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多次提「鐵帽子王」的背後深意

2021-02-13 學習小組

這幾天,「鐵帽子王」成為中國政治語言中的新熱詞。這個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有名詞,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指世襲罔替的王爵。筆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這個歷史上的特有名詞被官方多次提及。

最早是出現在《人民日報》1月15日頭版評論員文章《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中,文章說「腐敗沒有『鐵帽子王』,反腐敗絕不封頂設限」;第二次是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月3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接著,就是出現在3月2日「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在反腐鬥爭中…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熟悉中共政治和中國政治語言的人清楚,在涉及腐敗等敏感問題上,官方如此頻繁使用同一個非常態性的「政治術語」,很大可能是高層領導人甚至是最高領導人的意志或講話。再看下時間節點,發現1月13日習近平在中央紀委五中全會發表了重要講話。官方首次提到「鐵帽子王」,正是出現在最高黨報「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講話」之中。因此,不排除腐敗沒有「鐵帽子王」說法,源自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

外界包括媒體,紛紛猜疑「鐵帽子王」究竟是指誰,但筆者認為,官方多次提及「鐵帽子王」的背後深意,不是傳遞哪一個大老虎將會落網的訊息,而是釋放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層誓與尋租護租等利益集團做鬥爭,堅定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信號。

一、熟讀歷史的習近平,深諳歷史上的政黨興衰。從2007年就主抓黨建工作的習近平,異常熟悉黨的現狀和問題;從地方一步一步走到中央領導人崗位的習近平,非常清楚基層的現狀和老百姓的想法。在他的認知裡,中國共產黨面臨的最根本挑戰來自於執政黨自身,腐敗對黨的傷害最大,是黨失去政權的最可能因素。美國政治學者亨廷頓指出,一個社會能容忍腐化的程度高,該社會發生暴力衝突的能量也一定高。為了維持中國穩定,贏得人民信任,最大限度減少暴力衝突可能,必須法治之下沒有「鐵帽子王」,全面從嚴治黨。

二、中國政治的一大特點,是自上而下的傳遞效應。當前被汙染的政治生態,與高級幹部的惡政、貪腐密切相關。周永康主政政法委時的法治破壞,山西的「塌方式腐敗」等,均說明中國上層政治的示範效應和傳遞效應多麼顯著。對周永康等人來說,法律就是個擺設,就是個稻草人。古語有言:「法之不行,自於貴戚」。當前中國法治不彰的主要原因,除了中國歷史上缺少法治傳統外,最重要原因是領導幹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不夠尊法,內心對法律沒有敬畏感,全面依法治國沒有落到實處。

三、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裡承擔領導責任,領導十幾億人進行現代化,需要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治家。黨作為中國社會最大的縱向控制系統、穩定系統和協調系統,在當前存在信任危機的情況下,需要有政治家(而不是政客)站出來,負起責任。政治家需要具有至死不渝的信念、學貫中西的知識、高山仰止的人格、百折不撓的毅力和縱覽全局的能力等。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全國範圍內掀起的反腐浪潮,不僅涉及政府人員,也涉及國有企業等,背後隱含著習近平的一個治理思路,也是一個大智慧,即以反腐樹權威、促改革,堅決克服地方政府和部門利益保護,堅決破除分利集團的改革阻力,力推全面深改,為民謀利,不惜得罪權貴,不惜得罪既得利益,此為政治家、改革家之範。

當前,腐敗與反腐敗仍處於焦灼狀態,反腐敗並沒有取得壓倒性優勢。可以說,堅持查處「鐵帽子王」,堅持與尋租護租集團作鬥爭,是有政治風險的。但習近平獨特的個人出身以及歷史擔當,促使他只能向前走,努力守住父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紅色江山,給歷史留下點什麼。

中國的民主革命依靠了一個傑出的領袖。現在同樣需要。

作者是「學習小組」組員,現任職於某中央機關單位。


註:微信端轉載請務必註明來自微信號學習小組「xuexixiaozu」,

本文已獨家授權海外網刊發,任何媒介轉載須註明來自「海外網-學習小組專欄」,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解讀】近期官方為什麼多次提「鐵帽子王」?
    筆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這個歷史上的特有名詞被官方多次提及。  最早是出現在《人民日報》1月15日頭版評論員文章《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中,文章說「腐敗沒有『鐵帽子王』,反腐敗絕不封頂設限」。第二次是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月3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
  • 除了慶親王,還有誰是「鐵帽子王」?
    第二次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月3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接著,就是出現在3月2日「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在反腐鬥爭中…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官方如此頻繁地使用這一清代歷史名詞,究竟有何深意?「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鐵帽子王」被奪去了爵位?
  • 「鐵帽子王」咋翻譯?
    反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什麼樣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那麼,「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英文怎麼說?「大家都很任性」又該如何翻譯?鐵帽子王,是對清代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俗稱,整個清代共有十二家鐵帽子王。清王朝建立後,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這個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
  • 【反腐】「鐵帽子王」是誰?翻翻歷史就知道
    今年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不得罪腐敗分子 就要得罪13億人民》,再次提到「鐵帽子王」。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和「大老虎」的相繼落馬,「鐵帽子王」成了眼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近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有關反腐風暴問題時的表態,再次為「鐵帽子王」添了一把火。
  • 讀史什麼是丹書鐵券和鐵帽子王?
    近日,中紀委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了本書《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書中收錄了習近平所說的一段話: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倖,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沒有「鐵帽子王」。習這段話中用了兩個典故,來指代某些職位很高希望享有司法特權的人。那麼,什麼是丹書鐵券和鐵帽子王呢?
  • 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怎麼回事
    引言:近日來,中央媒體在報導中一再使用「鐵帽子王」這個詞,強調反腐中沒有「鐵帽子王」。有讀者對此感興趣,歷史上的「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樣呢?  北京俗語稱他們為:「鐵帽子王」。十二家鐵帽子王的殊榮,有的是由於軍功,有的則是其他的原因。 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八家均以其始封祖在清朝開國及入關統一中國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的,因為他們勳勞卓著,所以王爵世襲,無嗣或嗣王有罪革爵以旁支承襲王爵。 禮親王的始封祖為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
  • 王中之王!清朝「鐵帽子王」到底是什麼官銜?權力有多大?
    清朝兩百多年歷史,一共誕生了12頂鐵帽子王。其中前期8位鐵帽子王,是在清朝開國過程中立下卓絕功勳的皇族,因功封賞。而後來的4位鐵帽子王,則是由歷代皇帝恩封的。 什麼是「鐵帽子王」? 正式名叫「大清世襲罔替親王」,俗稱「鐵帽子王」。
  • 【鉤沉】反腐熱詞「鐵帽子王」究竟說的是誰?
    今年1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時,借用了「鐵帽子王」一詞。今年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不得罪腐敗分子 就要得罪13億人民》,再次提到「鐵帽子王」。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和「大老虎」的相繼落馬,「鐵帽子王」成了眼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
  •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幾乎一半是他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
    清朝將幾個勇猛的皇族將領追封為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又有兩層意思。一是清朝對有血緣關係、在建國初期戰功顯赫的親王,加封的爵號;二是相當於「鐵飯碗」的意思,但它比鐵飯碗更好使,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這個封號和特殊待遇,自己後代也有人可以世襲此下去。清朝統治兩百年間,也就出了八個鐵帽子王而已。八個分別是: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塞碩、嶽託、勒克德渾。
  • 從「你懂的」到「很任性」 「鐵帽子王」成熱詞
    「我個人認為,再猜測還有沒有更大的老虎,這個沒有意義」,呂新華強調,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查不出的、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你們知道是誰吧?」呂新華此時再度和臺下記者互動,他還指了指翻譯對臺下記者說,「我們看她怎麼翻」。
  • 神翻譯:「任性」和「鐵帽子王」讓翻譯糾結
    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現場翻譯用這句話巧妙解釋了這一含義:No one has impunity.(沒有人可以免罰。)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日報》對「鐵帽子王」的翻譯:   Lyu said that in fighting corruption it's important to deal with any and all of it. There will be no "iron-cap princes" that have immunity, he said.
  • 「鐵帽子王」:源於清代 腐朽墮落的利益集團
    呂新華表示"反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什麼樣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鐵帽子王又是怎樣一種特殊的歷史現象呢?  「鐵帽子王」是清代一種封爵制度 其後世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所謂「鐵帽子王」, 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
  • 雙語讀兩會:「任性」和「鐵帽子王」讓翻譯糾結
    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現場翻譯用這句話巧妙解釋了這一含義:No one has impunity.(沒有人可以免罰。)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日報》對「鐵帽子王」的翻譯:  Lyu said that in fighting corruption it's important to deal with any and all of it.
  • 清朝的3位鐵帽子王,被賜自盡,都和慈禧有關係?
    在清朝為了表彰族裡皇子或者親族的榮耀,所以有設立的鐵帽子王的稱號,這個鐵帽子王是可以世襲繼承的,而且不論是從待遇上和其他的一些方面,這都是很富貴的象徵。大清朝一共封了12個鐵帽子王,其中有一個很火的,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在皇帝登位後,為了表彰他的忠義,被封為鐵帽子王。另外還有前幾個那都是靠著軍功掙下來的,可到了清晚期這三位就不太一樣了,他們不僅下場很悲慘,被賜死,名聲也不是很好,三個都和慈禧有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吧!
  • 二月河詳解「鐵帽子王」:立不世之功才有的殊榮
    原標題:商報專訪二月河:詳解「鐵帽子王」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知名作家凌解放(筆名二月河)。成都商報記者:您現在身體怎麼樣?二月河:現在我的眼睛不好,基本生活能自理,看書很困難。成都商報記者:很多人議論「鐵帽子王」的事,您能詳細解讀下嗎?二月河:鐵帽子王這個詞,就在清代有。在清代之前不叫鐵帽子王,叫鐵卷,皇帝賞賜給大臣,可以免死幾次,子孫可以免死幾次。就是說犯了法,是可以赦免的。
  • 他是康熙皇帝的十六子,功績平平,為何最後成為了鐵帽子王?
    ,胤祥跟雍正皇帝的感情非常好,他當時也是唯一支持雍正皇帝的皇子,除此之外,雍正還冊封了十六阿哥胤祿為親王,後又成為鐵帽子王,他幾乎是沒有立下任何功勞,但是為何最後可以為鐵帽子王呢?皇子劇照雍正在登基之後,先是封了自己的十三弟胤祥為鐵帽子王。在雍正二年的時候,他突然下旨封胤祿為親王,後來也成為鐵帽子王。
  • 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很厲害嗎?他們與普通王爺有什麼區別?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個歷史小知識是關於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我們總在關於清王朝的電視劇上聽到有人一旦談起鐵帽子王就會肅然起敬,甚至連清朝一品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見了鐵帽子王都要禮讓三分,那麼鐵帽子王真的有有這麼牛嗎?
  • 中國人才市場中的八大鐵帽子王:院士、千人、傑青、長江……
    但是,這種壯觀局面與大多數吃瓜群眾關係不大,細究起來,能在中國人才市場上呼風喚雨的有八大鐵帽子,現列舉如下:1、院士:待遇面議,出現多大數字都不要驚訝(這才叫學術江湖的任我行);2、千人:這是目前國內學術市場通吃選手(其中老千太多),全職薪水行情大約在80
  • 清朝的「鐵帽子王」到底有多鐵?放到英國又屬於什麼級別的爵位?
    在清朝歷史當中,對於一些官職都是從以前歷史上沒有的,而最出名的一個職位就是鐵帽子王,而關於鐵帽子王中,有一段非常知名的電視劇片段,那就是雍正繼位後,八爺黨深知若是是雍正真的將皇位坐穩了,自己和眾黨羽的小命可能不保,並且也不相信康熙是真的傳位給雍正,聯合八位鐵帽子王讓雍正下臺的故事。
  • 周星馳《狀元蘇乞兒》中的僧格林沁,在歷史上真是鐵帽子王嗎?
    這段劇情雖然荒誕不經,但從中也可以看出"鐵帽子王"這四個字的地位和威懾力。在電影中,身為鐵帽子王的僧格林沁還主導了武狀元的選拔。他設計讓自己的侄子當了武狀元,而實力明顯佔優的蘇燦則被廢為乞丐,且不得從事其它職業。那麼,僧格林沁真的是清朝的鐵帽子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