁陳菲看來,這三位女性身上分別對應著生活中三十歲的女性的各種階段,不願意面對的自己,現實中的自己,以及理想中的自己。
  •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什麼?立什麼三十而立,立什麼?立身立業立家。四十而不惑,不惑於什麼?不惑:不疑惑,不懷疑。人過四十,對人生便沒有了疑惑。歷過時間冷暖,感受歲月無情,從從四十年,彈指一揮間,有過疑惑、彷徨、振奮、欣喜之後,是沉思,是恍然大悟,是理智和清醒。對外,明白了社會,對己明白了責任。
  • 瘋狂猜成語:從《三十而已》談「三十而立」
    【出自】:《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說文解字》中,「立」就是不動的意思,所謂的三十而立,大概就是明白一生所求,坦然地面對一切。車子、房子、孩子、婚姻、家庭、事業...在知乎上搜「三十」這兩個字,也多是這樣的問題:「30歲以後真的很難嫁出去嗎?」「過了30歲,剩男、剩女誰更焦慮 ?」
  • 孔聖人曾經說過「三十而立」,立是什麼意思?是成家?是事業?
    在孔子的《論語》中有一句非常出名的成語「三十而立」,如今大部分的90後已經30多歲了,那在如今的社會當中,如何正確理解「三十而立」呢?先來看一下孔子是如何理解「三十而立」的,在孔子那個年代,孔子認為:「在他這個年齡的時候,就應該做任何事情要合於禮節,說話要謹慎,合理,讓人聽起來很舒服。」。那麼,現在已經30歲的、快到30歲的、已經過30歲的。如何看待「三十而立」呢?
  •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
    男人:三十而立,立的是什麼?四十不惑的又是什麼?中國古代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稱呼「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還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有人說男人要三十而立,又說四十不惑。
  • 你理解的三十而立是什麼
    你理解的三十而立是什麼《論語·為政》中「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你都三十了,還存款沒有,車沒有,房沒有,怎麼處對象?」但是後來,還是慢慢理解了三十而立的含義。真正的三十而立,其實和金錢,地位,權力毫無關係,而是從三十歲開始,真正的作為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並且能真誠的對待自己和生活!正如孔子說的,三十而立,但第一句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人生剛開始,學為主。三十歲之前,沒賺到錢,但是努力學習一些技能,如果學不到技能,多賺一些閱歷經歷,少想,多做!你想要的,時間自然會給到你。
  • 《三十而立》:「女人到30,並沒有那麼可怕」
    這部新劇《三十而立》告訴我們:「30歲的女人或許很難,或許在別人的眼中正在經歷著下坡路,被別人嘲諷。可事實上,人到30,並沒有那麼可怕。」三十而立,真的是讓人充滿壓力的詞,特別是夾在生育與職場中的女人,真的是太難。
  • 詩詞:什麼才是真正的「三十而立」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立」開始的。孔子說,三十而立。那麼,三十而立,要立什麼?怎麼去「立」?詩詞來告訴你。【立志】武侯諸葛亮曾說:「志當存高遠。」《後漢書》也曾說,有志者事竟成。「立」起來的第一步,是立志。
  • 聚焦城市恐歸族:怕家長式盤問 怕一事無成之「殤」
    近鄉情怯,「恐歸族」怕什麼?有家難回,子女和父母誰更受傷?是家鄉也是江湖 回家團圓有三「怕」有著相似糾結的年輕人不止許駿一個。結婚了嗎、朋友怎樣、收入多少、房子多大,這類問題屬於例行盤問,考驗著每個歸家人的耐性,打磨著遊子思鄉的熱情。「重複著同一個答案,一開始還硬著頭皮,到後來答到麻木,就是有點寒心。」胡小慶在朋友圈中發布了一條消息:「不逼婚,咱們還是親戚」。更有人吐槽家庭聚會最悲催,親戚們期待的眼神裡往往帶著些許問號,直逼餐桌前你的身上尋找答案。
  • 天道成長:三十而立,立什麼?
    天道成長:三十而立,立什麼? 人生成長的幾個階段,每個階段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歷程均不相同,當年孔子也講了自己的理念,儒家講禮,《論語·為政》原文是這樣的: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男人三十而立,你,立了什麼?
    都說男人三十而立,可轉眼回首現在,在這而立之年,自己又立了什麼?好像除了自己還能自己好好的站立著之外,真的找不到有什麼好的成績,能夠拿出來說的。看看自己現在,單身一個,沒車,沒多少的存款。真不知道這麼多年,都得到了什麼?也許,也只有那些在別人眼中看來,有些可笑的經歷吧!
  • 【收藏】三十而立,未來可期!這些個人所得稅知識助你乘風破浪→
    三十而立,是理想與現實的臨界點,詩和遠方漸漸與眼前的生活和解,確幸與瑣碎如影隨形。願你對歲月滿懷期待,始終堅信未來可期。三十而已,致敬三十而立的你。一、關於父母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退休後的父母不再忙碌,他們的臉頰已滿是皺紋,滿頭銀髮不再烏黑如初,是的,他們老了,這個開始變得整天嘮叨的人,曾是你頂天立地的英雄。
  • 你三十而立了嗎?有些事只能止於唇齒,掩於歲月
    歲月的長河如已流淌到了三十個春秋,你應該明白了人生三十而立的含義!而立意味著生活上能獨立自主,不依靠它人,精神上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隨波逐流。古時候三十歲的人可能子孫滿堂了,而現今這個年齡可能才脫離學堂,剛剛步入社會。要達到真正的自立,談何容易?三十而立,只是口號,止於唇齒。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然而,還有多少人沒有立還在惑?
    古語有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2020年轉眼就要過半,不禁感嘆一聲時光之快!想想最早的90後都開始步入了而立之年,我們似乎卻都還活在昨天! 還是要說說八零後,因為在這批八零後中,不僅是給時代還是給個人的人生印跡上都書寫了不平凡的一筆。
  • 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原則,如孔子三十立於禮。現代則多指有所成就。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