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及解析

2021-02-23 韓老師說語文

  1、初:當初,這裡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於建         業(今江蘇    南京),國號吳,不久遷都武昌(今湖北鄂             城)。229年稱帝。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長輩對晚輩的愛稱。

  5、今:現在。

  6、塗:同「途」。當塗掌事:當塗,當道,即當權的意思。       掌事,掌     管政事(異議:當塗:地名)。

  7、辭:推託。

  8、務,事務。

  9、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四書五經,四書:《大           學》《中       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         書》《禮記》《易經》      《春秋》

  11、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2、但:只,僅。 

  13、涉獵:粗略地閱讀 

  14、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5、乃:於是,就。

  16、及:到,等到。

  17、過:到;到達。 

  18、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9、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

  20、非復:不再是。

  21、大兄:長兄,這裡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2、但:只,僅。

  23、孰若:誰比的上;誰像(我)。孰:誰,若:像。

  24、就:從事。

  25、遂:於是,就。

  26、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裡                 指「少」(與常    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7、何:為什麼。

  28、呂蒙: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人

  29、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於「罷了」。

  30、始:開始。

  31、與:和。

  32、論議:談論,商議。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今:現在。

  36、者:用在時間詞後面,無翻譯。

  37、復:再。

  38、即:就。

  39、拜:拜見。 

  40、待:看待。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暱的稱呼;         在吳下時的    沒有文學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         眼睛。

  43、更:重新。

  44、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暱的意味。

  45、邪(yé):通「耶」,語氣詞。

  46、乎:啊。表感嘆語氣。

  47、以:用

  48、見事:知曉事情

當:

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塗掌事(動詞:正)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要善於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並去做。

與《傷仲永》相比,突出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呂蒙的知錯就改、進步之大,孫權的循循善誘,魯肅的愛才惜才,三位一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誘。從呂蒙的「乃是就學」,可以看出呂蒙知錯能改、善於聽勸。「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嘆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並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愛才、敬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相關焦點

  • 孫權勸學原文、翻譯、教案、ppt課件及閱讀答案
    東吳名將呂蒙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己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 2015中考《孫權勸學》文言文閱讀答案
    《孫權勸學》原文及翻譯:《孫權勸學》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鑑》中的一段,講述了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揭示了開卷有益、虛心學習的道理。   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語氣詞,通「耶」)!
  • 《孫權勸學》公開課教案
    今天,我們學習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敵司馬光編纂的《資治通鑑》中的一篇有關古人年長始學,學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孫權勸學》。二、簡介作者以及《資治通鑑》請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資料。3、請同學翻譯課文。(文中兩個成語的含義是:吳下阿蒙:三國時名將呂蒙,特指不好讀書的呂蒙,泛指人學識短淺。刮目相待:改變舊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也作「刮目相看」。)三讀 精讀課文,品味對話,分析性格1、思考:孫權是如何勸學呢?請找出孫權「勸」呂蒙學習的語句,並試著讀一讀,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來讀?a「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
  • 七年級語文下冊《孫權勸學》原文翻譯+字詞詳解+揣摩語意+課文分析
    《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該書是北宋(朝代)司馬光(人名)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 362年間的史事。2.孫權勸學的原因是「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的學習方法是「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孫權勸學勸的語言是「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孫權勸學》
    初中文言文重點句子翻譯——《孫權勸學》   1.蒙辭以軍中多務。   譯:呂蒙用軍中多事務來推辭。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譯: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當博士嗎?   3.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 七下《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
  • 孫權勸學,不止是勸學而已!
    《孫權勸學》,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課,選自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文章淺顯易懂,是勸人讀書的。教參上給的教學目標,也是讓孩子們讀懂課文,理解讀書學習的重要性。是啊,文章先寫孫權勸學,呂蒙「就學」。後寫魯肅拜訪呂蒙,一番議論,大驚失色——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通篇文章,講的不就是學習的重要性嗎?
  • 開卷有益:《孫權勸學》,告訴我們多讀書的重要性
    開卷有益,今天就學習《孫權勸學》。從而讓我們明白:只有多讀書,才能變得博學多才。《孫權勸學》原文:【作者】司馬光 【朝代】宋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 人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4課《孫權勸學》同步練習題
    《孫權勸學》習題3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的翻譯是:________________3. 在課文中找出古今異義的詞語,請再寫一個古今義現象的詞語。「博士」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官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_______古義:___________今義:_______________4.
  • 導學案:《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導學案即墨區初中語文中心組
  • 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課課練 第一單元4《孫權勸學》
    4 孫權勸學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5.呂蒙在短時間內才略有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麼?6.這則歷史小故事要告訴人們什麼道理?從呂蒙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 七下《孫權勸學》重要知識點梳理(字詞詳解+句子翻譯+課文分析)
    《孫權勸學》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
  • 部編教材《孫權勸學》全解(最新)
    孫權勸學【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36、者:用在時間詞後面,無翻譯。   37、復:再。   38、即:就。   39、拜:拜見。    40、待:等待。   41、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暱的稱呼;在吳下時的沒有文學的阿蒙。    42、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3、更:重新。
  • 孫權勸學+賣油翁+黔之驢
    今夜,拾稻金與你一起來讀經典古文三篇《孫權勸學》《賣油翁》《黔之驢》,一起體悟什麼是熱愛學習、愛崗敬業和實力擔當。 孫權勸學 作者:司馬光 原文
  • 《孫權勸學》名家經典朗讀太棒了!
    孫權勸學宋代: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就,單獨翻譯為 從事。及:到了……的時候。過:到。尋陽: 縣名,在湖北黃梅西南。論議:討論議事。大:非常,十分。驚:驚奇。者:用在時間詞後面,不譯。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非復:不再是。復:再,又。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
  • 專題05《孫權勸學》(實戰訓練)(原卷版)
    (選自《孫權勸學》)【乙】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 2020語文試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     【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節選自《後漢書?
  • 中考語文真題之文言文閱讀理解—《孫權勸學》
    孫權勸學》)   【乙】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①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絲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②失成功,稽廢時日。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遂七年不返。(節選自《後漢書?
  • 文言文知識點匯總:《孫權勸學》(七年級下)
    原文:孫權勸學《資治通鑑》(司馬光主持編纂)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1)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2)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3)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答,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並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
  • 孫權的勸學,讓很多人刮目相看,可是真正的具有他的道理
    正如在三國時期就有這樣的人物,也是因為這樣的方式最後流傳至今,也被很多人用作學習的典範,這個人正是孫權,也是他的孫權勸學流傳很廣。孫權勸學是當初司馬光根據這一史料整理改寫而成。然而《孫權勸學》也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這部孫權勸學選自《資治通鑑》,也具有很深淵的影響,所以這樣的勸學是源於,在三國的時期,吳國的軍大將呂蒙年少時非常的不愛學習,直到後來聽從了孫權的勸告後,呂蒙開始了孜孜不倦的去學習,也是在篤志不倦地去博覽群書,也是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呂蒙的學問有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