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修養叫懂得「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2020-12-11 情感伊號

說話是人們進行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一切好的不好的我們都可以講出來,有心的或者無意的。

有些人跟別人說起話來從來都是口無遮攔,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這類人說的委婉一點,叫做口直心快,說得不好聽一點,叫做自私。

而有些人,他們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並且對自己將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會以聽話人的角度來判斷一下,所以,用此方面會很考究,說起話來也不會讓人多心,他們深知「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些不願意或者不想提及的事情,而作為說話人的你如果能夠儘可能避免觸及這些話題,這是最基本應該做到的。

然而,懂得「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是在這個基礎之上的提升。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敏感的神經,只是有些人願意把對別人的意見表現出來,而有的人卻願意選擇沉默,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情況,當別人說的話會讓人有所聯想並且會產生不太愉快的感受。

作為聽話者,你可能會對別人說的話產生各種各樣的感受,好的不好的你都可以有親身感受,但是作為說話人,你未必能夠很好地理解聽話人的感受。

而懂得「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只是需要說話人能夠站在聽話者的角度去考量自己將要說的話是否會對人家引起不好的感受,實質上,是一種有意識地去理解別人的做法。

而與之相反,如果說話從來都沒有意識去理解別人的感受的話,那麼很多時候,不知不覺中你就會觸及到別人的敏感的神經,聽話者也會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這樣的話,在別人的心目中肯定會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無論他們表現得多麼禮貌,他們本質上與愛說人閒話的人是一樣的,是不值得尊敬的。

在說話中懂得體會別人感受的人往往更受尊敬,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懂得為別人著想,所說的話字裡行間無不體現了對聽話者感受的顧及,這是他們對聽話者一開始就有的尊重,而真正的尊重從來都是相互的。

打個比方,在交流中,說話人就像是東道主而聽話人就像是客人,體貼周到的東道主會給客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與體驗,因此客人更願意尊敬他們,而不識大體隨隨便便的東道主會讓客人感覺自己不受尊重,到頭來,自己也肯定難以贏得別人的尊重。

與人交流時,應該時刻有一種相互尊重理解的意識,說話前要考慮一下聽話人的感受,這是一種東道主般的細緻與用心,更是一種值得尊敬的修養。

——END——

相關焦點

  • 聊天時,「不正經」的女人,通常說些「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
    大家好,我是輕舟渡,今天我們的話題是:聊天時,「不正經」的女人,通常說些「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   無論是平日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裡,我們總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打交道的過程中,每個人立場不同,說出來的話,聽者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女生說話不恰當,甚至會被誤解為「不正經」。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值得深思
    常言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語言是人們的溝通工具,是傳遞信息的,每個人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由多個字組成,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含義,組成一句話就會產生出多個含義,從而體現了語言的魅力。那麼一句話理解一般分兩大類,一個就是正面的,反之就是負面的。
  • 【心靈雞湯】有一種修養,叫遇事不責備。
    人生中最難的就是不責於人,這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學問,也是一種修養。古語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人都有可能會犯錯,沒有人是完美的。只有我們學會了反躬自省,懂得了理解,學會了體諒,將心比心,才是一個人真正走向成熟的標誌。
  • 「自製水晶泥」有毒說者有心聽者更要有意
    「」有毒說者有心聽者更要有意近日,一種自製水晶泥的產品,在中小學生間頗為流行。但有家長發現,這種產品中含有毒性物質硼砂。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在網上以及北京一些店鋪中,含有硼砂的水晶泥自製產品均有銷售。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朱毅教授向記者介紹,硼砂可導致急性中毒,兒童在玩耍含有硼砂水晶泥時,如果皮膚有破損,或者期間用手碰到口腔,硼砂也會被人體迅速吸收。
  • 3歲男童穿了10件衣服:孩子有一種很冷,叫奶奶覺得很冷
    3歲的孩子本來是正在啟蒙階段,但是教育問題馬虎不得,除了教育就是生活,鄰居家的彤彤寶寶,就上演了一場有趣的事情,怎麼回事了,今天外面有點冷,彤彤居然穿了10件衣服,這讓彤彤媽媽小蕊覺得哭笑不得,真是有一種冷,叫奶奶永遠覺得冷。
  • 有一種修養,叫小聲說話
    作者:蔡玉來源:蔡玉說(ID: caiyushuoo)♬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周周朗讀音頻很多年出國旅行都不願意選擇隨團而行,一來是隨團很累,二來是不願與其為伍。記得幾年前,一家人隨旅行團去了日本旅遊。
  • 有一種高級的修養,叫遇事不責備
    02遇事不責備才是一個人最高級的修養你有沒有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孩子生病了,正焦慮著,伴侶朝你大罵:「你能幹成什麼事,連孩子也照顧不好!」對自己來說,是痛快了,可對聽到的家人、朋友、陌生人來說,卻是一種隱性的傷害,關係越近,傷害越深。有一句話說,與人溝通時,70%是情緒,30%是內容。與人發生矛盾時,先問下自己,你是想傳遞內容還是傳遞情緒,是想解決問題還是擴大麻煩?
  • 言者無心路人閒聊露線索 聽者有意警方破獲情殺案
    言者無心路人閒聊露線索 聽者有意警方破獲情殺案
  • 不說,是一種自我修養
    做人,說話固然是一種表達,沉默更是一種表態。做事,會說話,是一種本事,懂得沉默,更是一種修養。不說,是一種成熟。成熟,不是年齡變大,而是心態變好;不是經歷了多少,而是放下了多少。一個人的優雅,在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然而人最愚蠢的行為,莫過於用嘴傷人,尖酸刻薄的話,毫不留情的批判,將自己的修養展露無遺,將別人傷得體無完膚。其實,說話是一種能力,不說是一種智慧。
  • 最好的修養是懂得尊重
    AGOOD MAN最好的修養是優秀的人更懂得尊重別人。對人恭敬其實是在莊嚴你自己。孟子有云:「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一個人在與別人交往中,如果能很好的理解別人,尊重別人,那麼他一定會得到別人百倍的理解和尊重!
  • 能讓你一夜暴富也能讓你傾家蕩產,除了賭博,還有一種股市操作
    記得我初進華爾街的頭幾個月,懂得了期權期貨的皮毛之後,便有「學藝三天,上山打虎」般飄飄然。逢人便吹「以小博大」、「槓桿作用」、「只賺不賠」。有一次遇見太太的朋友莉莉,又口無遮攔地吹噓開了,還加了一大堆英文專業術語。見莉莉聽得一愣一愣,心裡特爽。沒想到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 知道閉嘴是教養,懂得聊天是修養
    後面的孩子數學考得一般,她又酸別人:「孩子反應慢,再怎麼補課也沒有辦法,天生的。」周圍的家長都想離著她遠遠地,但她並沒有適可而止,主動閉嘴。反而又向我和小C探過頭來,我趕緊轉過了身子。「你們家孩子這次考的怎麼樣?」小C回答說孩子比上次退步了一點。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運用「三言兩語」,讓語言更貼近人心
    有時候我們無意之間的言語可能會成為傷到他人的利器,雖說我們是「說者無心」,但畢竟「聽者有意」,這些事難免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到跟他人之間的相處。
  • 有一種修養,叫不說!
    ;不說,是一種睿智。看清一個人,不說,是一種智慧;看透一件事,不說,是一種修為;受到委屈時,不說,是一種成熟;被人誤會後,不說,是一種坦蕩;在瑣事面前,不說,是一種素質;在憤怒之時,不說,是一種選擇!說,是一種表達,不說,是一種表態,真正的智者從來不會咄咄逼人,而是習慣了沉默,在大事面前,淡定從容,在瑣事面前,置之一笑。
  • 有一種修養,叫選擇性閉嘴
    不擺架子,雅俗共賞賈母出身名門,對藝術有著極高的修養和品味。她喝的是老君梅,泡茶用梅花雪水,聽戲也別出心裁,讓戲子們在藕香榭的亭子中表演,一陣風吹來,樂聲恍如仙曲。賈母會告訴你,是一種文化教養下的靈魂自由。見多識廣,卻從不拆穿別人;能識雅趣,更能與平常人打成一片。相處之間,給人足夠的尊重和舒適,這才是真正的貴族。
  • 有一種情商,叫看破不說破
    很多時候,懂得適時看場合沉默,是一種善良,是一個人情商高的體現,更是一個人的高修養。《荀子·非十二子》裡說道:「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在生活當中,我們看到一些人,他們心直口快,性格十分耿直。在生活中,多給自己一些時間思考,看破而不說破,是一種人生智慧和修養。一個人的智商決定了他的下線,但是一個人的情商決定了他的上線。所謂情商高,不僅僅體現在內涵和修養上,更體現在語言和技巧上。有人說,所謂情商高,就是好好說話。
  • 有一種心酸,叫沒人懂得(句句心聲)
    醉美情感事/文有一種心酸,叫沒人懂得,每個人的背後都會有心酸,都會有無法輕描淡寫的艱難;承受了大大小小的辛苦卻無人疼愛,無人關心一下辛酸的自己;忍受著錐心的痛,卻說不出來,不敢喊出來;在這個世上到底有沒有懂得自己 的,疼愛自己,關心自己。無論昨天、今天,心裡有多少心酸事,卻無人懂得。
  • 有一種好修養,叫和顏悅色
    所以,待人能夠和顏悅色,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待人和顏悅色,能夠給人一種親切之感,給人一種愉悅之感,給人一種平易近人之感。和顏悅色有「三易」。有些人和自己的三觀不同,或者有過摩擦,產生過矛盾,一旦見面和相處,或板著面孔,或橫鼻豎眼,或說話尖刻,雙方都會感到心中不悅。
  • 說話有分寸是一種修養,說話得體不亂說話是一種了不起的軟實力!
    說話有分寸是一種修養,什麼時候知道該說什麼話是一種了不起的實力!所謂禍從口出,懂得謹言慎行,一直善良下去,會有一路芬芳跟在你身後。讓人舒服的人就像一塊溫潤的碧玉,會有一種頂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