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科幻作品中七個最愚蠢的時間旅行概念

2020-12-19 觀察者網

一般來說,時間旅行是指人類依據某個理論並藉助某種工具在時間維度上自由向前或向後跳躍的過程。以此為主題的經典科幻作品也不在少數,《回到未來》、《神秘博士》、《熱浴盆時光機》等等,它們總是涉及著相對論、蟲洞、多重宇宙等理論,而這些時間旅行的概念真的科學嗎?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10月27日刊登題為《科幻作品中最愚蠢的七個時間旅行概念》的報導,列舉了現代科幻作品中最拙劣的七個時間旅行概念,鑑於科學家們已有的知識,這些說法純屬胡扯。

《星際迷航》中的「企業號」(資料圖)

《星際迷航》

《星際迷航》的最離奇科學錯誤是「企業號」飛船繞著太陽彈射飛行從而實現時光往返穿梭。飛船藉助強大的引力以極快的速度飛向某個天體。

劇作者顯然是從愛因斯坦的移動相對論得到啟發,該理論稱,在太空高速飛行的星際飛船所經歷的時間比在地球上的時間過得要慢,於是就能實現通往未來的時間旅行。

這裡,真實性的核心在於:黑洞的特性確實能扭曲其周圍的時空,因此在理論上,如果飛船被引力捕獲然後逃離,那它相對於飛船上的計時系統而言就進入了未來。

但回到過去與通往未來的時間旅行是迥異的,更何況如果說時間本身都無法從黑洞逃脫,那飛船怎麼能逃脫呢?

《逃離猩球》

「人猿星球」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以地球毀於一場核爆炸開場。三隻類人猿修復了一艘宇宙飛船逃離,不料卻遭遇衝擊波,最終經歷了爆炸造成的時間翹曲。

「人猿星球」講述的更像是蟲洞,它是理論上的時空穿越隧道,也可以用來以高於光速的速度旅行。但根據當前的了解,製造蟲洞需要大量理論上存在的暗物質。而暗物質與核爆炸毫不相干。

《神秘博士》(資料圖)

《神秘博士》

劇中的「哭泣天使」有點離譜。他們把人送回過去讓他們「活到死」,然後以受害者在原始時間裡原本會做的所有事情的「勢能」為食——這太荒唐了。

首先,把人送回過去的舉動怎麼會產生能量?開啟蟲洞本身就需要大量暗物質。除此之外,當一個人進入蟲洞時,他/她沒有理由留下原本會有的勢能。這聽起來富有想像力,但從科學上講毫無道理。

 

《一次又一次》

在這部科幻小說中,主要人物西蒙•莫利成為美國軍方時間旅行研究的試驗品。試驗非常成功:莫利在全書中真的數次進入1882年又回來,甚至改變了歷史進程。

從主題來看,藉助信念和自我催眠手段進行時間旅行的故事引人入勝。然而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除非有某種非同尋常的發明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理解宇宙規律的方式,否則《一次又一次》絕對毫無科學依據。

《回到未來》

在這部影片中,布朗博士在一輛汽車上安裝通量電容器把它變成一臺時間機器,給它通上1.21吉瓦的電,然後使車速達到每小時88英裡。

大多數時間旅行理論還要求時間機器以極快的速度行駛,或者利用曲速引擎或蟲洞來穿越時空,從而能在一定時間內從一個地方抵達另一個地方。

在那種情況下,為什麼把汽車的時間旅行截止點定為每小時88英裡呢?這是因為數字「8」看上去像豎立起來的無窮大符號「∞」,表示無窮大的速度。

《回到未來》電影中用來進行時間旅行的汽車(資料圖片)

《時間旅行者的妻子》

在安德雷•尼費尼格2003年出版的這部愛情小說中,一個名叫克萊爾的女子必須忍受痛苦:不知道她在時光中跳來跳去的丈夫亨利什麼時間在哪裡。

但從科學上講,書中的時間旅行毫無依據。亨利的時間衝浪起因於名叫「時光損傷」的基因紊亂,這在克萊爾與亨利的悲劇性愛情故事以前是前所未聞的。

或許可以有把握地說,當科學家發現時間旅行的關鍵時,他們不會在人類DNA中發現這個東西。

《超人》

最虛假的時間旅行莫過於1978年的《超人》影片中「繞地球反向飛行」場景。

在影片中,為了逆轉路易絲的死亡,超人繞地球逆時針高速飛行,結果逆轉了地球的旋轉方向,從而使時光倒流。這個場景不可理喻有若干原因,其中之一是,地球的自轉根本與時光的流逝無關。

如果地球突然停止旋轉、更不用說反向旋轉,那麼地面的所有物體都會猛然前傾。因此,她應當會以低於地球赤道自轉時速1000英裡——也許只有五六百英裡——的速度往前摔出去,那足以在超人趕到她身邊以前再次將她置於死地。

《生活大爆炸》劇中出現的「時光穿梭機」(資料圖)

相關焦點

  • 時間旅行必須掌握的九個物理概念
    他雄踞《紐約時報》當前暢銷書排行榜第2位的科普圖書《物理學七講》(Seven Brief Lessons on Physics),向不同年齡段和教育背景的讀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物理知識。他還撰寫了一本關於時間旅行方面的物理概念科普讀物。有了它,無論讀科幻小說還是科幻聚會上的討論你都不用犯愁。
  • 軍事科幻世界的文學建構——讀軍事科幻小說《新概念戰爭·220》
    20世紀40年代,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提出了同步衛星這一概念,被當時人們視為白日囈語,而僅僅20多年後,1965年美國的「晨鳥」衛星發射就使這一預言得以成真。《新概念戰爭·220》中的科技幻想匯集起來有幾十種之多。
  • 西西弗首家旅行主題店落戶上海,店內一半以上是旅行概念書
    上海世茂廣場店整體設計思路是從旅行與生活的場景中抽象出「方向」和「坐標」這兩個關鍵詞,將旅遊與生活的概念融合貫穿整個空間。曹晉銳表示,西西弗的首個旅行主題店並非一個簡單的噱頭,而是更多從一個熱愛旅遊和旅行生活的人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滿足讀者的和旅遊相關的閱讀需求。
  • 從《慶餘年》說時間旅行及其悖論|影評
    穿越是網文的常見題材,這類作品往往以現代人的技術與制度結合厚重的歷史一同呈現,既容易和科幻沾邊,也容易擁有很大的創作空間,是一眾作者們的優秀練兵場。而「穿越」本身作為時間旅行的概念,在物理學、天文學甚至社會學中也有許多和它相關的理論存在,這裡簡要介紹一下。
  • 從弗蘭肯斯坦到阿凡達,最早的科幻作品是怎樣的?
    撰文丨[英]蓋伊·哈雷摘編丨何安安何為科幻?科幻是一種虛構類型。它的敘述動力在於那些不可能的、不真實的,或是發生在未來、過去或是二度創造的世界中的事件、科技或社會。科幻與其他奇幻恐怖類的「荒誕派」作品最本質的區別在於科幻作品建立在合理性的基礎之上。關於科幻,一直存在著某種偏見。
  • 小調查|小時候看過的印象最深的一部科幻作品
    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國際文學周聚集「科幻」主題。說到科幻,好奇的寶寶們都曾對未來、對宇宙有過各種各樣的暢想:真的有外星人嗎?真的有人見過UFO嗎?當然,科幻並不僅僅如此。我們做個小調查,問問網友,他們的記憶中,小時候讀過、看過的印象最深刻的科幻作品是哪部?
  • 盤點十大科幻類桌遊——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在桌遊領域,以科幻作為背景的作品自然也比比皆是,其中質量優秀的精品更可謂數不勝數,這裡就來盤點一下十大經典科幻類桌遊。作為一款科幻背景遊戲,因為設計師中有一位學術知識紮實的化學博士的原因,使得這一作品的科學氣息濃厚,設定嚴謹同時又天馬行空,而非胡編亂造。比如「毀掉火衛二」這張卡牌,遊戲就遵循了科學推演機制,讓其打出後具有提升火星溫度,同時移除植物資源這樣的效果。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常看科幻小說的人對於科幻小說該怎麼分類都有自己的認識,雖然有時不能準確地說出這些類別的名稱、涵義,但潛意識裡時時刻刻都在使用這套分類標準:挑選科幻書時、關注科幻作家時、跟人聊天時、下載科幻電影時……無不受自己心中分類的影響。最愛的科幻類別總是第一時間關注,不喜歡的類別基本不予理睬。總而言之,就跟大家看異性時一樣,是不是你的「菜」,第一時間就能知曉。
  • 聚焦科幻小說創作方法《創意寫作七堂課》出版
    《創意寫作七堂課——你也能寫好一篇科幻小說》,從科幻產生的歷史,典型科幻題材出發,帶著初學者領略科幻小說的魅力,確定對科幻小說的認知,建立科幻小說的寫作路徑,讓初學者在茫茫科幻創作的大山前,不再迷茫,而是沿一條可以攀登的道路,穩紮穩打上山。
  • 你們知道在科幻作品中,人類都想像出來過什麼樣的飛行器?
    科幻作品中的飛行器多有一個特點,似乎擁有無限的能源,加上離子推進器等現代科學已經證實可以實現的推進器,使得飛船可飛行的距離、速度有極大的突破。離子推進器是一種已經證實可以實現的推進器,只是以現代的技術帶不起來,產生的推力也還很微弱,另一項和星際旅行有關的就是能源了,現代可以看到的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了,以可控核聚變能產生的能源,加上離子推進器那樣科幻的推進器,就可以使得人類的航行旅程大大增加。
  • 2019·年度盤點·末日·靈氣復甦·科幻篇
    於是和六個少女在現實和末日環境中,通過在「末日環境」中的「超級高川計劃」,戰勝「末日侯症」,把主角高川變成「超級英雄」,反抗操縱著主角和其夥伴的研究組織,為了生存而奮鬥。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第一人稱,神轉折,籠罩全書的陰鬱氣息。
  • 科幻文學大熱,小學生如何閱讀科幻作品?
    在小學生的課外讀本中,想像類的書籍更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近年來,不少科幻電影的上映,讓許多科幻文學作品也開始熱了起來。作為家長,如何幫助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幻文學作品,如何進行有效閱讀,讓孩子既能積澱文學素養,又能涵養理想情操,長安鎮第一小學教師石哲菁為您支招。
  • 陸秋槎談科幻文學:我想與國外的作品一爭高下
    「銀河邊緣」科幻叢書由東西方專業科幻人共同主編。書中的內容大部分選自美國《銀河邊緣》雜誌中最精華的部分,同時也有相當的篇幅展示優秀的中國原創科幻。之前參加過一些早川書房舉辦的科幻相關活動,和一些日本科幻圈的前輩有過交流,但了解還是很有限。日本科幻圈各年齡層的分布很平均。年逾古稀的作者依然在活躍,平成年間(1989年1月8日—2019年4月30日)出生的一代也已經崛起。有人把日本的科幻作家按照年齡和出道時間分成不同的「世代」。
  • 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7套世界經典科幻小說
    1、時間的皺摺紐伯瑞兒童文學金獎作品,作者馬德琳·英格曾獲得國際安徒生獎。這本書在美國幾乎人人皆知。小女孩麥格有一個特殊的家庭。她最親愛的爸爸在研究五維空間的時候,失蹤了。 三個住在鬼屋的人:沃斯特夫人,壺夫人,尾趣夫人,知道爸爸的下落。
  • ...星雲」獎得主凌晨新著《創意寫作七堂課》教你寫好科幻小說
    於是,她奮筆疾書,將25年來的科幻創作經驗一一總結,毫無保留地分享給些作者。這是一本針對初學者不可多得的科幻小說創作教材,共有七個章節,從科幻產生的歷史,典型科幻題材出發,帶著初學者領略科幻小說的魅力,確定對科幻小說的認知,建立科幻小說的寫作路徑,讓初學者在茫茫科幻創作的大山前,不再迷茫,而是沿一條可以攀登的道路,穩紮穩打上山。
  • 科幻電影中的穿越時空的橋段,在未來是否真的能實現?
    兩部電影都採用了「時空穿梭」(時間旅行)的概念。「時空穿梭機」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威爾斯1895年寫的科幻小說《時間機器》中。這部小說被稱為運用科學理論的「時空穿梭」的先驅。
  • 盤點世界十大科幻小說家,你都認識嗎?
    他創作的科幻小說對該領域影響深遠,如「時間旅行」、「外星人入侵」、「反烏託邦」等都是20世紀科幻小說中的主流話題。1895年出版《時間機器》一舉成名,隨後又發表了《莫洛博士島》、《隱身人》、《星際戰爭》等多部科幻小說。
  • 劉宇昆:好的科幻作品必須「軟硬兼施」
    而劉慈欣也認為該故事「充滿了東方文化的色彩」,是一種不同於美國主流科幻的風格。Q:《手中紙,心中愛》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中國讀者,這篇小說是怎麼誕生的?A:我是從2010年春開始寫這篇小說的,第一稿大概花了兩周的時間來完成。創作這個故事的原因有很多:當我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喜歡做摺紙動物,它們給了我無窮無盡的時間來進行充滿想像力的遊戲。
  • 劉宇昆的遼闊科幻世界
    一年之後,郝景芳憑藉科幻小說《北京摺疊》斬獲雨果獎中短篇小說獎,翻譯者依然是劉宇昆。隨後,「郝景芳」、《北京摺疊》、「劉宇昆」一起成為刷遍中國社交網絡的3個關鍵詞。  在很多對科幻作品還不是那麼熟悉的中國讀者來說,劉宇昆是一名優秀的翻譯者,在中國科幻作品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資深科幻讀者知道,在翻譯者之外,他還是一名寫作者。
  • 科幻+藝術=?答案就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
    本屆大會包含了開幕會、7大專題論壇、8場涉會活動以及3個展覽展示,還首次引入了科幻藝術展,意圖通過立體化的視覺盛宴,以美學方式詮釋科幻。 光芒二 工業質感 & 未來科技 這是石景山區第一次舉辦科幻類展會,將特色地標首鋼園區與科幻內容結合——藝術作品與園區硬核工業質感跨空間呼應,百年首鋼工業遺存與未來科技跨時間交匯,產生奇妙的反差之感,多維度多層次展現科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