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流工作室 網易上流 收錄於話題#中產階級觀察10#青年の迷惑16
作者 | 李諾米
編輯 | 豌豆
在BM風頭正盛的當下,有一條對張雨綺身材的評論概括出了很多女生心目中的完美身材。
想像女明星一樣凹凸有致,要付出代價。每天的鍛鍊打卡不用說,吃飯更是門絕活,所謂白菜開水泡,大卡輕鬆掉。
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忍受嘴巴的寂寞,減肥人士的天問往往是:究竟有沒有又好吃又能瘦的東西?
廣告說:代餐可以。
但真的可以嗎?
每個更新購物車的深夜,這些代餐產品都在某寶首頁躍躍欲試,每一個細節,都能給你乍困還醒的靈魂帶來強烈撞擊。
在代餐廣告的世界體系裡,長跑約等於吃,喝瓶奶昔,相當於跑步8公裡。這意味著每個人都可以摒棄以往少吃多動的落伍瘦身觀念,改成只吃不動。
真正勇猛的商家,敢於直接承諾產品療效。
放眼望去,色澤亮麗的美食和足夠便宜的價格都是浮雲,唯有那一行「7天挑戰十斤」的黑體字能牢牢抓住你的眼。
人有多大膽,肉有多好減。如果嫌7天10斤的躍進目標依然太慢,看了下面這款3天挑戰8斤的提子魔芋代餐粥,即將要參加國慶婚禮的你心動不心動?
△注意商家用的詞是「挑戰」而不是「瘦」,完美規避廣告法
日均減重2.7斤,按這個瘦法,135斤的成年男子,不到兩個月就能萬物歸零。
電視裡的皮包骨女明星,那都可能是代餐產品的忠實愛好者。反正,商家是這麼說的。在「15斥」的錯別字面前,是否真的請來本人代言,已經無關緊要,大餅已經畫到人腦筋轉不過彎了。
文字的張力還是不夠,還得圖示來湊。為了防止口說無憑,請在對比中看成效。從反向駝峰到馬甲線分明,從「5月孕肚」到瘦骨嶙峋,在商家的宣傳裡,通通只有一盒代餐球的距離。
如果你還是不為所動,沒關係,還有更刺激的。身體羞辱這一塊兒,代餐廣告從來不讓人失望。
這張現代解構主義攝影照,恰好組成了一張動漫臉,帶著兩分譏諷三分嘲笑四分漫不經心。
無需多言,想必看到這裡的朋友們,都下意識隨著圖裡指引拍了拍自己的肚皮。雖然不像廣告裡這樣油脂蕩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顫兩顫的危機感,總是實的。
你還敢不減肥嗎?
微商朋友圈的這款真人露臉行為藝術照,無疑給所有仍持懷疑態度的朋友們送了一粒定心丸。
左邊的朋友眼神無助,便便大腹裡儼然是填不下的牢騷:肥胖給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壓力,我漸漸失去希望。
右邊加了粉嫩濾鏡的朋友滿面佛光,牛仔褲塞了一圈的肚皮鏈像是無聲的人形代言:減肥成功後,整個人從裡到外都不一樣了,一口氣上五樓不費勁兒了。
代餐廣告看到這裡,很難不產生疑問:這些代餐裡究竟摻雜了什麼靈丹妙藥,竟然有如此功效?
快樂水的忠實愛好者們都知道,可樂是在禁酒令的背景下發明出來的,它的作用更多是幫助戒掉嗎啡上癮,同時,還有提神、解乏、治頭痛的功效。直到後來一個巧合,才成為了二氧化碳在舌尖甜蜜激蕩的快樂源泉。
代餐,也有相似的歷程。
代餐最早屬於腸內營養劑,多在病房裡使用,給糖尿病、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提供營養,壓根和減肥就不沾邊。
△胃腸外科的營養液成分表|來源:知乎
不知從何時起,代餐一躍化身為減肥圈的名角,沒吃過代餐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在減肥。就連在地鐵上,邀請你幫忙掃二維碼的路人,都可能是代餐產品的微商。(當然,並不是說所有代餐產品都是三無微商,也是有真正安全健康的代餐產品的。)
代餐是如何實現從醫學到減肥圈的跨界走紅的呢?
其實,代餐是先在健身房實現了歷史突圍。
代表產品就是在健身達人間流行的罐裝蛋白粉:把牛奶、大豆等物質中的蛋白質提取分離出來製成的粉劑。
相關研究證實,100g蛋白粉所攝入的蛋白質相當於吃14顆雞蛋。對於想增肌的舉鐵硬漢而言,直接服用蛋白粉的效果顯然好得多。
當喝粉成為健身房的標配時,更加具有代餐特性的蛋白棒也開始出現了。相比於林黛玉吃了變黑旋風的高熱量「士力架」,蛋白棒走的路線是健康代餐。
△各類蛋白棒
至於最近走紅的代餐粉、代餐奶昔等代餐產品,更關鍵的走紅渠道,是各大社交平臺。
輸入代餐的關鍵詞,多的是「親測代餐粉有效,從128斤瘦到90斤」的帖子,這些博主在分享經驗之餘,還會推薦幾款親身使用並驗證有效的產品。
△牛奶、奶茶味兒的代餐粉,聽起來沒那麼難吃
一份來自阿里媽媽的數據顯示,2019年主流電子商務渠道的代餐產品銷售額超過10億元,增長率超過35%。
無論你身處何方,只要踏上網絡世界,就逃離不了代餐的紅海。
雖然鋪天蓋地都是代餐產品,但代餐真的有用嗎?
我們先隨機查看一份代餐成分表。
代餐代的,說到底就是說明表最上方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三大人體所需營養素。而瘦身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限制這三大營養素的攝入。
以上圖為例,一瓶55g的奶昔用水衝泡後就可以頂一頓飯,但能量只有不到200卡。
計算下來,每日的攝入量要遠遠小於參考標準,此時,身體的脂肪就會得到消耗,這就是光吃不動也能瘦的由來。
代餐的原理是控制熱量的攝入,從而消耗體內多餘脂肪,與少吃的區別,就在於代餐自稱的飽腹感上。
舉個例子,一杯代餐奶昔的能量也許和普通奶昔相差無幾,但喝了普通奶昔,還會覺得餓,想吃其他食物。而喝了代餐奶昔,就相當於吃了一頓飽飯,能頂幾個小時。
博主們也大多是同款推銷口徑,仿佛代餐產品中有暗物質,可以在體內不斷膨脹,擴大體積與質量。
代餐的飽腹感,來自於代餐粉裡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遇水後會膨脹,延長胃的消化時間,推遲飢餓感的到來。
但在實際體驗裡,很多人卻不知不覺中,把代餐吃成了加餐,原因是單一食用代餐後,人會增加對正常食物的渴望,造成人體的不滿足感,進而吃得更多。
更何況,現在很多產品本身提供的營養,可能就不達標。
中國營養協會制定並於今年1月開始實施的《代餐食品》標準規定了每份代餐的能量標準。
但是據報導,很多代餐產品在這三大營養素的比重上嚴重失衡,深圳市消費委員會就曾對市面上多款代餐產品進行實測,發現多個品牌代餐粉存在著脂肪、鈉的實測值超過標籤標示值的問題。
就算是符合標準的代餐產品,不正確的吃法對身體健康卻可能沒有益處。
首先是代餐產品裡的營養,哪怕它的三大營養素合乎標準,也包含了微量元素,其營養均衡性依然比不上正餐裡的食物,長期食用同一種代餐產品可能導致缺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問題。
對於瘦身來說,食用代餐的方式本質還是節食,只是控制熱量的一個途徑。如果不運動,減掉的更可能是水分、肌肉。瘦是瘦了,卻可能消耗了肌肉,並不是健康的瘦,一旦停下吃代餐,還是會反彈。而合理飲食,加上運動,提高基礎代謝率才是控制體重的正確途徑。
有專家指出,代餐在一定程度上的確有效果,但並不能像很多商家所宣傳的那樣可以長期全天服用,只能用作三餐中的一餐。
此外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代餐,有的人吃代餐後會產生腹瀉、脹氣等不良反應,尤其是孕婦、兒童、老人和病理性肥胖者,都不適合吃代餐。
更不用說一些無良商家,生產劣質產品,添加會對肝臟、腎臟有害的藥物成分,嚴重的會肝衰竭,甚至需要肝移植都有可能。
那麼代餐就真的不能吃了嗎?其實把它當成減肥的輔助手段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擦亮雙眼,挑選合格正規的產品,以及只能代替一餐,千萬不要整天都只吃代餐。
從「反手摸肚臍」和「鎖骨放硬幣」的苛刻神技,到「馬甲線」與「A4腰」的畸形指標,社交平臺上總是此起彼伏著衡量女性身材的熱潮。
這些精準的參考標準,無疑也加劇了人們心裡關於身材羞恥的恐慌,追求瘦到極點的單一審美,但世界本應該是多元豐富的,做不成美麗的瘦子,那麼做個快樂的胖子也未嘗不可。
假如實在真的想要減肥,其實不用追求那麼苛刻的目標,也實在無需急於求成,無他,管住嘴,邁開腿,健康就是最美的。
[1]「代餐粉」真能減肥嗎?10款「網紅」產品最新測評結果來了.[EB/OL]. 央視新聞.2020-08-03
[2]減肥靠吃網紅代餐?揭秘代餐食品的真相.[EB/OL]. 北京青年報.2020-08-13
[3]我看看有多少人,把代餐吃成了加餐.[EB/OL].美麗也是技術活.2020-04-02
原標題:《吃代餐胖了20斤,它到底代了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