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眼鏡這種商品已經不單單只是為了解決視力問題,還成為時尚消費的一種承載品。有統計顯示,目前很多消費者擁有至少三副眼鏡,僅廣州人民中路眼鏡商圈一年的交易量就達到100億元。作為普通消費者,怎麼在購買眼鏡上省錢成為需要面對的問題,連線羊城晚報記者孫晶。
主持人:說起眼鏡的消費,很多人一定會想到廣眼鏡城。目前國內眼鏡銷售行業的狀況怎麼樣?究竟有多火?
孫晶:現在像全國,主要集中在北京、江蘇的丹陽和廣州這三大眼鏡城,幾乎把整個中國的眼鏡批發市場三分天下了。廣州眼鏡城有近千家檔口,年交易額超百億元,廣州眼鏡城除了針對國內市場,主要還是外銷。全國市場有40%的產品都來源於廣州,而廣州市場的火爆程度可以從它一個檔鋪的頂手費來看,部分鋪位的頂手費可以高達10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都是一鋪難求的。
主持人:現在想要配個好點的眼鏡,真的是有點貴。一直有傳言稱,眼鏡行業是個暴利行業,據你了解,其中的利潤有多高呢?
孫晶:在眼鏡行業,前幾年就流行這樣一句話「貨價20元的鏡架賣給你200元是講人情,賣300元是對你客氣,賣400元是理所當然」,可見眼鏡行業的利潤是非常高的。但是,從利潤的分析上來說,由於商業旺地的租金、人工成本不一樣,很難具體說在哪一塊的利潤有多高,因為成本是不一樣的。
在批發環節,相對來說利潤並不是很高,主要的利潤集中在零售上。零售這一塊由於商業旺地鋪租和其他成本的因素不同,也有不同的計算方法。但是,從一個很小的案例來說,我採訪到的一些消費者在批發市場買類似的鏡架可能只要幾百元,但是到商業旺地的大商場裡,知名眼鏡店裡可能就要上千元甚至幾千元了。
主持人:在挑選鏡框、鏡片時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孫晶:我個人建議去批發市場,因為批發市場肯定比零售店要便宜很多,可以省錢。而且在批發市場如果有熟人是最好的,因為經常接觸這個店,可能不太會騙你。另外可以在網上找一些比較有口碑的店鋪,這也是一個方法。如果是都沒有,就去批發市場找店鋪,一般來說,我採訪到的精明的消費者都要砍價到一半以上,因為可能不會給你最便宜的價格,要學會砍價。在鏡片的消費上面,在批發商那裡,只要是同一牌子的鏡片,不同的度數的批發價格都是一樣的,但是在零售商那是分好幾個等級的。
主持人:鏡片度數越高價格越高。
孫晶:對,會相差很遠,可是我覺得眼鏡畢竟是一個相對來說特殊的行業,因為需要驗光。我建議,消費者如果是去淘便宜眼鏡買鏡框,鏡片可能還是需要通過專業的驗光,再去購買,我覺得這樣會比較適合。
(中國之聲《新聞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