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的初衷應該是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減負變成了變相的增負,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更或者是學校,沒有一個是最後的贏家
前段時間,家長退群的事情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一位家長在視頻中發出了自己作為家長的委屈:
教我教,該我該,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是誰辛苦?
一時間的傾訴,得到了很多家長的振臂高呼,一發了一陣熱議,一度登上熱搜,
成為家長熱議的話題
家長群的矛盾,終究在這次視頻中爆發了出來
甚至也得到了央視等媒體的支持和評論
在12月初,教育部也在召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
就「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進行了回復
要嚴格落實學生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者批改作業的,將會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此次教育部的做法,可以說是大快人心,畢竟家長苦「家長群」久已
而且各地教育部門也開始出臺相關的措施和規定,
還可以進一步落實素質教育,讓學生們的減負不再是一句口號
也難怪很多家長高興:
家長群「花樣百出」,家長氣,老師煩
因為每一位家長的不同情況,出現的問題也是層出不窮
剛剛建立微信群的時候:
這三年的時間,希望各位家長能夠給與老師們信任和支持,給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辛苦了,謝謝老師,大家一起努力,老師費心了!
同質化的話術,同質化的回答
如果說這還是可以接受的話,接下來群裡發生的事情,可能就不是那麼令人愉快了
老師,你這布置的作業,幾張卷子孩子的假期哪裡還能寫完呀這麼多作業對孩子有多少幫助呀,我們還給孩子報了培訓班,沒時間寫呀
更激烈一點的。
各位家長,班級有學孩子總是完成不了作業,希望家長能夠多督促監管,我們在外打工不在本地,希望老師多幫助一下,這應該是老師的任務吧!煩請老師多督促!
由於每次微信群的衝突,造成了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誤解衝突
形成的過度內耗,往往導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家長氣:
一方面因為在當前很多的孩子都是自己的爺爺奶奶照顧,家長在外打工的具體情況,很難照顧到孩子
交學費將孩子送到學校,也是為了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同時孩子在學校學習,老師本應該就有相關的責任和義務照顧自己的孩子
另一方面,就算孩子在爸爸媽媽身邊,
但是作為家長每天除了在外做「打工人」,應付工作的方方面面,
讓受到社會毒打的家長在回家面對孩子的作業的時候,真的是沒有多少精力
更何況,輔導小學生的作業,心臟不好的家長,也真的是不建議
老師煩:
每天除了要開展正常的教學,教書育人的正經事之外,
要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批改相關的試卷,做教案,應付領導的視察,
還要參加各種會議,還需要寫報告
應對未來的職稱要做各種準備,家裡娃還要去接,等等
當然,重要的還是在群裡回復家長的問題,詢問和要求
不負責任的老師,完全可以變得不管、不顧、不關心
但對自己還有點要求的老師,受到的更多的是教學壓力,成績壓力,
學生除了學習之外的瑣事,更多的是並不匹配的工資
有人問:不布置作業行不行?
短期來看,不布置作業,還是挺不錯的
老師不用布置作業,就不用檢查作業
學生可以不寫作業,會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
家長也不用擔心孩子回家沒人輔導,
畢竟輔導作業影響親子關係,不輔導作業影響夫妻關係
但長期來看,作業不做,成績咋辦?
布置家庭作業的初衷就是為了孩子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在家裡能夠得到相關的鞏固,
畢竟在學校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而且課間時間只有十分鐘
再有,沒有家庭作業,孩子在家也肯定會被安排到培訓班的
這個想必每位家長都會做,無論是出於什麼理由
班主任的學習時刻
孩子在家學習該怎麼辦?
首先給孩子一個安靜獨立的環境,很多孩子做作業的時候,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時候
放下書包,拿出書,拿出紙幣,或者拿出作業的每一個步驟
他都會有以下的情況:
媽,我想上廁所媽,我口渴媽,我作業忘了是啥了,你幫我問一下老師
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把該給他備好的水果,水都備好,放在他的房間
然後讓他自己去寫。
不要總是看著孩子寫作業,孩子害怕,你身體也受不了
輔導過孩子家庭作業的都知道孩子的思路還是比較清奇的,
不管是不是教材上的題比較怪,還是其他的什麼因素
看到孩子做錯題不要發火,你發火孩子也不會,只能導致惡性循環。
多讓孩子實踐,問:一根棍子砍兩下是幾根棍子,就可以動手做做
印象就會比較深刻
最後,教育部與時俱進及時作出相關的規定,對於家長,老師,學校和孩子來講,都是好的開始,在未來,減負的措施會更加多元化,
對於學校和老師來講,要轉變之前的教學和管理方法,發揮長處培養學生,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地
對於此次家長群事件,要讓家長群回歸到單純的家校溝通的工具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