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漸成時尚消費 利潤空間巨大價格差幾倍

2020-12-18 聯商網linkshop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眼鏡這種商品已經不單單只是為了解決視力問題,還成為時尚消費的一種承載品。有統計顯示,目前很多消費者擁有至少三副眼鏡,僅廣州人民中路眼鏡商圈一年的交易量就達到100億元。作為普通消費者,怎麼在購買眼鏡上省錢成為需要面對的問題,連線羊城晚報記者孫晶。

  主持人:說起眼鏡的消費,很多人一定會想到廣眼鏡城。目前國內眼鏡銷售行業的狀況怎麼樣?究竟有多火?

  孫晶:現在像全國,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蘇的丹陽和廣州這三大眼鏡城,幾乎把整個中國的眼鏡批發市場三分天下了。廣州眼鏡城有近千家檔口,年交易額超百億元,廣州眼鏡城除了針對國內市場,主要還是外銷。全國市場有40%的產品都來源於廣州,而廣州市場的火爆程度可以從它一個檔鋪的頂手費來看,部分鋪位的頂手費可以高達1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都是一鋪難求的。

  主持人:現在想要配個好點的眼鏡,真的是有點貴。一直有傳言稱,眼鏡行業是個暴利行業,據你了解,其中的利潤有多高呢?

  孫晶:在眼鏡行業,前幾年就流行這樣一句話「貨價20元的鏡架賣給你200元是講人情,賣300元是對你客氣,賣400元是理所當然」,可見眼鏡行業的利潤是非常高的。但是,從利潤的分析上來說,由於商業旺地的租金、人工成本不一樣,很難具體說在哪一塊的利潤有多高,因為成本是不一樣的。

  在批發環節,相對來說利潤並不是很高,主要的利潤集中在零售上。零售這一塊由於商業旺地鋪租和其他成本的因素不同,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是,從一個很小的案例來說,我採訪到的一些消費者在批發市場買類似的鏡架可能只要幾百元,但是到商業旺地的大商場裡,知名眼鏡店裡可能就要上千元甚至幾千元了。

  主持人:在挑選鏡框、鏡片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孫晶:我個人建議去批發市場,因為批發市場肯定比零售店要便宜很多,可以省錢。而且在批發市場如果有熟人是最好的,因為經常接觸這個店,可能不太會騙你。另外可以在網上找一些比較有口碑的店鋪,這也是一個方法。如果是都沒有,就去批發市場找店鋪,一般來說,我採訪到的精明的消費者都要砍價到一半以上,因為可能不會給你最便宜的價格,要學會砍價。在鏡片的消費上面,在批發商那裡,只要是同一牌子的鏡片,不同的度數的批發價格都是一樣的,但是在零售商那是分好幾個等級的。

  主持人:鏡片度數越高價格越高。

  孫晶:對,會相差很遠,可是我覺得眼鏡畢竟是一個相對來說特殊的行業,因為需要驗光。我建議,消費者如果是去淘便宜眼鏡買鏡框,鏡片可能還是需要通過專業的驗光,再去購買,我覺得這樣會比較適合。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

相關焦點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眼鏡價格虛高還有人消費
    眼鏡一直是暴利行業,由於眼鏡是剛需,即便價格高還是有不少人消費。鏡片成本通常都不會很高。像明月鏡片這種大品牌,請了陳道明做宣傳,成本也是低得嚇人。鏡片僅僅6塊錢成本,但一副眼鏡價格要賣到200塊以上。即便加上鏡架,成本也不會大到哪去,眼鏡如此暴利也是有原因的。01、眼鏡大多數是近視的人需要,利潤高銷量不高眼鏡本身就是近視人群才需要,裝飾眼鏡除外。光這個固定消費圈就限制眼鏡店發展,算上同行競爭,如果走低價格路線,眼鏡店得倒閉不少。
  • 眼鏡店加盟利潤大嗎?
    眼鏡店利潤大嗎?眼鏡店的利潤無疑是非常大的,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眼鏡店利潤是公認的十大暴利行業之一,相比較其他行業,毛利潤能夠超過50%的行業都是屈指可數的,而大多數行業的利潤率都是在20%~30%左右徘徊,像一些零售業會更低,只有10%~15%,相比之下,眼鏡行業尤其是對於眼鏡店加盟這樣的行業來說它的巨額利潤是非常讓人垂涎三尺!
  • 時尚眼鏡加速發展 傳統零售商亟待轉型
    「眼鏡已經從耐用品變成了修飾、美化的時尚產品。過去眼鏡店高價、高利潤、低銷量的模式在減少,出現更多時尚網紅眼鏡店商業模式。」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表示,「隨著消費者時尚需求變大,整個眼鏡的消費規模也隨之變大,想做時尚眼鏡的商家也相應增加。」
  • 眼鏡是暴利行業嗎?聊聊眼鏡價格的「度數」
    據統計,我國5歲以上的人中,近視的總患病數約4.5億,諸多生活不便讓眼鏡黨深感「累覺不愛」,除此之外高昂的眼鏡價格更是讓他們望而卻步。關於眼鏡行業是否存在暴利的話題,消費者與企業論戰已久,今天小編就和你一起在馬賽克構建的世界中,透視眼鏡價格的「度數」。「馬賽克世界」的煩惱,你有嗎?金錢事小,生活事大。
  • 海口:進價七八百叫賣好幾千 眼鏡利潤有多高?
    17日,南國都市報記者對海口多家眼鏡店進行了走訪,發現缺乏政府部門對價格的監管,遵循市場自主定價規律的眼鏡店,雖然向消費者宣稱「明碼」標價,但海口一眼鏡店工作人員一句:「這個鏡片售價2630元,1580元即可賣給你」,讓人們不得不去質疑:眼鏡的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
  • 創業邦2019新消費主義峰會落幕,新零售時尚眼鏡LOHO榮登中國大消費...
    、問卷調查、實地走訪、數據分析等形式綜合評選出「2019年中國大消費創新企業TOP50」,新零售時尚眼鏡品牌LOHO與喜茶、58到家、蜜芽、良品鋪子等新消費領域其他行業的領軍企業共同突破重圍,榮登2019中國大消費創新企業TOP50榜單,再次獲得行業的肯定。
  • 眼鏡零售的命,怎麼革不起來?
    所謂暴利,是指相較於眼鏡成本而言,眼鏡單品的價格高昂。傳統眼鏡店的鏡框都是品牌授權售賣,鏡框廠商會對同一市場零售價進行定價。即便如此,授權代銷模式還是會因為經過層層代理,以至於 出廠價與終端零售價之間差距甚大,一款不到一百元的鏡框,價格可以翻幾倍。
  • 零售價是成本幾倍甚至十幾倍,為什麼眼鏡店卻說自己不賺錢?
    因為眼鏡店還需要負擔其他許多成本,就算一副眼鏡按照採購成本幾倍幾十倍來賣,利潤也沒大家想像的那麼大。為什麼眼鏡店都說自己不賺錢許多眼鏡店賺不到錢的原因還在於,人力成本、房租費用以及設備成本實在太大,同時眼鏡的消費頻次也特別的低,用戶買一次眼鏡後能用上三五年。
  • 揭秘眼鏡暴利:出廠價與售價最少差九倍
    進入暑期之後,眼鏡市場迎來了學生的換鏡高峰,而隨之而來的有關多家洋品牌眼鏡被指對經銷商和零售商進行價格控制、造成眼鏡價格居高不下等傳聞也讓眼鏡價格更加備受關注。眼鏡片到底如何定價?洋眼鏡片有沒有價格控制?記者就此進行多方調查,探尋國內眼鏡片定價秘密。
  • 拒絕暴利 看快時尚眼鏡如何破千億消費格局
    但如今,隨著審美的發展和消費觀念的改變,眼鏡已不再單純只是輔助視力的工具,更多的是潮流造型必不可少的搭配飾件。這一需求,讓傳統眼鏡店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也讓快時尚眼鏡店藉機興起,以親民、快捷、時尚、相對平價的特性吸引著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且與傳統眼鏡店不同的是,消費者們可以在這些「快時尚眼鏡店」內隨意觸碰和試戴任何一副眼鏡。
  • 九牧王:品牌市場空間容量巨大
    九牧王品牌自推出以來,一直專注於為男士提供商務休閒男裝,專業地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消費體驗,不斷改善產品及服務品質,「男褲專家」、「專業好品質」成為九牧王的核心價值及品牌象徵。公司採用業務縱向一體化的模式進行男裝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品牌推廣,產品包括男褲、茄克及其它服飾類產品,公司產品以自制生產為主,委託加工生產為輔,採用直營和加盟相結合的模式進行銷售,致力於讓男士擁有高性價比的精工時尚服飾,滿足不同場合的穿著需求。長期以來,公司憑藉優質的產品品質獲得了消費者信賴,「男褲專家」、「專業好品質」已逐漸成為九牧王品牌的象徵。
  • 時尚博主都開始秀眼鏡,這個行業發生了什麼?
    至少你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場景案例是講述女性在戴上框架光學眼鏡以後變漂亮的。找到一款適合自己臉型又能與穿著打扮不形成衝突的光學眼鏡,說明並印證著時尚博主判斷美和時髦的功力。然後這種新的時尚觀念會逐漸影響那些頻繁光顧社交網站的年輕人。
  • 眼鏡價格「不靠譜」(視線)
    日前,在北京就學的小宋在學校附近的眼鏡店新配了一副眼鏡架,花費近千元。正巧,她的一位朋友在北京眼鏡城配了完全相同的一款鏡架,但只要230元錢。小宋心生疑惑:不會是我們其中一個人的眼鏡有問題吧,怎麼價格竟然差了這麼多?帶著小宋的疑惑,記者開始了這次暗訪。
  • 時尚引領、大牌加碼、VR賦能……超千億的眼鏡市場還能怎麼玩?
    記者從該店觀察到,店內設有光學鏡、太陽鏡、防藍光眼鏡、運動鏡、美瞳等多品類的眼鏡產品,覆蓋消費者各種使用場景。正值活動期間,有不少消費者選擇在此消費。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之所以選擇LOHO,是因為它的高性價比和款式豐富,兼具時尚和個性,也能夠滿足不同生活場景的需求。趁著這次優惠活動,挑選了光學鏡和太陽鏡。」
  • 看這十大快時尚眼鏡如何打破千億消費格局
    但如今,隨著審美的發展和消費觀念的改變,眼鏡已不再單純只是輔助視力的工具,更多的是潮流造型必不可少的搭配飾件。這一需求,讓傳統眼鏡店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也讓快時尚眼鏡店藉機興起,以親民、快捷、時尚、相對平價的特性吸引著年輕一代的消費者。且與傳統眼鏡店不同的是,消費者們可以在這些「快時尚眼鏡店」內隨意觸碰和試戴任何一副眼鏡。
  • 寶島眼鏡推出KDX系列 尋找時尚方程式
    也是在同一年,國際時尚品牌阿瑪尼在中國開出了第一家旗艦店,這打破了以前只有代理商做時尚品牌的狀況,開啟了中國消費者對時尚品牌的認知。王智民意識到市場需求又在發生變化,這成為一個分水嶺,市場需求由主要滿足大眾化需求開始轉向小眾需求,市場渠道開始進一步細分,以適應更加細化的消費者需求。而寶島眼鏡已不可能再用一個品牌覆蓋不同的消費群體,多渠道多品牌策略勢在必行。
  • LOHO 碳纖維眼鏡,助力眼鏡行業消費升級!
    LOHO設計師經過慎重考量及調研後認定這是一種非常適合用來製作鏡框的材料,設計圖歷經十餘次的修改和上百次調整,製作經過10次手板的工藝改進,374道細節打磨,最終7.87克的鏡架成品讓消費驚呼:史上最輕的眼鏡!
  • 新銳品牌木九十:眼鏡不止是眼鏡,更是一種時尚潮流方式
    到了90年代中期,不少私營的眼鏡連鎖公司開始快速發展,消費者也有了諸如樹脂鏡片、金屬鈦架等多樣性材質的選擇空間;到了21世紀,眼鏡不再只是特定人群的必備品,而成為年輕消費者追求個性化的時尚單品。隨著電商的興起,眼鏡O2O的銷售模式被進一步打開,一批適應新興消費需求的眼鏡品牌開始萌芽和發展起來。
  • LOHO CMO曹磊:眼鏡配飾已成為「顏值經濟」時代下不可或缺的時尚單品
    除了服飾,越來越多的配飾逐漸成為提高個人氣質和形象的時尚單品,譬如眼鏡。   LOHO CMO曹磊提到,無論是1月在深圳蛇口舉辦的集團發布會,還是2月登上米蘭時裝周,LOHO在以更多元的方式傳遞時尚的理念。雖然眼鏡在流行的大時尚圈裡,看似是配角,但是這一點綴卻給個人的形象氣質帶來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有著令人驚豔的、令人意外的「高光時刻感」。
  • 千元眼鏡成本僅20塊,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暴利的秘密:成本 10 多元,賣價 1000 元門店售價 2000 元的眼鏡,淘寶上 400 元就能拿到手,眼鏡行業究竟有多「暴利」?隨著眼鏡行業第一股——博士眼鏡的上市,行業利潤的秘密被公之於眾。其年報數據顯示,從 2014 年到 2018 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3.02%、75.78%、75.74%、76.47%、74.12%,平均超過了75%。一副售價 1000 元左右的眼鏡,製作成本只有十幾元。然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博士眼鏡經營的淨利潤率不到10%。究其原因,租賃支出和人工成本吞噬了相當大一部分利潤。同樣,這也是傳統眼鏡零售行業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