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顆原子彈(新中國的「第一」·國防篇)

2020-12-16 人民日報

  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研製, 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原子彈研製過程中,中國人民所表現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精神,鼓舞著中華兒女不斷向前。

  親歷者說                     

  王乃彥: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我在蘇聯杜布納研究所。從使館拿到核爆的紀錄片後,我請實驗室的主任副主任等外國朋友一起觀看。當時我們實驗室的主任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副主任也是蘇聯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他們看後,非常激動。他們想不到中國會這麼快就研製出原子彈。我那會兒知道,和我一起在杜布納工作過的王淦昌、周光召、唐孝威、呂敏等已經參加了原子彈的研製工作,我很希望回國後也能夠參與其中。

  1965年,中蘇關係破裂,我回到原子能院。1965年夏,我來到青海省海晏縣,參與我國第三次核武器試驗。我那時年輕,幹勁十足,天天都睡在辦公室。

  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和氫彈之後,敵對勢力不斷以反對核汙染為由,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停止核試驗。他們還斷言中國再過20年也掌握不了地下核試驗技術。

  上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啟動地下核試驗的籌備工作。1969年,王淦昌領導和組織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當時科研生產受到了嚴重破壞,王淦昌就到處做思想工作,動員大家積極準備。

  1975年,第二次地下核試驗,我因為在準備工作中受到了嚴重的意外照射,被送到醫院檢查治療。治療還沒結束,一個通知下來,我們就馬上往試驗現場出發了。我是室主任,又是黨員,本來每一次回收都是我帶隊,但這一次,領導不同意我進去,我只能到達警戒線。隨著一張張照片衝洗出來,我們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數據,大家非常激動。

  1976年,第三次地下核試驗也圓滿成功。

 

  參觀貼士            

  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是國內首個系統介紹核科技知識、核工業成就的國家級行業館,隸屬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核工業科技館坐落於北京西南郊,依託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建設和管理。中國核工業科技館只接受團體預約參觀。預約電話:010—69359276。

相關焦點

  • 「新中國的第一」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這是位於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金銀灘草原,這些廢棄的廠房,是我國最早的核武器研製基地——221工廠,現在,這裡變成了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本是「邱小姐」,為何又稱「596」?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為何代號「596」?命名背後有何特殊含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代號本是「邱小姐」,為何又稱「596」?二戰末期,日本人仍一意孤行、負隅頑抗,不願投降,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
  • 攻克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新聞—科學網
    著名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自良帶領團隊攻克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心臟」的歷程,就是其中一則神秘的傳奇。 「天」降大任 所謂原子彈 「心臟」,是一種叫作「甲種分離膜」的核心元件。它的作用在於將鈾-235和鈾-238這對「雙胞胎」同位素分開,提煉出高濃度的可用於發生核裂變反應的鈾-235。
  • 人民日報微博曬出 54 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IT之家10月16日消息 54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今天人民日報微博曬出了當年宣布這一重大成就的報紙新聞報導。人民日報報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是加強國防建設的重大成就,對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與此同時,我國政府發表聲明,鄭重建議召開世界各國首腦會議,討論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的問題。
  •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叫瘦子,蘇聯的叫南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叫啥?
    像早前各國研究原子彈的時候就給原子彈起了各種各樣的代號,畢竟那時候原子彈算是最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各國都不希望其相關信息洩露。那麼你知道各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蘇美三國的。目前世界上原子彈的使用記錄只有兩次,當時美國用兩顆原子彈促進了整個二戰的結束。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各大國都是什麼反應?英法評價很中肯!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各大國都是什麼反應?英法評價很中肯!1964年10月16日下午3點,羅布泊上空炸出了一朵巨大的蘑菇雲,那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信號。這標誌著我國的國防向前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的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面對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消息,當時的各大國反應都很有趣。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當時中國還不是聯合國的成員,被國際社會孤立,當時就連蘇聯也孤立中國。美國聽到中國在研發核武器,甚至多次威脅,要核轟炸中國實驗室。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原標題: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外部封鎖困境重重!錢三強帶隊,毛主席支持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背後有哪些故事呢?當時我國要研製原子彈到底有多難?全國人民做出了怎樣的艱苦奮鬥呢?下面來聊一聊。其實這個時候蘇聯的原子彈試爆已經成功了,所以這種說法就是在向美國人暗示,蘇聯將向中國提供核保護。在訪蘇期間,史達林還為毛主席放了一部四個月前蘇聯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的紀錄影片。毛主席看得非常仔細,觀影期間他一直在抽菸,當他看到蘑菇雲上升的時候,激動地說:好,成功了!
  • 復旦大學一教授逝世,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文 | 莜莜 審 | 易桉導讀:2020年12月8日,復旦教授李鬱芳逝世,享年92歲,曾經參與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工作,自工作以來,獲得不計其數的榮譽,但她始終非常淡然,從不驕傲自大,把自己的熱情奉獻到事業當中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中新網12月9日電據「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 《橫空出世》獲得眾多電影大獎,講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15時,中國西部地區一聲巨響,空中升了一顆蘑菇雲,象徵著中國科學技術,與軍事力量的巨大進步,那一刻,無論是在戈壁灘還是中國的哪個角落,人民無不熱淚盈眶,歡欣鼓舞。《橫空出世》獲得了第二十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第五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華語故事片,電影講述了將軍馮石和科學家陸光達,帶著科研部隊在在西北荒漠,克服一個個困難,最終完成我國第一枚原子彈爆炸的故事。
  • 復旦大學李鬱芬教授逝世,她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當時,世界上只有美、英、蘇三國掌握製造分離膜元件的技術,同時該技術被這些核國家列為重大國防機密並嚴禁擴散,甚至被蘇聯稱為「社會主義陣營安全的心臟」。1960年8月蘇聯撤走專家時曾揚言,他們走後,「中國核工業將成為一堆廢銅爛鐵,別說製造原子彈了」。 就這樣,在有限的技術資料支持下,「58中隊」的成員邊幹邊學,不斷摸索前進。
  • 蘇聯第一顆原子彈叫南瓜,美國叫瘦子,中國的叫啥?名字太文藝了
    ——《寶劍篇》《俠客行》有言:「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俠客的帽子看似隨意,危險卻在他手中雪亮的寶劍上。看一個人的危險性要看他的武器,對於國家來說也是如此,擁有更先進的武器才能在國際上有立足之地,才不會被別國欺負。當年,清朝就吃了科技落後的虧,才被外國人欺負得這麼慘。
  • 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叫「瘦子」,蘇聯的叫「南瓜」,中國的呢?
    而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研製成功後試爆的那一顆,叫做「瘦子」,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則叫「南瓜」,那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叫什麼? 美國原子彈的名字聽上去也真的是很隨意,因為第一顆原子彈叫瘦子,所以會讓人不由得懷疑後來那顆叫胖子的原子彈是不是為了和它結對。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這四個國都有啥反應
    不過到了二戰後期時,隨著義大利和德國投降就只剩下了日本,於是美國為了儘快結束就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摧毀了日本繼續抵抗的決心,在那過後不久日本就宣布了投降。由於在二戰之中各國都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所以在二戰之後世界強國陸續開始了原子彈研製計劃。
  • 新中國有了原子彈,「有彈無槍」?總理高瞻遠矚,早有安排
    作者:慎獨 1964年10月14日,中國在羅布泊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從此邁入有核國家的行列。此前西方一直叫囂「中國沒有能力研製核武器」,可驚天巨響與可探測的地震波無一不是核爆炸的鐵證,更別說那多高聳壯觀的蘑菇雲了。
  • 今天,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56周年,讓我們向那些默默付出的人致敬!
    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燃料而努力的人 鈾礦是核工業的「下鍋米」,製造原子彈,首先要從原材料——鈾,說起。如今,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採鈾礦石的人們已經離世或正在老去,但他們那一件件可歌可泣的事跡卻讓人們難以忘懷。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不幸逝世,參與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曾...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帶著她用一生守護的國家秘密 參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復旦教授...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
  • 新中國奇女子,隱姓埋名30年研究原子彈,82歲去世罕為人知
    提到中國的核武器原子彈,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有鄧稼先,郭永懷等人,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這些我們熟悉的名字中,大部分都是男性,女性很少,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位新中國的奇女子,也是我國原子彈事業的奠基人,一代英雄,她叫王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