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中有專門的光武帝紀,對劉秀的記載不少。題主說的可能是歷史課本中漢光武帝劉秀的記載比較少,還有就是專門描寫劉秀的歷史書或者小說比較少。
光武帝劉秀歷史書中很少被提及,描寫他的作品也比較少,很大原因是因為東漢夾在了幾乎中國最出名的兩個時代中間。東漢前面的西漢是封建時代的兩大高峰之一,秦末亂局、楚漢相爭,劉邦統一天下的過程非常精彩,而且劉邦是第一個布衣出身的皇帝,這就很有說頭。同樣後面的漢武帝也是一個故事比較多的皇帝。東漢後面的三國因為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影響而聲名遠播。夾在這兩大時代中間,劉秀就已經吃了大虧。
劉秀能夠當上皇帝,除了劉秀本身的能力確實出眾之外,劉邦後人的身份也幫了他很大忙。當時民心思漢,劉秀也一直以興復漢室為口號。雖然實際上劉秀相當於建立了一個新的朝代,但正是這一層身份,劉秀建國後,國號仍為漢。這有利於維護統治的正統性,但這樣一來意味著劉秀不是開國皇帝,只是漢朝中間的一個中興的皇帝,就和漢宣帝差不多,漢宣帝名氣也不大。
從歷朝歷代來說,除了建國初年的皇帝、末年的亡國之君外,只有那些實在NB,英明神武的皇帝才能在青史留名,用較多的筆墨來記載他。劉秀雖然確實英明神武,能夠結束西漢(新朝)末年的混亂局面,重新一統天下,但他在開疆拓土方面的功業比不上漢武帝。歷史書一共就那麼幾頁,漢朝已經有漢高祖劉邦和漢武帝劉徹了,其他皇帝肯定沒多少內容了。
如果劉秀建立的朝代換個名字,估計歷史書上對劉秀的記載會多那麼一兩行。描寫劉秀的作品少,還因為劉秀建國的過程太順利了,順利的讓人懷疑他就是位面之子。沒有什麼像樣的對手,大部分就是寫草寇。部下也完全被掩蓋在劉秀本身的風採之下,雲臺28將名氣都很小,這樣就不好吹了。不像劉邦對手有項羽,手下有漢初三傑,劉邦統一天下的過程還一波三折。漢武帝手下有衛青霍去病,打擊匈奴更是幾代人力量的積累。
三國更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影響,讓人感覺名將如雲。五虎將、五子良將、三國二十四將,大家都耳熟能詳,一個不存在的周倉,名氣就超過了所有雲臺28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