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好「飯碗田」做優「可持續」——吉林省加強黑土地保護推進...

2020-12-20 金臺資訊

「我這保護性耕作已有10年了,效果真是太好了。不僅春天苗出得好,抗倒伏能力還特別強。大旱年間,1公頃地打糧還高出普通農戶3000斤呢。」梨樹縣梨樹鎮宏旺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張聞鏑說。盛夏時節,經過陽光照耀和雨水澆灌的黑土地上玉米長勢喜人,張聞鏑很感慨:「以前這地硬邦邦的,土壤用手一摳,能摳到2釐米都費勁,現在根系都能扎到1.5米了,一鏟子下去,還能看到好多蚯蚓。」

黑土地歷經上萬年積累而成,是大自然給予人類得天獨厚的寶藏,是地球上珍貴稀有的土壤資源,是最肥沃適宜農耕的土地。我省黑土地位於東北黑土地核心區域,素有「黑土地之鄉」美譽,是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區」之一。全省黑土區耕地面積0.69億畝,佔全國黑土區耕地總面積的24.82%。

為實現黑土地可持續利用,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給過載的黑土地「減減壓」,吉林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統籌規劃,周密部署,綜合施策,在「擴量」「提質」「保護」「節約」和「機制」建設等方面深下功夫,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提升黑土地質量和數量,實現糧食安全與資源環境永續利用。

守底線,建項目,保護黑土資源。近年來,我省開展建設佔用耕地耕作,層表土剝離量近3000萬立方米,劃定永久基本農田7386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300餘萬畝,有效保護黑土地資源。

增投入,推農技,提高耕地質量。「十三五」期間,全省投入耕地質量保護資金超過10億元。推廣秸稈覆蓋保護性耕作1000餘萬畝,增施有機肥2300餘萬畝、玉米大豆輪作200萬畝、深松深耕2800萬畝。

嚴監管,全減量,減少土壤汙染。全面實施《吉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集中專項整治,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和養殖業汙染減量。2019年,全省化肥用量實現負增長,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1.2%,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78.9%。

控總量,提效益,減少土地佔用。強化城鄉建設用地剛性約束,遏制過度佔用耕地;開展建設項目節地評價,提高建設用地使用強度。

頒法規,凝共識,形成保護合力。10年來,為給黑土地保護提供法律依據和技術保障,我省分別頒布實施了《吉林省耕地質量保護條例》《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黑土耕地土壤肥力評價技術規範》《建設佔用耕地表土剝離技術規範》《耕地土壤肥力監測技術規程》《耕地土壤墒情監測站(點)建設規範》《旱作農田合理耕層創建技術規範》《玉米秸稈全量原位還田技術規範》,建立了全國首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院士工作站,連續舉辦了五屆「梨樹黑土地論壇」,營造了黑土地保護的濃厚氛圍。

經連續10年監測,目前,梨樹縣黑土地保護試驗地塊土壤含水量增加20%至40%,耕層0至20釐米有機質含量增加12.9%;每平方米蚯蚓數量增加到120多條,是常規壟作的6倍;保護性耕作每年減少秸稈焚燒100萬噸以上,減少化肥使用量3000噸,有效減輕農業面源汙染。

今年,我省保護性耕作面積將達到1800萬畝,實施區域覆蓋全省8個市(州)的32個縣(市、區)。到2025年,全省保護性耕作面積將佔全省適宜區域耕地面積的70%,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使用量繼續保持負增長。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秸稈綜合利用率、農膜回收利用率達到80%以上。(記者閆虹瑾)

相關焦點

  • 無錫市江陰祝塘鎮:護好「飯碗田」,堅守「生命線」
    無錫市江陰祝塘鎮:護好「飯碗田」,堅守「生命線」 2020-12-1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與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研討會舉辦
    吉林省黑土地保護與生物質資源循環利用研討會舉辦 2021-01-18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法音」護好「黑土地」打造美麗吉林
    該起案件是吉林省鐵路運輸兩級法院管轄改革後受理的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2014年,李某等人違法佔用長春市朝陽區永春鎮平安村集體土地進行非農建設,使耕地受到破壞。2015年長春市國土局對李某等人作出行政處罰,責令退還非法佔地,限期拆除地上非法建築物和相關設施,恢復土地原狀。長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負有對自然資源使用情況依法進行監督、檢查和管理的重要職責。
  • 17家單位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創聯盟—新聞—科學網
    開幕式上,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 據介紹,為了保護好、利用好東北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十多年來,中國農業大學吉林梨樹實驗站開展了黑土地保護的相關科技攻關工作。
  • 五大連池農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
    近年來,五大連池農場黨委以「1213」工程體系為抓手,不斷健全完善建設「三大一航母」體制機制,堅持深化改革,強化管理,著眼當前,立足長遠,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優化農業綠色發展生態系統放在優先位置,制定完善了黑土地保護利用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
  • 「米豆輪作」幫黑土地「減壓」
    相比於長勢喜人的莊稼,田壠間打碎的大豆秸稈格外引人注目。這塊田是村民魏德林的「米豆輪作」實驗田。魏德林紮根黑土地大半輩子,不論種大豆還是玉米,都手拿把掐。但他也是頭一次嘗試「米豆輪作」——在一塊田裡,玉米和大豆兩種作物逐年輪換種植。
  • 吉林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動秸稈全量化利用、黑土地保護等工作
    9月24日,省委副書記、省長景俊海主持召開省政府專題會議,研究推動秸稈全量化利用、黑土地保護等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緊盯秸稈全量化利用目標不動搖,構建布局合理、多元利用、鏈條完整新格局,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加快走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為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奠定堅實基礎。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匯報工作情況,與會同志進行討論。
  • 「飯碗田」與「安居夢」的那些事兒
    當承載口糧的耕地,被違法違規建設的房子一點點「蠶食」,如何既住的安穩又堅守耕地紅線,守護好「飯碗田」?湖南省瀏陽市和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開展了有益的探索。 作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縣(市、區),瀏陽和餘江在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將村民建房管理與加強耕地保 護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大膽創新,在疏與堵之間,走出了一條既保護了耕地,又切實保障了農民合理住房用地需求、保護農民宅基地 合法權益的路徑。
  • 把最好的論文寫在這片黑土地上
    7月22日下午,來我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走進玉米地,察看黑土地實驗樣品和玉米優良品種展示,了解農業科技研發利用、黑土地保護情況。習近平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要加強農業與科技融合,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科研人員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要認真總結和推廣梨樹模式,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
  • 中國農業大學等17家單位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
    「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發起儀式現場(學校供圖)人民網北京11月30日電 日前,「2020年東北黑土地保護與利用高峰論壇暨第六屆梨樹黑土地論壇」在北京舉辦。開幕式上,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17家單位共同發起「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下稱「聯盟」)。
  • 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
    近年來,我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採取措施,嚴守耕地紅線,嚴格落實佔補平衡制度,耕地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隨著國際旅遊島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我省耕地後備資源不斷減少,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佔優補優的難度日趨加大,耕地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 【保護黑土地——我們在行動】建三江分公司嚴守黑土地數量質量紅線
    建三江分公司牢固樹立耕地保護「量質並重」和「用養結合」理念,提高認識,壓實責任,創新方法,將黑土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重要項目,建立健全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切實打好黑土地保衛戰。
  • 吉林省糧食總產量連攀新臺階紀事
    我省素有「黑土地之鄉」美譽,作為產糧大省,糧食單產、人均佔有量和商品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幾年來,我省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聚焦農業現代化目標,紮實推進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建設,爭當農業現代化排頭兵。
  • 端穩手中碗 守護「口糧田」--江西省耕地保護工作掠影
    端穩手中碗 守護「口糧田」--江西省耕地保護工作掠影 發布時間:2015-08-13 09:41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鐵嶺農墾集團持續完善國有土地經營體系
    為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切實保護國有土地資源,深化農墾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鐵嶺市農墾集團積極推進農墾土地資產化和資本化,創新農墾土地資產配置方式,並對國有土地經營體系進行完善,取得了鐵嶺農墾改革階段性成效。一是在市級層面積極完善土地經營的措施。
  • 鼓勵開發文創產品,推進考古前置改革——解讀《關於加強文物保護...
    陳遠平說,為激發文博單位的文創活力,《實施意見》注重改革與試點有機互動、相互促進,在總結汲取國家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試點已有經驗的同時,強調「探索文物博物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業績掛鈎,對符合規定的單位在確保完成公益目標、做強主業、國有資產安全的前提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取得明顯成效的,可以適當核增績效工資總量,並可在績效工資總量中對在開發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員按規定予以獎勵
  • 只因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黑土區是吉林省乃至東北糧食生產的核心基地,「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發芽」。而黑土地之所以「黑」,就在於它覆蓋著一層黑色的腐殖質,有機質含量高,土質疏鬆,最適宜耕作。但由於大量使用化肥農藥,使東北黑土地耕作層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下降1/3,部分地區下降1/2,黑土地變灰了!
  • 吉林省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原標題:吉林省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改善居民居住環境  記者從吉林省政府了解到,吉林省2019年、2020年兩個年度共有2776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納入全國年度改造計劃。  在長春市新華小區等加裝電梯試點小區,居民已經享受到改造帶來的實惠——上下樓可乘坐電梯,讓腿腳不便的老人更願意出門。  據了解,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的費用,主要通過政府補貼和業主自籌兩種方式完成。  據吉林省財政廳廳長謝忠巖介紹,吉林省財政安排資金1000萬元專項用於城鎮老舊小區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項目。
  • 黑土地變毒土 土壤汙染致糧食年產減100億公斤
    三是重金屬病開始出現,人們身體健康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  汞、鎘、鉛、鉻、砷五種重金屬被稱為重金屬的「五毒」,對人有致命的危害。蘇州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楊積德說「這些汙染嚴重影響兒童發育,使人致病、致癌,危及人體生命健康。」
  • 吉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建設與振興發展模式,湧現出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縣鄉村典型。 以東部綠色屏障長白山、中部肥沃廣袤黑土地、西部開闊平坦大草原為基本布局,以松花江、東遼河流域為生態廊道,以東部生態保護帶和西部草原溼地恢復帶為骨架,以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溼地為基質,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保護與建設體系。   (二)健全現代農業區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