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孫權勸學》

2021-03-03 琴聲常伴讀書人

《孫權勸學》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答,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並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

(一)課文字詞詳解

①初,權②謂呂蒙曰:「卿③今④當塗⑤掌事,不可不學!」蒙⑥辭⑦以軍中多⑧務。

①初:當初,這裡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②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③今:現在。④當塗:當道,當權。塗,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⑥辭:推託。⑦以:用。⑧務:事務。

權曰:「①孤②豈欲③卿④治經⑤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當⑩涉獵,⑪見⑫往事⑬耳。卿言多務,⑭孰⑮若孤?

①孤:古時王侯的自稱。②豈:難道。③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④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易》《書》《詩》《禮》《春秋》等書。⑤為:成為。⑥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⑦邪:語氣詞,後寫作「耶」。⑧但:只,只是。⑨當:應當。⑩涉獵:粗略地閱讀。⑪見:了解。⑫往事:指歷史。⑬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⑭孰:誰。⑮若:比得上。

孤常讀書,自①以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學。

①以為:認為。②益:好處。③乃:於是,就。④始:開始。⑤就:從事。

①及魯肅②過尋陽,與蒙③論議,大④驚曰:「卿今者⑤才略,⑥非復吳下阿蒙!」

①及:到,等到。②過:經過。③論議:討論,評議。④驚:驚奇。⑤才略:才幹和謀略。⑥非復:不再是。復,再。

蒙曰:「①士別三日,②即③更④刮目⑤相待,大兄⑥何⑦見事之晚⑧乎!」肅⑨遂⑩拜蒙母,結友而⑪別。

①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為什麼。⑦見事:知曉事情。⑧乎: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⑨遂:於是,就。⑩拜:拜訪,拜見。⑪別:告別。

(二)重點句子翻譯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學習!

2.卿言多務,孰若孤?

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的事務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當年吳縣的那個阿蒙了!

4.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5.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或:瀏覽群書),了解歷史罷了。

6.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負的人分別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長兄為什麼知曉事情這麼晚啊!

8.蒙辭以軍中多務。

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託。

(三)揣摩語言

1.「不可不學!」表現了孫權怎樣的心理?

表現了孫權對呂蒙要求嚴格,同時嚴厲中又可見關心、厚望。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表達了孫權怎樣的心態?

聯繫句意,隱隱可見孫權對呂蒙不聽勸誡的不悅神情和責備的意味。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樣說有何作用?

孫權現身說法,鼓勵呂蒙求學,可謂語重心長,言辭懇切。

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見魯肅當時怎樣的神情和心理?說明了什麼?

十分驚奇的神態,呂蒙的變化判若兩人,使魯肅既吃驚,又情不自禁地發出讚嘆。__這句話從側面反映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長進。

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這句話表現了呂蒙當時怎樣的心情?

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並不是埋怨魯肅。

(四)課文分析

1.《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該書是北宋(朝代)司馬光(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 362年間的史事。

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上均填課文原句)

3.魯肅的話表現了他驚訝、敬佩的情感,也從側面寫出了呂蒙學有所獲;文末的「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進一步闡明了這一點。

4.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開卷有益。

5.孫權與呂蒙對話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勸學。

6.孫權是用什麼方法勸呂蒙學習的?

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7.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於「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

8.本文告訴我們的道理有哪些?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於聽取他人的建議或意見。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總會學有所成。

9.本文雖短,但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請概括他們的性格特點。

孫權:豁達、大度,待人坦誠、平易,有幽默感的一位明君;關心部下,對部下要求嚴格,善勸。

呂蒙:樂於接受勸告,勤奮好學;機敏精幹、虎虎有生氣的將才。

魯肅:直爽、敬才、愛才;忠厚的長者。

10.找出魯肅讚揚呂蒙的語句,並指出這裡是什麼描寫。其作用是什麼?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裡是側面描寫。__作用:突出表現呂蒙學有所成。

11.孫權的哪些主張和行動值得我們重視和效仿?

孫權認為廣泛地學習很有益處,不能因為事務多、時間少就不學習。

1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13.表明呂蒙自己治學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語句是哪句?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14.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內容,你知道是什麼嗎?結合我們已掌握的寫作知識,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省略的內容:呂蒙的學習過程。

好處:這一部分與中心內容無關,可以省略,這樣既節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像的空間,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文言文知識點匯總:《孫權勸學》(七年級下)
    原文:孫權勸學《資治通鑑》(司馬光主持編纂)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暱的稱呼;在吳下時的沒有文學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暱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語氣詞。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 孫權勸學,不止是勸學而已!
    《孫權勸學》,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課,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文章淺顯易懂,是勸人讀書的。教參上給的教學目標,也是讓孩子們讀懂課文,理解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是啊,文章先寫孫權勸學,呂蒙「就學」。後寫魯肅拜訪呂蒙,一番議論,大驚失色——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篇文章,講的不就是學習的重要性嗎?
  • 七下《孫權勸學》重要知識點梳理(字詞詳解+句子翻譯+課文分析)
    《孫權勸學》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孫權勸學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孫權勸學,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孫權勸學   節選自《資治通鑑》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 【訓練】語文七下《孫權勸學》《木蘭詩》《賣油翁》
    《孫權勸學》一、(1)編年  宋  史學  司馬光  鑑於往事  有資於治道(2)《易》 《書》 《禮》二、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豈qǐ六、略   七、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涉獵  見往事 3、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八、(1)語重心長,諄諄告誡。(2)反問句,重讀強調。(3)反問句,重讀強調。(4)感嘆句,驚訝不解的語氣。(5)反問句,指責中帶有自豪的語氣。
  •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今天,我們學習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敵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中的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二、簡介作者以及《資治通鑑》請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三讀 精讀課文,品味對話,分析性格1、思考:孫權是如何勸學呢?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並試著讀一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讀?a「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 雙重否定,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b「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解析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暱的稱呼;         在吳下時的    沒有文學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         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暱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語氣詞。
  •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教案、ppt課件及閱讀答案
    東吳名將呂蒙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 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字詞詳解+揣摩語意+課文分析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該書是北宋(朝代)司馬光(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 362年間的史事。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 孫權的勸學,讓很多人刮目相看,可是真正的具有他的道理
    正如在三國時期就有這樣的人物,也是因為這樣的方式最後流傳至今,也被很多人用作學習的典範,這個人正是孫權,也是他的孫權勸學流傳很廣。孫權勸學是當初司馬光根據這一史料整理改寫而成。然而《孫權勸學》也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這部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也具有很深淵的影響,所以這樣的勸學是源於,在三國的時期,吳國的軍大將呂蒙年少時非常的不愛學習,直到後來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後,呂蒙開始了孜孜不倦的去學習,也是在篤志不倦地去博覽群書,也是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呂蒙的學問有很大的進步。
  •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4課《孫權勸學》同步練習題
    《孫權勸學》習題31.孫權勸學,既指出了呂蒙學習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從而使呂蒙無可推辭。B. 魯肅與呂蒙的對話,既從正面烘託出了孫權勸學的顯著成效,也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C. 魯肅與呂蒙的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二人的真實性情與融洽關係。D.
  • 2015中考《孫權勸學》文言文閱讀答案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鑑》中的一段,講述了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揭示了開卷有益、虛心學習的道理。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語氣詞,通「耶」)!
  • 開卷有益:《孫權勸學》,告訴我們多讀書的重要性
    開卷有益,今天就學習《孫權勸學》。從而讓我們明白:只有多讀書,才能變得博學多才。《孫權勸學》原文:【作者】司馬光 【朝代】宋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課課練 第一單元4《孫權勸學》
    4 孫權勸學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孫權勸呂蒙學習的原因是:「                                !」 (2)孫權教呂蒙的學習方法是:「                                  。」 (3)魯肅對呂蒙學習成果的評價是:「                          !」
  • 部編教材《孫權勸學》全解(最新)
    孫權勸學【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暱的稱呼;在吳下時的沒有文學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暱的意味。   45、邪(yé):語氣詞,後寫作「耶」。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 孫權勸學||士別三日,即當刮目相待
    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讚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託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採。
  • 專題05《孫權勸學》(實戰訓練)(原卷版)
    (司馬光《孫權勸學》)【乙】 餘近日以軍務倥傯①,寢食不安。吾家本詩禮門閥②,勤與樸為餘處世立身之道,有恆又為勤樸之根源。餘雖在軍中,尚日日寫字一頁,看書二十頁。看後,用硃筆圈批,日必了此功課為佳。偶遇事冗③,雖明日補書補看亦不歡,故必忙裡偷閒而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數時以為之。
  • 《孫權勸學》名家經典朗讀太棒了!
    孫權勸學宋代: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權:指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浙江富陽)人,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229年稱帝。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今:當今。當塗:當道,當權。掌事:掌管政事。
  • 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     【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節選自《後漢書?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   【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節選自《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