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到底是多大的官,都什麼人被稱為宰相呢?

2020-12-16 濤濤新鮮事

現在的一些軍隊或一個國家都有在家登記制度,每個國家叫的名稱也不一樣。我們在對歷史的時候,看著各朝各代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官職名稱搞不清楚。

說起宰相,有人說相當於現在的總理,也有說相當也我們國家的副主席,可是我翻遍二十四史,也壓根兒就找不到這麼個官職。

為什麼對於這個官職沒有記載呢?因為宰相壓根就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崗位,而是一個籠統的稱呼,泛指一些權傾朝野的大官。

而在大唐王朝,可以被稱為宰相的,只有兩種人。

第一種:三省長官三省是什麼?

中書省,老大叫中書令。

尚書省,老大叫尚書令。

門下省,老大叫門下侍中。

其中,因為尚書令權力實在太大,再加上唐朝初年某個小夥子就在這個職位上發動了玄武門之變,然後當了皇帝,於是尚書令就成了一個十分敏感的位置,誰坐上去就跟架在火上烤一樣,結果,尚書令就成虛設了,而尚書省的日常事務,也漸漸的交到了尚書令的下屬,也就是左右僕射的手中,畢竟有兩個人,可以互相制約嘛。

所以,在唐高祖的武德年間,宰相基本上指的就是三省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以及左右僕射,一共四個人!對了,左右僕射那個射,不讀she,讀ye。

宰相還能兼職?是的,能。

這種情況叫做以他官入相,也就是說你本來可能只是一個某部的小侍郎,並不是三省長官,但是皇帝大人覺得你這個小同志姿勢水平不錯,將來大大的有前途,所以就給了你一個加銜,批准你可以和三省的宰相們一起議論國家大事,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就代表著你也是一名光榮的大唐宰相啦。

種情況最初發生在貞觀年間,剛開始的動機是李世民同志剛剛登基,需要把自己秦王府的那一班人馬插入國家體制中,但是人家宰相早已經有人了,就算你是新皇帝要一朝天子一朝臣,也得有個過程,起碼錶面工夫要做到,直接就把人家換下來,這吃相太難看了。還有就是自己的幕僚們實在官職太低了,直接就坐火箭一樣的升到宰相,難免讓人在背後戳你脊梁骨。

那麼宰相有在哪裡辦公呢?

如果你已經當上一名光榮的大唐宰相了,你就要去政事堂辦事兒了。政事堂是個啥?

唐代的宰相與秦漢時的最大不同,那就是秦漢時期的宰相,是一個人,屬於獨相制,而唐代的宰相是好幾個人,屬於群相制。

既然是群相制,那就必須大家在一起討論,而這個討論政事的地方,就叫做——「政事堂」政事堂剛開始,是設置在門下省的,因為門下省的職能是封駁奏疏,所以宰相們很容易在門下省扯皮,為了方便讓宰相們罵的痛快,結果就把政事堂放在門下省了。

好了,如果你明白了這些,再去看唐史,會發現很多以前沒有搞明白的問題,現在就會清晰很多了!

相關焦點

  • 在中國古代宰相到底是個什麼官?居然還有兼職的!
    大官還是小官?即使有人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給你解釋清楚了,可沒過多久,我們就又全忘了。為什麼?因為百分之八十的人連我們今天國家的公務員崗位都沒整明白,更別說古代的官職了!在這裡,我們就以唐朝為背景,為大家掰扯清楚一個官僚系統中最大的官——宰相。
  • 劉羅鍋為啥是宰相不是丞相?宰相與丞相,我們不少人都想錯了
    80後中不少都看過《宰相劉羅鍋》,從電視中知道了一個名叫劉墉的清朝大臣。我們長大後卻發現,劉羅鍋的職位中沒有「宰相」一職,難道電視劇是虛構的?下面聽我慢慢說來。一、宰相又被稱為相國、丞相、相邦(後為避諱劉邦,取消相邦稱呼),它既是一種官職又是一種制度。
  • 為什麼唐朝的宰相只是這個級別的?比宰相更高級別的官是什麼官?
    歡迎來到小天講古今,有人問,唐朝的宰相是三品官,那一品、二品是什麼官?唐朝的朝廷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和六部都是官位的合稱。三省就是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中書省和門下省本來是宮裡的職位,隋朝時期,中書省和門下省開始由官職轉為和尚書一樣的行政職務,成了朝官。
  •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
    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員,那一品二品都是什麼官?在古代的時候,那些沒有背景靠自己實力當上官的,那簡直就是整個家族的榮耀,如果他足夠幸運的話,能夠當個大官,比如丞相,那這個家族也跟著飛黃騰達了。宰相可以算是朝廷除了皇上最大的官了。
  • 唐代宰相為正三品,那麼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神探狄仁傑》是一部較為優秀的影視作品,劇中狄仁傑的官職是「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按照唐代的官制,同鳳臺鸞閣三品平章事為正三品,也就是實際上的宰相。宰相統率百官,按說應是正一品大員,為何狄仁傑只是個正三品呢?如果連宰相都是正三品,那麼以上的一品、二品官又都是什麼呢?
  • 宰相和丞相是什麼意思?
    「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如北宋侍中兼樞密副使宰相黃中庸,但只有遼代以其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與職權廣狹則不同,而且名目繁多。通常和丞相是一個概念。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廢中書省和丞相,從而在制度上宰相制度便結束了。
  •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唐朝宰相才是三品?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唐朝宰相才是三品?一品二品又是什麼官?如果說到宰相大家會不會想到「一人之上萬人之下」這句話呢?其實這句話就說出了丞相在一國之中的權力,那一定是皇帝的好幫手,而且宰相也是在歷史上逐漸發展成這樣。
  • 狄仁傑都當上宰相了,為什麼還只是三品官
    眾所周知,狄仁傑生前官至宰相,準確說是官至中書令。中書令這個職務在唐朝屬於宰輔的行列,但即便如此,狄仁傑的最高品質也只是正三品,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要弄清這個問題的原因,很有必要了解下唐朝的官職設置。唐朝沿用隋朝官制,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指的是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而六部則是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兵部等六個部。
  • 唐代宰相是三品官,一品、二品是什麼官?明清時期就沒有一品官?
    其長官為中書令與侍中,行宰相職。尚書省統領六部,為執行機構,不屬於宰相。唐朝的宰相職務的一般都是二品,一品的都給予功勞很大,地位很高的大臣,但他們的職位都已經有職無權了。宋朝的官制承襲唐朝,但宰相職務上的官員很少有正職的,多為副職,級別為三品。
  • 唐朝宰相狄仁傑,為什麼只是一個三品官
    狄仁傑是唐朝時期非常著名的宰相。通過電視劇的演繹,大家都覺得狄仁傑是斷案高手,深得皇帝的器重,所以才當上了宰相。但是狄仁傑的宰相職位嗎,其實是個三品官。這是為什麼呢?
  • 看過《宰相劉羅鍋》的人,都被騙了!劉墉的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這部劇上演後,不僅在大陸非常熱播,而且還席捲了港澳臺,風靡了東南亞、北美、西歐等華人聚集地……劇中的劉墉官居宰相,而且形象上是個彎腰駝背的羅鍋。這樣的形象豐富了人們對電視劇主角的印象,卻掩蓋了歷史的真相。歷史上劉墉的真實形象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其實歷史上的劉墉,既不是一人之下的宰相,更不是彎腰駝背的羅鍋。
  • 唐朝宰相才是三品官職,一品、二品都有誰呢?
    以狄仁傑這個角色為原版改編和創作的小說、電影、電視劇等都有很好的觀眾基礎。狄仁傑在唐代武則天在任時期,是唐朝的宰相,大家一定以為在一項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但是按照唐代的規矩來看,只是一個三品的官,那既然宰相都是三品的官職,那一品官職和二品官職都是什麼職位呢?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探究唐代官職的分類。小編先是給大家做一個科普。
  • 清朝沒有宰相制度,劉墉為什麼叫「宰相劉羅鍋」?
    那麼,「宰相劉羅鍋」未任過宰相,這一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提到宰相,我們就不得不簡單了解一下古代的宰相制度了。在封建社會裡,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朝廷中的地位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官員中職位最高的。西漢宰相陳平曾說過:「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不是宰相,更不是羅鍋
    說起劉墉,可以說很多人知道這個人。因為主要是受《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的影響,在這裡劉墉是乾隆時期的宰相,一直在和和珅鬥智鬥勇。不過劉墉身體有缺陷,就是駝背,背上有個羅鍋。所以才被稱為宰相劉羅鍋。不過這只是影視作品上的描寫,和事實上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那麼,真實的劉墉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是不是真的是宰相,身體是不是羅鍋呢?
  • 唐朝的正三品官,都是宰相級別的大佬,那麼一品和二品呢?
    這事裡面的門道有點深,簡單來說,皇帝為了永葆權力讓正三品成為實權宰相,而把一品二品官員供起來成為無實權的虛職。然而,官員們也不傻,於是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一、為啥三品官成了宰相?先說說,為什么正三品官成了宰相。
  • 唐朝宰相只是三品官職,那麼一品、二品是誰呢?
    在唐朝時期,狄仁傑出身於太原狄氏,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武則天這位女皇帝在位時,狄仁傑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是,對於擔任唐朝宰相的狄仁傑,僅僅只是三品官職,這無疑是讓人非常理解的地方。
  • 宰相之官——肺
    人體宰相——肺之養護 肺,支配呼吸和皮膚的排洩,被稱為人體的宰相。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使氣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 白色潤肺: 肺在五行中屬金,大多數白色食物,如牛奶、大米、雞魚、銀耳、淮山、豆腐、竹筍等都富含蛋白質、纖維素和抗氧化物質,經常食用能夠滋潤肺部,增強肺腑之氣,提高肺部的抗病毒能力,提高免疫力。
  • 清代宰相中,此人被稱為「笑柄之罪」,不僅胸無點墨還恬不知恥
    清代大學士為品官最高,若以大學士身份入值軍機處則可稱為「宰相」。大學士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為從一品,廣義上來說,協辦大學士也統稱為大學士。比如,清代名臣紀曉嵐的身份就是協辦大學士,但在很多情況下都稱他為紀大學士。
  •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雖然是一字之差,但意義卻大不同
    ——范文瀾(中)文章類型|歷史文化文章字數|1002字,閱讀約3分鐘相信很多朋友在看電視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在不同的古裝電視劇中,有的大臣被稱為「宰相」,有的卻被稱為「宰相」?以諸葛亮為例。天下人都叫他「諸葛丞相」,而沒有人叫他「諸葛丞相」。另一方面,劉羅鍋說「丞相劉羅鍋」,卻沒有「丞相劉羅鍋」。雖然我們知道他們一定因為朝代不同而有不同的名字,但我告訴你,這種想法是膚淺的。宰相是中國古代的官稱。
  • 祝總斌:說宰相|文史知識
    可是如前所述,宰相本握有為君主出謀劃策的議政權,為什麼又要另設秘書諮詢官員「備顧問」,實際上限制了宰相的議政權呢?原來這也是君主專制制度所決定的。歷史上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當君主經過精選,任命宰相之初,對宰相多半是滿意的或基本滿意的,君相關係融洽。但由於種種原因(君主或宰相的德、才缺陷等),逐漸君相發生了如上節所述之矛盾,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