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宰相武元衡:長安城內死,千秋史上名

2020-12-20 金娃趣說

一、巨變前夜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6月2日,天色漸漸暗下來,已是初夏的長安城籠罩在暮色裡,漸漸涼爽的空氣中仿佛浮動著一些令人不安的氣息。

在距離大唐權力中心—大明宮不遠處的靖安坊,有一座高宅大院內逐漸亮起火紅的燈籠,燈光將大大的「武」字映照得清清楚楚。

這裡正是當朝宰相武元衡的府邸。

時任大唐宰相的武元衡此刻坐在花廳裡,正在和三位前來拜訪的同僚暢飲閒談。

武元衡像,網絡圖

談話進行得很愉快,因為前來拜訪的客人都是平時和武元衡很談得來的幾位:

最年輕的那位,正是大唐詩人白居易,此時他擔任太子左贊善大夫一職,平時的差事就是輔佐太子。

雖然白居易比武元衡小十幾歲,但是兩個人一向性格相投,經常以詩歌互相唱和。武元衡非常欣賞白居易這位詩歌天才,而白居易看向武大人的目光,既有佩服,還有羨慕,隱隱地還有一絲嫉妒。

沒辦法,誰讓這位武元衡大人既有詩才,又有滿腹安邦定國之計呢!另外人家居然還長得很帥,雖然現在年紀大了,可是在薛濤那樣的才女面前,白居易居然也沒佔多少上風!

不過這一點兒都沒有妨礙白居易對這位宰相大人的欽慕,因為無論按照什麼標準,這位宰相都應該成為自己的人生楷模和學習典範:雖然出身於武家,和那位曾經稱帝的武則天沾親戚,可是當今天子居然一點兒都不忌諱他,反倒十分欣賞他的忠心侍君,所以一直都很倚重他,仕途就一向平順。更重要的是,人家雖然官做得大,可是一點兒都不傲氣,特別平易近人。

白居易像,網絡圖

在場以欽慕眼光看向武元衡的,還有另一位官員,不過他的目光中還多了些擔憂,他就是御史中丞裴度。

武元衡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裴度一直記得這一點,他記得武大人主政西川的日子:當時蜀亂剛剛被平定,蜀地的軍用物資、金銀財帛都被前任官員洗劫一空,剛剛脫離戰亂的百姓難免怨聲載道。

當時朝廷派了武大人去蜀地擔任劍南節度使,治蜀七年,政績斐然,百姓生活富庶,引得周圍的少數民族都紛紛前來歸服,這在蜀地實在是並不多見的情形。

關鍵是他發現了自己,裴度想道,這世上還有什麼比被上級賞識更幸運的事呢?當武元衡提拔自己為掌節度府書記時,裴度覺得自己真是足夠幸運。

此時裴度看向武元衡的目光不由的就又多了些感激。隨著武大人回京任職,他也被調回京城。和武大人接觸得越多,他就越欽佩這位為人忠厚、為官清正的老上級。而他自己,也在不知不覺間和武大人越來越像。

裴度像,網絡圖

「武大人這次奉聖命出徵淮西,可見當今聖上志在削藩。只是那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在當地根深蒂固,成德和淄青的節度使王承宗、李師道又都和吳元濟暗中勾結,朝廷中現在反對削藩的大臣眾多,這次削藩勢必是阻力重重啊!」

說話的是最為老成持重的戶部尚書李絳,說話時他眉頭緊鎖,顯得憂心忡忡。

聽李絳這麼說,裴度的眉頭不由也微微一皺,不過他再抬頭看向武元衡時,臉色卻不由一緩,沉聲說道:「李大人說得自然不錯,不過這藩鎮割據早就成為朝廷大患,削藩只是早晚的事!如今朝廷之上雖然像我等力主削藩的人少,但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大計,我輩又怎麼能輕易退縮!」

幾句話說得十分慷慨激昂。

武元衡讚許地看了看裴度,微微點頭,笑道:「李大人說的我怎麼會不知道?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現在吳元濟反叛,背後支撐的勢力可不就是王承宗和李師道等人?吳元濟一旦被剿滅,王李二人遲早也要被清剿,他們怎麼會不急?這幾方勢力勾結在一起,現在居然是一點兒都不隱避的!你們不知道,王承宗和李師道已經多次派人來,許我以重金,只要我勸說聖上萬萬不可削藩!」

「武大人怎麼回復他們?」白居易看向武元衡,問道。

「那還用問,武大人自然是嚴詞拒絕了!」裴度昂然說道。

「知我者,中立也!」武元衡笑著點點頭,不由伸出手指來點了點白居易:「樂天,論做詩,你行;論知人,還是要數中立!」中立是裴度的字。

薛濤像,網絡圖

白居易笑著搖搖頭,還沒來得及說什麼,李絳就把話頭接了過來:「這正是我最擔心的呀,老武!李師道他們這些大老粗,一向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慣了,怎麼肯甘心輕易就範?就是在這朝廷之中,也不知道他們已經收買了多少官員!不然聖上幾次說起削藩一事,這些朝廷大臣又怎麼都只會裝聾作啞?」

「哼哼!」聽李絳如此說,武元衡不由不屑地輕哼一聲:「我大唐官員做到這種地步,也著實可悲!」

「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古就是這樣的道理!」李絳說道,「我只怕他們對你們先禮後兵,如果勸說不聽,只怕就要和你們動硬的了!」

說到這兒,他擔憂地看著武元衡和裴度:「力主削藩的大臣,現在就你們二位最扎眼!他們那些人說不定早就對你們恨之入骨了!所以最近出入千萬要多加小心!----我聽說這些日子已經有不少可疑人物湧進了長安城。老武,萬一哪天他們狗急跳牆對你們不利,你們總要提前有個準備!」

「他來任他來!」武元衡沒有絲毫懼色,說道:「難道我還怕他們?」

「大人不怕,我自然也不怕!」裴度笑道,「以身赴國難,有何懼哉!」

「二位大人好樣的!」白居易看著武裴二位,不由鼓掌大笑道:「如果我大唐都是像你們這樣的豪壯之士,那將會是何等盛事!可惜我現在官微言輕,又隸屬太子府,不能像二位大人一樣在朝堂之上挺身而出,他日有機會,一定仿效二位大人,臨危紓國難,解民於倒懸!」說完,他舉起酒杯,十分豪爽地把杯中酒一飲而盡!

二、夏夜新月

武元衡站在門口,看著三位訪客先後離去的背影,久久不願意返回。

「咚,咚,咚……」遠處的暮鼓響了起來,馬上就要宵禁了。

武元衡緩緩地走在燈光下,光線很柔和,有些像方才席間流露的同僚情誼,是一直以來溫暖著他的,他也至為珍惜。

吹過臉龐的微風有些涼了,微醺的醉意朦朧中,他在院子中徘徊著。

一彎新月掛在天邊,顯得夜色更加寂靜。

武元衡緩緩在院中走著,很多往事湧上心頭:年少狀元及第時的歡暢,擔任華原縣令時的兢兢業業,還有來自德宗的賞識,一年之內官職連升三級,那是多少人都夢寐以求的!而其實,自己只不過是安分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已。

唐憲宗像,網絡圖

大唐正在迎來一個更好的時候。武元衡想道,想起當今聖上剛即位不久就表現出來的革除弊政的決心,以及一系列重用賢臣的表現,他覺得心裡無比欣慰。

聖上對自己所處的形勢了解得非常清楚,這很好,只有認識清楚才能勇於決斷,他願意盡己所能,幫助聖上做出有益國民的勇敢決斷。

大唐之前亂得太久了。武元衡的目光望向天邊,新月正在天邊緩緩沉下去,有雲層隱現在天際,地上的燈光也正在漸次暗去,很多人家已經進入了睡夢之中。

這樣的安寧應該永久持續下去,要長久保有這份安寧的首要前提,目前就是削藩!

這樣想著,武元衡覺得胸中升騰起一股浩然長氣,為大唐百姓,為當今聖上,他無所畏懼。

三、身死長安城

次日清晨,天還沒亮,武元衡已經行進在了上朝的路上。

侍衛手中的燈籠在晨風中搖晃著,在寬闊的大路上照出不太遠的一段距離。武元衡騎在馬上,清晨的涼風讓他十分清醒,他像往常一樣欣賞著這仍然在沉睡中的城市,聽著馬蹄發出的清脆響聲,看著遠方正在緩慢變換著顏色的朝雲,他的內心突然覺得十分幸福。

為了大唐的富足與康盛,鞠躬盡瘁也無憾!

突然,一陣尖銳的呼嘯聲從不遠處響起,不知從哪兒射來幾支利箭,侍衛手中的燈籠紛紛落地,而後在紛沓而來的靴聲中依次熄滅。

一絲涼意突然在脖子那兒一閃,只是一瞬間,武元衡的目光掠過天邊,太陽正緩緩掙脫雲層的束縛,噴薄欲出。

大唐,你要走好!

最後一刻,他的心裡只有這一個聲音。

相關焦點

  • 返回京城,詩人宰相武元衡《途中即事》:自笑紅塵裡,生涯不暫閒
    同年冬天,武元衡奉命入蜀,接替高崇文,任劍南西川節度使。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蒼,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縣)人,是有名的「詩人宰相」,其五言詩甚得人推崇,每每有新作問世,都有樂工譜曲傳唱。在政治上,他是唐憲宗削藩政策的堅定支持者。元和十年(815年),武元衡被淄青節度使李師道派人刺殺於上朝途中。
  • 震驚大唐帝國的603恐怖殺人大案紀實:藩鎮與中央的權利博弈
    只聽嗖嗖幾聲,僕人們手裡的燈籠已經被暗箭射滅,行走在武元衡前面負責導引的僕人中箭落馬。武元衡還沒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一個青衣蒙面者,手執大棒,上來照著他的腿上就是狠狠一棒,武家的僕人那裡見過這種陣仗,頓時四散逃走,武元衡被這夥刺客挾持到靖安坊東北的外牆下,一刀揮下,大唐的宰相就身首異處,橫屍街頭。就在同時,裴度也在通化坊門口遭遇到伏擊。
  • 長安十二時辰:毀滅長安的兇手死了,為什麼看得人卻如此難過?
    毀滅長安的兇手們死了,為什麼看得人卻如此難過?兇手之一:徐賓熱播部《長安十二時辰》大結局了,幕後黑手居然是靖安司的八品小吏徐賓,一個老老實實,勤勤懇懇,兢兢業業鑽研大案牘術的人,他為了要當宰相,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騙過了李必張小敬何執正等人,利用了龍波、何孚狼衛等人,策劃實施了這個毀滅長安的驚天大案。
  • 《長安十二時辰》中大唐宰相才官居三品,那一品大員是什麼檔次?
    《長安十二時辰》最近可謂大火了一把,原因也和其注重細節、還原了天寶年間風貌有關。劇中時間設定為天寶三年,正是唐玄宗廢勤儉而擇奢靡的時候,楊玉環已經入宮;玄宗在天寶元年改變了部分官職名,劇中「林九郎」的原型李林甫正是在這一年改為右相兼尚書左僕射,加光祿大夫。
  • 大唐宰相,房玄齡故裡相公莊
    文 | 康愛華登高懷遠,魅力梭莊一個大唐宰相誕生的地方,足以令人嚮往,房玄齡故裡相公莊,真是一塊風水寶地,人才倍出,歷史輝煌。九月初八,我們有緣走近梭莊,探古尋幽,登高懷遠。大約九點,我們在相公莊街道辦門口集合,一行小車隊很快到達梭莊村委,眼前的幾塊大理石碑,醒目地告訴人們屬於梭莊的榮譽:2011年1月18日,梭莊村被評為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2015年,梭莊古建築群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授予「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文化遺產單位」。
  • 武元衡與薛濤的曖昧之情
    武元衡(758年一815年),唐代詩人、政治家。字伯蒼,河南偃師人,是武則天的曾侄孫。
  • 解密《長安十二時辰》之「程參」:大唐男兒的詩和遠方
    二十歲時到長安參加科舉,原本志在必得,結果名落孫山。後來契丹進犯大唐,高適興衝衝地奔赴邊塞,滿懷豪情地寫下「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意思是想像漢代大將衛青、霍去病那樣在邊塞立功封侯。然而希望很快落空,因為上司根本沒把他看在眼裡。
  • 依託長孫無忌墓 武隆將建大唐宰相城
    位於武隆的大唐宰相城,就是籤約項目之一。按照規劃,武隆將依託長孫無忌墓,以唐朝文化為主題,建設江口烏江大橋、石牌坊、唐風步行街及建築物群、長孫無忌紀念館、大唐風韻館,打造大唐宰相城文旅項目。近期長孫無忌墓將啟動整體修繕工作。
  • 長安十二時辰:拍攝場景搭建總面積70畝,這齣大唐反恐24小時我服
    總之就是一句話概括劇情:一部大唐反恐24小時,這不嫌疑劇按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讀秒。一部劇,講一天的故事,兩個核心人物,幹一件事兒:拯救長安。在唐朝天保三年上元節這天,一夥狼衛混入長安城,企圖縱火。靖安司司丞李必聯手死囚張小敬,一起保衛長安。懸疑、謀略的主線,加上「限時營救」的緊張感,撐起了整個劇。
  • 長安又見顏真卿
    他在長安出生成長、師從名家;從政後,經歷的一次次貶謫與擢升,都始於長安;逾古稀徵叛亂,長安終成他不斷回望卻無法安抵的故鄉。  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顏真卿的一生,與長安無法分開。  1300多年後,長安又見顏真卿。
  • 大唐的國士無雙:孤懸海外獨自打下6個郡,千辛萬苦也要回歸長安
    「當然是太陽遠,你爹那輩子人,大半都是在長安過來的,但將軍我還真沒見過誰在太陽上來咱沙洲的。」「將軍,那為什麼舉目見日,卻傾盡此生見不得長安?」「哪怕是將軍我,也只在夢中見過長安城呢,據說長安城西門有個大石碑,上面刻的是:此去西域九千九百裡,如果有一天真能踏足長安,我死也知足了。」「那麼將軍,那一天究竟什麼時候會來?」
  • 《長安十二時辰》主角李必原型竟是杭州老「市長」
    當時皇帝在和宰相張說下棋,皇帝聽說他是神童,就讓張說試試他的才能。張說出題,讓李泌論證「方圓動靜: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李泌對答:「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張說立馬拜賀皇帝,國家得到了天才少年。皇帝很高興,賜小李泌財帛,命李家好好培養他。此後,宰相張九齡等人也非常看重李泌,稱他「小友」。
  • 這位唐朝宰相上班途中遇刺,隨侍身負重傷,一頂氈帽救了宰相一命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初三清晨,宰相武元衡、斐度在去往上朝的路上,分別遭遇刺客的暗殺,朝野上下大為震驚。武元衡當場殞命,而斐度只是受到一點輕傷,幾天就好了,他為啥如此幸運呢?因為斐度頭上戴著一頂高高的大氈帽,救了他一命。裴度先後輔佐過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是唐帝國著名的宰相,做事剛毅果斷,與同為宰相的武元衡全力支持唐憲宗,消除藩鎮給朝廷帶來的威脅。
  • 劉文靜是大唐開國功臣,手握免死金牌,為何最終還是難逃一死?
    因為,他是李淵起兵的核心成員,是大唐立國的主要策劃人,屬於李唐王朝的奠基人。當初李淵起兵晉陽,核心骨幹除了幾個兒子以外,最為倚仗兩個人,一個叫劉文靜,另一個則叫裴寂。他們一個是晉陽令,為朝廷委派的晉陽行政長官,李淵名義上是在他的地盤上混。一個則是晉陽宮監,掌管晉陽府庫,李淵起兵的錢糧物資都得倚仗他。
  • 瓦崗系大唐宰相:一個讓李世民頭疼,一個親手滅了長孫皇后家族
    許敬宗苦苦哀求,終於逃過一死。許敬宗死裡逃生,之後就投奔了瓦崗軍。李密早就知道許敬宗筆鋒犀利,就讓許敬宗與魏徵一起同掌記室。這件事情,典出《新唐書.許敬宗傳》,原文是:「善心為宇文化及所殺,敬宗哀請得不死,去依李密為記室。」李密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魏徵和許敬宗是李密的兩個筆桿子,在瓦崗軍的時候,兩人朝夕相處。
  • 長安又見顏真卿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他在長安出生成長、師從名家;從政後,經歷的一次次貶謫與擢升,都始於長安;逾古稀徵叛亂,長安終成他不斷回望卻無法安抵的故鄉。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顏真卿的一生,與長安無法分開。1300多年後,長安又見顏真卿。真跡現世:唐代家族墓葬中的意外發現唐皇城,雄踞於長安城北的龍首原上。
  • 宰相只是寫了「青鵝」兩字,為什麼武則天要把宰相滿門抄斬了?
    被武則天滿門抄斬的宰相叫裴炎,歷史上關於裴炎之死,有好幾種說法。 我是風雲,我們來聊聊,到底是誰害死了裴炎?
  • 科舉史上最搞笑事件:大唐宰相任考官一個人也沒有錄取
    李林甫差之毫厘、謬之千裡,消息傳出,世人譏諷其不學無術,送一外號「弄獐宰相」。從此,「弄獐」一詞就成了寫別字的典故。直到數百年後,蘇軾在賀友人生子詩中仍不忘調侃:甚欲去為湯餅客,惜愁錯寫弄獐書(宋人有小兒滿月吃湯餅的習俗)。李林甫任相19年,把持朝政,打擊政治異已,尤其對有可能對自己權力形成威脅的士子更加嚴加防範,為此不惜上演了一出貽笑古今的大笑話。
  • 問政人文 | 大唐「長安女子圖鑑」:她們也曾努力活過愛過
    高惠通這名史書上無載的女子便是其中一員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六月五日,高惠通被選入內,成為尚是秦王的李世民的刀人。刀人,是隋煬帝始設的女官,身穿赤邊黑裳,趨侍左右。雖然位階低下,但肩負著護衛重責(關於女官刀人,目前有兩種說法,本文採葛承雍先生的「女侍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