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鐵帽子王」是誰?翻翻歷史就知道

2021-02-13 學習大國

【編者按】「鐵帽子王」,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今年1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時,借用了「鐵帽子王」一詞。今年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不得罪腐敗分子 就要得罪13億人民》,再次提到「鐵帽子王」。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和「大老虎」的相繼落馬,「鐵帽子王」成了眼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

「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近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呂新華在回答有關反腐風暴問題時的表態,再次為「鐵帽子王」添了一把火。

那麼,這個「鐵帽子王」究竟說的是誰?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帶您一探究竟。

(恭親王奕訢 圖片來自中國經濟網)

「鐵帽子王」源於清代封爵制度享特權 共有12位

「鐵帽子王」是指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一種俗稱,發端於清初,定製於乾隆。他們享有的特權有三,一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祿優厚;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世襲罔替」民間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

整個清代共有十二個鐵帽子王,這十二位王中,有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子孫,分別為: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第二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之侄)、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之子)、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之子)、成親王嶽託(代善之子)、穎親王薩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後傳於其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代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自皇太極設立「鐵帽子王」制度始,經順治、康熙、雍正數朝,「八大鐵帽子王」已名存實亡。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見王爵制度紊亂,遂對其作了重新審定,把王爵分為「軍功」和「恩封」兩部分。凡是戰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襲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以次遞降」,即每襲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將軍截止。從此劃清了「鐵帽子王」與一般王爵的界限。

(慶親王奕劻 圖片來自中國經濟網)

中紀委以「鐵帽子王」奕劻為鏡 借古喻今

新年伊始,中紀委刊發文章《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痛批慶親王奕劻。文章介紹,慶親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聲也不太好,官運卻好得出奇。慶親王奕劻「官運好」,不是他的工作業績,而是很會看老佛爺慈谿太后臉色行事,很會迎當時的「官俗」——吃飯、打牌、掙錢。一位工作能力很差,名聲也不太好的人,不僅官運亨通,而且還「頭戴」大清王朝數百年來只有十二人獲得的「鐵帽子王」。

文章稱,辛亥槍響6年後,慶親王奕劻壽終正寢。已經丟了江山的清皇室這才明白過來,給他加的諡號是「密」,意思是「查找不足,認真整改」。無論對於慶親王本人,還是對於清皇室,這個時候再來總結經驗教訓,顯然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對於身處民族復興大時代的我們,慶親王是一本居安思危的好教材,是我們應該照一照的鏡子。

十八大以來,中國掀起反腐風暴,打虎、獵狐、拍蒼蠅,成績為世人矚目。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中國高壓反腐態勢,不會因為目前成績而畫下「休止符」,而是進入「新常態」,力度不減,加碼營造清明政治生態。

>>>延伸閱讀

12位「鐵帽子王」中6人後世被奪爵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一般情況下,因為功封王爵者多屬世襲罔替,也就是俗話說的「鐵帽子王」。因為恩封爵位者則多屬世襲遞降,但在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勳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但其後世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在十二位「鐵帽子王」中6人後世被奪爵,他們分別是,代善、濟爾哈朗、多鐸、碩塞、嶽託、勒克德渾;僅有多爾袞為死後追諡。

具體內容如下:

·代善是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濟爾哈朗,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多爾袞,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乾隆四十三年追諡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多鐸,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順治元年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恢復原封諡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碩塞,曾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自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虜明弘光皇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莊親王。莊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2人被奪爵。

·嶽託,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但性格狂妄傲慢,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崇德三年,嶽託病逝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3人被奪爵。

·勒克德渾,父親為代善第三子薩哈璘。其父兼通滿、漢、蒙古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3人被奪爵。

·允祥,雍親王胤禛即位後,即封其為和碩怡親王,雍正八年去世。乾隆年間,定怡親王爵世襲罔替。怡親王世爵共傳8世,9王。

·奕訢,鹹豐即位後即封其為恭親王。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得到了奕訢的大力支持配合。後來他被任命議政王,王爵世襲。光緒二十四年奕訢病逝。恭親王世爵共傳3世,2王。

·奕譞,鹹豐年被封為醇郡王,同治十一年晉封為醇親王。同治死後無嗣,其子載湉(葉赫那拉氏之子)即位,改元光緒,醇親王食親王雙俸、王爵世襲。光緒十六年奕譞過世,其子載灃襲爵。

·奕劻,最後一位被封為世襲罔替的親王。光緒十年,被封慶郡王。慈禧60大壽時封為親王,慈禧死後載灃掌政,為緩和親貴之爭賜其王爵世襲。1918年病死,其王爵只有一代。

(資料來源:北京晚報、中國經濟網、央視新聞等)

相關焦點

  • 【鉤沉】反腐熱詞「鐵帽子王」究竟說的是誰?
    今年1月,《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時,借用了「鐵帽子王」一詞。今年2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不得罪腐敗分子 就要得罪13億人民》,再次提到「鐵帽子王」。隨著反腐的不斷深入和「大老虎」的相繼落馬,「鐵帽子王」成了眼下出現頻率很高的熱詞。
  • 「鐵帽子王」咋翻譯?
    【文/觀察者網徐喆】去年談反腐說「你懂的」,今年再談反腐,呂新華又用上了「大家都很任性」、「鐵帽子王」,這可算是給翻譯出了個難題。
  • 從「你懂的」到「很任性」 「鐵帽子王」成熱詞
    ,而「鐵帽子是誰」更是引發在場媒體競相猜測。  呂新華於是進一步解釋,「我的意思是在反腐這個問題上,大家都很支持,有老虎就要把他挖出來。這個態度,大家都很任性是不是啊?」  「我個人認為,再猜測還有沒有更大的老虎,這個沒有意義」,呂新華強調,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查不出的、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你們知道是誰吧?」
  • 除了慶親王,還有誰是「鐵帽子王」?
    第二次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月3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接著,就是出現在3月2日「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在反腐鬥爭中…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官方如此頻繁地使用這一清代歷史名詞,究竟有何深意?「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哪些「鐵帽子王」被奪去了爵位?
  • 官方多次提「鐵帽子王」的背後深意
  • 【解讀】近期官方為什麼多次提「鐵帽子王」?
    筆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這個歷史上的特有名詞被官方多次提及。  最早是出現在《人民日報》1月15日頭版評論員文章《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中,文章說「腐敗沒有『鐵帽子王』,反腐敗絕不封頂設限」。第二次是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2月3日刊發的署名文章《不得罪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中,文章提到「在貪腐問題上,沒有人能當『鐵帽子王』。」
  • 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怎麼回事
    引言:近日來,中央媒體在報導中一再使用「鐵帽子王」這個詞,強調反腐中沒有「鐵帽子王」。有讀者對此感興趣,歷史上的「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樣呢?  北京俗語稱他們為:「鐵帽子王」。十二家鐵帽子王的殊榮,有的是由於軍功,有的則是其他的原因。 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莊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八家均以其始封祖在清朝開國及入關統一中國時期立下汗馬功勞而受封的,因為他們勳勞卓著,所以王爵世襲,無嗣或嗣王有罪革爵以旁支承襲王爵。 禮親王的始封祖為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
  • 神翻譯:「任性」和「鐵帽子王」讓翻譯糾結
    香港鳳凰衛視女記者提問反腐,呂新華用「任性」回答引笑聲,並讓現場翻譯「糾結」。Wei Xiaohao / China Daily   香港鳳凰衛視女記者問:中共反腐風暴不會停止,有消息稱最近有更大的老虎落馬,請問如何理解「更大的老虎」?   呂新華說:黨和政府,還有人民群眾,在反腐的問題上,我們的態度是一致的。我套用一個網絡熱詞就叫:大家都很任性。在這一點上,沒有分歧。
  • 雙語讀兩會:「任性」和「鐵帽子王」讓翻譯糾結
    香港鳳凰衛視女記者提問反腐,呂新華用「任性」回答引笑聲,並讓現場翻譯「糾結」。在反腐鬥爭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發現多少查處多少,絕不封頂設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  現場翻譯用這句話巧妙解釋了這一含義:No one has impunity.(沒有人可以免罰。)
  • 二月河詳解「鐵帽子王」:立不世之功才有的殊榮
    原標題:商報專訪二月河:詳解「鐵帽子王」昨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專訪全國人大代表、知名作家凌解放(筆名二月河)。成都商報記者:您現在身體怎麼樣?二月河:現在我的眼睛不好,基本生活能自理,看書很困難。成都商報記者:很多人議論「鐵帽子王」的事,您能詳細解讀下嗎?二月河:鐵帽子王這個詞,就在清代有。在清代之前不叫鐵帽子王,叫鐵卷,皇帝賞賜給大臣,可以免死幾次,子孫可以免死幾次。就是說犯了法,是可以赦免的。
  • 「鐵帽子王」:源於清代 腐朽墮落的利益集團
    呂新華表示"反腐沒有不受查處的"鐵帽子王",什麼樣的老虎都是藏不住的。"鐵帽子王又是怎樣一種特殊的歷史現象呢?  「鐵帽子王」是清代一種封爵制度 其後世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所謂「鐵帽子王」, 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代的封爵制度。
  • 周星馳《狀元蘇乞兒》中的僧格林沁,在歷史上真是鐵帽子王嗎?
    這段劇情雖然荒誕不經,但從中也可以看出"鐵帽子王"這四個字的地位和威懾力。在電影中,身為鐵帽子王的僧格林沁還主導了武狀元的選拔。他設計讓自己的侄子當了武狀元,而實力明顯佔優的蘇燦則被廢為乞丐,且不得從事其它職業。那麼,僧格林沁真的是清朝的鐵帽子王嗎?
  • 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很厲害嗎?他們與普通王爺有什麼區別?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個歷史小知識是關於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我們總在關於清王朝的電視劇上聽到有人一旦談起鐵帽子王就會肅然起敬,甚至連清朝一品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見了鐵帽子王都要禮讓三分,那麼鐵帽子王真的有有這麼牛嗎?
  • 讀史什麼是丹書鐵券和鐵帽子王?
    近日,中紀委和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了本書《習近平關於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書中收錄了習近平所說的一段話: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僥倖,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沒有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沒有「鐵帽子王」。習這段話中用了兩個典故,來指代某些職位很高希望享有司法特權的人。那麼,什麼是丹書鐵券和鐵帽子王呢?
  • 王中之王!清朝「鐵帽子王」到底是什麼官銜?權力有多大?
    清朝兩百多年歷史,一共誕生了12頂鐵帽子王。其中前期8位鐵帽子王,是在清朝開國過程中立下卓絕功勳的皇族,因功封賞。而後來的4位鐵帽子王,則是由歷代皇帝恩封的。 什麼是「鐵帽子王」? 正式名叫「大清世襲罔替親王」,俗稱「鐵帽子王」。
  • 清朝的「鐵帽子王」到底有多鐵?放到英國又屬於什麼級別的爵位?
    在清朝歷史當中,對於一些官職都是從以前歷史上沒有的,而最出名的一個職位就是鐵帽子王,而關於鐵帽子王中,有一段非常知名的電視劇片段,那就是雍正繼位後,八爺黨深知若是是雍正真的將皇位坐穩了,自己和眾黨羽的小命可能不保,並且也不相信康熙是真的傳位給雍正,聯合八位鐵帽子王讓雍正下臺的故事。
  •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幾乎一半是他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
    清朝將幾個勇猛的皇族將領追封為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又有兩層意思。一是清朝對有血緣關係、在建國初期戰功顯赫的親王,加封的爵號;二是相當於「鐵飯碗」的意思,但它比鐵飯碗更好使,不但自己可以享受這個封號和特殊待遇,自己後代也有人可以世襲此下去。清朝統治兩百年間,也就出了八個鐵帽子王而已。八個分別是: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塞碩、嶽託、勒克德渾。
  • 中國人才市場中的八大鐵帽子王:院士、千人、傑青、長江……
    剛剛從微信上看到一則消息:東北某大學的教育部歷史重點學科整體搬遷到南方某大學。我當時在朋友的微信下留言:大手筆!如果按照現行的評價體系,以及充分利用這個混亂時節,有錢的單位完全可以在短期內改變中國科技力量的固有版圖。
  • 清朝的3位鐵帽子王,被賜自盡,都和慈禧有關係?
    在清朝為了表彰族裡皇子或者親族的榮耀,所以有設立的鐵帽子王的稱號,這個鐵帽子王是可以世襲繼承的,而且不論是從待遇上和其他的一些方面,這都是很富貴的象徵。大清朝一共封了12個鐵帽子王,其中有一個很火的,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雍正的十三弟胤祥,在皇帝登位後,為了表彰他的忠義,被封為鐵帽子王。另外還有前幾個那都是靠著軍功掙下來的,可到了清晚期這三位就不太一樣了,他們不僅下場很悲慘,被賜死,名聲也不是很好,三個都和慈禧有關係。我們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吧!
  • 清朝「鐵帽子王」已經消失,英國公爵也所剩無幾,爵位會消失嗎?
    我們都知道清王朝的鐵帽子,其實還有鐵帽子王,雖然聽這個名字挺奇怪的,但是鐵帽子王這個頭銜還是非常厲害的,這個頭銜和英國的爵位相當,整個王室為數不多,並且如果父親是那麼兒子也是,一代傳一代繼續下去。鐵帽子在清朝非常稀缺,只有十二頂。那這十二頂帽子都給誰了呢?想要得到這頂帽子可是有條件的,並不是隨便一個平民就能得到它。有八頂帽子是在清前期送出去的,這八個人可以說是來頭不小。他們既和皇帝有親戚關係,並且還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為清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