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評理!到底是保險騙人,還是投保人的問題?

2020-12-23 保險問一問

很多人由於在投保前對保險產品以及該保險的功能缺乏了解,在傷害發生後出現不少保險糾紛。保險糾紛出現之後,不僅對投保人造成或多或少的損失,亦給保險公司帶來了無數麻煩。事實上,保險糾紛是可以避免的。下面通過兩則保險案例來分析,希望對投保人有一定的幫助。

案例1:

張女士在倒車入庫的時候,不慎將在車尾指揮的兒子給撞傷,花了幾萬元診斷費。張女士心想,自己的車上了第三者責任險,應該能得到賠償。所以,事發後她到保險公司索賠,結果遭拒賠。張女士對此不能理解,為何買了第三者責任險無法得到賠償?

分析案例:我們先來看看第三者責任險的條款,上面寫著:「被保險人及家庭成員的人身傷亡、所有或代管的財產損 失,不論在法律上是否應由被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人均不負責賠償。」通俗來講,所謂的「第三者」,已把四種人排除在外,即被保險人及其家庭成員、發 生事故時的駕駛員及其家庭成員。 在這次意外事件中,假如張女士撞的是任何一個不相干的人,保險公司都是還要賠的。不過,張女士的兒子要是買了意外傷害險和意外醫療險的話,那麼他們在經濟上的損失還可以減少一些。

案例2:

2007年3月3日,深圳市5183戶外運動發展有限公司作為投保人經被保險人同意後,為參加企業戶外遠 足運動的常松等15名被保險人購買了「登山戶外運動無恙意外傷害險」,保險期限自2007年3月3日零時起至2007年3月5日24時止。這單保險被 中國戶外運動協會負責人稱「中國第一單戶外運動保險」。常松2007年3月4日下午在參與投保人組織的戶外運動時猝死(同行的驢友們認為他是中暑身 亡)。投保人於3月4日及時將該保險事故告知,並應保險人要求提供了理賠所需的資料。保險人於2007年3月9日以常松「猝死」應當為本身有疾病所致,不屬於意外傷害為由不肯償付保險金。

分析案例:保險公司拒絕賠償的理由是:「猝死,不在理賠範圍。因為猝死是疾病原因導致的。」在該保險公司的「登山 戶外運動專項保險」之中對於「意外傷害」的定義是:指遭受外來的、突發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身體受到傷害的客觀事件。保險公司負責人卻說:「顯然,猝死不屬 於意外傷害的範圍。」 猝死雖然大多數是因疾病導致的,但是劇烈運動後的運動性猝死是體力過度透支的、意外的、原因不明的死亡,這應該屬於意外死亡。常松是一個身體健康喜愛 戶外運動的青年,並無證據證明他有任何疾病。而某保險有限公司也拿不出他因疾病導致猝死的證據。保險公司表示願意支付1萬元人民幣,以撫恤金的形式送給 常松的父母,但被兩位老人拒絕。兩位老人表示,這不明不白的錢不要。

在購買保險之前,對保險的相關知識進行一個透徹的了解,有利於避免保險糾紛的發生。同時,保險遵循最大誠信原則,投保人需要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投保時一個小小的「隱瞞」,就會失去日後索賠的權利。

相關焦點

  • 保險都是騙人的,這句話到底對不對?看完後明白了!
    「保險都是騙人的」這句話不對。正確的應該是「保險不都是騙人的」。 當然了,說「不是所有保險都騙人」,或者「部分保險不是騙人的」都沒毛病。
  • 到底是保險騙人,還是人騙人?別讓偏見耽誤自己
    這就是某些對保險行業又者偏見和誤解的人最好的寫照:明明對保險一無所知,偏要說保險就是「騙人的」!保險本事在風險來臨的時候四兩撥千斤的雪中送炭,一生平安到老時養老的錦上添花,人生在世,對自己和家人負責的只有你自己,千萬別活在別人的嘴巴裡。
  • 保險基本知識: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人、受益人
    在保險合同中總是會看到「四人」,有些消費者就被這「四人」弄暈了,到底誰是誰?保險中的「四人」指的是投保人、被保險人、保險人、受益人。近乎全部的消費者都知道受益人是什麼,而對其他的「人」不是很了解。投保人是指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
  • 第二投保人,「讓你的保單更加保險」
    為了更好的服務,有些保險公司引進了"第二投保人"的概念,關於第二投保人這個詞彙,最早小編初識是在中國香港保險的概念裡,由於中國香港保險和中國大陸保險存在一些法律法規的不同,會有一些差異化,這裡不便多說。要想理清第二投保人的概念,我們先理清人壽保險裡的幾個關係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
  • 中國人壽保險服務意識太差 出了問題要投保人買單
    中國人壽保險服務意識太差 出了問題要投保人買單時間:2015.03.25    我家人於2010年幫小孩買了一份中國人壽保險,金額是1341元。2012年,我媽少轉了26元進帳戶,之後每年都有交錢。到今年的時候,才意外發現,之前交的錢都沒有扣款。
  • 安盛保險投保人買數億「保險」竟然血本無歸
    安盛保險投保人:買的保險一夜歸零事件的引爆,緣起於一封來自安盛保險投保人的公開信:維權者聲稱購買了法國安盛公司發行的EVOLUTIONHKIF保險產品,在2018年年中,產品淨值一夜之間暴跌95%,在扣除帳戶建檔費、管理費等費用後,保單的淨值居然為負數。其表示,和安盛公司籤訂保險合同,安盛沒少收錢:保險費用+資產設立費+行政費+退保費等。
  • 投保人一夜血賠4億?!香港保險神話被打破?
    在聯名狀訴信中,投保人指出安盛公司涉嫌違規操作,至少包括幾點問題:1、在持有該保險產品期間,安盛從未主動寄送過該保險產品運行情況的相關資料;2、該保險產品每到申購日,淨值就大幅上升,每到贖回日,淨值就大幅下跌。
  • 人壽保險到底能不能買?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保險是騙人的呢?
    ---嘻嘻,親你知道了,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不清楚的呢。剛好也有人在問,所以就直接變專題咯。---哦哦,那今天我就光看不說話了。問:人壽保險到底能不能買?為什麼那麼多人說保險是騙人的呢?這是兩個問題。作為一名保險從業者兼消費者,我們不妨從客觀的角回答下這兩個問題:第一:人壽保險到底能不能買?我的回答是,先看需求,再看口袋,最後看你所面對的保險產品本身和相關的合同文本內容。
  • 保險知識宣傳之二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義務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規定保險合同是指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係的協議。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根據《保險法》的規定,投保人主要有以下幾種義務:1,按約繳納保險費義務:保險費是投保人向保險人交納的費用,作為保險人依照合同承擔賠償和給付責任的代價。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要按照約定按時交付保險費,這是投保人履行合同的最基本的義務。2,如實告知的義務:《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 坤鵬論保:關於保險,你真的了解投保人、被保險人和受益人嗎?
    不管是實物還是責任,所有權歸出錢的人,這並不難理解吧?我國《保險法》第十條規定:保險合同是投保人與保險人約定保險權利義務關係的協議。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合同約定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
  • 大家評評理,我們鄉下人真沒素質嗎?
    老闆娘說:「你們鄉下人就是,一大群人只點那麼點菜,還是美團優惠。「我說:「老闆,我點多少菜,夠不夠吃,是我的事,你只管按你的份量上。你憑什麼要我們再點一桌,還要坐兩個包房呢?」老闆娘說:「捨不得就別裝B請客。」我見再爭吵下去已沒意思,就出門去準備在附近另找一家。見隔壁有個賣牛肉火鍋的大排擋就進去問,老闆很熱情。介紹說,四十元一位包菜飯,米飯牛肉蔬菜任你吃。我感覺很好,雖沒包房,但划算。
  • 個人保險實名制徵求意見:未經投保人同意保險機構不得將個人信息...
    來源:金融界網站今日(4月24日),中國銀保監會就《個人保險實名制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辦法》專設第四章共6個條文對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的保險消費者實名信息安全要求作出規定,包括:總體要求、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規範信息採集和使用、加強合作業務管理、建立應急處置預案等
  • 保險經紀人是投保人的娘家人——唐兵這樣說
    對話有刪節Dialogue has been reformatted for clarity主持人 | Host經過這麼多年的培育,我覺得大家還是具備的保險意識的,但未必對保險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因為保險對大多數人來講還是一個比較專業的領域。
  • 一周熱問:保險合同訂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嗎?
    { 本周熱點問題 }特約槐城律師 | 王鳳媛、江蕊壹- 問答時間 -免費問:當初在男方戶籍地婚姻登記處領的結婚證,離婚一定要回領證的地方嗎?肆- 問答時間 -免費問:保險合同訂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嗎?律師答:我國《保險法》第15條規定,除本法另有規定或者保險合同另有約定外,保險合同成立後,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因此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投保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 投保人保險單上的姓名與戶籍不吻合,保險公司可以推脫保險責任嗎...
    投保人保險單上的姓名與戶籍不吻合,保險公司可以推脫保險責任嗎?當然不行!,保險期限為2017年9月1日12時至2018年9月1日12時。小剛出院後,學校即要求之前投保的保險公司在校方責任險承包範圍內進行理賠,誰料,保險公司卻向學校送達了一份《拒賠通知書》,內容為:根據保險合同約定,經核實,學校投保名單學生名單中無傷者小剛,不屬於保險承保對象,故不承擔相關的保險責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年4月,定遠縣某學校以保險合同糾紛為由,一紙訴狀將某保險公司訴至定遠縣人民法院。
  • 保險知識小百科:個人和單位都可充當投保人角色
    投保人是指與保險公司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投保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修改後的保險法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並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  ■互動  以下哪些權利不屬於投保人?
  • 8家銀行違規銷售保險被罰 銷售誤導欺騙投保人是常招
    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除發布風險提示之外,今年以來,因違規銷售保險產品,8家銀行被處罰。值得注意的是,除常規的銷售誤導、欺騙投保人、虛假宣傳之外,有銀行因為「存在發放貸款時變相要求購買特定保險公司產品」被罰款11.1萬元。8家銀行因違規銷售保險被罰銷售誤導,欺騙投保人依然是銀行受處罰的重災區。
  • 揭秘保險銷售7大陷阱:誘導投保人帶病投保
    陷阱1  片面誇大投資型保險收益  案例:2013年7月,新華人壽保險重慶分公司工作人員廖某,在向投保人李某介紹公司旗下的「好利年年」兩全保險(分紅型)產品時,將不確定的利益宣傳為承諾約定利益。(據廣東保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粵保監罰【2012】67號)  陷阱揭秘:將保險混淆成銀行存款、理財產品、基金,是保險銷售誤導的常見手法,也是「存單變保單」的先決條件。部分營銷員會在投保人到銀行辦理存款時,向投保人推薦保險產品,並將保險產品的投資收益與銀行理財產品或定期存款進行簡單對比,甚至將保險產品直接解釋為「銀行理財產品」,或違規自製產品說明書和投資協議,誘導投保人購買保險。
  •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電話銷售保險違法欺騙投保人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 據保監會網站今日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保監罰〔2017〕48號)顯示,經查,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以下簡稱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存在電話銷售欺騙投保人的違法行為。
  • Applicant (投保人)
    Applicant(投保人)又稱「要保人」或「保單持有人」,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並按照保險合同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投保人作為保險合同當事人的一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1)投保人為自己的利益而籤訂的保險合同,如以自己所有的房屋投保家庭財產保險,合同所產生的權利與義務由投保人自己承擔或享受,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合二為一。(2)投保人為他人的利益而籤訂的保險合同,即由保險合同所產生的權利(如保險金請求權)屬於他人,而不屬於投保人,投保人僅負有交付保費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