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縱使相逢應不識

2020-12-19 咪桃星座

老照片,總讓人想起過去的好日子。毀掉老照片,就是抹去記憶,美好的,醜陋的,盡皆隨風而逝。

張藝謀作品《歸來》中,鞏俐飾演的馮婉瑜家中牆上掛著好幾張往日照片,但是睜眼細看,照片中她身旁的男人,卻被剪得光光的……曾經存在,如今消逝,《歸來》就用照片滄桑,訴說著一個時代和家庭的悲劇。

蘇東坡在紀念過世的妻子時,寫過動人的哀詞「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歸來》中陳道明飾演的右派分子陸焉識,境遇比蘇東坡慘,他被中共送往西寧農場勞改,一去廿年,十年就生死兩茫茫,那麼,廿年呢?《歸來》的悲情核心就在於「縱使相逢應不識」,記得的,不記得的,同樣都有說不完的心酸。

家有反動分子,就是全民公敵,不畫清界線,就沒有好日子過。《歸來》的開場戲就是陸焉識逃出了勞改營,他的妻子馮婉瑜(鞏俐飾演)和女兒丹丹(張慧雯飾演)接獲組織警告:一旦返鄉,不得收容,迅速舉報。

親情是人性,虛榮亦是。兩列人性火車對撞的結果,總是虛榮獲勝。在那個大雨的晚上,婉愉一時膽怯,沒能開門,造成永世的歉疚;急於成名的丹丹,也未能因為大義滅親,換來她期待的演出虛榮,張藝謀委婉地透過一家三口的「失去」,烙印上政治凌虐人性的殘酷傷疤。

《歸來》的高潮好戲在於文革結束,離家廿年的陸焉識獲得平反返鄉,先是意外發現家門再不上鎖了,婉愉見到他時,客氣相迎,禮數不缺,唯獨少了親近與狂喜;既而當她瞧見陸焉識正在整理床鋪的背影,竟然質問他說:「方師傅,你在這裡做什麼?出去,請你出去!」

《歸來》的布局環扣嚴密,光是這場對手戲就說了三件事:

第一,再不關門,是不想再上演,擦肩而過,終身遺憾的悲劇。

第二,相見如賓亦如冰,意味著「相逢已不識」,巨大傷痛己然成病。

第三,男人不在家的時候,另外有個男人帶來了另外一場災難。

整部電影其實就圍繞著這三個主軸緩緩前進,越是沉緩,就越是悽涼,張藝謀處理起人生傷口的本事,確有一套。

左鄰右舍和鄉裡故舊,全都作證他就是陸焉識,唯有馮婉愉抵死不認他。關鍵之一在於那個雨夜中,沒敢開門的她,心中有愧;目睹愛人被逮,心中有憾;加上被警棍重擊倒地,身心劇痛……她的間歇性失憶,清楚註記著那個傷痛的巨大與慘烈。

但是,讓馮婉愉記不得的關鍵原因還包括,舊照片中的陸焉識全都被剪刀剪得乾乾淨淨,所有的合影,都沒了男人,「不存在」了,也就不復記憶了。

更無奈的是,是女兒丹丹用剪刀親手剪掉她的男人,剪掉丹丹的父親,她是來不及攔阻?還是為求自保,只能默默看著女兒清除記憶?「若為生存故,恩親皆可拋」,這是對麼扭曲的人生啊?說不出口的自責,是不是也促成了她躲進遺忘的宮殿,再不願出來的主因?

不過,照片可以有空缺,卻沒能有替補的人影。馮婉愉心中一直保有陸焉識的「位子」,收到男人即將於五日返鄉的信,她就天天數著日曆,每月五日都會到車站接人,問題在於記憶中,男人的身影一如照片,空空白白,因此就算本人正面走來,也是陌生如路人,陳道明在《歸來》中,精準詮釋了他被愛人當成「空氣」的無奈與悲慟。

大悲無言。廿年生死兩茫茫,用餘生來理解真相,來喚醒妻子,找回自己曾經存在的坐標,就成為《歸來》中最動人的愛情行動宣言了。

張藝謀明白,「痴」是愛人心中最動聽的情話,鞏俐的痴在於眼睛有霧,只靠心頭的那份執念活著,她的偏信與偏執,既是自我懲罰,也是她的救贖;陳道明的痴在於用盡渾身解數,「不容恩情盡成灰」的棲棲楻楻。

《歸來》不想正面控訴政治,只是透過鞏俐每回應聲開門,看見昔日愛人臉龐,記憶電波卻像斷線風箏,無從連接與拉回的斷裂,完成人生至痛的書寫。曲筆寫就人生悲歌,當然是極權體制下的唯一出口,張藝謀的創作語法,也訴說著藝術迎合政治的柔軟身段了。

相關焦點

  • 《歸來》:焉識歸來路,似是故人來
    有人說《歸來》演繹了一場生離死別的曠世之戀。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對那些悲痛感傷的故事也鮮有耳聞,或許是這部電影沒有那麼多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近幾年商業大片令人眩目的特效,它很安靜,很平淡。電影上映前,僅有三句對白的預告片儼然一部默片,讓人在樸素的畫面中揣測「歸來」為何,揣測這段故事如何癒合那段歷史的斑斑傷痛。焉識歸來路「5號,焉識5號回來……」從剛得知消息時的喃喃自語,到每月五號翻開日曆本時的念叨,痴痴「苦等」的她已將每個月去火車站接愛人過成了生活的全部。
  • 《歸來》到底講了什麼?
    《歸來》改編自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故事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在一個下午,陸焉識的女兒丹丹被舞蹈學校的教導主任叫進了辦公室,在那裡,她看見了她的母親馮婉瑜。她們被告知改造20年的陸焉識逃了出來,如果他與她們聯繫,她們就應將他送回。
  • 歸來:時代背景下無關是非黑白的情感
    《一秒鐘》熱映之後,勞改犯張九聲漸漸映入我們視線,影射著那個時代的善與惡,在歷史長河中,相似地,同樣是張藝謀導演的《歸來》,蘊含著那個年代最真摯的情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重重困境電影翻拍選自於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的最後部分。一段動蕩年代中橫跨四十年的曠世之戀,人性的悲哀,社會性的批判,橫貫其中。從一開場表姑娘們邁著前進的舞姿,好像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年代,關於動亂,關於離別和非黑即白的價值觀。
  • 《歸來》:似曾相識「焉」歸來,焉識「焉識」?
    《歸來》是由張藝謀導演,由陳道明、鞏俐、張慧雯主演,根據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喻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感情變遷故事。每個月五號,陸焉識都陪著馮婉喻去火車站等著陸焉識歸來……陸焉識本是海歸的花花公子,他接受著西方的先進思想,本是十分反感因包辦婚姻而迎娶的馮婉喻,直至進入勞改所,他才記掛起馮婉喻的好,原來她,一直默默的她,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馮婉喻對他的忠貞和深情就像千帆浪淘盡萬斤沙,慢慢的煥發著溫潤的光芒,她是陸焉識漫漫勞改路的精神寄託。
  • 七首戳心離別詩詞:有情不管別離久,情在相逢終有期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賞析:寫下這首詩時,正是高適和董庭蘭最落魄的時光。此時多年好友能在他鄉相遇,本值得歡喜,卻因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在短暫地相聚之後不得不再次分離。就像高適詩中寫的那樣:「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不要把離別說的那麼傷感,人生漫漫,前路未必就不會有知己。2.《南陵別兒童入京》——唐·李白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 藝謀歸來,焉識丟了
    當性賄賂被替換成飯勺上的暴力之後,強烈的反應產生了程度上的差距,難免不讓觀眾在看到焉識拿著飯勺去找方師傅報仇時發出笑聲(這也與丁嘉麗一貫風格的潑婦式大罵與影片總體情調不協調有關,仿佛在一曲詠嘆調的低吟中突然響起一段搖滾樂的前奏)。電影把重點設置在歸來以後,對於歸來以前和歸來的過程刪除幾盡。
  • 《歸來》被刪情節:愛情不等人
    電影《歸來》是張藝謀加盟樂視影業後的第一部作品。劇情不多談,看過的都知道,用一句很常見的文學語言概括就是講述了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運浮沉。關於影評,也自然是有好有壞。後來經歷人生低谷的陸焉識接受了馮婉瑜,文革後獲釋的陸焉識更像剛剛喜歡上一個人一樣重新追求和陪伴失去記憶的馮婉瑜,為此挖空心思,每次討好馮婉瑜都會獲得莫大的滿足感,這些都在時刻強化著陸焉識對馮婉瑜的愛,直到最後徹底愛上,選擇陪伴馮婉瑜一起等待已經歸來的自己。第二,因感動和感恩而情之所起一往情深。
  • 春暖花開,英雄歸來 洞頭區原創公益兒童歌曲《花開相逢》
    春暖花開 英雄歸來 海島英雄 陳虹 寒冬終會過去,春天已經來臨,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陸續歸來。我們要讓孩子們記住,那一群跟陳虹一樣的英雄,是他們的默默付出,用生命守護,才有春天的花開相逢;我們更要讓孩子們懂得,只有每個人都承擔起社會責任,才會有美好的「花開相逢」。
  • 人生何處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識
    人生何處不相逢, 飄雪難阻天地同。 逝去諾言歸來吧, 紅茶館裡傻女等。 千千闕歌已隨風, 徒留孤單一背影。
  • 鞏俐陳道明與張藝謀再度合作《歸來》:20年後歸來,焉能識我!
    文/寧靜致遠說泰戈爾詩中有云:「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由張藝謀執導,陳道明、鞏俐、張慧雯等主演的親情文藝電影《歸來》頗得泰戈爾大師的真傳,甚至這份愛更沉重。
  • 豆瓣評分7.9║張藝謀電影《歸來》:你已歸來,時光已不在!
    對於失憶的馮婉瑜來說,陸焉識永遠也不可能歸來,這個悲劇被放在終場,失憶的她固執地守著記憶,尋找記憶裡的陸焉識,然而現實中的陸焉識早已不是當年的摸樣,或者早已不是她記憶中的模樣,我們跟陸焉識一樣迷惑,在馮婉瑜的記憶中,陸焉識到底是個什麼樣呢?
  • 盼歸來|等你 相逢在河南師範大學新聯學院的春天裡
    疫情防控期間,大河網《盼歸來》刊發校園花開春景,送給居家的學生,期盼早日歸來。春回大地,春來中原,綠滿山川,五彩斑斕。春天的校園,處處皆成詩。哪個校園無花香,誰家窗前無春色?然而,今年的校園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少了同學們愉悅的身姿與步伐。
  • 《歸來》與《陸犯焉識》關係不大 - 東南商報•數字報刊平臺
    張藝謀新片《歸來》改編於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但嚴格說,電影與小說原著關係不大,只是借用了小說裡部分人物和小說最後部分內容。  原型來自嚴歌苓祖父  小說《陸犯焉識》出版於2011年,嚴歌苓將一個家庭故事置放於大時代背景下。所以,相比電影《歸來》,小說人物更多、時間跨度更長,主角陸焉識和馮婉瑜的性格和經歷更為複雜。
  • 看過《歸來》的朋友未必知道「焉識」名字的深意……
    《歸來》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臺詞,就是那句簡單的「5號要去火車站」。電影剛開始,便是一段完全的考驗演員表情和肢體的將近無聲的片段。這無疑考察了陳道明老師和鞏俐老師的演技。「焉識」在文言文中翻譯為「怎麼認識」,可見對於陸焉識這一人物的名字也是頗有深意的。從影片的最開始,火車站馮婉瑜和陸焉識不得相認到之後陸焉識平反歸來,背著行李,興奮又緊張地衝進家門開始,認識這個詞就貫穿了影片。起初,政府機關確認其身份,女兒來認父親,之後帶到馮婉瑜身旁,妻子都不曾想認識這麼多年以後的焉識。
  • 《CS:GO》EPLS12歐洲區:縱使相逢應不識,mousesports2-0橫掃FaZe
    隨即FaZe的鳥狙沙鷹強起並不奏效,Mouz一路把比分擴大到3-0。第一個長槍局,內場外場各點開花的FaZe取得了5v3的優勢,但chrisJ和karrigan的精彩配合讓Mouz完了2v5的精彩殘局,4-0。隨後的手槍小起局FaZe也沒能翻盤成功,5-0,Mouz在進攻方取得了夢幻開局。
  • 電影《歸來》:小說《陸犯焉識》的最後30頁
    嚴歌苓的原著《陸犯焉識》是400多頁的長篇小說,不過張藝謀只選取了「丈夫逃獄」的部分情節以及原作最後的30頁「妻子失憶」來拍了電影。對於主人公所處時代的「反右」、文革背景,《歸來》雖然沒有完全迴避,但也沒有詳細描寫。
  • 千古名句「人生何處不相逢」,上一句也很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許多人不相信所謂的緣分,堅定不移地認為,只要努力付出,終究會得到想要的結果,對於愛情也是如此,真是如此嗎?古人用「有緣千裡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給出回答。提到古詩詞,不得不佩服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文筆,把內心的情感融入作品。「一日看盡長安花」是開心,「潦倒新停濁酒杯」是惆悵;「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激勵,「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牽掛。
  • 《歸來》鞏俐演技爆發 新謀女郎角色最接近小說
    鞏俐在《歸來》中演技大爆發     1905電影網專稿 張藝謀文藝回歸之作《歸來》於5月16日在內地公映,此番張藝謀再度與第一任「謀女郎值得一提的是,新任「謀女郎」張慧雯的表演也令人印象相當深刻,她成為電影中最為接近小說人物性格的角色,也是《歸來》最大的驚喜。     可惜縱使演員演技了得,也無法彌補《歸來》在故事上的支離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