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把握未來?一本書讓他了解我們建立在科學之上的世界!

2020-12-16 阿凱閱讀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擁有非凡的想像力是我們人類比其他物種優秀的根本原因。

在科技快速發展、創新層出不窮的時代,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都需要不斷地開拓創新。

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通過提升孩子的創新思維,來提升孩子的創造力。

如果要創新,就需要對舊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對舊的事物有了基礎的認知,才能通過創造性思維,展開新的想像。

所以,孩子首先需要有一個認知世界的過程。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對那些曾塑造現代世界的偉大發明和創造的背景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

即便是術有專攻的家長,也恐怕很難給孩子一個條理清晰、深入淺出的解釋,而枯燥乏味的理論陳述,更可能會直接磨滅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這時候,我們便需要給孩子這樣一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豐富的圖片,生動展現從距今200萬年的能人時代至21世紀的科學發展史,塑造現代世界的偉大發明和創造,讓孩子明白當下身處的世界是如何成為了現在這個樣子。

越早了解這個建立在科學之上的世界,越會幫助孩子快速完整的構建出對這個世界基礎的認知。越能理解我們的生活,以及預見和把握未來。

這是一本

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科普書

《科學家的筆記本》與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London Science Museum)合作,帶領你深入探索歷史上的偉大發明是如何產生的,揭示歷史上重要創造的每一步關鍵發展。

涉及數學、天文、地理、生物、醫學、化學、光學、航天、計算機、工程等科學領域的250位科學家

涵蓋300多項發明創造、理論、著作等,收錄200餘幅科學家的畫像、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

本書作者傑克·查洛納(Jack Challoner),是英國著名科普作家,在倫敦科學博物館講學多年,身兼科學類圖書和電視欄目的科學顧問。著有40餘部科普作品,涉及多個科學學科。

在本書中,你會看到「文藝復興、科學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會看到印刷、潛艇、望遠鏡、顯微鏡、蒸汽機、攝像、鐵路、電磁、計算機、消毒、汽車、電燈、電話、相機、電影、飛行、合成物、無線電、電視、直升機、火箭、抗病毒藥、全球資訊網、飛彈、人造衛星,以及達成這些發明的科學家們的故事。

愛迪生與特斯拉的直流電交流電之爭,最後贏家是誰?若沒有哈伯-博施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會持續這麼久嗎?是誰為美國第一批進入亞軌道空間飛行的猴子太空人設計了壓力服和頭盔?女性科學家是否因為性別歧視而受到不平等對待?……

這些都可以在這本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科普書中找到答案。

大事件時間軸,

串聯人類科學史的關鍵節點

《科學家的筆記本》按照時間順序編寫,從出生於公元前287年的阿基米德開始記錄。書中長長的科學家名單及發明創造清單,為你展現了人類在探索之路上的無數「第一」:

1825年,英格蘭的「斯託克頓-達靈頓鐵路」成為世界上第一條蒸汽火車鐵路;

特裡維希克的科爾布魯克代爾機車——世界上最早在軌道上行駛的機車。科爾布魯克代爾機車是在1803年為紐卡斯爾煤礦建造的。這幅當代插圖是有關它的唯一資料來源

法國「普隆熱爾號」潛艇是世界上第一艘非人力驅動潛艇;

紐約珍珠街發電站是世界上第一座發電廠;

蘇聯的奧賓斯克核電站是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

德國V-2是第一枚飛出太空的火箭,到達100千米外的太空……

馮·布勞恩1964年的手稿。這份手稿解釋了如何用土星5號火箭運載空間站

這些人類科學史上的關鍵節點,都以時間軸的形式在書中清晰呈現。

讓你從21世紀一路穿越至距今200萬年的能人時代,從頭見證科學家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來自十餘家權威機構的

豐富圖文資料

書中的圖文資料來自大英圖書館、英國倫敦科學博物館、英國國家傳媒博物館、英國皇家海軍潛艇博物館、英國皇家協會、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紐約市博物館、奧地利國家檔案館等十餘家機構。

這些產品圖片、結構模型、設計圖紙、筆記手稿、專利證書和古代版畫......生動地展示出科學家無與倫比的想像力,他們是如何獲取靈感以及怎樣解決問題。

例如在介紹阿基米德的傑出發明時,書中展現了珍藏在美國巴爾的摩的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的《阿基米德重寫本》,阿基米德螺旋泵的內部結構圖,以及描繪阿基米德藉助槓桿和滑輪組獨自移動了「敘拉古號」的古代版畫。

《阿基米德重寫本》。這是一本寫於12世紀的基督教祈禱文(橫向),但10世紀手抄的阿基米德的重要論述(豎向)被擦掉了。科學家們在美國巴爾的摩的沃爾特斯藝術博物館使用各種技術手段,使阿基米德的論述內容能被清晰辨認

你還能在書中看到愛迪生1880年的「電燈」專利圖,電話機發明貝爾的筆記手稿,特拉斯關於交流電改進的圖紙與筆記......

這些豐富的圖文資料,能讓我們更立體直觀的看到歷史上的偉大發明是如何被創造的。

設計裝幀

《科學家的筆記本》方正大開本,鎖線平脊精裝,可達成180度平攤,方便閱讀。

內文用紙為60g瑞典輕型紙,手感輕盈。

四色印刷,顏色柔和,紙面泛黃,具有復古觀感,利於重現檔案圖片,黃色不反光,護眼能力強。

封面分為內封及大護封,內封為橙色,明快活潑;外套大護封,以藍色為主色調,護封上所選取的圖案為內文的發明圖片,象徵著科學技術下我們不斷變化的世界。

相關焦點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020年,我遇見了這本書,它是科恩博士的最新作品。它告訴我們:遊戲力養育,不僅僅是一些方法和遊戲,更是一種以親密親子關係為中心,兼顧科學和以人為本理念的養育價值觀,而且是一種真正看見孩子的方式。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既然我們都同意讓孩子「在玩中學知識」,那麼讓孩子「在玩中懂道理」、「在玩中建立自信」也會同樣有效。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另一方面,作者建議了大小几百種處理問題的方法,而根本目的是提醒我們: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二步,是將我們的關懷、愛心、讚賞、鼓勵、期望和界限等等,「翻譯」成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語言。遊戲,是孩子的第一語言。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那麼最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 父母如何幫孩子找到夢想?想要知道答案,一本書一部電影就夠了
    爸爸》裡的夢想父女培養有夢想的孩子,是家長的重要責任。如何幫孩子找到夢想?需要父母正確的思考。而想要知道答案,父母可以參考一本書和一部電影。而養育,是指既要養又要育,不僅僅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還要幫助孩子在精神世界裡有所樹立。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父母的英明決定能夠讓孩子避免很多的彎路。
  • 10本書幫你建立系統的邏輯思維
    今天,Vera就來推薦10本關於邏輯思維的書,希望你們能通過閱讀,學會如何思考,建立起理性、系統化的邏輯思維。一、《簡單的邏輯學》這是一本足以徹底改變你思維世界的書,作者D.Q.麥克倫尼是美國著名的邏輯學家、哲學教授,他將寬廣、深奧的邏輯學,用貼近生活、通俗易懂、且妙趣橫生的方式闡述出來。邏輯學的主題是清晰高效地思考。它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 100 本書,20 個國家的故事,十幾個學者,幫我們了解國家的轉型:英國篇
    如果傳承給年輕人的是一個烏七八糟的社會:價值觀混亂、缺乏信任和尊重、犬儒主義泛濫、暴戾、愚昧、不知好歹……如果人類積澱的文明被漠視,那麼,無論如何我們不能認為這是「對年輕人的好」。另一個維度是現在看似乎理所當然,但實際上會越來越引起擔憂的問題:未來的公正體系如何建立或維持?
  • 孩子邏輯混亂是數學不好的根本原因 | 30本書幫孩子建立數理邏輯
    我們都知道一張普通的紙會有兩個面,你有辦法讓一張紙只有一個面嗎?看起來簡單的數字卻有著大學問,它蘊含著宇宙最根本的秘密。我們期待著你學好數學,為這本書再增加更多的趣味內容。 5、DK玩出來的百科:奇趣數學遊戲
  • 孩子有科學夢是好事,關於科學,這本書建議給孩子備上
    臺下很多孩子都說:「我想當科學家」。我的兒子當時也說自己想當科學家。科學包含了世界的全部奧秘,打開科學的大門,就可以感受宇宙無言之大美,可以探索海底深處之神秘,可以追溯遙遠的過去,預測美好的未來......孩子們能有這樣的志向,我們很欣慰。少年強則國強,孩子是未來的希望。現在學校也很重視對孩子科學素養的培養,小學三年級就開始開設科學課了。
  • 12本書幫助家長老師看清孩子的未來和教育的趨勢
    焦慮是面對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產生的不安情緒。如何對抗焦慮呢?需要我們放下以往的經驗,去了解目前的發展、未來的趨勢。這也是我首先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希望更多人換個角度審視自己和孩子,了解天賦與愛好,以及敢於做新的教育嘗試。作者認為,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自己的天賦,但隨著在現實世界中閱歷增長,會逐漸喪失很多潛能,而造成這一後果的主要原因恰是教育。
  • 孩子看見數字就頭疼,家長該如何科學地幫他啟蒙?
    孩子快上小學了還在掰著手指算數?一見數字就頭疼?清華大學出版社引進的《愛上數學》一書大概可以幫到你!科學地幫孩子啟蒙數學。專門定位於5~8歲孩子的,講的都是8歲以前孩子所需要學的知識點。別看這本書針對的年齡小,講解也不深,但是數學的體系覆蓋的很廣,除了代數,其他都有了:數字、幾何、計算、測量、統計。
  • 書單| 40本書,為你強化面向未來的能力
    本書對於商業人士以及廣大普通讀者有深遠的意義,教你學會對順從說「不」,幫助你成為一個真正對他人有影響力的人。02.《先發影響力》《影響力》告訴我們應該說什麼做什麼去說服他人,而《先發影響力》在此之上,讓我們了解說話行事的合適時機,掌握「注意力轉移的藝術」。
  • 書單|40本書,為你強化面向未來的能力!
    《先發影響力》《影響力》告訴我們應該說什麼做什麼去說服他人,而《先發影響力》在此之上,讓我們了解說話行事的合適時機,掌握「注意力轉移的藝術」。《先發影響力》還將原有的「影響力六大武器」進一步打磨完善,並首度揭露「影響力第七大武器」,將影響力的功效持續放大。
  • 理解孩子其實是理解我們自己
    如今子女教育焦慮已成為城市年輕父母的普遍痛點,然而《孩子的問題是問題嗎》(李崢嶸 著 工人日報出版社)卻試圖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時刻,焦慮並不必要,科學應對才必要。該書作者李崢嶸以專業知識和人生智慧,更以母親那柔軟而通透的心,去體察孩子「問題」行為之下的心理密碼。
  • 如何為孩子選擇科學書籍?
    ,幫助他們充分地了解這個世界。這本書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改變我們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當孩子們通過書籍了解了這樣一些危害以後,不用父母提醒他就會自覺地遠離化學製品,這就是科學知識的力量。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吉普·索恩,他在13歲的時候讀了一部很著名的科普作品《從一到無窮大》,這本書是物理學家伽莫夫寫的,而正是這本書幫助他走進了物理世界,從而改變了他的一生。
  • 沒錯,這6本書可以教你如何應對孩子的挑戰
    閱讀本書的經歷,將是一次學習愛的技巧與接受愛的訓練的過程, 它給了你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指引你切身體會孩子內心的感受。通過一系列實用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變得不同尋常地願意與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說?」「怎麼聽?」
  • 它如何幫我們認識世界,解釋概念?
    狄爾泰覺得,自然科學中的因果"說明"原則與精神科學中的"理解"原則根本對立,彼此各有其適用範圍,互不逾越,更不能混淆在一起。我們文化現象中的"理解"是一個生命(作品解釋者或文本分析者)"進入"另一個生命(作品創作者或內容提供者)的過程。也就是說,一切社會文化現象都相當於在種種符號中固定化了的生命表現,理解這些現象就相當於把握符號或文本創造者的主觀精神世界。
  • 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走出傳統教育誤區?該讀讀這本書了
    ,因為她知道父母是無論如何都愛自己的,那她就可以不再擔心一兩次考試的結果,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提升之上。雖然在一開始,走邪路的孩子會有更好的外在表現,但從長期看,走正路的孩子後勁更足,而且,健康的心理內核和風格特質,能為她的一生蓬勃打下基礎,而不僅僅是考試成績好。因此,進化把我們塑造成更喜歡、更享受也更擅長走正路。請你想一想,在你的天性裡,是看見孩子有需求了就想去滿足他,還是為了鍛鍊他的狼性而故意從小給他挫折?是不管孩子表現好壞都愛她,還是根據她的考分來決定給她多少愛?
  • 我們到底該教孩子什麼,才能幫他走出未來生命的迷宮?
    我們到底該教這個嬰兒什麼,才能幫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紀的世界裡存活,甚至大展身手?他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圍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宮?現代學校出現,所有孩子都能學到讀寫技能,了解地理、歷史和生物的基本事實,這其實是個極大的進步。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它是為人們解決什麼問題。讀過的書用不上等於白讀,我們要從自身出發,想一想自己讀一本書之前想要為自己解決哪些問題?讀完這本書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改變?這本書是否能幫我解決某個問題?這些目的可以讓我們啟動思考,真正關注自己的閱讀需求。
  • 讓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一本書,帶你走進孩子的《童年之謎》
    由以色列的著名心理學家羅尼·索蘭所著,這本書最突出的特點便是讓為人父母從孩子成長的開始去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但在本書中,作者將健康的自戀視為一種情緒免疫系統,保護著我們自體的熟悉感、抵制任何挑戰這種熟悉感的陌生或差異。
  • 家長幫孩子競選班幹部,把握3點,就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競選成功
    雖然不少中小學是班幹部輪流當,但是幾個重要的職位到了高年級,我們還是需要選出同學們中的榜樣,高年級的家長們最近都開始發愁了,要幫孩子競選班幹部,能幹的媽媽做PPT,爸爸幫助孩子建立演講颱風,甚至還有一些小主持人機構,打出幫孩子競選班幹部的課程,讓不少「懶」家長紛紛掏錢,為了孩子的競選班幹部的活動,家長們可謂是付出了自己最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