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2000億的保健品消費,有多少人傾家蕩產,買了一堆的垃圾!
前幾天,丁香醫生發布了一篇名為《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它陰影下的的中國家庭》的文章,揭露了權健公司的保健品真相,引起了輿論熱潮。文章發布後,權健公司極為憤怒,宣稱要追究造謠責任,而丁香醫生也強硬回應:不會刪稿,對每一個字負責,歡迎來告。
目前,天津聯合調查組已進駐權健集團進行調查,天貓京東等平臺也已經下架權健的所有保健品。中國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向來對養生情有獨鍾。而作為養生標配之一的保健品,自然也成了熱門。早在2016年,我國保健品消費規模就已超過2000億元。波士頓諮詢公司曾在發布的《從洞察到行動:掘金中國保健消費品市場》中指出,預計到2020年,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將會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保健品行業蒸蒸日上、日進鬥金,但是,它們真的有效嗎?據相關調查,70%以上的保健品都存在誇大功效的現象。很多商家打著治病救命的旗號,高價賣出的產品,只不過是一些成本低廉的原材料混合而成。
事實上,很多人掉進保健品的陷阱,最後傾家蕩產買回的,只是一堆毫無用處的垃圾。
買了垃圾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垃圾還害人。
2018年5月,43歲的田霞,被保健師阮樂告知她的「血液有毒,要排毒」,在阮樂的勸說下,開始服用他們銷售的保健品排毒。4月25日,田霞突發頭痛、腳痛,阮樂以「調理腎區」的緣由安慰她;26日,田霞疼痛加劇,阮樂告訴田霞:堅持吧,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這正在調理脾胃。田霞對於阮樂和他們的保健品深信不疑,家人勸其去醫院的建議都被都她拒絕。保健師一直告訴田霞:堅持堅持,大調理後身體會整體走向健康,黑暗後即是黎明。但是,沒有迎來她的黎明,5月1日,經過6天的折磨,田霞痛苦離世。
宣傳無所不能的保健品,並沒有能夠挽救田霞的生命,相反,是斷送生命的一個幫兇。田霞的悲劇不是個例。
59歲的張女士,曾買了做直銷的鄰居推薦的保健品,據說吃了可以治療各種慢性病。兩年過後,張女士感覺身體不適,整個人比八十歲的母親還老。後到醫院檢查確診為膽囊息肉和胃息肉,與長期服用保健品有關。很多保健品商家聲稱能夠在短期內治療疾病,甚至讓癌症等難以治癒的大病藥到病除。實際上這些保健品不僅對於疾病毫無效果,還耽誤了病患的治療時間,甚至本身就有損健康。
被保健品坑害的人中,老年人群體佔了半數以上。
深圳80歲的易奶奶及90歲的老伴,從2012年開始購買保健品,將辛苦積攢下來的60多萬元退休金花費殆盡,換來的是一屋子沒有什麼用的保健品;青島老人陳正林,曾花費近10萬餘元購買保健品,2017年3月跳海自殺,留下遺書說被保健品「坑死」;上海八十多歲的湯老伯曾是一名大學教授,這幾年來瘋狂迷信保健品,將三百多萬積蓄悉數花光,後還打算傾家蕩產、賣掉房子,繼續籌錢買保健品。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老人家被欺騙呢?一方面,在日新月異的社會,老人對新騙局的辨識能力缺乏,更容易被騙;另一方面,現在的子女大多工作繁忙,老人獨居比比皆是,缺少陪伴,並且老人對自身健康更為關注,更容易成為銷售人員的目標。所以,對於老人,保健品銷售人員一般都打「溫情牌」。面對老人群體,銷售人員的嘴都很甜。他們熱情地搭訕、聊天,然後主動探望老人、打電話詢問老人的身體健康、生活狀況,噓寒問暖,時不時送一些小禮物表示關心。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感受到溫暖的關懷,漸漸地就放鬆了戒備,進入了一個「甜蜜的陷阱」。
保健品銷售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了人們「健康焦慮」的心理。商家利用人們對於健康的關切,大肆吹噓自己的產品,沒病的吃了強身健體,患病的吃了藥到病除。尤其是得了像癌症這樣難以治癒的病的人,只吃保健品就治好,省錢又省力,更是給了他們極大的希望。俗話說,病急亂投醫,無論如何,總要試一試才知道。
宣傳產品時,銷售員一定會亮出權威證明。而這些證明,大多是虛構的。很多保健品打著某些國家機關、醫療組織,或者藉助實驗數據,給自己貼上「權威」的標籤,讓產品看起來很正規可信。
而且,他們還會提供「專家」的免費診斷。「免費」總是具有很大吸引力,很多人認為對自己沒有損失,然後接受診斷。而「專家」通常會故意誇大診斷結果,嚇唬病人,之後再提出解決方案,無一例外,他們的產品是最好的治療藥品。有些人已經被嚇慌了神,很容易就輕信了推銷人的話。
「病友」現身說法也是關鍵一環。為了增加保健品的可信度,商家都會找來一些例子,給患者們作為參考,尤其是重病患者痊癒是例子,更能激起大家的熱情。一些商家甚至宣稱買保健品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掙錢。他們用類似於「傳銷」的方式,交錢入會,發展下線,下線越多,提成越高,串聯成一條「病人線」。就這樣,保健品銷售的套路環環相扣,坑害了無數個家庭。
人性最大的惡,就是騙病人的錢,因為這不只是謀財,更是害命。有的人抓住病患的弱點,給他們希望,外表是拯救生命的天使,內裡卻是披著良善的惡魔。騙局不斷上演,「保健」二字,初衷應是讓人們更健康、生活更幸福,而如今,卻成了一個悖論,成了辜負信任和摧殘生命的幫兇。保健品騙局中另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是為什麼眾多的老人會受騙?被騙的老人,往往都是孤獨的人。
作為子女,工作太忙,對父母缺乏關心,或是沒有耐心;而孩子沒有給的陪伴,一個陌生人卻做到了,即使是為了銷售,但至少感受到的溫暖,是實實在在的。所以,不要埋怨被騙的父母,他們比我們想像的,更需要陪伴。
最有效的保健,不在於吃多少保健品,而在於鍛鍊和陪伴。適當鍛鍊,合理飲食,抽空多陪伴老人,才是最好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