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出版

2020-12-16 瀟湘晨報

中新網·湖北

《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出版 發布時間:2020年09月11日 17:22 來源:中新網湖北

今日熱點:湖北民企千億級「航母」呼之欲出中部第一!湖北19家企業入圍中國民企500強超級黃金周搶人大戰開啟!你準備去哪?多位明星中招!盜用航空裡程,誰這麼無法無天?卡達政府:阿富汗和塔利班談判將於12日開始爆炸陰影猶在 貝魯特港再起大火引居民恐慌

中新網湖北新聞9月11日電 (楊子雯)日前,由趙正鵬編寫、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以講故事的方式解讀成語,展現了東漢歷史的浩瀚畫面,展示了中華成語文化的獨特魅力。

湖北棗陽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故裡,文化底蘊濃厚,境內歷史遺蹟眾多,有關劉秀的傳說流傳甚廣。

作為湖北省東漢文化研究會理事,棗陽市漢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湖北文理學院劉秀研究所、襄陽市「漢江智庫」歷史文化中心研究員趙正鵬長期保持著專業學習和研究的良好習慣,是鄂西北地區知名的東漢史專家和文化學者。《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是趙正鵬深入研究劉秀文化、出版《正說漢光武大帝》之後的又一個標誌性成果。該書在參閱和借鑑了相關文獻資料後,以講故事的方式解讀36個劉秀成語故事,記述了漢光武帝劉秀從幼年到登基、統一中華、創建基業的傳奇人生,飽含著劉秀興國安邦、尊賢修德、求學問道的遠大志向和超凡智慧。

「我想通過這本書,讓讀者,特別是青少年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成語,也讓大家正確認識千古明君劉秀,並學習和汲取劉秀留給後人的文化營養,樹立『有志者事竟成』的宏大志向,堅持『推心置腹』的為人之道,弘揚『披荊斬棘』的奮鬥精神,培養『手不釋卷』的學習能力,培優自己,建設國家。」談到創作初心,趙正鵬說道。

「成語源自故事,故事豐富了成語。《光武帝劉秀成語故事》可以幫助青少年樹立建功立業之志,樹立尊賢修德之志、樹立求學問道之志。」武漢愛立方兒童教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棟為該書作序,並認為此書對青少年的成長成才能起到積極作用,能夠引導廣大青少年「講好一個成語故事,傳播一段歷史經典,收穫一些人生智慧」。

(編輯:丁喆)

關鍵詞:文化 出版

【來源:中新網湖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靠譜的光武帝劉秀(樂此不疲的成語故事)
    成語樂此不疲出處《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帝曰:『我自樂此,不為疲也。』」釋義 對某一事物發生了興趣,沉溺其中,不覺疲倦。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改國號為「新」。公元22年,西漢皇族,南陽地區的地主劉秀兄弟,也起兵與農民起義軍配合,共同反對王莽政權。劉秀在作戰時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昆陽一戰消滅敵軍四十萬,創造了我國歷史上一個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劉秀以恢復漢家制度為號召,取得河北等地官僚、地主的支持,經歷數年徵戰,終於平定天下,中興漢室,建都洛陽。
  • 光武帝劉秀教子的故事
    光武帝劉秀對劉莊非常滿意,也非常注重對劉莊的培養。劉秀本人是一個非常勤政的皇帝,劉秀對劉莊的教育首先就是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後漢書·光武帝紀》記載說,劉秀每天很早就上朝,一直到下午才結束。然後就召見公卿大臣們研究問題,探討儒家經典,往往到深夜。皇太子看到父親如此勤勞,就勸說道:「陛下有禹湯之明,而失黃老養性之福。願頤愛精神,優遊自寧。」光武帝的回答是:「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 成語大王~劉秀
    《後漢書 光武帝紀第一上》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按我們現在人看來,劉秀就是一個要顏值有顏值,要才華有才華,妥妥一個時代偶像啊!話說王莽篡漢之後,廢除漢家禮儀,一日,劉秀身穿威武華麗的漢家衣冠出現在洛陽,整個洛陽為之震動,不少年長之人都痛苦流淚,有生之年再次看見漢官威儀。
  • 光武帝劉秀的原配髮妻——光烈皇后陰麗華
    在劉秀的策劃下,佔據河北真定的漢宗室真定王劉楊決定與劉秀聯手,共謀大業。 劉楊對日後形勢做了考慮,覺得應該加強與劉秀關係,最好是結為親戚。於是劉楊向劉秀表示雙方應該聯姻,以鞏固信任。劉楊有一個外甥女,名叫郭聖通,他希望劉秀迎娶郭聖通,以使雙方在聯盟的基礎上,更加緊密合作。
  • 如果光武帝劉秀也參加《中國成語大會》
    今天的中國人雖然可以忘記劉秀,但是要是說話不引用劉秀的話,則頗為不易。原因很簡單,光武帝劉秀是個成語達人,而今天中國人說的很多成語就是他發明的,或是他手下發明的。比如「有志者事竟成」這成語,便是劉秀用來表揚他手下的將領耿弇的。耿弇在攻打地方割據勢力張步的時候,拔出敵軍射入自己大腿的箭,依然堅持不下火線,所以劉秀才說他「有志者事竟成」。
  • 光武帝劉秀很少被提及,現在大部分歷史書都隻言片語般略過?
    後漢書中有專門的光武帝紀,對劉秀的記載不少。題主說的可能是歷史課本中漢光武帝劉秀的記載比較少,還有就是專門描寫劉秀的歷史書或者小說比較少。光武帝劉秀歷史書中很少被提及,描寫他的作品也比較少,很大原因是因為東漢夾在了幾乎中國最出名的兩個時代中間。東漢前面的西漢是封建時代的兩大高峰之一,秦末亂局、楚漢相爭,劉邦統一天下的過程非常精彩,而且劉邦是第一個布衣出身的皇帝,這就很有說頭。同樣後面的漢武帝也是一個故事比較多的皇帝。東漢後面的三國因為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影響而聲名遠播。
  • 光武帝劉秀,被戲曲抹黑的皇帝,說他濫殺功臣,其實跟朱元璋有關
    提到東漢的建立者,光武帝劉秀,很多人對其評價是個非常完美的皇帝。但是有趣的是,京劇和河北梆子、秦腔等地方戲中很多曲目,卻特別熱衷抹黑他,從《草橋關》、《斬姚期》到後面的《打金磚》和馬連良先生子弟改編的《漢宮驚魂》都把光武帝劉秀塑造成一位貪戀美色,昏聵誤國的昏君形象。
  • 漢武帝和光武帝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劉秀是不是漢武帝的後代啊?
    漢武帝劉徹和光武帝劉秀兩人,同樣都是漢朝特別優秀的皇帝,可是在後世眼中,漢武帝的名氣明顯大於光武帝。 兩人都有著武帝的稱號,並且都是漢朝的劉姓皇帝,於是很多人就比較好奇了,漢武帝和光武帝究竟有什麼關係呢?劉秀是不是漢武帝的後代啊?確實這個問題是值得我們研究一番的。
  • 劉秀單騎進敵營,一句話降服幾十萬銅馬軍,還產生一成語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劉秀單騎闖敵營,一席話降服幾十萬銅馬軍的故事,因為劉秀的這番舉動,後世留下一個成語來表現劉秀的英勇之舉,推心置腹。銅馬軍是當時中原地區一支強大的勢力,有幾十萬之眾。而河北地區是劉秀的戰略要地,所以劉秀想要立足於此,銅馬軍是他最大的障礙。
  • 成語故事:置之度外
    【成語】:置之度外【拼音】:zhì zhī dù wài【解釋】:度
  • 安親老師講成語故事|妄自尊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其精粹之一,用最簡單最凝練的語言給我們講一個小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做人做事的道理。安親老師每期用幾分鐘講解一個成語,以及一個相關的歷史故事。東漢初年,劉秀做了皇帝,稱光武帝。當時,政權雖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統一,各路豪強憑藉自己的軍隊,各霸一方,各自為政。 在各路豪強中,公孫述最為強大,他在成都稱帝。為此,在隴西一帶稱霸的隗囂,派了馬援去公孫述處探探情況,以商討如何能長期地割據一方。馬授在隗囂手下,是個很受器重的將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徵途。
  • 光武帝劉秀一生獨創五個成語,全部流傳至今,你一定知道
    他不是別人,正是西漢被終結,先有王莽篡權,後有天下大亂時,脫穎而出,最終一統天下,光復漢室的漢光武帝劉秀。而且劉秀的成就,不僅僅是結束了亂世,統一了天下,他還首創了五個成語,其中一個,更是影響到了梟雄曹操,使曹操失去了一統天下的良機,這是怎麼回事呢?他首創的五個成語,又分別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光武帝劉秀形象近乎完美,為何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有三個原因!
    在東西漢兩代二十四帝中,東漢的光武帝劉秀可以說是非常奇特的一位。他統治的時期雖然被稱為是「光武中興」,但是按照史實分析,其實西漢已經亡於王莽之手,劉秀可以說是再造乾坤,重新建立了一個大一統王朝。只不過因為劉秀姓劉,他所建立的朝代也叫漢而已。
  • 成語故事——擢髮難數 指腹為婚 竹頭木屑
    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包涵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
  • 成語故事典故:「鍥而不捨」和「親痛仇快」
    「鍥而不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不停地鏤刻,比喻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鍥,鏤刻:舍,停止。這則成語來源於《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
  • 【成語故事 ·漢】馬革裹屍
    成語釋義: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成語出處:《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後來,歸順光武帝劉秀,為東漢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統一之後,東徵西討,西破隴羌,南徵交趾,北擊烏桓,累遷伏波將軍,世稱「馬伏波」,冊封新息縣侯。建武二十五年(49年),討伐五溪蠻時,因病逝世,時年六十四歲。受人構陷,被光武帝劉秀收回新息侯印綬。漢章帝時,得以平反,追諡「忠成」。唐德宗時,成為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忠顯佑順王」,位列武廟七十二將。清聖祖時,從祀歷代帝王廟。
  • 品讀成語故事·弘揚傳統文化(289)
    我們的語文生活z 點擊上方"我們的語文生活"關注我們·查看更多信息  讀成語「瑤瑤講成語」開播了!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成語是《樂不可支》。[成語溯源]這則成語出自《後漢書·張堪傳》: 「乃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日:『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 淺析光武帝劉秀對中央統治機構的改革,防止第二個王莽出現!
    淺析光武帝劉秀對中央統治機構的改革,防止第二個王莽出現! 王莽通過一系列操作後,終於攫取了西漢的政權。只是王莽建立的政權卻是短暫的,很快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等到劉秀建立東漢後,是以西漢王朝的繼承者自居的,對於王莽的一切自然是持否定態度。
  • 每日學成語 | 旗鼓相當 NO.87
    每天學成語,語文好功底!學好成語,不僅能開闊孩子的視野,還能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哦!快帶孩子一起來學習吧~qí gǔ xiāng dāng點擊上方的播放鍵,就可以學習成語故事啦~【解釋】旗鼓;古代作戰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
  • 光武帝劉秀,為何定要延用「漢」號
    記得之前有一部電視劇,一開場就是光武帝劉秀對戰匈奴,不論是兵器還是行頭都比當時「新潮」很多,並大喊了一句:「我東漢王朝可不是好欺負的!」問題出在哪呢?除了行頭裝扮不符合歷史時代之外,劉秀自稱「東漢帝國」也著實有些穿越的意思,不論是劉秀還是他的後代,他們都是稱本國為大漢,而非東漢,因為東漢是後人對劉秀所建王朝的一種稱呼,所以劉秀是絕對不會說出這兩個字的,甚至聽都沒聽說過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