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讓人震撼的山神祭祀之禮

2020-12-23 星語愛讀書

今天來看看西山一經中記載的山神和祭祀山神的禮儀。

從錢來山到騩山,也就是從錢來山到青海的日月山,《山海經》西山一經中一共記載了十九座山,全長兩千二百五十七裡。這些山中最大的山神就住在華山之上。

華山就是太華山,也就是今天的西嶽華山,在陝西省境內。華山山勢險峻、壁立千仞,山峰如刀劈斧削一般,單單是「險峻」二字就讓人望而生畏,是名副其實的「奇險天下第一山」。

《尚書》中說,華山是軒轅黃帝會群仙的地方,《史記》中說,黃帝和虞舜都曾經前往華山巡狩。

我在想,華山那麼險峻,這黃帝們是怎麼上去的呢?

說是秦昭王曾經命令一個名叫施鉤的工匠搭著梯子攀上華山。我想,當時秦昭王肯定沒去,那麼險,他一國之君,是不會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的。

書上說,就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也依然沒有一條路可以通向華山峰頂,一直到了唐朝的時候,道教徒們居山建觀,才在華山的北面開鑿了一條險道,於是有了「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說法。

如今登上華山的路也不止那一條險道了,北面山坡上已經開鑿了寬寬的路,鑲了水泥臺階,臺階兩邊還有防護鐵鏈,儘管險,但很安全了,體力旺盛的人們只要想去,就隨時可以登上華山,觀日出,看日落,隨性而為。

依然想不明白,遠古時期的軒轅黃帝是如何攀上華山去會群仙的。那「華山論劍」的地方是軒轅與群仙相聚的地方嗎?

哈哈,扯遠了,趕緊來看祭祀華山神的禮儀吧:祭祀華山神用的是太牢之禮。什麼是太牢呢?太牢就是祭祀的時候把牛、羊、豬三種祭祀的動物都備齊,是比較隆重的大祭。華山的山神是大山神,所以要用太牢之禮。

我還見過一家祭祀祖先的禮儀,供桌上擺放著牛頭、羊頭、豬頭,還有各種饅頭和水果,也是大祭祀,比較隆重的儀式。

祭祀羭次山上的山神時很有趣,祭祀的時候要用火炬,先齋戒一百天,一百天啊,多麼漫長的時間,十四周,我一周讀一本書,都可以讀完十四本書了。

齋戒完一百天以後就用一百頭純色的牲畜做祭品,不管是什麼色,純色的就行,純白的,或者純黑的。然後把一百塊美玉埋在地下,再燙上一百樽美酒,把一百隻珪和一百塊璧系在山神的脖子上,作為祭祀時的飾物。珪和璧都是用玉製成的,所不同的是,珪是條狀的,璧是圓形的。

祭祀完了兩座山的山神,剩下十七座山的山神,祭祀的儀式都是一樣的,就是用一隻純色完整的羊來祭祀。祭祀時所點的火燭,是一種還沒有燒成灰的百草,所鋪的百席上鑲有彩色花紋的絲織裝飾物。

總觀這些山神的祭祀禮儀,華山神的最隆重,羭次山的次之,其餘十七座山的再次之。大神大禮儀,小神小禮儀。

我最震撼的還是羭次山山神的祭祀禮儀,祭品之多,時間之久,不得不讓人驚掉下巴,甚至驚掉眼珠子。古人對山神的敬畏由此可見一斑。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說,人這一輩子總要相信點什麼,也要敬畏點什麼。

相信才能真誠,敬畏才能自律。

好啦,今天的《山海經》就讀到這裡。依然呈上原文,古人文字中的魅力各位自己品味:

凡西經之首,自前來之山至於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裡。華山冢也,其祠之禮:太牢。羭山神也,祠之用燭,齋百日以百犧,瘞用百瑜,湯其酒百樽,嬰以百珪百璧。其餘十七山之屬,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燭者,百草之末灰,白席採等純之。

相關焦點

  • 山川之神的神名擅革及其祭祀源起
    山川之神的神明大體存在三種情況,單稱山(或山神)、水(或水神、河神),以及籠統合稱山川之神。山神之名,也有泛稱與專名兩種情況,甲骨卡辭所載燎祭的「十山」、「二山飛簡串文獻所載的「五山」、「坐山」、「高丘」,均為泛稱:而《山海經》等典籍則賦予山神長乘、泰逢、計蒙、肩吾等專名,但泛稱「山」與賦予山神專名,都映射出先民對於山嶽之神與風雨水旱關係的認識。
  • 上古時期96個龍形神獸,人面龍身,《山海經》中的神秘山神
    《山海經·南山經》,鵲山為南山系第一山,鵲山脈之首即招搖山。自此山至箕尾之十山,有十個神。此神仙之狀皆是龍頭鳥身,祭時有與之禮。必須得一環璧,尚有佳者粟,又有方之玉璋,稻米若干,以白菅蒲蓆敷臺。自櫃山至漆吳山有山七座,道七千二百裡。此之神為雞首龍。祭之時,欲以一上方玉瘞土中,食品以粟為主。
  • 《山海經》中的山嶽與天神有關係?山是諸神上達天庭的道路?
    首先,所有的山都有一個神來主宰,這些天神都是一些奇禽異獸,要對它們進行祭祀。實際上,這些山神的形象正是氏族部落圖騰神的形象。最初,每一個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發展到後來,區域內的幾個氏族部落乃融合形成一個帶有共性的圖騰神而對它的祭祀,正反映了當時氏族部落的圖騰崇拜。由此可見,凡是山都有神,都能得到人們的崇拜,充分說明當時的山嶽崇拜和天神已經密不可分。
  • 看《山海經》,學生僻字,一天熟悉一種志怪。拾
    山海經——南山經——第十小段——第一山繫結束凡(què)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裡。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yì),糈(xǔ)用稌(tú)米,白菅(jiān)為席。
  • 趣聊《山海經》|南禺山——志向高潔的象徵鵷雛,竟也是鳳凰之一?
    之前筆者講到丹穴山的時候已經詳細聊過了鳳凰。趣聊《山海經》|丹穴山——鳳凰非梧桐不棲,還能知天下治亂興衰? 南方第三列山系諸山山神 凡南次三經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裡。其神皆龍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右南經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萬六千三百八十裡。
  • 中國神話|山神崇拜
    國泰民安,便起源於 「天下之安,猶泰山而四維之」 【3】之說,泰山是五嶽之首。自秦至清,先後有十三代帝王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山,是東方文化的縮影,宗教思想的寄託之地。山神之書 :《山海經》著於兩千多年前的《山海經》原是一部圖文的經典,描繪了各類山神的外形、樣貌、職能等。原始古圖雖已丟失,根據《山海經》中的《山經》所記載的上古時期的諸山概況和山神形貌,後人又創作了《山海經圖》。
  • 上古44個神秘山神,有的是人面馬,有的人面豬身,個個都是怪獸
    有人說《山海經》就是一部古代人的怪獸菜譜大全;有的人說,這是一本記錄上古山川地理的遊記;還有人,比如魯迅先生就認為,這是一本巫師培訓手冊,裡面記錄了全面的遠古祭祀儀式。馬身人面山神(二十位)《山海經》的作者第三次來到北部山脈,共遊歷四十六座山,跨越一萬二千三百五十裡。在這四十六座山中,共有四十四位山神,其中人面馬身山神共二十位。人面馬身神到底長什麼樣子,大家可以參考西方神話中的人馬獸,也可以對照怪獸孰湖。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伍拾叄
    山海經西山經——第二列山繫結束——志怪:人面馬身神、人面牛身神 正文 凡西次二山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裡。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
  • 商王武乙射的神是《山海經》中的哪一位?為什麼他們仇視「天」?
    商王武乙射的神是《山海經》中的哪一位?為什麼他們仇視「天」?在古代文獻中的商王族及其後裔,有一種很特別的儀式——射天。這種風俗禮制,從未在其他王朝或古族中發現。這個奇怪的傳統儀式,與《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呢?
  • 《山海經系列》之 南山三次經異獸
    主要梳理:地理、國家、人、神、異獸和植物。此篇文章為南山經最後一篇:南山三次經,我們一起看看都記錄裡了哪些異獸吧。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南山經》:「東五百八十裡,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春輒入,夏乃出,冬則閉。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鶵。」
  • 民間傳說中的「五祀」,保佑百姓的六大家神,現在有多少人知道?
    當然,隨著現在人們的祭祀觀念弱化,很多這些習俗、風俗都漸漸地變少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這些神明的來歷。民間傳說中的「五祀」,保佑百姓的六大家神,現在有多少人知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第一個:門神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山海經》說:在蒼茫的大梅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裡,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餵老虎。
  • 愚公移山的故事廣為人知,卻沒人知道,它其實與《山海經》有關係
    《山海經》一書的出現對後世影響極大,在這部古代經典書籍中,共記載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產,藥物,巫醫,祭祀,神話等內容,尤其是其中對礦物的記錄,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關文獻記載。不過有趣的是,在編者對《山海經》進行研究時,偶然發現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居然與《山海經》存在著極大的關聯,這篇文章便是《愚公移山》。《列子·湯問》記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
  • 在秦朝祭祀山區時竟然就已經使用了這一類的祭品
    人逐漸受到重視,地位不斷提高,統治者漸漸重視人的作用,神的地位每況愈下。於此同時出現了以人為祭祀對象的祠店:介子推祠、孔子廟、子夏廟、二子廟、代夫人祠等。自然人的地位提高對正統的天命鬼神觀造成很大威脅,使得人們從神的絕對崇拜和依賴中逐漸解脫,深刻影響了人們的信仰觀念,各種神靈逐漸開始人格化,世俗化,神開始出現與人同形同性的特徵,遵循塵世風俗,更加關注人的願望。
  • 山海經|秉有九種德行的長乘之神
    翻開《山海經》,接著昨天的進展繼續讀。又西三百七十裡,曰樂遊之山。桃水出焉,西流出於稷澤,是多白玉,其中多hua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這段文字告訴我們,遊樂山在崑崙山西邊三百七裡的地方。這個山名很有意思,樂遊山。是喜歡去遊玩的山呢,還是遊玩的時候感覺很開心的山?其實都一樣,單單是讀樂遊山這三個字,就仿佛給人一種心情愉悅的感覺。
  • 臺灣高雄市想打造「山海經樂園」網友:《山海經》是要做成鬼屋嗎
    或許民眾對《山海經》所記載的九尾狐、身似老虎卻有翅膀的窮奇、怪鳥肥遺等怪物異獸的印象太過深刻,認為《山海經》只是一本記載妖魔鬼怪的「怪書",而忽略了《山海經》其實還有不少神話故事。事實上,《山海經》是本記載中國上古神話、地理、動植物、礦物、巫術、宗教祭祀、歷史、醫藥、民俗與民族的博物之書。
  • 看山海經,一天熟悉一種志怪。拾玖
    山海經南山經——第二山系:漆吳山——志怪:龍身鳥首神 正文 東五百裡,曰漆吳之山,無草木,多博石,無玉。處於海,東望丘山,其光載出載入,是惟日次。
  • 上古奇書《山海經》到底在講什麼
    其中有一段關於《山海經》內容的簡單介紹:我那時最愛看的是《花鏡》,上面有許多圖。他說給我聽,曾經有過一部繪圖的《山海經》,畫著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現在不知道放在那裡了。仔細了解下會知道,我們所熟知的很多神話故事、奇獸異怪都來源於《山海經》。
  • 被臺灣人當神祭祀的吳鳳
    吳鳳不是神,但臺灣民間一直把他當作神來祭祀。他生活在清代康照乾隆時期,「少讀書,知大義」,到臺灣後,通曉高山族的語言,成了高山族與漢族之間的通事。他把漢族人的農耕經驗介紹給高山族,同時,也把高山族生活地區的土特產介紹給漢族,由於他對高山族農業生產和貿易開發的貢獻,高山族同胞對他十分信服感激, 幾乎他說什麼,山胞就聽什麼。山胞有殺牛祭年的習慣,吳鳳說牛是耕地的好勞力,殺了可惜,連這樣的老規矩也讓吳鳳給破除了。
  • 吉禮,五禮之首 因為古人認為神靈主宰著自然界中的一切,因此
    上集講過根據《周禮》的記載,周代統治者按照行禮的性質,把禮劃分為五類,即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合稱為「五禮」現在來說說這五禮中的吉禮:吉禮,即祭祀之禮,也就是敬奉鬼神的典禮。古人認為神靈主宰著自然界中的一切,因此祭祀鬼神直接影響著國家的命運,人民的安危,乃國家大事,被列為五禮之首。
  • 匯總《山海經》山經,行程97358裡,耗時與大禹治水十三年吻合!
    讀《山海經》這本上古奇書難免有諸多的疑問,到底這本書是誰寫的?很多人有所描述。筆者也覺得史料龐雜,不知從何入手,但今天匯總山經,對照資料,希望能帶讀者一起感受一下寫成此書的艱辛過程。第二條山脈,「南次二山之首曰櫃山」「凡南次二山之首,自櫃山至於漆吳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裡」總結的是這條山脈共17座山,全長7200裡。第三條山脈,「南次三山之首,曰天虞之山」「凡南次三山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裡」這裡匯總的是這條山脈有14座山,全長6530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