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硫侖(disulfiram),又稱戒酒硫,作為戒酒藥早已收入美國、日本等國藥典。可近年來,患者在服用頭孢菌素的過程中或停藥後飲酒,引發雙硫侖樣反應猝死的報導增多。
一方面,這確實增強了大眾對「雙硫侖樣反應」防治認識,另一方面,也過分誇大了「抗菌藥物+酒」的猝死風險。
雙硫侖樣反應,是怎麼發生的?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酒精的代謝過程:正常情況下,乙醇在體內被乙醇脫氫酶氧化成乙醛,乙醛很快再被乙醛脫氫酶氧化。
那麼,雙硫侖樣反應又是怎麼回事?
筆者在檢索了藥典後發現:雙硫侖單獨應用無明顯毒性。
但對於飲酒者而言,雙硫侖的代謝產物會不可逆地抑制乙醛脫氫酶,使其血中乙醛濃度升高 5~10 倍,產生強烈的不適感。從而,讓飲酒者對酒精產生厭惡和恐懼心理。
除雙硫侖外,甲硝唑、呋喃唑酮、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及一些具有甲硫四氮唑側鏈的頭孢菌素(如頭孢美唑、頭孢孟多、頭孢哌酮、頭孢甲肟、頭孢替安、拉氧頭孢等)均可引起本反應。雙硫侖樣反應個體差異較大,少數嚴重者可意識喪失及驚厥,血壓可降至休克水平,極個別可引起死亡。
可說到這兒,筆者不免思考:「頭孢+酒」的猝死真相,一定是雙硫侖樣反應嗎?
不止雙硫侖樣反應:「頭孢+酒」的4種死法
檢索網絡,筆者找到了一個典型的「雙硫侖樣反應」案例:
張先生,40歲,來診前連續3天應用過頭孢哌酮鈉,與家人就餐時飲白酒半杯即出現不適(不到平時酒量的四分之一),即出現皮膚充血潮紅,胸悶痛,呼吸急促等症狀。
既往沒有心臟病史,也從未發生過心絞痛。
急診心電圖顯示胸前導聯廣泛的ST段壓低,T波倒置,醫生給予補液等處理後張先生的症狀在2小時內好轉。
典型在哪兒?
這個病例明確指出「雙硫侖樣反應」其實是藥物引起的「酒量下降」。
接診醫生也在排除了心血管疾病風險後,發現平常能喝2兩的張先生,僅僅喝了半杯白酒,就產生劇烈的「醉酒反應」。
雙硫侖樣反應,並不可怕。但喝酒誘發的「心腦血管性猝死」,值得每一位醫護人員引起警惕!
《醫用藥理學》中指出:乙醛具有心肌毒性和致心律失常作用,能提高交感神經興奮性,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舒張期縮短,冠狀動脈灌注壓下降,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引起心電圖ST段下降、T波倒置等缺血樣改變及心律失常的發生(如心房顫動)及心肌酶的變化。[1]
雙硫侖樣反應會升高血中乙醛濃度,使血壓降低,產生胸悶氣短等症狀。有心絞痛的患者會誤以為疾病發作,自服硝酸甘油等藥物,使血壓降得更低,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
因此,如患者存在冠狀動脈基礎病變,則可導致急性冠脈症候群、急性左心衰甚至猝死的發生。
除此之外,「頭孢+酒」的可引發的另外3種疾病風險,同樣值得重視:雙硫侖樣反應、急性酒精中毒、過敏性休克!
筆者將鑑別重點整理成下表[2,3]:
雙硫侖樣反應如何解救?
目前,臨床上對雙硫侖樣反應的治療多採用急性酒精中毒治療方案,即補充糖、維生素、納洛酮等,更關鍵在於預防。
關於「飲酒後多久可以使用頭孢菌素?」這個話題,筆者此前的文章也提到過:
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對乙醛脫氫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產生不可逆抑制後大約需要4~5天後才能產生新的乙醛脫氫酶,另外藥物具有不同的半衰期,代謝時間長短不同,所以停藥後到足夠的乙醛脫氫酶恢復活性。
安全起見,建議用藥7~10天後才能接觸酒精。
那麼一旦發現患者出現雙硫侖樣反應,醫生應該怎麼做?[4]
1. 停止酒精接觸
囑患者臥床休息,休克者採取「V」型體位。停藥或停用含乙醇製品,輕者可自行緩解,較重者需吸氧及對症治療。
對原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同時給予心電監護,嚴密觀察心率、心律的變化。
2. 呼吸道的護理
及時清理患者口腔嘔吐物,防止嘔吐時引起誤吸和窒息。給予氧氣吸入,改善組織缺氧,緩解患者的胸悶症狀。
3. 對症治療
對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靜脈通路,快速補充晶體液,必要時給予多巴胺等升壓藥,積極治療以縮短低血壓期。
靜脈輸注葡萄糖液、維生素 C 等進行護肝治療,促進乙醇代謝和排洩。
地塞米松可加速乙醇氧化,提高乙醛脫氫酶的活性,從而緩解症狀。
4. 病情觀察
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徵,包括呼吸、血壓、心率、脈氧、體溫、尿量以及患者的意識,觀察患者有無脈搏細速、煩躁等休克早期症狀,及時補充血容量,根據血壓變化來調整補液速度,糾正休克。同時注意各項實驗室檢查結果,及時糾正低鉀。
5. 關於洗胃
由於酒精吸收迅速,一般情況下患者飲少量酒即可出現雙硫侖反應,此時催吐或洗胃都會引起人體劇烈反應,應慎重選擇。但飲酒後2h無嘔吐,或病情可能惡化的昏迷患者,或疑似藥物中毒患者,可在權衡利弊後考慮洗胃。
文末了,再囉嗦一句:喝酒不吃藥,吃藥不喝酒,平平安安過個年。
參考文獻:
[1] 楊藻宸. 醫用藥理學[M].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02-3.
[2]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專家組. 急性酒精中毒診治共識[J]. 中華急診醫學雜誌, 2014, 23(2):135-138.
[3]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April 23, 2015.
[4] 仲亞萍. 1例雙硫侖樣反應致休克的急救護理[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