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復旦大學一教授逝世,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2020-12-11 馮鴻麟檔案室

文 | 莜莜 審 | 易桉

導讀:2020年12月8日,復旦教授李鬱芳逝世,享年92歲,曾經參與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發工作,自工作以來,獲得不計其數的榮譽,但她始終非常淡然,從不驕傲自大,把自己的熱情奉獻到事業當中。

20世紀50年代末,正是新中國發展最艱難的時期,當時世界上只有三個國家掌握製作原子彈的核心技術,後來中蘇關係破裂,蘇聯撤走駐中國的專家,同時帶走的也是技術,甚至認為中國根本不可能製造出原子彈,所以國家號召國家科研人才進行研究,而李鬱芳就是其中一人。

「無名英雄」李鬱芳

原子彈的研製是屬於絕密任務,所以當時他們進入這個科研團隊的時候就被要求保密,而且不能告訴任何人,而且有可能是終身任務,也就意味著自己的工作不能為人所知,而且當時技術、資料都非常少,所以當時是屬於一邊探索一邊研究,而且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當時李鬱芳周圍的人都表示不知道她在做什麼,但李鬱芳等人並沒有任何的意見,因為他們已經做好了奉獻一生的心理準備,經過他們不斷的努力,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但是他們的名字都不為人知,直到20多年才被報導出來。

為事業奉獻一生

李鬱芳教授一直以來都在兢兢業業的工作,在學術上面認真鑽研,嚴格認真,實事求是,雖然她獲得了無數的成就。周圍的人對她的評價都是淡泊名利,多做事少說話,但她始終認為自己並沒有做什麼,國家給予了她太多東西。

除了原子彈相關的研究之外,她還參加了其他項目的研發工作,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就,比如研製出中國第一臺染料雷射器等,除此之外還積極的鼓勵青年學生進行科研,與國家利益相結合,做一個有價值之人,她是一個偉大的科研人員,有嚴謹積極的探索精神,也是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

當今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正是因為有李鬱芳教授這樣無私奉獻的人才,國家才能穩步的發展,只要國家需要,他們就出現在哪裡,堅持不懈去追求真理,作為一位黨員和科研人員,李鬱芳無疑是優秀的,實事求是的去做事,始終以國家利益為主。沉痛悼念李鬱芬教授,感謝她為科研事業的無私奉獻。

(版權說明:本文由馮鴻麟檔案室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來源:中國新聞網、央廣網)

相關焦點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原標題: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中新網12月9日電據「復旦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微信公眾號消息,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 復旦大學李鬱芬教授逝世,她曾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 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榮獲國家發明一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不幸逝世,參與過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曾...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老師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生於1928年2月,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帶著她用一生守護的國家秘密 參加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復旦教授...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第一顆原子彈研製的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
  • 92歲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
    (圖據復旦大學網站)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  李鬱芬,1928年2月出生,江蘇無錫人,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追憶李鬱芬:參與原子彈研製後,又做出中國第一臺染料雷射器
    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因病逝世,享年92歲。李鬱芬。本文圖片復旦大學供圖在熟悉這位老教授的復旦師生眼中,她有著超凡的科學家品格與風範。有學生稱,她是自己遇過的最好導師。
  • 沉痛悼念鄭張尚芳先生
    生前曾為中國語言學會、漢語方言學會、國際漢語語言學會會員,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兼北京語言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語言所教授和南開大學教授等。33.子巳探源,《古文字與漢語歷史比較音韻學》,復旦大學2017.434.漢語方言與古音中的韻律表現,《韻律研究》第2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735.西夏韻書分轉所反映的複聲母與韻母系統,《中國語言學集刊》,中華書局,2017一代宗師韓禮德先生逝世呂叔湘先生離開我們20年了,但我們一刻不曾離開他的學問
  • 追憶李鬱芬:參與原子彈研製後,又做出中國第一臺染料雷射器—新聞...
    追憶李鬱芬:參與原子彈研製後,又做出中國第一臺染料雷射器
  • 沉痛悼念!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
    沉痛悼念!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南京大學馮端院士逝世 2020-12-16 16: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司佳逝世,曾師從周振鶴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司佳逝世,曾師從周振鶴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2020-10-12 11:57 來源:澎湃新聞
  • 醫者仁心,德澤永存——沉痛悼念胸科醫院學科創始人郭德文教授
    醫者仁心,德澤永存——沉痛悼念胸科醫院學科創始人郭德文教授 2020-10-16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沉痛悼念我院教授、中國計算化學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劉若莊先生
    各位老師、同學、各界朋友: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計算化學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若莊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8日零時三十五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根據北京的疫情狀況,按照劉若莊先生親屬的意願,經與學校溝通,決定喪事從簡。
  • 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我國著名骨科專家趙定麟教授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前輩、來賓、同道、各位親朋好友: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們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在此舉行告別儀式,深切悼念知名的醫學教育家、中國脊柱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德高望重、令人景仰的長徵骨科老主任、好導師趙定麟教授。
  • 沉痛悼念 | 朱小蔓:情感教育研究的開拓者
    1992-1993年,她在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做訪問學者,師從前蘇聯倫理學教學委員會主任、莫斯科大學哲學系倫理學教研室主任季塔連科教授,專攻道德哲學。朱小蔓認為情感是人的生命健全和道德成長的重要內容和機制,因此,她選擇將研究重點放在「情感教育」這一領域,圍繞「情感」這一核心,探究人的情感世界的發展尤其是道德情感的培育。
  • 復旦大學傑出教授章培恆先生逝世
    圖片說明:復旦大學教授章培恆先生逝世    東方網6月7日消息,著名文學史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復旦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傑出教授章培恆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6月7日凌晨在華山醫院逝世,享年77歲。
  •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叫瘦子,蘇聯的叫南瓜,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叫啥?
    像早前各國研究原子彈的時候就給原子彈起了各種各樣的代號,畢竟那時候原子彈算是最為先進的武器裝備,各國都不希望其相關信息洩露。那麼你知道各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中蘇美三國的。目前世界上原子彈的使用記錄只有兩次,當時美國用兩顆原子彈促進了整個二戰的結束。
  • 沉痛悼念李碩豪教授
    蘭大教授李碩豪老師昨日因意外原因不幸辭世李教授思想境界高、學術水平一流、對待學生如家人!李碩豪,甘肅秦安人,蘭州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甘肅省飛天學者;甘肅省第六屆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獲得者;甘肅省「555」人才。
  • 沉痛悼念著名紅學專家孫遜教授
    沉痛悼念著名紅學專家孫遜教授 2020-12-14 1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參加中國第...
    原創 殷夢昊、金雨豐等 復旦大學12月8日凌晨2時42分,復旦大學教授、原子能材料專家、雷射物理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參與國家的第一顆原子彈研製者李鬱芬同志,因病搶救無效,在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籌)逝世,享年92歲。