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活27歲,絕世天才之死:沒有他,大唐何稱圓滿?

2020-12-15 最愛歷史

一個詩人死後,為了論證他是仙是鬼,中國文壇各路高手隔空吵了一千多年。

這是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觀。

他們爭吵的對象,是僅活了27歲的傳奇性詩人李賀。

左邊的人說李賀是鬼才。

太白(李白)仙才,長吉(李賀)鬼才。——宋祁

李白為天才絕,白居易為人才絕,李賀為鬼才絕。——錢易

右邊的人說李賀不是鬼,是仙,至少也是鬼仙。

人言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耳。——嚴羽

李家自古兩詩仙,太白長吉相後先。——姚勉

說到最後,沒打起來。

因為大家其實都喜歡李賀的詩,都不願看到他的詩名被埋沒。

從晚唐的李商隱開始,千餘年來,學李賀的詩人絡繹不絕,代有人出。到了元朝,更是達到極盛,無論大詩人還是小文人,都以學習李賀詩為榮。明清以後,徐文長、龔自珍等大牛,也都深受李賀詩風影響。

李賀的詩被命名為「長吉體」,學習李賀的這一派,被稱為「長吉詩派」。這都成註冊商標了。

南宋大詩人陸遊說,曹植、李白、李賀這三個人,「落筆妙古今,冠冕百世」。豈一個牛字了得!

1

李賀這麼牛,到底是什麼來頭?

陸遊說李賀出身貴族,是皇族王孫。李賀在世時,也經常說自己是「唐諸王孫」。見人打招呼,他總是自稱「隴西李賀」。

這個身份當然是真的。

李賀的祖上是唐高祖李淵的叔父李亮。問題是,傳到李賀這一代,皇族血脈已經十分疏淡了。

李賀空頂著一個高貴的族望,實際上是一介布衣寒士。

他自小理想遠大,想要建功立業,出人頭地。在詩中,他常把自己稱為「劍俠」「壯士」,也常把自己比喻為駿馬。

但實際上,見過李賀的人,都說他一點兒也不壯,一點兒也不俊。

根據描述,李賀長相奇特,身材細瘦,長長的指甲,大大的鼻子,兩道眉毛很粗,還連在一起,頭髮未老已白。

他還多愁,多病。

儘管他內心有一個巨大的能量場,但年紀輕輕,表現出來卻是一副病懨懨的樣子。

在當時,沒有人相信這樣一個貌醜體弱的少年,將會改寫唐詩的格局。

除了他的母親。

李賀的母親並不知道她的兒子有多天才,但她知道她的兒子有多拼。

十幾歲的時候,李賀每天別著一個破錦囊,騎著一頭瘦瘦的毛驢,早出晚歸。

一路都在苦思冥想好詩句,遇有所得,趕緊記下來,投入錦囊。晚上回來後,再挑燈整理。

他母親看到他回來,錦囊裡字條很多,就又氣又心疼地說:

兒啊,你是要把心都嘔出來才罷休嗎?

李賀也寫過自己多年抱病,拼命苦讀的情景。

「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後。」

他喜歡的書堆滿案頭,最愛的《楚辭》出門也帶著,捨不得放下。

「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芸。」

這是說,自己讀書讀得兩眼昏花了。

後來人稱讚李賀「天縱奇才,驚邁時輩」,其實啊,這世上真的沒有天才。如果有,一定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勤奮淬鍊而成。

2

無論是時代還是個人,對李賀來說,他都生得不是時候。

他大約出生於公元790年,略顯尷尬的中唐時期。

從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後,詩歌的盛唐氣象就已遠去。進入中唐,安史之亂雖已平息,但遭受重創之後,整個唐王朝的精神風貌都發生了重大改變。

一個突出表現,是唐詩大腕的隕落。

這是一份大師逝去年表:

761年,王維逝世;

762年,李白走了;

765年,高適去世;

770年,杜甫和岑參相繼離去……

這些支撐盛唐詩壇的巨擘,在李賀出生前二三十年,均已作古。從此再無盛唐。

而跟李賀同時代的大詩人,我們可以列舉幾位的出生年份:

751年,孟郊出生;

768年,韓愈降生;

772年,白居易來了;

779年,元稹也來了……

可以看出,當李賀開始正式寫詩的時候,這些比他大十幾、甚至二三十歲的詩人們,要麼已名滿天下,要麼即將名滿天下。

李賀的尷尬,就在這裡。

時代如此不堪,一直在往下走。而詩人賴以情緒表達的詩歌,無論何種體裁、何種題材、何種風格,都被前人或同時代的大齡人寫得沒有餘地了。

山水田園詩,王維之後,誰還敢寫?

邊塞詩,高適和岑參之後,基本可以宣判死刑。

通俗寫法,白居易和元稹,已經寫成萬人迷了。

怪咖寫法,韓愈和孟郊,也早玩到了巔峰。

還有一仙一聖,李白杜甫,形同兩座大山,聳入雲端。

李賀之前,唐詩的天空,燦若繁星,一顆就是一個大詩人。

要讓別人在這麼多的星星點點中一眼就認出自己,李賀只能另闢蹊徑,讓自己的詩與眾不同。

他急切地思考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詩變得唯一:前人無法涉及,後人難以複製。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史書說他,日夕吟詩,鬢髮斑白。

18歲那年,他已經自信找到了自己在唐詩中的位置,而且是獨一無二的位置。

他背上行囊,也許騎著那頭瘦驢,出發去東都(洛陽),去找一個人。

3

李賀準備去找的人,叫韓愈。

韓愈是中唐文壇的扛把子,後來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此人耿直,講義氣,提攜幫助了一撥困苦而有才的詩人。

李賀相信韓愈也能夠發現自己的詩才,並為自己揚名。

唐人張固在他的《幽閒鼓吹》一書中,詳細記錄了這次極富戲劇性的會面。

李賀帶著自己精選的詩,求見國子博士韓愈時,韓愈已經忙了一整天,又困又累。

門人把李賀的詩呈上,韓愈一邊脫官服,一邊看。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我擦,這是什麼操作,一來就寫兩軍對壘,戰事一觸即發。韓愈被鎮住了,趕緊往下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這是秋風中的一場慘烈夜戰,軍號震天,碧血橫飛。韓愈心中暗自叫了句「好詩呀」。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看來我軍的戰勢不妙,但是援軍正在趕來,準備度過易水。「霜重鼓寒」,夜裡的寒意,侵蝕得鼓聲很低悶。這麼新穎的用詞和搭配,看得韓愈嘖嘖不已。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為什麼這麼多戰士手提寶劍,勇於赴死?為的是報答君王的知遇之恩啊。結尾,相當正能量。

「快請李賀進來!」韓愈趕緊重新穿上官服,讓門人把18歲的李賀請進來夜談。

有一種說法,韓愈只讀到前兩句,就催促門人把李賀請進來了。

這首《雁門太守行》,從此成為李賀的成名作。

而韓愈,則是第一個發掘並提攜李賀的人。很快,李賀的詩名傳遍天下。

雖然年齡、資歷都相差很遠,但韓、李二人在感情上均與社會流俗格格不入,他們在詩歌見解上的投合,使他們成為莫逆之交。

就在這一年,李賀的父親李晉肅病逝。

李賀返鄉守喪。期間,韓愈曾約上另一個大咖皇甫湜,去看望他,並當場給李賀出了個詩題《高軒過》,算是考驗這個年輕人的當場作詩能力。

李賀不愧是奇才,洋洋灑灑一詩篇,又把二人鎮住了。

在《高軒過》的結尾,李賀抒發了自己的處境與抱負: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我現在是枯草遇上春風,將來還要小蛇化成大龍。

韓愈感受到詩人的內心力量和追求,不禁想起自己年少時由寡嫂辛苦撫養長大的苦逼日子,頗多感慨。

「年輕人,除下喪服後,去考個進士吧。」韓愈說。

4

李賀來了,又走了。落寞不已,鬱悶至極。

20歲那年,他參加河南府試,作了一組詩《十二月樂詞並閏月》,被譽為應試詩的上乘之作。

明朝人評價他這組詩說,「二月送別不言折柳,八月不賦明月,九月不詠登高,皆避俗法」。

可見無論在什麼情境下,李賀寫詩,都在苦心孤詣追求創新,絕不落入前人窠臼。

他也因此獲得考官青睞,通過府試,當年冬天入長安參加禮部考試。

就在人生即將轉運,李賀躊躇滿志的節骨眼上,他突然被告知:政審不合格,禮部考試沒你份兒。

理由是,有人舉報李賀死去的父親李晉肅的「晉」字,與進士的「進」同音同義,應避家諱不能進考場。

野史記載,舉報人是白居易的好基友元稹。

據說,元稹很喜歡李賀的詩,一日專程上門拜訪,但因為元稹是明經出身,當時人看不起考明經的,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李賀遂不肯見面。元稹因此由粉轉黑,並記恨在心,逮住機會報復。

不過,朱自清經過論證指出,元稹不可能舉報李賀。

總之,我們可以由此看到唐朝文化圈的傲慢、偏見與傾軋,跟現在沒什麼兩樣。

李賀被除名後,韓愈十分氣憤,專門寫了著名的《諱辯》一文,替李賀抗爭。文中說道:

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但所有的努力,都無法抵抗世俗的力量,以及人心的險惡。

李賀黯然返鄉。經此打擊,他的絕望與痛苦,連同那顆被揉碎了的心,嘔成血,釀成最苦的詩行:

「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

「只今道已塞,何必須白首。」

「天眼何時開,古劍庸一吼。」

「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裡閒悽迷。」

……

真是字字泣血,行行帶淚。一個20歲的奇才,似乎一夜之間走到了五六十歲的悲涼的盡頭,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

此時,離他寫出那些傳世的「鬼詩」,已經不遠了。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5

根據李賀自己的詩歌描述,長安應試被除名後,他幾乎是灰溜溜地離開了京城。

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

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試萬裡,無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騎驢垂帽,生怕別人認出他是李賀。一個無望的背影,行走在蕭條的古道上。

他想到自己的妻子,聽說丈夫歸來,來不及高興,便從丈夫臉上讀出了痛苦。「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妻子不忍詢問落第的原因,卻又禁不住淚流滿面。

他還有母親,還有弟弟,還有家。

現實生活的重壓,終歸將他從低迷的詩境中拉回來。

第二年,李賀應徵召再赴長安,出任一個叫「奉禮郎」的從九品小官。

有人說,李賀得到這個低級官職,是他身為「唐諸王孫」的蔭庇,有人說是因為韓愈的舉薦。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李賀來說,他需要養家餬口,所以必須上任。

更為重要的是,正因為這個低級官職給了李賀這個人,從此唐詩的天空,多了一些前所未見的、閃著奇詭光芒的詩行。

奉禮郎,屬於禮部,是朝廷舉行各種喪葬祭祀儀式的贊導。負責招呼參加儀式的君臣百官,排位次,擺祭品,贊跪拜,以及儀式結束後的善後工作等等。

說白了,李賀相當於國家殯儀館的一個工作人員吧。

他在這個職位上,幹了整整3年。

在他,是人生的大不幸。在歷史,則是唐詩的大幸。

因為,李賀在這個職位上寫下了許多成就他「詩鬼」之名的「鬼詩」。

很多人,讀到李賀的「鬼詩」,都驚嘆於他的想像力馳騁人鬼仙三界,沒有邊界。殊不知,沒有現實的經歷打底,縱是鬼才如李賀,恐怕也寫不出鬼氣這麼重、這麼逼真的詩。

最愛君給大家看李賀一首著名的「鬼詩」:

南山何其悲,鬼雨灑空草。

長安夜半秋,風前幾人老。

低迷黃昏徑,嫋嫋青櫟道。

月午樹無影,一山唯白曉。

漆炬迎新人,幽壙螢擾擾。

詩中「南山」指的是終南山,當時是帝國王公大臣的埋身之地,尤其是北麓,有一片巨大的墳場。李賀作為奉禮郎,他不關心哪些人升官漲薪,只用關心出殯、送葬、祭祀一條龍服務。

這首詩就寫了他在秋天跟隨送葬的情景。

送葬是在黃昏進行,一行人迎著雨,抬棺走在細長的山路上,通往深山的道路兩旁種滿櫟樹。

到達落葬地點,挖墳、下葬、掩埋……全部工作做完後,雨已停,明月升空,如同白晝。此時,新墳前面點著漆燈(鬼燈),鬼火飛舞,舊鬼迎接新鬼,山間一片熱鬧。

瘮不瘮人?但這就是李賀的工作實錄,如果說有想像的成分,可能就在最後一句吧,其餘都是寫實。

再看李賀的其它奇詭詩行,基本都是他在職務工作中的體驗,加上適度的想像書寫而成。

他熟悉葬禮流程,對深山墓地環境,也達到信手拈來的地步;他熟悉祭祀儀式,也經常與宗教巫祝、神道系統等人員打交道,寫起他們的宗教活動,自然十分順手。

「石脈水流泉滴沙,鬼燈如漆點松花。」

「百年老鴞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

「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旋風。」

「呼星召鬼歆杯盤,山魅食時人森寒。」

……

知道了李賀的工作內容,這麼多悽涼怪異、神神叨叨的詩句,讀起來是不是就真實很多?

唐代的奉禮郎,恰好來了個詩人,這個詩人也許是李賀,也許是杜賀、張賀,只要他來了,用心工作,用詩筆記錄日常,他就是獨一無二、無可複製的「詩鬼」。

這或許是李賀人生大不幸中,唯一的大幸。

6

在李賀當奉禮郎的三年間,唐朝的詩人們發現,他的詩注入了一股奇瑰詭譎的氣息,一股讓人讀之欲罷不能的邪魅之氣。

《舊唐書》說,李賀的詩「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仿佛者」。

一時之間,學習李賀的詩風成為文壇風氣,但是,沒有一個學得像,學得好。

是啊,他們即便有李賀的才氣,若沒有李賀的經歷,也是白搭。

李賀原本多愁多病多嘆息,如今,見慣了生死,看多了神鬼,變得愈加糾結和苦惱。

他始終在追尋,世間萬物為什麼不能長留。他寫過一首《苦晝短》: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食熊則肥,食蛙則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東有若木,下置銜燭龍。吾將斬龍足,嚼龍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為服黃金,吞白玉?誰似任公子,雲中騎碧驢。劉徹茂陵多滯骨,嬴政梓棺費鮑魚。

詩人說,時光飛逝,是因為傳說中有六條龍駕日飛奔。那我就將龍足斬下,吃掉,這樣日夜就不會交替,時間就不會流逝。

但詩人很快就知道,這不過是一個美好的幻想,時光流轉,生命易逝,對任何人都是不可逆轉的。你看一代雄主漢武帝,現在也只是一堆白骨埋在了茂陵,而千古一帝秦始皇,死後消耗了大量的鮑魚,仍舊難掩屍體的惡臭。

言外之意,何況我們這些歷史中的小人物呢?

後人讀李賀的詩,總感覺到詩中強烈的死亡意識。

由於史料有限,我們已經無法還原李賀在長安的三年到底經歷了什麼,只能從他的詩中窺見他的消沉,與日漸暗淡的內心。

他對奉禮郎這種不入流的小官,顯然是不滿意的,但又迫於生計,不得不從。他在這個職位上,早起晚歸,疲於奔波,而陰森鬼魅的氛圍,無疑加重了他的陰鬱。

他可能在此期間生過一場大病,本來瘦弱的身子,變得更加不堪,20多歲已經老樣老相。

人生與詩,互相影響。

他的詩中,充斥著鬼、血、病、泣等暗黑之辭,一半是寫實,一半是心境。

某夜,他做了一個夢,夢到自己回到故鄉,醒來後寫了一首《題歸夢》:

長安風雨夜,書客夢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澗菉。

家門厚重意,望我飽飢腹。

勞勞一寸心,燈花照魚目。

夢到了母親的微笑,夢到了弟弟在勞作,最悲哀的是,夢到了妻子臨死不瞑目,像燈光照著死魚的眼睛,還在盼著丈夫歸來。「燈花照魚目」,悲從中來。

也許是在這個夢之後不久,李賀拖著病軀辭了官,離開長安。

那首享譽天下的《金銅仙人辭漢歌》,正是詩人從長安返回河南昌谷(今洛陽宜陽)途中所寫。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裡,東關酸風射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鹹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曹魏時期,魏明帝命人將漢武帝時立在長安的金銅仙人,運往洛陽。銅人被裝載上車前,竟潸然淚下。李賀用這個歷史傳說,寫出了自己的家國之痛,身世之悲,遭際之慘。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意境遼遠,想像力爆棚,被司馬光稱為「奇絕無對」。古今但凡寫詩的人,對這一句都愛不釋手,很多著名詩人都曾把它「偷過來」,寫到自己的詩裡。

有個叫石延年的宋朝人,對了一句「月如無恨月長圓」,遂成千古絕對。

有唐一代,號稱開創詩派的詩人不少,但真正將生命與詩歌融為一體,讓詩歌放射出奇異色彩的,恐怕只有李賀一人。

7

回到故居後,李賀或許有過片刻的歡樂,或許沒有。

很快,他又要面對現實的生計問題。

因為家庭陷入困境,他的弟弟先離開家,去江西謀事做。接著,李賀自己前往山西潞州,投奔韓愈的侄婿張徹。

在潞州幕府三年,李賀寄人籬下,借酒澆愁。

敏感的心,備受痛擊。

公元816年,秋天。他離開潞州,苦悶返鄉。第二年就因病辭世,年僅27歲。

史家普遍認為,《秋來》一詩,是李賀臨死前所寫的絕命詩。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

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思牽今夜腸應直,雨冷香魂吊書客。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死亡來臨時,詩人的哀思盡在詩中:這個秋夜,悽風苦雨,桐風驚心,衰燈昏暗。本以為滿腹文章,可以換來功名,增加生命亮度,進而推延死亡的到來。怎料功名不就,壯志成空,唯有香魂冷雨,悽厲鬼唱,遺恨地下,千年難消……

後來,李商隱為李賀寫傳記,說李賀臨死時,看見一位騎龍的紅衣使者來召他回去,李賀說母親還病著,他不願去。使者告訴他,天帝剛剛建成一座白玉樓,等你為此樓賦詩寫記呢!天上的差事很快樂,不苦呀!走吧!李賀獨自哭泣,一會兒就氣絕了。

李商隱是個諷刺高手。他寫這段靈異故事,其實是為了說明李賀短短的一生,懷抱奇才,卻屢遭排擠誹謗,不受待見。為什麼天帝特別欣賞他,而人間反倒不珍惜他呢?

自古天才多命苦,李賀逃不過這個定律。他生前苦極,死後紅極。

在生命最後的日子,他審定並編好自己的詩卷,總共233首。親人無可依託,遂交給好友沈子明保管。

多年後,沈子明想起這位亡友,不忍其天才被歷史遺忘,於是請求當時最著名的「小李杜」,一個為李賀的詩集作序,一個為李賀作傳。

至此,李賀在唐代詩壇,乃至整個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正式確立下來。

論天才早逝,他與初唐的王勃,成為後世最惦念和扼腕嘆息的兩個詩人;

論詩風浪漫,他被認為是屈原最純正的繼承人,無出其右;

論唐詩大宗,他與李白、李商隱並稱「唐詩三李」,冠絕百代;

論詩名之盛,他在詩仙、詩聖、詩佛、詩豪等等名號皆被佔盡的情況下,獨得「詩鬼」一名,震天動地;

論傳世影響,千年來,多少文壇大腕,為了他是仙是鬼,爭辯不休;

……

李賀生前曾自嘆「天荒地老無人識」,而今,我們可以替他大喊「雄雞一聲天下白」。

他的詩,他的名,不朽!

相關焦點

  • 達·文西魔咒:絕世天才和他「被嫌棄」的一生
    1519年,這位絕世天才帶著「蒙娜麗莎」在法國去世,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卻為人類留下了眾多的傑作和6000多頁神奇的手稿,整個世界為之驚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生前,達·文西是生活中十足的「乙方」,一生都在遭受各種嫌棄。
  • 中國最小的現役軍官,8歲被特招入伍,有何特殊作用?
    天賦過人何雪豪入伍那一年,才剛剛八歲,是我國現役士兵中年齡最小的,國家忽然把一個八歲的孩子招收入伍,肯定不是讓他去戰場上拼殺,而是看上了這個孩子身上存在的那份過人的天賦。"天才"是大部分人對於何雪豪的評價,從小母親就發現,自己這個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他實在是太過於聰明了,一歲的時候,別的孩子話都說不利索,何雪豪卻已經認識了數字,而且能做算數,母親一開始以為是小孩子亂說,瞎貓碰見死耗子,但後來發現不是,這個孩子就是可以聽明白大人嘴裡那些數字,而且可以進行運算。
  • 天才神童,12歲上高中,13歲被北大清華爭搶,他有何特殊之處?
    天才神童,12歲上高中,13歲被北大清華爭搶,他有何特殊之處?饒家鼎,出生於98年的天才神童,小時候在加拿大長大。從小就對數字表現出驚人的敏感性,對於數字,他有著過目不忘的本事。3歲時他就能夠清楚的說出父親聽的CD歌曲的時長,精確到秒數。他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數數,對於數字有著深深的執念。
  • 生的偉大,死得潦草:他是大唐第一才子,也是最坑爹的官二代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身為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為何會在20多歲的時候,有此心境悲涼的感嘆?今天給大家聊聊這位,大唐最耀眼的坑爹文人。在牢中的王勃日夜掛念父親,只求能在死前,跪在父親面前,懺悔告罪一聲:「孩兒不孝。」但是他沒意識到,這次的無妄之災,何嘗不是他的自負狂妄得罪了小人,被陷害?
  • 詩鬼李賀 | 他只活了27歲,憑什麼讓人懷念千年?
    李賀也是如此,七歲那年小試牛刀,作詩一首,就上了熱搜,名揚京城。而且這小孩,異常孤僻,整天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裡搗鼓寫詩。有一天,他媽媽把他趕出去,讓他上街玩玩。沒想到這小孩竟然一個人跑去墳場,研究墓志銘。甚至喊他回來吃飯都不願意。家人問他:告訴我你的夢想是什麼?這孩子平日裡呆滯的眼神此刻卻閃著光:寫詩!
  • 四本超然玄幻爽文:《絕世煉丹師:紈絝九小姐》廢柴也能變天才!
    四本超然玄幻爽文:《絕世煉丹師:紈絝九小姐》廢柴也能變天才!嗨咯!大家好呀,我是小編千秋,非常感謝大家能點進來。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我哦!如果你也喜歡玄幻類的小說就可以關注我唷!如果你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那就給小編賞個贊吧!
  • 愛因斯坦是絕世天才,為什麼他的孩子卻患有精神病?看完你就懂了
    愛因斯坦是絕世天才,為什麼他的孩子卻患有精神病?小編在高中時期實在分不清楚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之間的區別,可能這就是天才與普通人之間的區別吧。雖然愛因斯坦是世界上少有的絕頂天才,但是愛因斯坦的孩子很不幸都患有精神疾病,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愛因斯坦的孩子們。愛因斯坦前後一共娶過兩任妻子。愛因斯坦與她的第一任其實就像是我們現在的青梅竹馬的關係,很早便定下婚親,只是一直沒有成婚。
  • 詩鬼李賀:大唐第一倒黴天才,短短27年卻活成了千年傳奇
    到了七歲就可以作詩,讓當時的韓愈都大驚,年紀輕輕就有如此的天賦。到了十五歲,李賀就已經和李益齊名,很是厲害。詩鬼之稱李賀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能吟詩作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韓愈十分讚賞他的詩文,便親自到李家去見李賀,並讓他以自己來訪為題,即席寫一首詩。李賀想了想便揮筆疾書起來,不一會兒,就寫成了一篇古體詩《高軒過》。
  • 民間傳說他做了哪5件缺德事,只活到35歲!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從一代帝王的口中,韓信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可以想像到他有多麼的厲害。「源易緣」注意到,這位「戰神」或軍事天才,卻只活到了35歲,不僅英年早逝,而且未得善終。「源易緣」在以往的文章《傳說中的「白虎星」下凡:羅成文武雙全,因何只到活到了23歲》一文中,曾談到了另一位能徵善戰,且只活到23歲的羅成。相傳,羅成也曾是白虎星下凡。兩位英雄式的「武將」離世時,年齡都不算大。
  • 「學渣」中的天才:只活了32歲,卻留下3900個公式
    所有的成功都並非偶然,天才自古有之,但是若沒有與之對應的努力和汗水,也終將湮沒在歷史的滾滾浪潮之中。拉馬努金,一個被稱為"學渣"中的天才人物,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在被發現之前一直是眾人眼中毫無作為的學渣,在"伯樂"出現以後,硬生生地改寫了數學領域的歷史。
  • 中國天才13歲考上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他母親:我恨不得他死
    引子荀子的《勸學》中有這樣一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習和教育,所有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都十分重視,為此絞盡腦汁。中國天才13歲就考上了大學,卻遭中科院勸退,他的母親卻說:我恨不得他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印度貧民中的數學天才,只活了33歲,卻留下3900個公式沿用至今
    優秀人群中有一類人被冠以天才稱號。印度就曾出現了一位數學天才拉馬努金,他從小孜孜以求,不知疲憊地在數學世界探索,他的研究成果永流傳。數學是他貧困生活中的"一道光"有著數學天才美譽的拉馬努金,出生在印度的婆羅門家族。
  • 「學渣」中的天才:只活了32歲,卻留下3900個公式!穿越?
    一年後,帕凱亞帕學院將他錄取,結果連續2次掛了5門文科,再次被學校開除,連學位都沒拿到手。日子過得也是相當拮据,甚至到了吃不起飯的地步。然而在數學方面,他卻極具天賦。11歲,拉馬努金就掌握了部分大學數學的知識,13歲自學高等三角學。老師對這個「另類」不理解,同學也對他敬而遠之。而他只夢想著有一天不用為生活奔波,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數學中去。
  • 河南「神童」8歲成為特種兵,學費國家全包,他有何過人之處?
    什麼是天才,從古至今有很多名人志士給出過定義。有的人認為沒有所謂的天才,只要肯努力每個人都是天才;還有的人認為天才是經過期的培養形成的,否則只能像《傷仲永》裡的仲永一般,徒增傷悲;還有的人認為天才只和瘋子有一牆之隔。在每個人心中對於天才的定義都是不同的,就像在一百個人心中有一百個莎士比亞。
  • 絕世天才?印度女子14歲生下80歲嬰兒,怪病一身卻智商超群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絕世天才?印度女子14歲生下80歲嬰兒,怪病一身卻智商超群。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始於緣分。在我國古代經常會出現近親結婚這樣的事情,但大多數都是一些氏族為了保持自己的血脈,因此讓自己的後輩進行結婚,這樣就可以使得家族的財產地位繼續傳承下去。
  • 陳年舊事|大唐
    四敵環繞,內憂外患下,還能依然這麼頑強的政權,歷史上恐怕沒有過,今後不大可能出現。 就好像一個人前半生曾經做過一番大事業,中年不幸遇上重病,只剩下半條命,之後各種人生打擊各種悲慘,但是依然堅強地挺過後半生,活出了一個比較高的壽命,還為後人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這個生命力實在是強大。
  • 大唐宰相武元衡:長安城內死,千秋史上名
    雖然白居易比武元衡小十幾歲,但是兩個人一向性格相投,經常以詩歌互相唱和。武元衡非常欣賞白居易這位詩歌天才,而白居易看向武大人的目光,既有佩服,還有羨慕,隱隱地還有一絲嫉妒。沒辦法,誰讓這位武元衡大人既有詩才,又有滿腹安邦定國之計呢!
  • 大唐國力強盛,皇帝卻命不好,21個皇帝13個不得好死
    大唐國力之強盛,為歷代封建王朝之冠。秦、隋不如唐朝國運綿長,兩漢不如大唐疆域廣大,宋朝乏其雄武,大明無其文治燦然,清朝又絕無唐的開放氣魄。安史之亂爆發後,他倉皇逃到蜀中避難,太子李亨玩了一出不告而別,自行跑到靈武即位為帝,即唐肅宗,強迫玄宗退位為太上皇。安史之亂初定後,玄宗回到長安皇宮,立即遭到肅宗軟禁。他先是被逼從原住的皇宮遷出,又被嚴密提防,臣子不能入見,玄宗也不能外出,變成了個還活著的死人。玄宗以老邁之身千裡輾轉於蜀中和關中,健康狀況一直不錯,但自從被肅宗軟禁之後,身體一夜之間垮掉,大概是嚴重的心理失衡,導致病發而死。
  • 小說推薦:《絕世神醫之逆天魔妃》
    《絕世神醫之逆天魔妃》作者:蕁秣泱泱內容介紹:「妖孽,離爺遠點!」某女一臉嫌棄。某男憤然撕衣,露出胸膛紫紅印子,垂眸欲泣道:「小歌兒,吃幹抹淨就想開溜,始亂終棄麼?你昨天還說,從此以後我就是你的人!你這個負心漢!」「**,爺什麼時候說過!人都暈了!」
  • 穿越重生文:王牌特工一朝穿越,成了慘遭逼婚而死的丞相之女!
    他將她緊握在手中,然而她如同細沙般流走……他所謂的愛,對她來說卻是負擔,是恐懼……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放手……她的心不容許自己對他有所留戀,卻活在了痛苦之中,日日盼著他來尋她……從三石起,從三石終,是孽還是緣……第二本:《紅妝至尊:邪帝溺寵小蠻妃》點擊下方卡片免費閱讀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