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焦慮潛入我們的生活時,我們該怎麼辦?

2020-12-01 功能醫學逆轉糖尿病

在我們這個忙碌,壓力重重,成就驅動的社會中,很多人每天都在處理各種壓力。你是否知道您的某些壓力和焦慮會成為焦慮症

據不完全統計,焦慮症影響約18%的成年人,並且是當今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形式,而仍有許多人未被診斷出。

焦慮症的6種主要類型

1、廣泛性焦慮症:這是一種長期存在的焦慮症,並非特定於任何情況或對象。這些人經常感到焦慮。他們開始擔心一切,而且這樣的擔憂並不會真正的消失。

2、恐慌症:這會導致呼吸困難和發抖。幾乎每個人在生活中都經歷過這種情況。恐慌發作可能是跟生理上某些生物機能失調有關,跟種族可能也有部分相關,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心理上,高壓的生活也較易引起恐慌發作,另一個例子是在最近失去或跟最親近的人分離。

3、強迫症:重複的逼迫。這似乎是最常見的一種。例如,當櫥櫃門保持打開狀態時,此人可能會討厭它,或者如果東西不是直的,那他們必須要將其拉直。

4、社交焦慮症:在社交互動中強烈恐懼的時候。患有社交焦慮症時,人們將通過避免社交互動來控制這種焦慮。即使提及大型聚會或社交聚會,有些人也可能開始有焦慮症狀。

5、特殊恐懼症:這可能是最常見的一種焦慮形式。這是對特定情況或對象的恐懼。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將其稱為蜘蛛恐懼症,對蜘蛛恐懼症,對小丑恐懼症,對狹小空間的恐懼症,這些僅舉幾例。大多數人至少有一種特定的恐懼症。

6、創傷後應激障礙:也稱為PTSD。這是因創傷經歷而感到焦慮的時候。最常見的形式是當我們聽到我們的士兵從戰爭中回家時,戰爭是一次非常痛苦的經歷,許多士兵都將戰爭帶回家,但是戰爭並不是獲得PTSD的唯一途徑。可能是由於遭受汽車殘骸的創傷性經歷,或是目睹了事故,甚至在孩提時代經歷的創傷經歷。

焦慮障礙的症狀

  • 冒汗

  • 心悸

  • 呼吸急促

  • 總是不安

  • 睡眠困難

  • 總是擔心不會發生的事情

  • 因為焦慮開始避免日常活動

焦慮症因人而異,強度和持續時間也不同。每個人都有尷尬的時刻並在事件中保持自我意識其實是正常的,但是當該人由於這種恐懼而開始逃避時,就會陷入混亂。


緩解焦慮症的自然療法

  • 運動:運動是一種能很好緩解壓力的活動,大多數形式都會帶來好處。在戶外進行任何形式的活動,甚至進行團隊運動,對緩解壓力特別有益。只是不要太用力,否則您會發現壓力增加。任何形式的體育鍛鍊都可以緩解您的情緒。

  • 聽音樂:音樂是對焦慮症研究最多的方法之一。不一定是與瑜伽相關的柔和音樂,只需花一些時間聽您喜歡的音樂。不管是什麼,您會發現這對您的心情有很大的影響。有數十項研究表明,音樂可以減輕疼痛,幫助緩解壓力並改善情緒。

  • 按摩:身體接觸是另一種治療形式,有益於減輕焦慮並促進心理健康。它已顯示可通過減少皮質醇,然後增加多巴胺和5-羥色胺來減輕壓力,多巴胺和5-羥色胺是調節情緒的重要激素。在焦慮時,戰鬥或逃跑反應(也稱為SNS活動)會升高。按摩療法已被證明可以減少這種SNS活性。

總結起來,除了被動的接受醫生的幫助,暫時性的服用藥物,要完全從焦慮症中恢復過來,堅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有氧運動,規律的作息,好的營養;感到焦慮和緊張了,就提醒自己放鬆下來,進行幾次深呼吸,或者聽音樂;不過度沉思而是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一個個小目標去做一件件的事情;接受自己由於焦慮產生的身體的心理的各種各樣的症狀,不斷給自己勇氣和信心,從過往的習慣性逃避痛苦到去面對痛苦,積極的尋求每天一點點的改進。


(本文作者:肖月季老師,健康管理師,營養配餐師,煥然新生糖尿病自然療法(亞洲)研究中心營養師,南方醫科大學臨床營養專業,營養專業深造6年,從事高端用戶個性化訂製健康管理工作2年,運用營養學、中醫養生等各種療法,通過營養均衡飲食、健康生活教育和幹預來預防和改善各種亞健康狀態,恢復整體健康。)

(免責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通知秒刪。上述內容不構成診斷及治療建議,藥物、生活方式改變需要尋求醫生、健康管理師、營養師專業人士意見及指導!)


相關焦點

  • 欲望給生活帶來動力,也帶來擔憂、恐懼和焦慮,我們該怎麼辦?
    潛意識說,她已經很好了,之所以沒有達到徹底通暢,在於她還有擔憂、恐懼和焦慮。我問:為什麼她會有擔憂、恐懼和焦慮?我問:那她該怎麼辦?——「什麼都不要了,就得到了。」我問:你是說什麼都不要,她的經絡就徹底通暢了嗎?——「那些都是假象。」我:那什麼是真相?
  • 面對焦慮,原來我們一直在被它騙得團團轉
    >圖源:網絡焦慮情緒是一種自然現象,每個人在面對生活或工作上的壓力時,都會產生焦慮。正常的、偶爾的焦慮感受往往在較短的時間後就能平息。但當這種狀態超出正常狀態,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影響到當事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學業或社交,更可能演變成心理障礙。與情緒作對 —— 借酒消愁愁更愁當我們過度焦慮時,經常有「無法停止的擔心」,比如「我考不好怎麼辦?」「別人不喜歡我怎麼辦?」「我犯了錯怎麼辦?」
  • 焦慮與憂鬱原因何在?我們需要重新認識生活!
    你仍然沒有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正確行為的標準在哪裡?我們拿自己該死的生命意識怎麼辦?你對我們的「病理」還有什麼分析?感知者:其實你不經意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我們以生命方式存在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焦慮。焦慮不僅只是一種心態和情緒,焦慮其實是存在的基本狀態和自我的心理處境。
  • 《控制焦慮》| 在人人都會焦慮的時代,我們該做些什麼?
    有什麼迅速見效有操作性的方法來控制焦慮?我們一起來看看。一、焦慮受什麼因素影響?李嘉誠說過: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生活中,我們很多不健康的焦慮都來源於誇張的想法和擔憂:比如有的人被老闆批評了,就總擔心會被裁員,時時刻刻都想著失業的困境。這些想法就像放大鏡,會不斷放大我們的焦慮,侵蝕我們的思想,最終脫離我們的控制。那該怎麼辦呢?
  • 焦慮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我們該如何應對?
    字面意思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不花,做好錢的分配和儲蓄。通過記帳,我們可以做到未雨綢繆,不要透支生活,也不讓生活過得剛剛好,我們可以為自己留有足夠的應急空間,降低我們對於「沒錢」「還款」的焦慮。
  • 看書就想睡,我們該怎麼辦?
    夏天來了,春乏秋困夏跌倒,紛爭每時每刻都會有睡眠問題來困擾著我們,拿起書本就想睡,出門一站就清醒,還有半年就要考研了,我們究竟該如何拯救自己看書就想睡的小毛病?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看問題的成因,我們要明確,是什麼使我們看書就想睡?
  • 全民焦慮時代,一切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
    作者|李雲飛 來源|原創當下的經濟環境下,迎來了全民焦慮的時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當中發生了疫情肆虐、經濟蕭條、失業下崗、物價上漲等一系列的問題,房子又是一邊在大漲,一邊又在大跌,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確定,人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焦慮的心態是越來越嚴重。
  • 李波育兒說: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
    李波育兒說: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獨自在家帶娃的寶媽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抱著孩子上廁所,或者是上廁所的時候開著門,孩子呢,就像是一個監督者一樣站在衛生間的門口...儘管媽媽們一再強調說「媽媽等會就來」 可孩子們還是「不相信」,必須要看到你。
  •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 孕婦焦慮心慌怎麼辦
    心悸心慌該怎麼辦很多時候,當我們身邊有人因為低血糖而暈倒時,我們肯定會嚇得不知所措吧,其實,在這種時候我們更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及時為病人提供良好的急救措施,從而防止病情加重。在這裡,小編就要為大家講解一下「低血糖的處理方法」,大家可要認真學習奧。
  • 卡夫卡《變形記》中的「異化」,正在潛入我們的生活
    這又讓我想起來,大學時讀過的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一篇中篇小說《變形記》。,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鄉村,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電子產品,逐漸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許多新型的生活文化。但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生活方式、情感表達和思想狀態,卻都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著改變,也許「異化」正潛入到我們的生活。1.生活方式改變的越來越多。從生活方式上看,我們現在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依託網絡的電子產品,通過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衣食住行全部都能搞定。
  • 一邊是生活的壓力,一邊是浮躁的風氣,我們能不焦慮嗎?
    在現在的社會中,工作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活上來自家庭的事情越來越多,造成了很多朋友們產生焦慮的問題。最近這幾年來受這種社會焦慮的問題,導致人們的情緒越來越消極,而受這種消極情緒影響的人也越來越多。因為每個人會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一種擔憂,因為焦慮是一種情緒,而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我們處在這種焦慮的情緒下,可能無法去處理一些生活中或者工作中帶來的比較衝突的事情。這到底是為什麼讓人們產生這樣的問題呢?甚至有人因焦慮的問題而會抑鬱,不願意與這個世界去交流,也不願意與這個世界去接觸,他們就會越來越封閉自己。
  • 《身份的焦慮》我們為什麼這麼焦慮?又該如何解決?
    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儘管也有朋友和愛人承諾說永不拋棄我們——即便在我們破產和名譽掃地之時,他們也會和我們共同度過(有時候我們會真的相信他們)——現實卻相當殘酷:我們身邊多的是勢利小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他們勢利的眼神下生活。身份的焦慮是一種擔憂。
  • 抑鬱和焦慮有什麼區別?又抑鬱、又焦慮該怎麼辦?
    當同時表現出焦慮和抑鬱症狀時,依據診斷標準、症狀表現和病程發展,醫生一般會以更嚴重、主導的症狀做出診斷。 若兩種障礙的診斷標準都各自符合,則可以分列診斷,即「共病」。
  • 面對自我、時間、困難,焦慮的我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這個問題,目前也只有出門坐車時,遇到的司機,能夠解答了。自從降生,周邊的人都在告訴我,你是誰。只是,我們太過糾結,沒有給予自我一個肯定的答案。我,就是就成千上萬個人眼中不同的社會角色,任由在不同時空自由切換。而我,也在百變之中,迷失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至於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當我是誰,這個問題解決後,其他兩個自然也就釋然了。
  • 緩解焦慮的十大方法,幫助我們遠離焦慮,讓生活更美好
    大腦和身體,在這個時候,總會找到合適的方式來緩解焦慮。 焦慮,只是一種感覺或者心情,所有的焦慮都是由某件事引起的,這件事沒有解決,那焦慮始終不會有根本的改變。生活中,讓我們焦慮的事情太多了,我們決不能像把頭埋進沙子裡的鴕鳥一樣。掩耳盜鈴,這樣的成語故事流傳了千年。
  • 焦慮怎麼辦?分散焦慮
    現實生活中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在增大,這會導致人們的心理負擔加重,同時也會導致情緒過於緊張焦慮,因此很容易會出現焦慮症的問題,有關專家表面焦慮症的出現可能與植物神經系統影響免疫系統有關,需要注意及時調節緩解。那焦慮怎麼辦?分散焦慮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
    小兒推拿楊曉:寶寶「分離焦慮」哭不停,我們應該怎麼辦? 獨自在家帶娃的寶媽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那就是抱著孩子上廁所,或者是上廁所的時候開著門,孩子呢,就像是一個監督者一樣站在衛生間的門口...
  • 運氣不好時,我們該怎麼辦?
    那運氣不好時應該怎麼辦?不要刻意變動,穩定是福。很多時候,連續幾個流年的影響,使得一些人倍感壓力,事情又多,阻力又大,煩心的事情一件一件的。每逢這些時候,許多人都似乎要選擇同樣一個處理方式,那就是逃避,想通過變動去擺脫這些運氣不濟的日子。比如辭工,比如結束某段感情,甚至結束某段婚姻,或是離開某個地方。其實,這些都是不明智的。
  • 當孩子說不想上學了,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們小區有一女孩,小學時學習成績非常好,以優異的成績被實驗中學錄取。進入中學後,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同以前,競爭對手也都是各校區的尖子生,使她壓力倍大,學習成績也逐漸下滑,結果這孩子便出現了厭學情緒。每個孩子的表現形式不一:有的孩子會裝病、有的孩子叛逆期、有的孩子直接焦慮、抑鬱等。當孩子說不想上學了,我們該怎麼辦呢?此時最重要的是正面解決,給孩子方向,引導孩子思考,不要批評指責、抱怨,而是找原因。我們要相信孩子這樣說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理由,要相信孩子不想上學行為背後一定有一個正向的動機。
  • 當孩子撞擊我們在過夫妻生活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而我們國家,60%的父母回想自己的經歷,可能是會斥責孩子,警告孩子不許隨便進入父母房間,也不許對別人說,或者有的父母會說:長大以後你就明白了,甚至還有很多父母對孩子好奇問題避而不答。所以說羞於X性,是每個中國父母的通病。當孩子撞擊我們在過夫妻生活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