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一些軍隊或一個國家都有在家登記制度,每個國家叫的名稱也不一樣。我們在對歷史的時候,看著各朝各代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官職名稱搞不清楚。
說起宰相,有人說相當於現在的總理,也有說相當也我們國家的副主席,可是我翻遍二十四史,也壓根兒就找不到這麼個官職。
為什麼對於這個官職沒有記載呢?因為宰相壓根就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崗位,而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泛指一些權傾朝野的大官。
而在大唐王朝,可以被稱為宰相的,只有兩種人。
第一種:三省長官三省是什麼?
中書省,老大叫中書令。
尚書省,老大叫尚書令。
門下省,老大叫門下侍中。
其中,因為尚書令權力實在太大,再加上唐朝初年某個小夥子就在這個職位上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然後當了皇帝,於是尚書令就成了一個十分敏感的位置,誰坐上去就跟架在火上烤一樣,結果,尚書令就成虛設了,而尚書省的日常事務,也漸漸的交到了尚書令的下屬,也就是左右僕射的手中,畢竟有兩個人,可以互相制約嘛。
所以,在唐高祖的武德年間,宰相基本上指的就是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以及左右僕射,一共四個人!對了,左右僕射那個射,不讀she,讀ye。
宰相還能兼職?是的,能。
這種情況叫做以他官入相,也就是說你本來可能只是一個某部的小侍郎,並不是三省長官,但是皇帝大人覺得你這個小同志姿勢水平不錯,將來大大的有前途,所以就給了你一個加銜,批准你可以和三省的宰相們一起議論國家大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代表著你也是一名光榮的大唐宰相啦。
種情況最初發生在貞觀年間,剛開始的動機是李世民同志剛剛登基,需要把自己秦王府的那一班人馬插入國家體制中,但是人家宰相早已經有人了,就算你是新皇帝要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得有個過程,起碼錶面工夫要做到,直接就把人家換下來,這吃相太難看了。還有就是自己的幕僚們實在官職太低了,直接就坐火箭一樣的升到宰相,難免讓人在背後戳你脊梁骨。
那麼宰相有在哪裡辦公呢?
如果你已經當上一名光榮的大唐宰相了,你就要去政事堂辦事兒了。政事堂是個啥?
唐代的宰相與秦漢時的最大不同,那就是秦漢時期的宰相,是一個人,屬於獨相制,而唐代的宰相是好幾個人,屬於群相制。
既然是群相制,那就必須大家在一起討論,而這個討論政事的地方,就叫做——「政事堂」政事堂剛開始,是設置在門下省的,因為門下省的職能是封駁奏疏,所以宰相們很容易在門下省扯皮,為了方便讓宰相們罵的痛快,結果就把政事堂放在門下省了。
好了,如果你明白了這些,再去看唐史,會發現很多以前沒有搞明白的問題,現在就會清晰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