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迫性,社交恐懼,廣場恐懼…我們是太過焦慮了
如果人沒有焦慮,就會一直陷入安逸的狀態,被世界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淘汰。但如果焦慮過度,也會給我們的身心帶來危害,在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某銀行員工,因為工作壓力過大,過度焦慮,而跳樓自殺。造成焦慮的原因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長期影響而形成。比如小時候受到的教育,父母的過度批評或者責難,父母的過度保護、父母酗酒…就如《阿甘正傳》中的女主,因為從小就被酗酒的父親打罵,所以在很早就去了社會闖蕩,去不同的地方生活,參加各種反派活動。包括吸毒,她一直想去尋找所謂的自由。這就是因為父親在小時候就給她埋上了焦慮的種子,以至於她一直不敢安定下來。
-
恐懼和焦慮:如何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貝克爾寫道,當我們認為不斷保持警惕會保持我們的安全時,我們就誤解了恐懼的價值。一直害怕並不能保護我們免受危險。不一定是這樣。當您尊重準確的直覺信號並評估它們時,您不必警惕,因為您會相信如果有什麼值得關注的事情會得到通知 。恐懼將獲得信譽,因為它不會浪費時間。當我們焦躁不安時,我們無法從噪音中發現信號。如果您經常深陷恐懼,就無法正確注意到什麼是真正的恐懼。真正的恐懼是片刻的信號,而不是持續的狀態。
-
朱迪斯·巴特勒:我們需要具備一起言說恐懼的能力
「我們」又如何克服恐懼?「個人主義」是一種虛構朱迪斯·巴特勒首先感謝所有當晚匯聚在一起的講者與聽眾,但她旋即提出,並不能預先假設,在講座現場的「我們」,是一個有內部統一性的概念。聚集在一起的「我們」,也會面臨一個問題:彼此能否相互理解,是否能夠溝通和交流?也許每個人都是自願來到講座現場,但每個人是否確切知道「自己」是誰?
-
當我們恐懼和焦慮時,大腦裡發生了什麼?
我們的焦慮、恐懼、崩潰情緒,都是因為大腦中的一個組織。其實這只是一個引子,我會利用恐懼和焦慮兩個例子,具體解釋大腦各部分可以執行不同的功能。我最後的結論是,恐懼是由大腦中不同區域來執行的。其實你理解嗎?你不理解。我理解嗎?我很多時候也不理解。 回到我們剛才提到的,我們是用還原論的方法來拆分大腦,但實際上,我們在分析大腦功能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困難。
-
為何我們身陷焦慮無法逃離
但在LeDoux的判斷裡這是個不幸的誤會,因為還沒有任何明確的證據表明杏仁核處理的信號是「有意識的」。LeDoux因此更偏向於使用「生存神經迴路」(survival circuit)這個概念,畢竟我們能直接觀測到的只有杏仁核的反應,不是任何程度的意識活動。
-
心理諮詢師:情感的依賴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焦慮、恐懼、疏離
我們都希望給予他人認可、尊重、接納,也會需要他人的關愛、陪伴和傾聽。這樣的需要也是共通的,需要彼此的滿足。而如果這樣的相互性是依賴,這樣的關係可能會給彼此帶來痛苦。,比如說看到孩子吃飯、寫作業的速度和自己期待的不一致,學習的成績、做事的方式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感到生氣、焦慮和不安。
-
因為我們太焦慮了
這些,都會讓孩子不再把父母看作是一直正確的權威,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比以前難管教和「不聽話」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人們更多的是表現出過度的焦慮。過度的焦慮,其實就是無限放大潛在的可能威脅和危險,並陷入其中無法自拔。過度焦慮表現為兩種:一種是一點點暫時性的小受損,就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後果想像,感到恐懼、不安,甚至絕望。另一種是持續的無緣無故的焦慮或無依據的焦慮。
-
當焦慮潛入我們的生活時,我們該怎麼辦?
4、社交焦慮症:在社交互動中強烈恐懼的時候。患有社交焦慮症時,人們將通過避免社交互動來控制這種焦慮。即使提及大型聚會或社交聚會,有些人也可能開始有焦慮症狀。這是因創傷經歷而感到焦慮的時候。最常見的形式是當我們聽到我們的士兵從戰爭中回家時,戰爭是一次非常痛苦的經歷,許多士兵都將戰爭帶回家,但是戰爭並不是獲得PTSD的唯一途徑。可能是由於遭受汽車殘骸的創傷性經歷,或是目睹了事故,甚至在孩提時代經歷的創傷經歷。
-
欲望給生活帶來動力,也帶來擔憂、恐懼和焦慮,我們該怎麼辦?
她一直在協助師傅策劃和組織與弘揚佛法有關的活動。我能感覺到,她是師父的得力幹將。她說,她想知道怎樣讓自己的經絡更加通暢,以達到更高的覺知和智慧。對於她的這個問題,我是意外的,因為我覺得她根本沒有不通暢的問題,她的狀態已經遠遠高於普通人。
-
築愛心理丨我們這個時代的「社交焦慮」
當別人不喜歡、討厭、看不起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會感到憤怒、委屈和自責。於是,我們就會通過提升外在形象、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生活水平、學習成績或工作業績等來證明我們自己,以獲得他人的接受、認可、贊同、支持和欣賞。
-
當我們老去,如何度過焦慮
許多老年人都變成了需要被照顧的孩子,他們出門不記得自己的家,不記得自己的親人,最關鍵的是也不記得自己是誰了,在這個曾經熟悉的世界中慢慢抹去自己所有的存在,仿佛這麼多年發生過的事全都過眼雲煙,唯有早年的記憶越發清晰和穩固。如果家裡有一個這樣的老人,孩子的感覺就會變的不同。
-
什麼讓我們感到焦慮,什麼就是我們焦慮的原因
:焦慮=關切+威脅安全感是我們每個人都很看重的一種心理需求,也就是說它是我們都很關切的,所以,一旦感覺到不安全,我們就會感到焦慮。但是也有一些情況,我們沒有安全感並不是因為外部,而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比如有的人,雖然他們的伴侶對自己一直很專一和忠誠,但是他們依然不放心,總認為對方有可能會出軌,於是經常通過查看手機,不斷的盤問和審查等方式來減輕自己的不安全感。
-
焦慮與憂鬱原因何在?我們需要重新認識生活!
,處於過渡狀態的我們是最不穩定的波動狀態,我們在這個階段和這種狀態下做一個人,是很困難的,我們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懵懂和茫然,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成為個人無法擺脫的困惑,因為人的任何行為都沒有可靠的根據,任何行為的目的都在改變之中,生命缺乏終極性是人焦慮的根本原因。人在不知所以、不知所終的半道上孤獨前行,焦慮是無依無助和無始無終的虛空狀態,我們的焦慮也是與身俱來的痼疾。
-
面對突如其來的焦慮和恐懼,我們唯有計算和把握觸手可及的幸福
春節期間,面對突如其來的冠狀病毒,我們該有什麼心態呢?我們可以恐懼,但不要恐慌;我們可以焦慮,但不要失常。對於充滿焦慮和恐懼的我們來說,雖然做到冷靜和理智很難,但是我們只有這樣做才能更好地計算和把握眼前的幸福。
-
做好今天的事,過度擔心和焦慮會嚴重地影響我們今天的生活
這些日子以來,公司一直在傳說一件事,就是我們物流公司要搬家了,有的說要搬A,有的說要搬B,相對於我們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工作固然重要,可家庭同樣重要,所以到時何去何從,已經成了我們的一個大難題,也許有的人一想到這就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今後該怎麼辦?
-
焦慮時候痛苦萬分?你可以試試這些方法!我們一起面對焦慮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焦慮存在,哪怕是我們一天都非常的順利和美好,也會擔心自己接下來的時間和未來自己是不是會一樣美好順利,年初的定的目標是不是能實現,生活變化如此之快,自己所在公司的職位是不是會被別人取代,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能考上大學,或者像到了自己的女兒將來長大了可能會離開自己,想到這些整晚都睡不著覺
-
焦慮一直在,抑鬱如影隨形
現在也是,只是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一個鐵支柱變成了一個連木頭都不算的稻草支柱。我怕遇事,無聊和平淡對我來說是最安全的狀態,我甚至不要求美好。這一次的極度焦慮來自好幾件事,平時一件事的小焦慮隨著事情的解決就自然消失了,一旦好幾件加在一起,我就是應付不來。
-
我們唯一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恐懼的哲學》
談到恐懼,相信幾乎所有人都有體會,從小到大,讓我們感到恐懼的事物不在少數。不過真要說到恐懼,並把恐懼進行深挖,大部分人還是對此雲裡霧裡。你真的了解恐懼嗎?你知道恐懼中蘊含著什麼有意思的道理嗎?如果你對此還不是很了解,那麼這本書值得你一讀。隨著書頁的翻動,讓我們一起透過恐懼,看到更多世界的真相。
-
演講恐懼、社交恐懼?10個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有效方法
1.想清楚控制焦慮和恐懼的意義。也許你想克服演講恐懼,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也許你想緩解社交恐懼,得到好的親密關係。寫下你想戰勝焦慮的原因。或者,寫下,為什麼你願意忍受不舒服,寧願選擇面對焦慮和恐懼。(因為戰勝焦慮和恐懼,首先要面對恐懼和焦慮。)
-
70%的父母高度焦慮,孩子到底長成什麼樣我們才能不擔心?
真正不焦慮的父母都是什麼樣的?是不是學習好、有自驅力的,我們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就不會焦慮?,覺得讓我們吃飽穿暖、好好學習就夠了,但我們不一樣。給孩子安排日程表,孩子不好好執行,我們焦慮孩子沒有自控力,好好執行了,又擔心孩子總是依賴於父母的安排,以後沒有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