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南寧網訊(通訊員 吳昊)9月2日,從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傳來喜報,興寧區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
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是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建設現代化訴訟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興寧區法院認真貫徹《最高人民法院建設「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一站式訴訟服務中心的意見》精神,在上級法院的悉心指導,在城區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集約高效、多元解紛、便民利民、智慧精準、開放互動、交融共享」的現代訴訟服務體系目標要求,大力推進訴訟服務中心現代化建設,促進訴訟服務從後臺到前臺、從分散到集中、從立體化到智能化,為群眾提供便捷、舒適、優質、智能化的訴訟服務。
推動訴源治理,做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踐行者
興寧區法院堅定不移的做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踐行者,將「楓橋經驗」融入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中,聚焦糾紛源頭預防化解體系建設,打造「走出去+引進來」的具有興寧特色的多元解紛體系。該院通過「走出去」在轄區矛盾糾紛多方地區成立「法治優化營商環境」「十裡花卉長廊生態旅遊保護」「『老南寧三街兩巷』歷史文化保護」「法治保障鄉村振興」等11個特色巡迴法庭,並以此為陣地,分別與興寧區各有關部門成立11個聯合調解中心,主動參與黨委政府領導下的訴源治理。為進一步延伸司法服務的觸角,該院還推行「一村一法官」制度,實現對興寧區下轄所有社區、村委的全覆蓋。2019年,該院11個聯合調解中心共參與調解案件1981件,佔該院一審民商事收案25.4%。同時,該院通過「引進來」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多元化糾紛聯合調解中心,成立全區首家公證機關進駐法院司法輔助中心,積極引入族老,律師,老政法,社區幹部,公證機關,婚調委,心理諮詢協會,商會、工商聯等第三方進駐參與調解,構建訴前「1+8」解紛體系,將大量矛盾解決在初期,化解在訴前。2019年,進駐該院多元化糾紛聯合調解中心的第三方共參與調解案件1506件,佔該院一審民商事收案17.48%,調解成功率為34.5%。
深化繁簡分流,構建「分調裁審」模式高效定紛止爭
該院作為自治區高院確定的繁簡分流試點法院,率先在全區啟動民事案件繁簡分流機制改革,形成「分調裁審」運行模式,進一步優化了司法資源配置,全面提升法院審判效率,每年均有75%以上的民事案件通過10個速裁團隊審結,而速裁團隊的法官只佔全院員額法官的22%,實現了「以少量法官審結多數案件」的目標。經過多年的實踐總結,該院形成「立案前第三方機構分流-立案後調解團隊分流—速裁法官分流-精審法官分流」的興寧分流模式,制定出臺了《民事案件繁簡分流和調解速裁操作規程》進一步明確細化各類民事案件的繁簡分流操作標準和要求同時,成立「1員額法官+2法官助理+3書記員+N特邀調解員」的調解團隊開展訴前和訴中調解。為了進一步確保分流效果,速裁團隊採取「1員額法官+1法官助理+n書記員」的團隊模式,並通過大量使用要素式審判,進一步提高審判工作效率。2019年,該院民事速裁團隊共分流民事案件6663件,佔全院新收民事案件77.3%,適用簡化格式文書適用率達90%,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為52天,當庭宣判率為61%。為減輕當事人訴累提高辦案效率,速裁團隊還推出了「假日法庭」「午間法庭」「夜間法庭」等便民利民措施,通過錯峰調解及時化解民事糾紛,受到當事人的普遍歡迎。
強化便民利民,打造「三化」現代訴訟服務中心
興寧區法院以便民利民為宗旨,打造立體化、信息化、集約化的現代訴訟服務中心。結合智慧法院建設,強化訴服大廳信息化運用,先後增加智能導訴機器人、智能訴訟服務一體機、雲櫃、智能巡路機、虛擬導訴機和文書模板設備,充分運用廣西電子法院和廣西移動微法院,在全區率先使用移動微法院開庭,開通跨域立案服務,實現導訴、立案、交退費、保全、庭審等全部訴訟事務網上辦、掌上辦,實現大廳、網絡、電話的「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過」的「立體化」服務。積極推進「審判輔助事務集中管理」改革,將原來分散於各審判部門的庭前應訴、調查、送達、財產保全、評估鑑定等審判輔助事務工作,集中交給訴訟服務中心流程服務團隊負責,在訴訟服務中心成立全區首個財產保全中心、執行事務中心、集約送達中心,實現應訴工作簡單化、送達方式多樣化、保全申請便捷化。
興寧區法院將以此次獲獎為新的起點,進一步立足人民法院職能,著眼群眾司法需求,加強聯動融合,提升程序效能,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形成極具興寧特色糾紛解決和訴訟服務新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務,為建設平安興寧、法治興寧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