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淼(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爸爸媽媽們轉發分享)
作為一名女性,我對自己保護的很好,尤其是在穿著上,樣式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就是一定要保暖,別人都穿夏裝了,我穿的還是春裝,因為自己身受著涼的危害,所以各方面的細節都十分注意,不僅是自己,就連身邊的人我也看得很嚴。
可是最近我卻發現,我的孩子根本不聽我的「指揮」,他是一個小男孩,今年一歲半,剛剛學會走路,每天都對嘗試走路這件事樂此不疲,我無數次的給他穿襪子、穿鞋子,都被他要麼直接拽下來,要麼躲到一個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拽下來。而且穿上鞋襪的時候,整個人就很煩躁,可是如果光腳丫的時候,卻高興的不得了,這讓我一度很為難。
我在媽媽群裡跟大家說出了我的困擾,原來不止我的孩子這樣,其他的孩子也是這個樣子,後來一個做育嬰師的媽媽,解開了我們的疑惑。
大多數寶寶都很喜歡光腳,尤其是一些剛學會走路的寶寶,因為他們的身體還不太協調,總是會摔倒,襪子和鞋雖然能夠保護足部,但是有的時候卻抓不住地,孩子也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腳去行走。而光腳丫不僅能夠提高腳步和地面的摩擦力,而且腳趾還能抓住地,不容易摔倒,孩子也會更放心大膽的走。
另外腳部的神經非常豐富,孩子光腳的時候,也可以利用腳底和地面的接觸,來感知這個世界,而且孩子因為年紀小,運動量大,新陳代謝也特別的快,再加上腳底的汗腺很豐富,孩子光腳可以更加的涼爽,有利於溫度的散發。
如此,那些在成年人眼中如此「傷身體」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卻是很舒服而且對身體還有利的事情。
當脆弱的媽媽們看見寶寶打赤腳,千萬不要太著急,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分析一下當前情況,再決定要不要讓孩子穿上鞋和襪。
在七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的科學家提出了感統理論,指的就是人體在環境中,可以利用自身來對外界進行感知,並且從中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並做出適當的反應,如果這方面做得不好,那麼就會影響大腦的反應能力以及身體協調方面的發展。
我認識一個寶媽,她的孩子不僅扁平足而且腳外翻,走路的樣子很不好看,她帶著孩子去醫院做檢查,本來已經做好了腿部矯正的打算了,可是沒想到醫生卻告訴她,回家讓孩子多光腳在地上走走,她將信將疑,讓孩子如此練習了一段時間,卻發現孩子的症狀減輕了很多,這就是因為足部的神經傳感到了大腦,再加上足部的不斷訓練,讓孩子的病症得到了緩解。
寶寶打赤腳的好處有很多,媽媽們一定不要太著急,但是這也不代表孩子以後在家就不用穿鞋穿襪了,是否光腳還是要看很多條件的。
寶寶有的時候可以光腳,但有的時候就必須穿鞋了,對於這種事情,父母不能太絕對,聽說光腳有好處,就一直讓孩子光著小腳丫。
如果此時的寶寶剛好生病了,或者剛好屋子裡比較冷,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保暖了,如果父母們掌握不好,可以摸一下小寶寶的脖子後面,如果很涼,則證明此時的寶寶體溫有點低了,此時最好穿上襪子和鞋。因為寶寶本身散熱就很快,如果還保持一種很涼爽的狀態,孩子就可能病情加重,或者越來越冷,感染風寒。
另外孩子是否光腳,也要看周圍的環境如何,最好不要在室外這樣的地方光腳,因為一方面室外的溫度和室內的溫度雖然看似差不多,但是差別也是很大的,比如如果外面是陰天,雖然不冷,但是地面卻是陰溼的,孩子光腳踩在上面就會寒氣入體。如果外面很熱,即使才三十幾度,但是地表的溫度卻有可能達到四十多度,這個時候孩子再光腳踩在上面,就會被燙傷。
在孩子光腳之前,家長也要看看地表環境如何,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如果地面不平坦或者有很多尖利物品,那麼一定要小心,這個時候再光腳就會劃傷寶寶嬌嫩的小腳丫,光腳可取有好處,但是一定保證環境和各方麵條件的可靠,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關懷備至,生怕他們受一點委屈或者傷害,但是有的時候,真的沒有必要草木皆兵,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條件,做出合適的事情,對孩子就不會有什麼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