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史上最搞笑事件:大唐宰相任考官一個人也沒有錄取

2020-12-20 唐風宋月

從隋文帝創製科舉考試制度以來,歷代的科舉考試都是統治者攬延人才一種手段。

相對而言,唐代的科舉考試制度還算公允公平,它改變了魏晉南北朝以來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的用人體制,讓更多的草根階層知識分子參與到政治活動中來。科舉制度並非完美無缺,漫長的科舉歷史長河中難免會發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唐玄宗天寶年間的一次「零錄取」事件,至今仍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

唐玄宗暮年,沉湎於盛世浮華與溫柔鄉,以為天下無復可憂,深居簡出專以聲色自娛,把「外朝」交給李林甫,「內朝」交給高力士。

李林甫是唐宗室,嚴格算起來,他是如假包換的「皇叔」。李隆基放權給他,應該與此有關。歷史上,李林甫的出名除了為人歹毒狠辣「口蜜腹劍」之外,還有就是經常鬧笑話,是個別字先生。一次,他的表弟家中生了男孩,李林甫作書道賀,提筆寫道「聞有弄獐之慶」(古稱生子為弄璋,生女為弄瓦),璋是玉器,獐是動物,獐頭鼠目更不是什麼好話了。李林甫差之毫厘、謬之千裡,消息傳出,世人譏諷其不學無術,送一外號「弄獐宰相」。

從此,「弄獐」一詞就成了寫別字的典故。直到數百年後,蘇軾在賀友人生子詩中仍不忘調侃:

甚欲去為湯餅客,惜愁錯寫弄獐書(宋人有小兒滿月吃湯餅的習俗)。

李林甫任相19年,把持朝政,打擊政治異已,尤其對有可能對自己權力形成威脅的士子更加嚴加防範,為此不惜上演了一出貽笑古今的大笑話。

天寶六年(747), 玄宗「欲廣求天下之士」,傳詔開科取士。杜甫等一大批全國知名的才子奔赴京師參加「制舉」考試。李林甫得知消息後立即高度緊張起來:他雖是宰相卻心胸狹隘,武大郎開店比自己高的全不要,朝中能力水平和他在伯仲之間的同僚他總是想方設法打擊迫害,深受玄宗信任的張九齡、嚴挺之、賀知章、李邕、李适之、房綰等一大批官員就是被他排擠出了朝堂的。他尤其嫉恨因為文學才能而得到封賞進官的士人,害怕這些人通過科舉登堂入室得到接觸玄宗的機會,揭穿他專權跋扈的本來面目。於是以「舉人多卑賤愚聵,恐有俚言汙濁聖聽」為由,建議玄宗收回成命。玄宗聽了將信將疑,於是改旨要地方州縣對應試的舉子先行做好摸排揀拔工作,將那些卓爾不群的,報上名來(「精加試練,灼然超絕者,具名送省」),再交由尚書省「試以詩、賦、論」。

尚書省擔任考官的自然是宰相李林甫,結果千裡迢迢、滿懷希望來參加「制舉」考試的士子,全部名落孫山。居然沒有一個人被錄取,開創了中國科舉史上天大的笑話。更令人稀奇的是,李林甫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冒天下之大不韙,厚顏無恥地向玄宗上表稱:天下賢士都已經在為國報效而沒有遺漏,聖朝無隱者,人盡其材、物盡其用,堯舜湯禹上古之明君亦不過如此!

聰明一時、糊塗一世的唐玄宗,居然輕信了李林甫的謊話,默認了這樣的考試結果。

參加這次考試被愚弄的除了詩聖杜甫之外,還有著名詩人高適和元結。碰上李林甫這樣的主考官,就算是才高八鬥也只有徒喚奈何了。

在人類考試的歷史上,李林甫保持的這個零錄取率紀錄至今仍沒有人打破。李林甫也被牢牢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相關焦點

  • 中國科舉史上最厲害的一場考試:出了8位文壇大家和9位當朝宰相
    在中國科舉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響亮的名字「狀元」。一千三百年來,這個名字風靡過整個中國大地。
  • 科舉史上最牛的一門三狀元,出了兩位宰相一位將軍,父親也是進士
    上千年科舉史上,嫡親三兄弟能夠獲此殊榮的,僅此一例。陳堯佐自幼聰慧,小時與兄長同讀詩文,陳堯叟還沒有讀熟之時,他就已經能流利背誦。端拱元年(公元988年),陳堯佐進士及第,歷任魏縣、中牟縣尉,後升任開封府推官。然而由於果敢直言,激怒了宋真宗趙恆,於是被貶為潮州通判。
  • 科舉考試原本是吏部主持,為何後來成了禮部的差事?
    可有一個現象卻讓人十分不解,科舉考試也屬於國家選官、授官的範疇,為何卻讓禮部主持而不是吏部呢?其實,隋代及唐初的時候,科舉考試一直是由吏部主持的,開元年間發生了一件科舉史上著名的「二李紛爭」,這個事件以後,科舉進行了改革,此後科舉的主持便移交到了禮部。
  • 大唐宰相武元衡:長安城內死,千秋史上名
    在距離大唐權力中心—大明宮不遠處的靖安坊,有一座高宅大院內逐漸亮起火紅的燈籠,燈光將大大的「武」字映照得清清楚楚。這裡正是當朝宰相武元衡的府邸。時任大唐宰相的武元衡此刻坐在花廳裡,正在和三位前來拜訪的同僚暢飲閒談。
  • 古代科舉與現代高考錄取制度的對比——管窺陳春秀事件引發的反思
    最近陳春秀被冒名頂替上大學事件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爭議,為何從去年河南的王娜娜再到今年的陳春秀,此類事件會層出不窮。作為高等教育世界第一大國的中國,從隋唐科舉到現代高考我們經歷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下面通過對比古今的考試錄取制度來進行辨析反思。
  • 大唐王朝年間,唐太宗推行科舉制度,對國家的好處竟然有這麼大
    小編今天要講的是大唐王朝的科舉制度對整個王朝有多大的影響呢?在歷史當中我們說到古代最強盛的王朝一般都是唐朝,為什麼唐王朝有那麼強盛呢?現在有很多的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已經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那就是唐王朝發展的科舉制度從全國招攬有能力的人來治理國家,為唐王朝服務。
  • 這是奧運史上最搞笑事件,曾愚弄全世界!水落石出後令人開懷大笑
    百年奧運史上,出現過很多優秀的運動員,比如劉翔、孫楊等明星運動員,然而奧運史上也並非是乾乾淨淨的,也曾出現過一樁非常搞笑的事情。對很多人來說,聰明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您有沒有想過,有的人卻是聰明裝傻。最可怕的還是公然裝傻!
  • 日本人居然考中了唐朝科舉進士?大詩人王維:老外有我厲害嗎?
    全天下學子數十萬人,每三年才考一次,層層選拔,到會試僅錄取進士一兩百人,這錄取率確實堪比今天的高考狀元。阿倍仲麻呂作為一個外國人,去參加科舉,還能中進士,這不得不讓人驚訝他的才華。這日本人未免太厲害了吧?
  • 公平公正的唐代科舉考試
    張倬,是著名宰相張柬之的孫子。考試落第後,失魂落魄的他,頭頂《登科記》一書在大街上邊走邊喊:這才是千佛名經啊。這,是發生在盛唐時一幕。皇帝的外孫,宰相的孫子,這出身,夠高貴的吧!本事不夠,就是考不上!在古代,科舉場的競爭實在太激烈了。全國統一考試,即便是明清時期,一次也就錄取幾百號人。在唐代,進士科、明經科合在一起,一年才錄取120人上下。
  • 「連中六元」有多難,在我國科舉史上,只有一個人真正做到了!
    正常來講,三年一考,每次錄取的人數雖然不等,但一般不會超過三四百人,每一屆都那麼多的人考,想要進入前幾百名,談何容易?而且不是每一個讀書人都有資格上京趕考的,你必須去獲取這資格,想要獲取這資格,你又必須通過縣試,府試,院試,鄉試的考核。你才有資格參加會試,然後競逐最後的殿試。在中國古代的科舉考試當中,有一個說法叫做連中三元,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
  • 唐朝的一場科舉考試,改變了多少詩人的人生?
    科舉進身的宰相就有狄仁傑、張柬之等名人,還有詩人王勃、楊炯、宋之問、杜審言、陳子昂、賀知章等大咖出現在了科舉的考場上,開元年間的名相姚崇、宋璟、張說也是武周時參加的科舉。這一時期,科舉成了全民運動,士子汲汲於功名,每年進京者絡繹不絕,有時多達數千人。那唐代詩人的科舉之路,是苦盡甘來,還是茫茫苦海呢?
  • 作為唐代公考的科舉制,真一團黑嗎?289年6000牛人名單說明事實
    還是陳寅恪的觀點深入人心:大唐打破階層固化的最有效手段,在於唐承隋制,厲行科舉。這也是唐何以能存在近300年、延續20多位皇帝,並成為「史上最強盛朝代」的制度支柱。陳寅恪說,唐代施行的科舉,雖然不如往後的宋明清那麼成熟開放,但依然是前所未有的格局。
  • 萬物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理應最公平的科舉經歷了多少罪惡?
    雖然有科舉制的存在,但是徇私舞弊也一直存在,從隋煬帝建立科舉制到今天,歷史上存在著很多次的舞弊事件。大唐天寶二年的科舉考試發生了一件奇葩事,這一年的狀元居然交了白卷,。如果說唐朝的科舉舞弊是因為科舉制剛建立沒有多久,制度還不是太完善的話,那麼在宋朝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科舉制在宋朝已經進行了制度的完善,很多簡單的舞弊已經實現不了了,但是這並沒有讓舞弊消失於歷史長河中。
  •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都是誰?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都是誰?宰相連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歷史上只有遼以宰相為正式官名,其他朝代卻都另有正式官名。其職權管轄廣狹程度也各有不同,行使職權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秦和西漢時的宰相指相國或丞相,御史大夫是副職。
  • 大唐國運289年:獨木橋上,擠滿了頂流詩人
    有學者做過統計,貞觀年間的宰相,只有房玄齡、溫彥博二人是隋朝進士,許敬宗一人是隋朝秀才,其餘二十幾人都未通過科舉考試,沒有正式「文憑」。貞觀年間科舉取士名額不多,成為高官的更是少之又少,青史留名的進士,不過只有上官儀等幾位御用文人,也沒有多少人會為了這個考試老死於文場。科舉萌芽之初,詩歌也只流行於上層社會。
  • 宰相到底是多大的官,都什麼人被稱為宰相呢?
    說起宰相,有人說相當於現在的總理,也有說相當也我們國家的副主席,可是我翻遍二十四史,也壓根兒就找不到這麼個官職。為什麼對於這個官職沒有記載呢?因為宰相壓根就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崗位,而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泛指一些權傾朝野的大官。而在大唐王朝,可以被稱為宰相的,只有兩種人。
  • 張說,策論天下第一的唐朝宰相
    ,其實是在隋朝末期,楊廣做皇帝的年代,隨著李淵定都長安,在武德初年,參加了第一屆唐朝的科舉考試,一舉奪魁。最有名的一次,就是李世民在建國初期,要出門打獵,而孫伏伽據理力爭,打消了皇帝出去玩的念頭,同時自己也是加官進爵。敢讓皇帝加班,也算是古今第一人。
  • 大唐女法醫小說蘇伏結局 拋出史上最難選擇題
    大唐女法醫小說蘇伏結局 拋出史上最難選擇題時間:2020-02-20 14:16   來源:妝點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唐女法醫小說蘇伏結局 拋出史上最難選擇題 妝點網 怎麼感覺大家都在站冉顏和蘇伏,冉顏面對蘇伏的身體誘惑,竟然感嘆從未見過如此完美的身體!
  • 中國科舉史上「三元及第」僅13人,廣西佔其二!
    在廣西桂林靖江王城南面的正陽門樓闕上,有一塊題有「三元及第」的牌匾,它記載著廣西在1300年科舉史上的輝煌時刻。
  • 科舉制度簡介
    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初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