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師 Toby Allen 把精神疾病擬人成小怪獸
我們為期一個月,介紹成年人的病態人格,僅介紹人格樣本,請勿自行對照。
據美國醫療部門2015年對其下屬的所有初級門診及精神類專業醫療機構的數據匯總,在初級門診中檢測出的邊緣人格障礙平均患病率為1.6%,醫療部門預計總體可能存在5.9%,精神類專業醫療機構中的門診患者有10%檢測出患有邊緣人格障礙,住院病人的患病率為20%。
而國內對邊緣性人格障礙的調查研究沒有大數據進行支撐,我就不寫了。
邊緣性人格障礙的特性,具有此類人格障礙的人群普遍表現出,情緒調節、人際關係、衝動行為、自我形象管理的極度不穩定,也是一類普遍性的人格障礙,因障礙一般於成年早期出現(18~35歲),障礙人群中有部分能夠隨年齡閱歷增長,自行克服障礙。老年人患此障礙的可能性與患病數量一直都比較低。
患病人群一般於家庭的聯繫較差,有嚴重的社會功能損傷,且有60%的患者出現了自殺傾向,最為可怕的是自殺成功率比健康人格的正常人高出400倍,患者的最終死於自殺機率為10%。
讓所有精神心理醫療工作者都感到棘手的是,此類人格障礙非常難以進行治療,且治療的成功率非常低。其原因被歸結到異常高的自殺完成率和家庭關係,導致無法持續治療。
BPD患者內心模型
目前《DSM-V》依然將心理治療作為此病的首選治療方法。
日常表現:以19年《中國社區中的心理健康案例研究——邊緣性人格障礙》中的病例為例
大學女生小程,因與同學產生爭吵,隨出現了用美工刀割腕自殘。據同學的反饋,小程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就極不穩定,容易被激怒,與人相處中容易發火,沒有好友,是輔導員帶去進行的心理諮詢。
在家庭狀況調查中了解到,小程認為在家庭中,母親存在重男輕女,更喜歡哥哥和弟弟,在家中不能得到尊重,自小便常與弟弟發生爭吵,也沒有知心好友。不願與人交往,不信任他人。
自訴自己就是在爭吵的環境中長大,自己也時不時跟父母衝撞,從未體驗過家庭溫暖。內心恨媽媽,認為小時候媽媽總是很兇,犯一點小錯媽媽就會順手拿東西打自己。
患者表情顯焦慮,感覺自己內心不平靜,做什麼都不滿意、不順心,很難沉下心來做事情,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缺乏動力。有時覺得生活沒有意義,內心感覺空蕩蕩的,對未來有些迷茫。否認有情感高漲或情感低落。情感反應與內心體驗、周圍環境相協調。承認自己狀態不正常,內心痛苦但無力自拔,希望得到幫助。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17項版本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DMA)得分分別為22分和21分,提示患者存在明顯焦慮和抑鬱。
知識科普:HAMA與HDMA,均是由2名受專業訓練的人員,通過與患者進行交流按情況對患者打分,到達24分即為嚴重焦慮和嚴重抑鬱,不存在自測,測試周期為15~20分鐘。
我們不提供網絡問診服務,進行自測後推薦自行前往醫院進行專業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