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法院決定對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先進單位予以通報表揚,安徽省4家法院獲此殊榮,大通區人民法院位列其中。近年來,大通區法院認真落實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要求,全力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主動將司法融入社會治理體系和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多元化解,著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普惠、智能、精準的訴訟服務,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明顯增強。
「網際網路+」助推訴訟服務轉型升級
「幸好現在有了跨域立案,讓我們少跑了2000多公裡,為你們這項工作點讚!」立案成功後張律師開心地說道。
今年5月,淮南某律師事務所的張律師作為一家藥品包裝公司的代理律師,來到大通法院訴訟服務中心,遞交了一起藥品包裝材料款糾紛的訴訟材料,被告是一家遠在吉林省洮南市的藥品公司。
兩地相距2000多公裡,而該案標的額為23萬餘元,如果按照以往的訴訟程序,原告需經長途跋涉到洮南市法院進行現場立案。奔波兩地,不僅要花費大量時間,立案成本也大大增高。
大通法院跨域立案專員了解張律師的來意後,認真審查了案件材料並確定了管轄法院。隨後,迅速與洮南市法院的跨域立案專員進行聯繫,耐心指導並協助張律師完善材料內容。遠在東北洮南市法院的跨域立案專員在確定符合起訴條件後,當場予以受理,並同步將案件受理通知書、繳費通知書等材料傳送過來,整個跨域立案流程在半小時內就完成了。截止目前,該院已成功辦理跨域立案案件38件,最遠距離跨越2000多公裡,真正實現就近能立、少跑快立。
大通法院不斷創新訴訟服務理念,以「網際網路+」助推訴訟服務轉型升級,構建了訴訟服務大廳、訴訟服務網、12368熱線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智能化訴訟服務體系,健全網上訴訟服務綜合平臺,開通訴訟服務網、「網上微法院」,實現網上立案、跨域立案、網上繳費等訴訟事項的一站式辦理,讓群眾惠享智慧法院建設成果。去年以來,通過在線調解平臺調解各類案件3873件,跨域立案38件。
「非常8+1」匯聚訴源治理調解合力
4月15日,一家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將寫有「公平正義寫華章,依法辦事構和諧」的錦旗送到人民調解員王福珍的手上,感謝王福珍幫助他們解決了難題。
今年年初,因物業費難以催收,該物業公司將41名小區業主起訴至法院。考慮到物業費案件標的額都不大,事實也較為清楚,該批案件便由王福珍進行訴前調解。王福珍在退休之前,是一名社區幹部,熱心腸的她在化解居民雞毛蒜皮的糾紛上有自己的一套。王福珍拿到案件後不久便趕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無法進行「面對面」調解,她索性通過電話、在線調解平臺和當事人「拉家常」,在幫助當事人紓解對立情緒的同時講明法律依據和責任。很快,被訴業主便陸續繳納了拖欠的物業費。
大通法院以安徽省出臺的《安徽省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為指導,對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先行探索,加強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的服務集成,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糾紛化解渠道。2015年,該院以訴訟服務中心為依託成立訴調對接中心,啟動「一中心六室」調解板塊,設立了「人民調解室」、「合同糾紛調解室」、「權屬侵權糾紛調解室」、「家事調解室」、「消費者權益糾紛調解室」及「兩代表一委員調解室」,由專職調解員配合常駐訴訟服務中心的人民調解員開展訴前調解工作。通過對婚姻家庭、鄰裡糾紛、小額債務、小額損害賠償等適宜調解的糾紛,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非訴訟途徑解決。
為進一步服務民營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復工復產,今年6月,大通法院又於全市法院率先開展商會調解工作,積極與區工商聯溝通協調,成立大通區總商會人民調解工作站,從熟悉企業經營管理和商會運行、有行業影響和威望、具有法律政策素養、公道正派、熱心人民調解工作的企業經營者、商會法律顧問、工會代表、相關領域專家及社會人士中聘任商會人民調解員8名,並配備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形成化解矛盾糾紛的有效合力,引導當事人優先選擇商會人民調解組織解決糾紛,同時,通過開展商會人民調解工作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民營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目前已為4家企業化解經營糾紛,既高效保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又降低了維權成本,受到企業的一致好評。
「分調裁審」 跑出正義加速度
截至今年9月,該院速裁團隊共審結案件2931件,佔同期民事、刑事案件總數的47.05%,這是大通法院自2019年實行「分調裁」機制改革以來交出的成績單。大通法院深化訴訟制度改革,大力推進「分流、調解、速裁、快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切實化解矛盾糾紛,有效提升審判效率。
「本來已經做好長期打官司的準備,真沒想到我這個借貸糾紛,還沒出法院門就辦好了,速裁法官的高效幫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和精力!」6月17日,剛達成調解協議的張某對大通法院速裁審理方式豎起大拇指。
因借款長期無法要回,張某將王某訴至大通法院。法院「分調裁審」機制迅速運轉,速裁法官通知王某,王某同意由法院組織調解,案件當日得以調解結案。
「從當事人踏入訴訟服務中心大門的一刻起,我們的『分調裁審』工作就開始了。」大通法院立案庭庭長王曉璐介紹,為最大程度便民利民,2019年以來,大通法院積極構建「分調裁審」多層次訴訟體系,對新收案件採取立案分流和繁簡甄別相結合,分流為速裁案件和一般案件,並採用「人工隨機分案」的新型模式,由立案庭直接將案件分配給法官,改變過去由立案庭將案件分配給業務庭,再由業務庭分配給法官的二次分案機制。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可以速裁的,轉入速裁程序,進行快速審理;適用特別程序、普通程序的,進入普通審理程序,形成簡案快調快審、難案精審細審的審判運行模式,實現科學立案、調解、速裁、審判的無縫銜接。在縮短案件流轉時間、提高辦案效率的同時,杜絕了法官挑案和當事人挑選法官的現象,也解決了「不敢分案給院庭領導」的難題,對促進司法廉潔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9年,該院又組建調解速裁團隊,將兩名常駐訴訟服務中心的調解員編入速裁團隊。當事人到法院登記立案時,立案庭工作人員根據案件類型、複雜程度確定適宜調解的案件,及時告知當事人訴前調解的優勢和進入訴訟程序的利弊,引導當事人首先選擇訴前調解解決糾紛。在徵得當事人同意後,將符合小額速裁的案件交由調解速裁團隊中的人民調解員開展訴前調解工作。對經調解達成協議且附有履行內容的,由速裁團隊製作裁定書予以司法確認,實現「當日立案,當日送達,當日調解,當日結案」,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自調解速裁團隊成立以來,共委派訴前調解案件3790件,委派調解率佔一審民商事、行政案件的66.36%,調解成功2152件,一半以上的案件都可調解成功。
「02號魏某某請進,03號李某某做庭前準備。」不久前,王曉璐和同事通過速裁審判程序,用時3個小時接連審理了7起勞動合同糾紛案件,有效提升了審判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一步,大通法院將不斷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強化訴訟服務中心智能化、簡便化、快速化、優質化的服務,全力打造高水平的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和高品質的一站式訴訟服務,全方位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加快建設平安大通、法治大通、美麗大通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