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簡史:宇宙起源、暗物質、時間旅行、蟲洞

2020-12-17 文心娛樂人物傳

《時間簡史》這本書是探索宇宙起源的啟迪性科學力作。正如霍金在文章最後說到的話:如果我們確實發現了一個完備的宇宙理論,它應該及時讓所有人理解,而不僅僅是讓幾個科學家理解,那時我們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我們和宇宙為什麼存在的問題。如果我們對此找到了答案,則將是人類理性的終極勝利——因為那時我們知道了上帝的精神。

什麼是理論

關於宇宙關於科學,很多時候都是從一個理論開始的,一個好的理論必須滿足以下兩個要求:首先,這個理論必須能準確地描述大量的科學觀測;其次,這個理論能對未來觀測的結果作出明確的預言。就像牛頓的引力理論,該理論是基於及其簡單的模型,在模型中描述兩物體之間的吸引力,然後它卻以很高的精確性預言了太陽、月亮和行星的運動。

人類求知的最深切的意願足以為不斷探索提供充足的理由。而我們的目標恰恰正是對於我們生存其中的宇宙作出完整的描述。

誰推動了宇宙

我們從小就學過,地球在太陽繫上,太陽系在銀河繫上,銀河系在宇宙上,那麼宇宙又在哪裡呢,它又是如何變化地呢。

答案是,宇宙在膨脹。這個推論是從何而來的呢,有一個現象叫都卜勒效應,日常生活中,有一輛小汽車在路上駛過:當它趨近時,它的發動機的音調變高(對應於聲波的短波長和高頻率);當它經過我們身邊而離開時,它的音調變低。科學家正是通過都卜勒效應,觀測到了所有的恆星都在離我們而去,從而得出了整個宇宙都在膨脹的推論(地球為宇宙中的任意一點,也就是說從任意一點都能觀察到周圍的東西在擴張,能產生這種現象的只有膨脹了)。

力量的本質和暗物質

力量的本質從何而來呢?書中介紹了四種粒子間的力,引力、電磁力、弱核力、強核力。物質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被描述成交換攜帶力的粒子。正是這幾種力,構成了宇宙萬物變化的發動機。

什麼是暗物質呢?如果攜帶力的物質本身質量為零。它不像「實」物質那樣可以用粒子探測器檢測到,所以稱為暗物質。然而,因為它又引起了物質粒子之間的力,所以我們知道它們存在。

任何物質都有會和它相湮滅的暗物質。書中打趣道,也可能存在由暗物質構成的整個暗世界和暗人。然而,如果你遇到了暗自身,注意不要握手!否則,你們兩人都會在一個巨大的閃光中消失殆盡。

話又說明來了,既然有暗物質的存在,為何我們周圍的基本沒有呢?書中是這樣預言的,早期的宇宙應該是實物質和暗物質都是存在的,但是數量不一樣,兩種物質相互寂滅,剩下的那種那種物質就是我們的宇宙萬物。

宇宙的起源和造物主

我們的宇宙中,存在著光滑的區域,星系、恆星在這些區域內形成,同時形成的還有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有機體(如果沒有這些真空的空間,我們都被壓成肉泥了,也不可能存在了)。

基於此,關於宇宙起源有兩種假設,一種是存在著無數多一個宇宙,而我們恰好生活在如此特殊的一個宇宙,因為宇宙的數量足夠多,我們就是那個必然存在的偶然。

另一種假設是,宇宙在膨脹過程中,階段性加速膨脹,當它膨脹時,物質粒子就越分越開,留下了一個幾乎不包含任何粒子的空間。這種膨脹抹平了任何不規則性,正如當你吹脹氣球時,它上面的皺紋就被抹平了。

書中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說法。

接下來的問題是,在沒有暴漲的情況下,宇宙又是如何的呢?書中把宇宙沒有暴脹時候的時間稱為虛時間;在宇宙暴脹了,產生了空間,產生了有機體的時候叫做實時間。

在虛時間裡,宇宙如圖從北極到赤道再到南極那樣收縮膨脹收縮,在實時間裡,宇宙以非常大的暴漲率膨脹。

有人可能會問,那麼暴脹的能量從何而來呢,事實上,宙膨脹符合能量守恆,在各種力對稱的情況下可以一直膨脹。正如固斯說過的:「都說沒有免費午餐這回事,但是宇宙卻是最徹底的免費午餐。」(至少現階段我們額觀測是如此)

只要宇宙有一個開端,我們就可以設想存在一個造物主。但是,如果宇宙的的確確是完全自足的,沒有邊界或邊緣,它就既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它就是存在。那麼,還會有造物主存身之處嗎?

黑洞

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當恆星變得足夠密集之時,由不相容原理引起的排斥力就會比引力的作用小,這時恆星就會進一步收縮。只有當物質由非常巨大的外界壓力壓縮成極端緊密的狀態時,才能形成極小的黑洞。光或任何東西都不可能從黑洞逃逸而被我們觀察到。

時間的箭頭

首先,科學定律並不能區分前進和後退的時間方向,所有時間的流逝我們只能通過變化來表示,一點變化都沒有,當然也沒有時間的存在了。總結下來,至少存在三個時間箭頭,能將過去和將來的不同區別開來。

熱力學時間箭頭:隨著時間流逝,整體越來越無序,簡而言之就是封閉的系統內,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越來越亂;心理學時間箭頭:即是在這個時間方向上,我們能記住過去而不是將來;宇宙學時間箭頭,也即宇宙是膨脹而不是收縮的方向。對於智慧生命的行動來說,一個強的熱力學箭頭是必需的。為了生存下去,人類必須消耗能量的一種有序形式——食物,並將其轉化成能量的一種無序形式——熱量。因為智慧生命只能在暴脹的宇宙中存在,所以我們也必須在這樣的一種宇宙學時間箭頭下才能存在。

蟲洞和時間旅行:我們只能回到未來,而不能回到過去

首先是關於時間旅行,什麼樣的狀態才能達到時空旅行呢,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要速度超過光速,就可以回到過去了。這種狀態要怎麼理解呢,其實我們世界萬物傳播的本質都是靠波動來傳播,這其中最快的波動就是光,如果你比光更快到達的話,你就能比別人提早知道要發生的事。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穿越時空的,回到過去的感覺。但是,根據目前的科學實驗,無論怎麼加速,都沒辦法達到光速,既然沒有辦法在速度上超越,就只能抄小路了,抄小路同樣可以在時空間中旅行,這條小路就叫做蟲洞。

蟲洞是時間旅行的關鍵。什麼是蟲洞呢,蟲洞就是一個時空細管,當一個時空間被摺疊(從目前的實驗室依據來看,時空確實可以被摺疊)起來的時候,蟲洞負責把兩個相隔遙遠的幾乎平坦的區域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但是目前關於時空旅行存在著一個問題,如果時空旅行真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從來沒有看到有人從未來回來給我們洩露天機呢。

所以文中有一個預言,時空旅行是單向的,只能到達未來,而不能回到過去。這個論斷是基於我們觀察過過去,如果有人通過摺疊曲率到達過過去,那麼會留下相應的痕跡,但是過去並沒有適合時空旅行的曲率。但是未來一切都是未知的,未必不會發生。

也許到了今天,我們真的很接近了。

書中說到,我們發現自己處在令人困惑的世界中,我們要理解周圍所看到的的一切意義,並且追問:宇宙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在其中的位置如何?以及宇宙和我們從何而來?我們試圖尋找一種統一的理論來解決這些困惑,也許到了今天,我們真的很接近了。

相關焦點

  • 《時間簡史》到底講了什麼?
    《時間簡史》這本書讀的人可能不多,但我相信只要讀過這本書的人就一定有這樣一種感覺:時間存在嗎?如果不以時間定義時間,沒有明表鍾在特定的空間控制,我們所稱之為時間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時間簡史》所闡述的大部分內容都會牽動你的每一根神經,讓你為之動容,為之感嘆。這是一本科學界的劃時代著作。
  • 世上只有九人能看懂的書《時間簡史》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主要講述了宇宙,黑洞,時空,以及當前的一些物理學前沿知識,書的第一張宇宙圖像呈現了人類對宇宙認知的發展歷程,同時引出了宇宙研究的最新問題和方向,可謂數全書的總綱領,拋開神話宗教和清奇的腦洞,人們對宇宙真正意義上比較理性的認識是從亞里斯多德開始的。
  • 時間有沒有終點?讓我們一起和時間做場旅行!
    第一次讀《時間簡史》是在大學期間,當時慕名找來的書,對書裡面的學術名詞和理論似懂非懂,只是作為一個類似於《大學物理》的課本看看。最近又從書櫃裡翻出來重讀,對《時間簡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時間是如何開始的、時間的本質是什麼、時間有沒有終點等等,下面讓我們一起和時間做場旅行。
  • 了解宇宙與未來,必讀霍金的《時間簡史》!
    可以穿越時間隧道去旅行嗎?時間也會有歷史嗎?宇宙有沒有邊緣?宇宙起源於哪裡,未來會怎樣……這些困住眾多哲學家和科學家的問題,而在霍金這裡,這些難題迎刃而解。為此,讀《時間簡史》,推薦首讀《圖解時間簡史》。一部對《時間簡史》進行了通俗的闡釋、圖解,一本每個人都可以讀得懂的《時間簡史》。
  • 什麼是蟲洞?什麼是時間隧道?時間可不可以旅行?霍金這樣解釋
    例如:時間是不是可以旅行?如何開啟通往過去的門?如何前往未來的捷徑?我們是否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法則來操控時間?來解開這些謎團,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時間之旅。時間是否能旅行早已被科學家否定,但是我被時間迷住了,如果我有一臺時間旅行機器,我可以拜訪伽利略,他把望遠鏡指向宇宙的時候,我可以到達宇宙的盡頭。揭開宇宙的全貌,要驗證我們的想法是否可行,我們要以物理學家的眼光去研究時間,也就是第四維時空。四維時空並不難理解。所有物理性質包括我和我的椅子都是三維,任何物體都有長 寬 高。但是還一種量度單位,就是時間單位。
  • 【好書推薦】關於霍金的書 你不能只知道時間簡史
    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在1998年首版以來的歲月裡,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裡程碑。它被翻譯840種文字,銷售了1000萬冊,成為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時間簡史(插圖版)》內容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但是從那以後無論在微觀還是宏觀宇宙世界的觀測技術方面都有了非凡的進展。
  • 蟲洞與反物質可以讓人乾坤大挪移?
    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時空的狹窄隧道。蟲洞是1930年由愛因斯坦及納森·羅森在研究引力場方程時假設的,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瞬間的空間轉移或者時間旅行。早在19世紀50年代,已有科學家對「蟲洞」做過研究,由於當時歷史條件所限,一些物理學家認為,理論上也許可以使用「蟲洞」但「蟲洞」引力過大,會毀滅所有進入的東西,因此不可能用在宇宙航行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新的研究發現,「蟲洞」的超強力場可以通過「負能量」來中和,達到穩定「蟲洞能量場的作用。
  • 佔宇宙總質量的85%的「暗物質」到底存在嗎?
    但是目前還有很多宇宙理論處於猜想階段,還需要進行真實的觀測後才能證實其存在。比如蟲洞、暗物質等等,都是處於猜想中。但是像暗物質這種是基於現在已知的情況無法證明現實的情況才猜想這種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的存在也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同,雖然暗物質並沒有真正並觀測到,對它的了解也不多,但是還是知道部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和屬性。而且宇宙中可能含有的暗物質質量佔全宇宙總質量的85%。首先暗物質是有質量的。
  • 宇宙中的「時間旅行」是否可能,存在6個假設理論,包括時光機器
    物理學家用這個理論解釋了「蟲洞」和「黑洞」。接下來,我們將討論這兩種理論,這兩種理論都提到了空間和時間上的「洞」,通過這些洞,人可以旅行。5.「蟲洞」 事實上,蟲洞是科學家假想的,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它們真的存在。
  • 盤點科幻作品中七個最愚蠢的時間旅行概念
    一般來說,時間旅行是指人類依據某個理論並藉助某種工具在時間維度上自由向前或向後跳躍的過程。以此為主題的經典科幻作品也不在少數,《回到未來》、《神秘博士》、《熱浴盆時光機》等等,它們總是涉及著相對論、蟲洞、多重宇宙等理論,而這些時間旅行的概念真的科學嗎?
  • 一分鐘看懂時間簡史
    即使,多數人並不明白他的理論,也並未閱讀過他的暢銷著作《時間簡史》,就像有評論者說的:滿屏悼念,怎麼不見人寫讀後感?於是,我想寫個《時間簡史》讀後感幫助大家在茶餘飯後多一個談資,裝B的時候也能帶上一絲學術的味道。《時間簡史》是霍金寫得一本超級暢銷的科普書,號稱比夢露談性的書還要暢銷,整個地球上,每750人就擁有一本《時間簡史》。
  • 《星際穿越》裡的蟲洞離我們還有多遠?
    如果你是科幻電影迷,那麼你一定看過《星際穿越》這部電影,在影片中一隊探險家對蟲洞有了新的發現,決定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一場超越人類對太空旅行極限的星際航行大冒險。這部電影不僅在2015年獲得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獎,也讓人對一些科學知識名詞,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 科普知識:探索宇宙暗物質與電磁波理論
    賀俊傑/文暗物質暗能量在科學界已經論證了很長時間了。其實宇宙空間是沒有絕對真空的,它充滿了暗物質暗能量。如果是絕對真空,光和電磁波將無法傳輸,引力波也不復存在,因為失去了導體。暗物質其實也是一種微粒,根據理論計算,應該是基本粒子的五千萬億分子零點零零零一都不到。
  • 從《慶餘年》說時間旅行及其悖論|影評
    1895年英國小說家威爾斯在其作品中描繪了一種用於時間旅行的工具叫「時間機器」,之後「時間機器」一詞開始流行普及,成為了科幻領域中的常見「神器」。可惜迄今為止乘坐時間機器的旅行只存在於理論或幻想中,我們既沒見過從古代穿越到現在的古人,也沒見過從未來穿越到現在的未來人,眼前只有案頭或網上一堆時間旅行相關的繁雜理論,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 宇宙之外是什麼?
    Q版宇宙第一種假想:多元宇宙(平行宇宙)論。多元宇宙是一個理論上的無限個或有限個可能的宇宙的集合,包括了一切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事物:所有的空間、時間、物質、能量以及描述它們的物理定律和物理常數。墨菲父親在五維時空通過引力向她傳遞信息這一假說的產生,也為我們解釋宇宙暗物質及暗能量的來源,提供了一種可能性。
  • 《時間簡史》—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本文字數4500,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時間簡史》。《時間簡史》是霍金的代表作,也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科普經典,暢銷1000多萬冊,被翻譯成了40多種文字。時間有初始嗎?它又將在何地終結呢?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霍金在《時間簡史》中介紹了20世紀物理學的基礎知識,涵蓋範圍很廣,從相對論到量子力學,從宇宙膨脹到基本粒子,從黑洞到蟲洞,霍金都有所涉及。
  • 時間旅行存在嗎?為什麼沒有外星文明來找我們?科學家另有解釋
    如果他跑得更快,比光速還要塊,那麼他就能實現時光倒流,回去過去的時間。這個理論是正確的嗎?讓科學家來告訴你答案。根據宇宙起源的大爆炸學說,宇宙是由一個熾熱而且密度無窮大的奇點發生大爆炸,經過不斷地膨脹,才有了目前我們看到的宇宙。所以愛因斯坦認為,宇宙其實並不是我們表面看起來一樣一片虛無。
  • 推薦一本書,讓我們一起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未來走向
    但是各種科學理論的完善是極其緩慢的過程,僅僅從地心說理論轉變為日心說理論就花了將近2000年的時間,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宇宙的起源依然只是在探索中,書中也談到宇宙起源三個假說:大爆炸理論、穩恆態理論、蟲洞噴發說。
  • 讀完時間簡史,想了解下多維空間,有什麼相關的書推薦
    昨天晚上,讀了一點霍金的《時間簡史》,像這種書吧,很難一口氣讀完,下一次再讀,也不知道是啥時候了。當思緒從茫茫的太空中回到地球表面後,又獨立思考了半宿,霍老爺子研究的諸多理論,咋也弄不明白,受限於知識的局限,於是想著想著就想了一些別的事情。
  • 《時間簡史》把我們分成了三類人
    好在據有人用Kindle閱讀記錄統計,大多數人讀《時間簡史》沒有讀到超過全書的6.6%,所以他們不會看到宇宙膨脹的這個故事,這樣看來也就沒有機會稱為二×物理學家。他們更可能會成為文藝物理學家。怎樣不讀《時間簡史》文藝物理學家們讀《時間簡史》並不是為了將來自己提出一個新的物理理論,他們只是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