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運用「三言兩語」,讓語言更貼近人心

2020-12-11 騰訊網

西方國家有句諺語:「一張能說的嘴,是取之不盡的財富。」

有時候我們無意之間的言語可能會成為傷到他人的利器,雖說我們是「說者無心」,但畢竟「聽者有意」,這些事難免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到跟他人之間的相處。

特別是在跟愛人之間相處之時,由於我們在跟關係親密的人之間相處時會比較放鬆,所以可能更容易出現這樣的情況。

等到產生誤會後,我們還會想為什麼會這樣?我也沒說什麼啊?可能我們自己都會覺得不可思議,會因為某一句話而讓兩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尷尬。

我們不可能去要求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是神經大條之人,還是會有很多比較敏感的朋友。所以就只能「嚴於律己」,讓自己養成一個好好說話的習慣,以免因為一些無心之言傷到朋友、家人。

說話本身就是一門比較高深的學問,如果利用好了,那麼就會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鋪路磚;而要是利用不好,則會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器,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阻礙。

所以我們要學會說話,掌握說話的技巧,然後把這種能夠貼近人心的說話方式養成習慣。

這樣我們就可以在跟他人交流時,自然而然地說出貼近人心的話來。

對於時常說話會不經意間就傷到他人的人而言,我總結歸納了一套說話的「公式」,供大家參考學習。

我將其稱之為:「三言兩語」。

「三言」:先友好,再同情,後讚賞

語言的溝通交際是建立在心理接觸基礎上的人際交往。所以我們在說話之前,要知道心理因素對語言交際的影響是很直接,也很關鍵的。

因此,我們在跟人交流時,要注意使自己的語言貼近對方的心理,儘可能消除由於心理障礙造成的隔閡。

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任何事物的接受,首先是心理上的接受,之後才是行為上的接受。所以把話說到人的心坎裡,事情才能更好辦,關係才能更深入。

基於此,我首先總結出了「友好」的說話方式。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只要我們保持友好的態度跟人交流,那麼即便剛開始對方並不接受你,但也不好直接拒絕。

那些一開始就用目中無人、敵對等態度來交流的人,往往都不會得到他人的認可。即便你因為地位或者其他因素不好直接拒絕你,但一般都不會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友好」是一種態度,不代表你要去「逢迎」、「恭維」或者「溜須拍馬」,最好體現「友好」的方式,其實就是熱情、真誠。

不卑不亢的友好,就是真誠。

當你的「友好」被對方認同之後,我們就要開始「同情」。

什麼是同情?一般有兩個意思:一是指在感情上對別人的遭遇產生共鳴;二是指有共性,有同一性質。

所以在說話方式上,我們所謂的「同情」就是指自己要通過語言的表達,跟對方站在同一個角度上來。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感同身受」。

這需要你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來考慮問題,並通過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時候對方會認為你跟他是「同一類人」。

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能夠讓你的語言跟對方「同情」,就等於是跟對方「投機」了。

具有共同語言的交流,自然會更加順暢,而對方也會接觸很多對你的「敵意」。

到這個階段,我們也不能太鬆懈,以為大家是「同一路人」所以就可以放鬆警惕。為了能夠更好讓交流更深入,我們還需要由衷地「讚賞」。

讚賞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覺得跟你之間是「相見恨晚」,因而產生「一見如故」的感覺。

當對方有這種感覺的時候,那麼接下來你要做什麼事情就會順利很多了。因為此時,對方已經從心理上接受你了,心理的接受會讓對方行為上給予你支持。

從這個觀點出發來看,我們生活中那些所謂的「相見恨晚」其實都是在語言交流的基礎上產生的。

也就是說,「緣分」這種奇妙的東西,我們是可以掌握在手中的。

「兩語」:先自己闡述觀點,後讓他人來判斷

當我們通過「三言」的方法已經讓對方跟我們之間產生了「一見如故」之感後,那麼接下來我們還需要掌握一種說話的技巧:「兩語」。

我對其簡單的概述就是:先自己闡述觀點,然後讓對方來判斷和抉擇。

甚至當對方在之前已經了解過你的需求之後,還可能會主動提出解決你需求的方案來。

這就是「語言是取之不盡的財富」的意義所在了。

但我們還是需要把自己的觀點闡述清楚,以便對方能夠給予更適合更貼切的解決方案。

這時候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闡述完自己的觀點之後,不要自己做結論和抉擇,而是要讓對方來幫你判斷。

比如人際關係大師卡耐基先生在講述的親身經歷的故事中,就提到過這樣的語言技巧。

他想要房東給他降房租,通過友好、同情、讚賞的「三言」方法獲得了房東的認同和接受,在卡耐基先生闡述了自己目前的狀況,以及無法支付高昂房租的緣由後,他並沒有直接提出解決的方案。

反而房東通過他描述的情況,把房租降到了他能夠接受的範圍。

於是兩人的談話就這麼愉快的結束了,而且房東還主動提出是否需要裝修房子的詢問。

這就是利用好了語言所帶來的好處。

寫在最後

我所歸納的「三言兩語」中,「三言」是一種說話的態度和感情遞進的邏輯,「兩語」則是一種語言的技巧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仿佛天生就有一種魅力,三言兩語就能使得雙方的關係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新層次。

如果我們也能夠把「三言」的情感遞進技巧和「兩語」的語言溝通技巧運用熟練,那麼我們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簡單來說,其實只要我們能夠把對方當成自己人,以雙方的共同意願為出發點考慮問題,那麼自然而然對方就會被你的正常所感動。

要是我們能夠給自己養成「三言」、「兩語」的說話習慣,就不會在「無意間」說出傷到他人的話來。

而且還能夠讓自己的語言更貼近人心。

這樣的說話方式,無論是在工作中、朋友交際中,還是在跟家人溝通過程中,都會非常實用。

口才是什麼?其實不就是「三言」和「兩語」麼?

—END—

本期話題:你是否具備「三言兩語」拉近他人關係的能力?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值得深思
    常言道「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語言是人們的溝通工具,是傳遞信息的,每個人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是由多個字組成,每個字都有每個字的含義,組成一句話就會產生出多個含義,從而體現了語言的魅力。那麼一句話理解一般分兩大類,一個就是正面的,反之就是負面的。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家長常對孩子說這些話,對他的性格發展沒好處
    但家長們不知道的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己不經意間說出口的話可能會在孩子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深刻印象。嚴重的甚至可能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對孩子將來的立身處世都有害。孩子會覺得既然家長認為自己怎麼做都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那自己乾脆就變得更差一點,反正都是差,也沒所謂了。其實很多家長這樣說,也並不是真的覺得自己的孩子很差,只是想讓他變得更好,但如果孩子真的變差了,那真是得不償失。
  • 「自製水晶泥」有毒說者有心聽者更要有意
    「」有毒說者有心聽者更要有意近日,一種自製水晶泥的產品,在中小學生間頗為流行。但有家長發現,這種產品中含有毒性物質硼砂。「自製水晶泥」有毒,製售者不以為然也好,根本不了解也罷,既然有中毒的案例在那兒擺著了,既然有關部門組織人員對學校周邊的文具店開展清查行動,要求凡是有售賣「史萊姆水晶泥」的商店都要立刻下架,不準售賣了,文具店、學校、家長就應該做到「說者有心,聽者有意」,而不應該做耳旁風。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開玩笑時要適當,避免交淺言深
    開玩笑是一種輕鬆的方式,玩笑中包含著智慧,在交際中偶爾開開玩笑,能夠調節氣氛,更能增進情感,但是不要認為玩笑,可以隨便開,不知深淺的與他人開玩笑,只會造成「悲劇」。更要命的是,這位新同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又和其他不少人開了過分的玩笑。把公司上上下下得罪了個遍,他的工作自然無法開展,幾個月後就離職了。初次見面的人或者平時來往不多的人,與之開玩笑時一定要小心,不要犯了交淺言深的錯誤。此外,也一定不要拿別人的缺點來開玩笑。
  • 了解什麼是語言行為Verbal Behavior
    他所界定的語言行為與結構語言學所說的「語言行為」不同,Skinner是從語言的功能出發,強調語言的溝通功能,重點分析個體是如何運用語言進行交流和為什麼運用某種語言操作進行交流。很多語言學家對他的理論持批駁態度,認為Skinner否定了語言在形式上的分類。
  • 有一種修養叫懂得「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而有些人,他們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並且對自己將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會以聽話人的角度來判斷一下,所以,用此方面會很考究,說起話來也不會讓人多心,他們深知「言者無心,聽者有意」,這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 語言讀音的怪現狀:是無心抑或有意?
    根據語言學知識,我們知道,語言是約定俗成的,包括其發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語言也會發生演變,讀音也出現了變化,為了方便交流,官方也一直在修正,或者說為了統一標準而進行改動,例如前段時間關於「斜」、「鑿」等字讀音的更改(似乎引起了社會上不小的反響)。
  • 瑞幸精萃澳瑞白上線,順滑純淨更溫柔
    有時候,人際交往即使費心費力,也難免遭遇誤解,真是讓人心累。難怪現在很多人都說「我越來越喜歡溫柔的人」。 雖然世間「妖魔鬼怪」太多,溫柔的人難遇,但一杯溫柔的咖啡還是可以簡單地獲得。比如瑞幸咖啡最近升級上線的精萃澳瑞白: 將IIAC金獎咖啡豆萃取為Rristretto超濃縮咖啡,再加入香醇濃鬱的新鮮純牛奶,口感更為絲滑柔和。
  • 聊天時,「不正經」的女人,通常說些「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
    大家好,我是輕舟渡,今天我們的話題是:聊天時,「不正經」的女人,通常說些「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的話!   無論是平日工作中,還是日常生活裡,我們總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在打交道的過程中,每個人立場不同,說出來的話,聽者也會有不同的理解。如果女生說話不恰當,甚至會被誤解為「不正經」。
  •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真的有美國民眾相信川普「注射消毒劑」言論
  • 哈工附名師解析中考試題|英語:試題貼近生活 著重考查語言綜合運用...
    英語:試題貼近生活 著重考查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今年英語試題體現了「注重基礎、能力立意、穩中求變」的命題原則。難度比例適當,坡度適宜。科學設置了題型結構,使本次考試能夠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試題考核的知識點覆蓋面廣,考查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 《非暴力溝通》:避開語言暴力的雷區,學會好好說話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電視、電影中常出現這樣的場景,說者輕飄飄一句話遞出,鏡頭隨著話音切到聽者的微觀表情和複雜神色。在影像世界裡,導演雕琢著一個個鏡頭,帶著觀眾細膩地捕捉著人們在交談溝通中產生的心理和反應。而在現實生活中呢?有誰會細細地觀察表達的自己和傾聽的對方呢?
  • 早安激勵人心的句子,句句簡短霸氣!
    但我更願意去做像石灰一樣的人,別人越潑我冷水,我的人生越沸騰!4.心情不好時,要經常問自己,你有什麼而不是沒有什麼。5.人只這一輩子,我們不能白來這一遭。所以讓我們從快樂開始!做你想做的,愛你想愛的。做錯了,不必後悔,不要埋怨,世上沒有完美的人。跌倒了,爬起來重新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